相聲行業“跳門”現象很多,為什麼有人遭詬病有人被尊重?

九月晴天


“跳門”是相聲行業的俗語,是“

改換門庭”的意思,具體來說就是拜了一個師父,後來又換了一個師父。有些小夥伴簡單地認為“跳門”就是“跳槽”,不錯,但是不夠準確。“跳槽”解除的是勞務合同關係,“跳門”解除的是師徒關係,複雜得多。

對於重視師承的相聲行業來說,任何形式的“跳門”都是不道德的。因為相聲行業的“師父”不僅是傳道授業的老“師”,還是悉心撫育的“父”親。換了一個師父,相當於換了一個“父親”,在傳統觀念裡,這樣的行為顯然有悖人倫。

但是規矩是規矩,總有例外。

1961年,年僅八歲的師勝傑拜相聲名家朱相臣為師。1973年,朱相臣逝世,師勝傑孤身一人前往北京發展。1984年,相聲大師侯寶林在看了師勝傑一段相聲表演後,大加讚賞,當即流露出收其為“關門弟子”的意思。

師勝傑“跳門”非但沒有引起非議,反而傳為一段佳話。人們歌頌侯寶林大師惜才愛才,也敬重師勝傑的出眾才華。之後,每每公開提到“師父”二字,師勝傑坦然地說道:“我有兩位師父。”

下圖左為朱相臣↓

師勝傑拜侯寶林為師,在相聲行業轟動一時↓

可見,相聲行業講規矩,也講人情

著名相聲演員郭德綱也有“跳門”的經歷。

1989年,郭德綱在天津拜楊志剛為師。2006年,郭德綱公開發表了一篇《我叫郭德綱》的文章,指責楊志剛侵吞公款,生活作風有問題。

在此之前,在相聲行業,徒弟公開指責師父,絕對屬於大逆不道的行為。

郭德綱說是楊志剛先不認他為徒弟的,並提了兩件事。一是範振鈺問楊志剛,他(郭)是不是他(楊)的徒弟,楊志剛說“是也不是”。二是金文收他(郭)為評書門弟子時,楊志剛聽說後給金文打電話,說他(郭)的壞話。

楊志剛也不甘示弱,一紙訴狀把郭德綱告上法庭,指責郭德綱“誹謗”,結果,勝訴了……

郭德綱和楊志剛鬧崩了,他就沒有師父了嗎?其實,早在兩年前,2004年,他就已經“跳”到侯耀文門下了……

而且,這事兒還沒完~

2017年,侯耀華宣佈收何偉為徒。也就是說,曾經給郭德綱當徒弟的何偉,靠著“跳門”,升了一輩,成了郭德綱的師弟。

郭德綱也不甘示弱,立馬收了侯耀華的義子、馮鞏的徒弟王彤為評書門的弟子。

中間是王彤(enm……好廢話)↓

可以看得出來,“跳門”這件事在相聲行業從講規矩到講人情,再到現在什麼也不講,根本原因還是相聲行業越來越商業化。相聲界成為名利場,相聲演員不再侷限於某一個圈子之中,“跳門”就成了他們尋求自我發展的途徑

認為有的相聲演員因為“跳門”受到敬重,有的受到詬病,在理sir看來也是自說自話。都是“跳”,比的是誰“跳”得高,而不是誰“跳”得高尚。所以,哪有什麼道德上的敬重或者詬病?說到底,還是得自己爭氣。只有足夠強大,才能讓所有的“詬病”終有一天成為“敬重”。

【娛樂有理性,八卦有道理。我是八卦有理,如果你喜歡我的答案,贊一個、粉一個再走咯】


八卦有理


相聲行業中的“跳門”指的是相聲演員改換門庭另投他師的行為。在相聲的數百年曆史中,相聲演員“跳門”事件時有發生。這些“跳門”的人,有的為名為利,有的只是為了生存,所以就有了遭人詬病和被人尊重的兩極分化的現象了。



