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為什麼不避諱道光年號的“光”字?

明太祖皇帝


這個問題,是因為題主不明白古代避諱的原則。避諱的原則,是不能夠直接用帝王的名字或自家長輩的名字。比如我們原來很多的固有名詞,因為避諱帝王而作了更改:比如姮娥因為漢文帝劉恆改為嫦娥;秀才因為劉秀一度改為茂才;王昭君因為司馬昭而改名為明妃;民部因李世民改為戶部;蒸餅因為宋仁宗趙禎而改為炊餅;玄字因為康熙皇帝的名字玄燁,給改成元字等等,都是如此。

但大家要注意,避諱的只是名字,而像“道光”、”光緒“等,都是帝王年號,”康熙“當年也沒有避諱康字,因為道光帝名叫愛新覺羅·旻寧,要避諱的字應該是“旻寧”二字;光緒帝名叫愛新覺羅·載湉,要避諱的字應該是“載湉”二字,而不是避諱他們的年號。

雍正帝時期,金庸先生的祖先查嗣庭做主考官,用了《詩經》中的“維民所止”四字作為考題,結果竟被雍正帝處死,這並不是觸犯了避諱字眼,而是“雍正”去頭的隱喻引發了雍正皇帝的憤怒。

到了乾隆年間的時候,一個大臣出考題時又犯了嚴重的錯誤,這人名叫胡中藻,引用《周易》中的“乾三爻不象龍”為試題,也被認定是影射乾隆皇帝被送上斷頭臺,但這一件事也不是因為沒有避諱乾隆這兩個字,是”不像龍“這幾個字,有譏諷嘲笑之意。

所以說,有時候帝王的名字是常用常見的漢字,會給人民的生活帶來不少的麻煩,順治皇帝名為福臨,按道理來說,天下人都不能再寫福字兒了,順治皇帝也覺得這樣很不妥當,是特地下旨,讓天下人不避諱他這一個福字。所以後來帝王取名字,也特意,找一些比較罕見的字,比如朱佑樘、顒琰、載湉等,以免干擾百姓的生活。


江湖夜雨


這就要從同治皇帝的駕崩談起,同治皇帝於公元1875年駕崩,年僅19歲便離開了人世,這時他並沒有留下後嗣,而古代封建王朝的統治者向來都是“父死子繼”,實在不行也可以“兄終弟及”,而同治皇帝是咸豐皇帝的獨子,沒有親兄弟,咋辦?這可讓大清王朝的高層犯了難,在萬般無奈之下,他們只能在同治皇帝的子輩裡選一個過繼給同治皇帝,好讓同治皇帝一脈不斷,可是又一個難題擺在眼前,同治皇帝只有堂兄載治有兒子,溥侃、溥倫,按理來說這是可行的,可是仔細一想又不對,因為載治雖然名義上是道光皇帝長子奕緯的兒子,但卻是咸豐皇帝做主把載治過繼過來的,事實上他們的血緣關係並不能算進的,這當然不能被把血統看的比什麼都重要的清朝高層所接受,剩下就一個辦法了,找同治皇帝平輩的,載字輩,慈禧太后就選中了四歲的載湉,因為他年紀小便於操控,同時親政也早得很理所應當地成為了慈禧眼中的最佳人選。就這樣載湉稀裡糊塗的就離開了醇王府,入宮當了皇帝,年號光緒時因為載湉的父親奕譞 和同治皇帝的父親奕詝(咸豐皇帝)都是道光皇帝的兒子,從道光皇帝的角度來說,同治和光緒都是自己的孫子,是一樣的,緒本意是源頭(千頭萬緒),光緒二字就是說明載湉的皇位來源於爺爺道光皇帝,同時光緒也象徵的大清王朝光明的前途,自然就不需要避道光皇帝的諱了。







清朝皇家史


中國古代,最主要避諱的是帝王、長輩,聖人的名字而非年號。

光緒帝簡介: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的第九位皇帝,在位年號光緒,史稱光緒帝。父親醇親王奕譞,生母葉赫那拉·婉貞為慈禧皇太后親妹。在位三十四年。

道光簡介:道光是清宣宗道光皇帝的年號(1820—1850)。清宣宗道光(成)皇帝(1782-1850年),名愛新覺羅·綿寧後改為愛新覺羅·旻寧,滿族。嘉慶病死後繼位,是清入關後的第六個皇帝,在位30年。

光緒和道光只是皇帝的年號,並非皇帝的名字,所以就不用避諱了。


陽光若水8241


在我國古代避諱的是聖人、君主、祖宗的名諱而不需要避他們的年號。光緒皇帝愛新覺羅·載湉而道光帝愛新覺羅·旻寧 他們兩個名子並沒有有重合之處,所以不需要回避。


小閆說歷史


避諱是我國古代特有的文化現象,即人在說話、作文時遇到與帝王、聖人、尊長的名字讀音或形狀相同相近之字,不能徑直呼寫,必須用各種方法規避。避諱的形式有多種,以缺筆、改字最為多見。

避諱以避國諱,即歷代帝王名字為主。清代避諱始於康熙,雍正、乾隆時期最嚴,道光、咸豐以後,國勢日下,避諱亦漸趨衰落。避諱字主要有:玄、炫、弦、燁(聖祖玄燁),胤、禛、真、貞(世宗胤禛),弘、泓、歷(高宗弘曆)顒、琰(仁宗顒琰),寧(宣宗旻寧),詝、佇(文宗奕詝),淳、醇(穆宗載淳),湉(德宗載湉)等。

至於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等年號不在避諱之列。


嵩山書社


他們本就親系一族,沒必要避什麼嫌疑,同用一個字,過去有地位的人是針對外人的,象張士貴責問薛仁貴,天下只能有一‘貴”,硬逼薛仁貴改名叫薛禮。


李潛遠


光緒的父親奕譞是咸豐同父異母的弟弟,母親是慈禧的妹妹,也就是說他是同治的堂兄弟。年號定為“光緒”,意為“光榮永續”。

之所以定年號為“光緒”,是為了強調新帝乃是大清道光皇帝的直系後代,同時希望咸豐朝與同治兩朝的災難能夠早日結束。


東風有語


他們本就親系一族,沒必要避什麼嫌疑,同用一個字,過去有地位的人是針對外人的,象張士貴責問薛仁貴,天下只能有一‘貴”,硬逼薛仁貴改名叫薛禮。


大姨講故事


道光都差點絕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