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的魯智深在山上寺廟時,最佩服的人是誰?

浣熊電影


我認為魯智深在山上寺廟時,乃至《水滸傳》全書中,最佩服的人便是文殊院的智真長老。智真長老為何能讓魯智深如此佩服呢?我認為有下面幾點:

1.智真長老的“無分別心”

魯智深是因為打死了鎮關西,在趙員外的幫助下,推薦他到五臺山出家做和尚的。魯智深因為一副兇相,完全沒有出家人的面善。當時寺院裡其他僧眾紛紛建議智真長老,不能留下魯智深,以免他給寺院帶來災禍。

智真長老卻力排眾議,收留了魯智深,因為在他眼裡,眾生皆是平等,並無分別,他是一個真正的得道高僧。

2.智真長老的寬容和大度

魯智深做了和尚之後,並不像其他的師兄弟們打坐唸經。他每天就是在床上倒頭就睡,四仰八叉地躺著,鼾聲如雷,更有甚者就是在佛殿之後隨意大小便。這樣的行為,寺院的僧眾就都去長老那裡打小報告了。

而智真長老卻採取了一種寬容的態度,對這些小報告並未理會,他深信魯智深與佛有緣,他一定能夠改掉這些陋習,他需要一個適應期。

3.智真長老的遇事能忍和處事的智慧

魯智深在這個適應期,面對長老的包容更加肆無忌憚,下山吃肉喝酒去了。回來後,喝得醉醺醺的,更是與寺院的僧眾大打出手。

當大家報告給長老時,長老面對這樣的局面,並沒有斥責智深,而是讓他醒酒後,第二天來找長老問話。這若是換了一般人,是做不到這一點的。第二天智深來到長老屋裡坐下,智真長老對他曉之以理,言明瞭是看在趙員外的面子上才收留他的。既然入了佛門,就應該持守五戒,如今又犯了酒戒,該當將他趕出寺院。這次就算了,如若再犯,必定嚴懲。這樣智真長老就亮明瞭底線,人情和制度都和智深講明白了,讓他回去自己體會。

所以說,魯智深真正佩服的就是智真長老,佩服他的德行和智慧。正是智真長老的寬容大度和循序善誘,一直約束和鞭策著魯智深,使他沒能走入歧途,最終能夠大徹大悟,修成正果。


佛音處處慈悲心


花和尚魯智深是水滸傳中路見不平一聲吼的典型,同時又是最具佛性的一個好漢,縱觀整部演義,很少有人能讓他佩服,就算梁山老大及時雨宋江,也不例外。可以說人如其名,魯達魯達,不愧是水滸中的一個真正的達人。

然而,在五臺山出家時,住持方丈智真長老卻讓魯智深心悅誠服。初上五臺,一眾僧人齊聲反對收留他,可智真長老卻道:此乃真佛也。一句話就拍了板。之後,魯智深入寺第一天就開始不守規矩,喝酒吃肉,藐視一切清規戒律,甚至酒後作亂,打破了佛爺菩薩塑像,可智真長老還是一力袒護。

這可不單單是趙員外的面子能兜住的。一直到魯智深兩次大鬧五臺山後,群眾基礎已經崩潰,僧俗意見都很大,紛紛離開寺廟,另尋去處,智真長老才決定讓魯智深離開五臺山。親自寫信,推薦魯智深去東京大相國寺擔任職事僧。

臨行之際,智真長老還說了四句偈語,說是會讓魯智深終身受用。這四句偈語是:“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在梁山結束徵遼戰爭之後,魯智深再上五臺山,智真長老又說出四句偈語:“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

李卓吾曾經點評魯智深為仁人,智人,勇人,聖人,神人,菩薩,羅漢,佛。

金聖嘆也嘆道:妙哉此公,令人神往。


白亦詩部落


蠻漢亦有臣服人,長老妙收魯智深。

英雄膽大欺佛祖,卻怕周侗點名聲。




如若天風


說到《水滸傳》,大家再熟悉不過了,特別是裡面的魯智深(普松飾),給人們就下了深刻的印象。

魯智深原名魯達,早期是提轄官,後來因為打抱不平,打死了惡霸鎮關西,逃至五臺山當了和尚,改名為魯智深,生性自由自在的他,哪裡受的了寺廟的約束呢,所以他經常偷偷下山買酒吃,有一次醉酒後,寺廟裡面的小和尚,關閉了大門,不讓魯智深進去,魯智深一怒之下,拆了寺門,毀掉了羅漢雕像,還打了所有的小和尚。

這件事情被寺廟的方向知道後,把魯智深叫進自己的房間,跟了講了許多的道理,然後第二天帶著他下山,為他打完了一把禪杖,還交了他一套絕妙的功夫,魯智深當場震驚了,原來方丈武功如此的厲害,魯智深佩服的五體投地,當場拜師。

據瞭解,方丈年輕的時候也跟魯智深一樣,爭強好勝,喜歡打抱不平,最後因為失手殺人,才隱姓埋名於五台山。

教會了魯智深功夫以後,變讓他去了別的寺廟修行,因為五臺山眾人極力反對,作為方丈,也無能為力。

魯智深在山上最佩服的人就是方丈,是他教會了魯智深的禪杖功夫。






英皇影視劇


膀大腰圓魯智深,梁山好漢義薄雲;

一生嫉惡如仇富,半輩劫財且濟貧。

打死屠夫棄官位,收服霸王隱佛門;

京城受累林沖事,遠走他鄉落草根;

聚義梁山圖大業,甘居水泊做臣民?