相聲史上最著名的“跳門”事件發生在相聲大師王世臣身上,王世臣先拜相聲名家朱雨亭為師。但是在王先生還未學成出師之際,他的師父就去世了,王先生就改投了張傑堯的門下,繼續學習相聲。王世臣先生從先師去世後,就一直奉養師孃朱夫人直至終老。所以,王世臣先生雖然“跳門”了,但他的“跳門”是為了生活,迫不得已的,所以才會受人尊重。


德雲社曾經的大師兄何偉的“跳門”就是受人詬病的了,他背叛師父後,又另投侯耀華為師,要知道侯耀華和侯耀文是同輩,何偉另拜侯耀華後,就直接和自己以前的師父郭德綱是同一輩分了,這樣“跳門”又“跳輩”的行為,不讓人詬病才怪呢!

所以相聲界“跳門”事件以前有,以後還會有,就看他們是以哪種方式“跳”了。你說呢?


相聲迷老於


“跳門”指的是從原先的師父門下改拜到其他人門下的行為,這在相聲界也不算什麼稀罕事。如果經過原師父同意的話,那麼皆大歡喜,等於有了兩個師父;如果不經過原師父同意,甚至和原師父鬧的不可開交,那就會遭人詬病。

但是,“跳門”這件事究竟被怎麼評價,完全就看話語權在誰手裡,掌握話語權的人黑的都可以說成白的,反之亦然!


如果你能耐大,影響到同行的生存,危害了同行的利益,那麼“跳門”就會成為一個攻擊你的最佳藉口。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郭德綱,他曾師從楊志剛學藝,但是並沒有擺知,所以後來拜師侯耀文嚴格來說並不算跳門,但是人家為了攻擊你,不是跳門也說成跳門。

比如德雲社的孫越,原來的師父是趙小林,後來跳門拜在石富寬門下,因為並沒有危害到別人的利益,所以也沒有人拿這個說事,大家就相安無事!


再如德雲社的李根(李雲天/李景麒),原師父是李立山,後跳門拜師郭德綱;李雲傑,原師父是楊進明,後跳門拜師郭德綱,都因為在相聲界並沒有太大的名氣,所以同行也懶得提這些事。萬一以後這兩人大紅大紫,必然會有人拿“跳門”說事!

所以“跳門”這種事不是不能做,但是為了避免麻煩,一定要和原師父協商一致,取得皆大歡喜的結果是最好!


相聲演義


解放前有些老先生的跳門是生活所迫,比如王世臣先生,幼年喪師,為了繼續學藝跳門拜師。

還有朱相臣先生,原來的師父何壽亭在關外,朱先生到天津討生活無法立足,為了討口飯吃跳門拜師張壽臣。同樣選擇的還有康立本和穆祥林。

這些都可以理解。

從改革開放開始這四十年,跳門的更多,但是值得同情和尊重的卻不多。

師勝傑先生在朱相臣去世之後改拜侯寶林,雖然為的是借蔓兒,但之後對兩位師父都是感恩戴德,其心很誠,還是可以理解。

同樣的還有大山和應寧,他們在跳門之後,對自己之前的師父仍然尊敬有加,這樣的跳門起碼在人情上無可指摘。

從郭德綱開始,跳門現象越來越多的陷入狗血劇情。

比如郭德綱的跳門,本來大家相安無事,老郭非得在2006年挑起事端攻擊楊志剛,結果跳門變成狗血大劇。從那之後,相聲界的跳門越來越驚世駭俗。

當然最狗血的還是當屬何偉和郭龍飛的跳門,一個從郭德綱的徒弟變成師弟,一個從郭德綱西河門徒弟變成西河門師叔。

歸根結底,近二十年的跳門多數是從利益出發,跳來跳去都是利益使然罷了。


我就是個碼字的


憑良心說,自從寶林侯大師,馬季馬大師去世之後,姜昆姜先生被黑以來,老頭子就不再聽相聲了。當然也不會關心相聲圈此流彼派之間的水軍旱伍,唇槍舌戰,明爭暗鬥,數黑道黃,揪毛扯蛋,放屁咬牙……


