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哪些音樂?

暮沙曲


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古代音樂?

我國曆史文化悠久,經歷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現代社會,那麼中國的古代音樂就是指1840年中國進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之前的音樂,都可以稱為古代音樂。

古代音樂有哪些?

按照發展時期來劃分有以下幾類:

1:上古時期音樂

上古時期包括夏商、春秋、戰國等,其中有著名的音樂家伯牙,其代表作《高山流水》《水仙操》等。

2:中古時期音樂

中古時期包括秦漢、三國、南北朝等。其中有著名的《廣陵散》等作品。

3:近古時期音樂

近古時期包括元、明、清等。其中有著名的啊炳,原名華彥鈞,他的代表做《二泉映月》尤為著名,至今都被認為廣為演奏。



農村柱子


古代音樂有四大類別,分別是宮廷音樂、民間音樂、文人音樂、宗教音樂。其中宮廷音樂的地位最高,民間音樂傳唱度最高,文人音樂逼格最高,宗教音樂大多數為鞏固思想。

一、宮廷音樂

宮廷音樂其實分為很多類別,但是按照是主要的功能來分,大體上可以分為雅樂和燕樂。

雅是統治者用於祭祀及朝會典禮等場合的音樂。為了顯示帝王至高無上的地位和尊嚴,宮廷雅樂的風格往往莊嚴肅穆,音律中正和平,歌詞典雅純正。

燕樂也稱“宴樂”或“樂”,是宮廷飲宴時供統治者欣賞、娛樂的音樂。這類音樂往往取材於民間音樂和外來音樂,比雅樂更具活力。在商周時期不怎麼受重視,一直隋唐時期,才逐漸的取代了雅樂。

宮廷音樂大概從商周時期就開始了,到了漢代、唐代是其發展的兩個巔峰,因為漢唐作為大一統而且又極為強盛的兩個王朝,其音樂也不斷地發展。但安史之亂後,唐朝開始衰退,宮廷音樂也隨之衰退了。

二、民間音樂

民間音樂是我國傳統音樂中最悠久的一支,早在原始時期就存在了,根據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調查,我國擁有345個說唱品種、317個戲曲劇種、17636種民間舞蹈,以及不計其數的曲目。

民間音樂共有五大類,分別是民間歌曲、民間舞蹈音樂、說唱音樂、戲曲音樂、民間器樂。蘊含著山歌、小調、曲藝、戲曲、樂器演奏、小令、評彈、口技等無數種傳統藝術在裡面。

基本上我們現在還流行的相聲、評書、大鼓、京劇、古箏、竹笛等等與聲音有關的藝術,在古代全都是屬於民間音樂。也正是這些民間音樂的出現,大大的豐富了古代沒有手機沒有網絡的生活。

三、文人音樂

如果說民間音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比作下里巴人的話,那麼文人音樂一定就是陽春白雪了。文人音樂是有一定的文化修養的知識階層創作的音樂,具有強烈的個性色彩和較高的藝術水平。

文人音樂在先秦時代就已產生,孔子、莊子、屈原、宋玉都精於音律、善於撫琴。可是直到魏晉南北朝,文人音樂才真正開始成熟,湧現出了一大批著名的文人音樂家。

比如東漢後期的蔡文姬、三國時期竹林七賢中的嵇康、阮籍、阮咸等人,都是精通音律者。到了宋朝,很多的詞曲作者都是跟音樂有關聯的,比如李清照、柳永、秦觀、蘇軾、辛棄疾等人。

尤其是宋雜劇的出現,更是引起了人們對於詞曲音樂的熱愛,以致於到了元朝,文人每作一詞必譜曲,甚至先譜好了曲子再填詞,所以元朝的詞又叫曲。

四、宗教音樂

宗教音樂是由宗教信仰者演奏,為了宜揚宗教而演奏的音樂。它與宗教緊密相連,具有神秘的性質,是最為特殊的一種音樂。我們身邊有一些有信仰的人,他們一般都會唱宗教音樂。

我國古代的宗教音樂分為兩個類別,是道教音樂和佛教音樂,道教音樂主要有鬼神、祭祀、法事這一方面,在早期還是有很多的,但最後有不少都發展成了戲曲,比如現在的儺戲,就是早期祭祀的音樂演變而來的。

而佛教音樂就比較多了,現在在網上搜一些佛歌,會發現到處都是,在古代和尚比道士多的多,因而佛教音樂也流傳的很廣泛,尤其是有很多朝代,都以佛教為信仰的宗教。

在明朝永樂年間,永樂皇帝派人蒐集整理宋元以來流行的佛教音樂,多達四百多首,這還是沒有網絡傳播的情況下,他還將這些佛歌編成了《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名稱歌曲》一書。


魏青衣


中國歷史悠久,音樂發端很早。

1986年至1987年,在河南省舞陽縣賈湖,出土了“賈湖骨笛”20多支,大約距今7800年~9000年。笛孔有5、6、7、8之別,大多數骨笛仍為7孔。賈湖骨笛是我國目前出土的年代最早的樂器實物,由此改寫了中國音樂史。

因而,古代音樂可以追溯到9000年前,那個時期稱:遠古、夏、商時期,其中的音樂曲調沒有載體能夠保存下來。通過口口相傳和文字追記保存下來的最早的是一首歌謠,名字叫做《彈歌》,記載於《吳越春秋》之中。此歌謠雖然沒有曲調記載,但有歌詞記載。

原文:

斷竹,續竹;
飛土,逐宍。

白話文:

砍伐野竹,連接野竹;
打出泥彈,追捕獵物。

這一時期的音樂有:古歌,古樂舞,古樂器。古歌簡短,古舞質樸,古樂器分三類(打擊、吹奏、絃樂器)。

除“遠古音樂(即原始社會的音樂)”外,之後還有“夏、商、西周至春秋時期的音樂(即奴隸社會的音樂)”、“戰國、秦、漢的音樂(以下皆為封建社會的音樂)”、“三國、兩晉、南北朝至隋、唐的音樂”、“宋、元的音樂”、“明、清的音樂”。中國古代音樂共分六個階段。

現代音樂為七個音階,分別是Do、re、mi、fa、sol、la、si。

中國古代音樂已經也有了,就是即“宮”、“商”、“角”、“徵〔zhǐ止〕”、“羽”,並在這五音之上加變徵、變宮。

中國古代音樂流傳下來的,最為現代人熟悉是是“古典十大名曲”,它們是:

《高山流水》

《梅花三弄》

《夕陽簫鼓》

《漢宮秋月》

《陽春白雪》

《漁樵問答》

《胡笳十八拍》

《廣陵散》

《平沙落雁》

《十面埋伏》

這些是中國傳統音樂的精髓。

答疑人:今日頭條年度歷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特邀撰稿人懸疑大師


夜狼文史工作室


其實古代音樂不管是伴奏的還是在臺上表演的,身份是很低的。

古代音樂也根據當時的帝王喜歡。

編鐘

春秋戰國到秦汗,宮廷音樂的主流!

樂器“竽”

類似於現在的笙,戰國時期齊宣王就喜歡眾人一起用竽演奏,“濫竽充數”這個成語就是那時候流傳下來的!


小七愛剪輯


這一時期的音樂有古歌.古樂舞.古樂曲,古樂器.古歌簡短.古舞質樸.古樂器分三類打擊吹奏絃樂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