詔安豈是英雄意?看破紅塵坐化身!

要問提轄誰最敬?五臺方丈卻是真!


坐看雲天風起時


魯知深在寺廟時全靠長老扶持、呵護,也是他人生的一個轉拆點、在他心目中最佩服的人是周侗。


輕塵墨跡007Ast


讓魯智深這樣一條蠻漢起敬佩之心的人實在不多,魯智深一生沒對幾人客氣過。史進一出手就資助金翠蓮父女十兩銀子,魯提轄都沒有誇獎過一句,說明此君不愛財,對錢這個字不放在心上。李忠資助二兩銀子,對於一個跑江湖賣藝的來說也不算少了,可卻被魯提轄說成是不爽利的,不知道是不是被史大郎襯托顯得摳門還是魯提轄對這點錢根本看不上眼,反正給我的感覺就是——你辦事不到位我就看不慣你。後來在桃花山,李忠、周通要打劫了才送魯智深盤纏,魯智深心中大怒,可見其為人雖然有些粗魯,但是卻不傻,而且心中想法頗多,莽撞但不是無知。

大相國寺和林沖交好,野豬林出手相救,林教頭得以重生,後又護送到滄州地界方才回去,義氣之深重,古來有幾人?可是後來林沖不地道,有意無意地出賣了這位肝膽相照的至交,為兄弟情的淡化埋下伏筆。林沖上了梁山後,似乎連一封信都沒有給魯智深寫過。別告訴我林沖找不到魯智深,二龍山鬧得風生水起,魯智深身為大當家,威名可能傳不到梁山麼?可見魯智深對情義二字看的很重。

二龍山和梁山合併之後,魯智深本來以宋江為領導,但是個人性格卻永遠改不了。開始時一口一個哥哥,後來宋江提出招安,看看魯大師的態度是什麼樣的?招安招安,招甚鳥安?這是當著宋大哥的面爆的粗口。朝廷派來欽差,魯大師立而不跪……可見,名滿江湖的宋大哥在魯智深眼裡也不是什麼神,惹急了,老子照樣和你吹鬍子瞪眼。

這樣一個人,要說有誰能讓他刮目相看,也是一件難得的事吧!除非對方是個有過人之處的真英雄,真好漢,或者是真正的世外高人,而水滸傳裡的這位高人就是五臺山的智真長老。他對這個人人看不慣的酒肉和尚寬大為懷,從不嘲笑責罵。魯智深也真的很給他面子,醉打山門,先砸了門口的天王像,滿寺僧眾被打的連滾帶爬,鼻青臉腫,醉酒的魯智深真正做到了人擋殺人,佛擋殺佛。但是智真長老一出面,鬧得不可開交的重大惡性事件戛然而止。

若是交手,百八十個智真也不夠魯提轄練拳的,可事情奇就奇在老和尚一出面,魯達的酒像突然醒了一樣,剛才還張牙舞爪,橫衝直撞的胖大和尚老實了。可見,上山後,能讓魯智深俯首帖耳的唯有智真長老。

本人有一疑惑,智真給魯達取法名智深,到底是收徒還是代師收徒,讓這位剛出家的小和尚和自己平輩。


禁街虎1


觀自在,平生不修正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繩,這裡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行深水滸風雲至處,已明五蘊皆空,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智真長老偈言: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

這是水滸傳裡的原著段落。

其實原著中沒有著重的說明魯智深特別的佩服誰,著墨點並不多的去渲染,但我們可以延伸地去解他可能佩服誰,也許這也是作者的伏筆。中國小說自古小說中,若出現佛家道教人物,一般都會是智者,禪師,他們有了不起的智慧,洞察世事,預測未來。

水滸傳也不例外,智真長者的出現,就是個智慧人物出現,並能預測: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事實上,這種類似寫法,在《六祖壇經》中也有,有興趣的看官可以去看看。

這種佛學人物自然是智慧過人,而且道德圓滿,知因果輪迴,知業力輪轉,自然智真長老是知道魯智深是非凡人物,然後給了指點。自然,我們就可以猜測,魯智深最佩服的人就是他,既救了他的命,又給他指了條明路。

由此可見。智真長老才是魯智深最佩服的人。以上是我作的簡述,不足之處,望看官指點,謝謝。


醉墨客林世偉


整個對魯達的描寫,人如其名,魯達魯達,渾璞天真,他雖佩服的人是德的化身,智真長老,而長老也是閱歷過人的長老,識得出璞玉。他對林沖是敬,對武松是敬,惺惺相惜,而對賣狗皮肓藥的李忠則是捲了金銀跑下山,本不是一路人無需勉強,水滸人物下場,就他和燕青最好!


單于520


周侗,五臺山文殊院主持方丈,他對魯智深好,教給魯智深功夫,還給他打兵器,也不嫌棄他,處處維護他,是魯智深最敬重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