鬧世隱俠


俗話說當師傅容易,當好師傅難。學徒容易學精了難。一個師傅花費很多的心思調教出了一個徒弟,言傳身教可以說是嘔心瀝血付出很多。有的把徒弟當成自己的兒子看待,稱為兒徒。徒弟有出息有人氣有成績的時候,大家心理都在發生著變化,雖然是微妙的變化,但這種變化不能及時干預溝通疏導後果就是徒弟不是徒弟了,師傅也不是過去的師傅了……

師傅要會看火候,該放手就放手,以德報德德高望重才是好師傅。潑冷水打壓排擠楊言離我活不了……掌握不住師成之時的叛逆就會反目成仇……兒徒也不叫了,滿腹的委屈……沒良心的……不夠義氣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

過去打鐵的師傅收徒,先說好學成了別走幫師傅一年,帶師弟一年再自立門戶。其實學徒也沒那麼難,只要聰明勤奮剩下的都是力氣活……也有師傅為了留住徒弟說:再幹一年吧我還有絕活沒教你哪。徒弟信了又輪了一年大錘沒見師傅的絕活,就問師傅:師傅您說的絕活沒教我呀?師傅說:絕活就是鐵燒紅了不能用手摸!

現在不一樣了,所謂的出師了其實還需要歷練還需要炒作包裝推薦最主要的是師傅的人脈……


吉祥待完善


個人覺得相聲行業的跳門行為,和時下企業員工的跳槽還是有些區別的!跳槽辭的是老闆,跳門別的是師傅!員工和老闆之間是純僱傭關係,而徒弟和師傅之間感情關係是排第一的!所謂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嘛!但是感情這東西畢竟不能當飯吃!尤其是相聲行業,有的師者能授藝缺不能授業!徒弟為了能吃飽肚子乃至出人頭地,不得已另擇他門也是實屬無奈!!!像老郭以前也有師傅的,但是為了能在北京的相聲圈裡活下去,就是又拜了侯耀文為師!這個就是授業恩師!不得不說老郭此舉為他以後的功成名就還是起到了助推作用的!!人有時候是需要向現實低頭的!即使你再有理想也得先讓自己活下去不是?!類似老郭這樣的跳門例子很多很多!大都是為了生存,無可厚非!就連大名鼎鼎的相聲大師,師勝傑老師不也有兩個師傅嗎!這個大家都知道的!師勝傑也無非就是為了多拜個師傅多學點本事唄!其實沒有什麼不妥的!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只有志存高遠的人才會去,不遺餘力去訪高人,拜名師!也只有這樣的人才能有能力去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所以單單從這一點上說,跳門其實是件好事!最起碼是個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別人也沒有苛責的理由!不是嗎?!


遠方6192828972679


主要是看人品,欺師滅祖者、臨危脫逃者、過河拆橋者,忘恩負義者肯定會被人鄙視,實際上相聲界這種現象就像員工跳槽一樣,純屬正常,只要你是正常的跳出去,而且別一離開就說東家壞話,透露不該透露的消息等,所以說,還是看人品。


師不語


關鍵要看人品,來得清楚,走得明白,別人無可指摘,特別是上一任師父能同意外人就說不出來什麼了,當然要平輩跳,或者自降一輩,如果往上跳就是欺師滅祖了


大漠孤煙265


簡單說,有人為學藝,技不壓身,發展更好,有人為私利私慾,如牆頭草,隨風而倒。所以學成出門,另拜他人,但尊師重教,有理有據者,自然受人尊重。反之,遇他師而惡言侮前師,不記舊情,不念師恩的人,惡語相加,欺師背道者,自然人人唾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