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的中專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

手機用戶593184583


這麼說吧,25年前的中專生的文憑還是比較有含金量的,因為那個時候還比較難考

而到20年前的時候,中專生就已經開始不值錢了。

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畢業生已經開始不包分配了。

上面就是教育部的文件。

而實際上,在95年左右,已經沒有過去那樣的畢業分配了。

中專學校的生存空間受到了很大限制,招收的學生質量和之前有了很大差別。

一個非常簡單的區別,過去招收小中專,是在中考的時候,招收拔尖的學生;

而後來招收的小中專,是普通高中考不上的學生。

想想看,這是多麼大的差距!!!

而且,到1998年左右的時候,過去的好中專都差不多升格為大專院校了

而之後的中專生,隨著教育產業化,大學擴招,就更不值錢了。

所以,書生以為,25年的中專生是可以拿出來和現在的大學生較量較量的,而20年前的中專生,已經開始不值一提了。

至於說相當於什麼學歷,從過去的重視程度看,怎麼也能相當於現在的一本或二本的好學校畢業生。


一介書生945


二十年前的中專生,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這個問題,我覺得我特別有發言權,這個標題該改為二十多年前的中專生就更確切了,因為從97年那一屆,中專就不包分配了,而我,就是96年上的中專,趕上了上學公費,國家分配工作的最後一班車。當時的中專生,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我覺得普通本科已不足以形容了,當年考上中專的那些人,如果選擇繼續讀高中,上大學的話,考取985,211這些重本,應該不成問題。因為就我們那一屆來說,整個縣級市的中專公費名額只有50多個。就是說,只有全市前一百名,才有機會佔上中專公費名額。放到現在,中考全市前一百的孩子,都不在本地讀高中了,都去衡中,市二就讀了,將來考上名牌大學,那是分分鐘鐘的事了。當年本人以全市中考“探花”的名次,因為家庭的緣故,報讀中專,實屬無奈。畢業後幾年也想過報考公務員,但因為我是最後一屆中專公費生,從那以後,所有大中專學費自理,自主擇業。中專的優越一落千丈,一文不值了,報考公務員,最低學歷也要求是全日制大專。想送從正規途徑往上級單位走走,可人家要的是本科。學歷是個硬傷。後來,天時地利人和都不佔,所以在原單位兜兜轉轉了二十年,現在也任命了。有些,自我安慰,感謝老天賜予我一個學霸的大腦,因為我的好多跟我家庭背景一樣的小學同學,現在還在擺地攤,而我通過考學的途徑,好賴還有一份正式工作。近幾年,我發現了一個現象。二三十年前,那些老中專的孩子們,現在已經成長起來,一般都是學霸。原來除了相貌,智商也可以很明顯地遺傳。我雖然嫁了一個“學渣”老公😏😏,但我那強大的學霸基因,可算沒有被孩他爸的基因給中和掉。一想起來這些,自己就會偷著樂會兒,也算是自我感覺良好,自我安慰吧😄😁😁😁😁😂😂😂😂



加油兒女89703946


我說下自己,大家去分析吧!本人七九年高中畢業,當時大學和中專分開考,只能二選一。我學習成績一般,父親說,你報中專吧!我就稀裡糊塗的報考了中專,誰知一發命中。當年我們學校三個畢業班,有許多復讀生,考上中專的只有我和另外一個應屆生。有些復讀生看不上中專沒報,應屆生報考了考上的卻很少。我考上了很出老師們的意料,因為我屬於那種默默無聞很不起眼的學生。那時候的考題很普通,我記得作文題是《說時間》,很適合平時讀書多,日常知識積累多的學生,我大概就得益於此。我考上的第二,第三年,好幾個學習和我差不多甚或不如我的同學先後考上了大學,我也曾發過後悔,有所遺憾,抱怨自己急功近利,目光短淺,一輩子沒進過大學考場。後來在職自考了大專,脫產學完了本科,也算完了自己的大學夢。

總結自己的前半生,文憑固然重要,但關鍵是人活一世,要有自己的思想,會思考,有觀點,善於分析總結,這樣才不會總是原地踏步。否則,文憑再高,書也白讀。


思想sx


中專的價值,有一道分水嶺——在26年前,也就是1992年之前,初中畢業生考上中專的難度,不比現在的高中生考上985大學的難度低。而在1992年之後,考上中專的難度就急轉而下,甚至呈現出“自由落體式”的“大翻轉”,中專的價值一下子出現嚴重“貶值”的狀況。

二十年前的中專,準確來說應該是26年前的中專,在英語課程方面比現在的本科課程要“小兒科”得多,但其他課程卻和當下的本科課程旗鼓相當。

26年前的中專,在學歷層次上雖然比不上現在的本科,但在“性價比”上卻介乎985大學和211大學之間——只要考上了,就相當於捧上了“鐵飯碗”,甚至是“金飯碗”。據瞭解,當年每個縣區前五十名之內的學霸,才有資格考上中專。

因為,在當時,考上中專都是有名額限制的,這就好比清華北大在某個地區招生限定錄取名額是一樣的道理。與此同時,考上中專的分數線比重點高中的分數線還要高一些。所以,在當年考入中專的學霸,不僅僅其親人心花怒放,就連整個村子的人臉上都有光。我記得在我很小的時候,我們村的一位牛人考上了中師,那位牛人接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天,村支書當場拍板:當天晚上,村子裡必須放映一場電影表示熱烈的慶賀。而現在的哪家孩子考入985或者211,有如此隆重的氣氛嗎?

26年前考上中專,一旦收到錄取通知書,就立馬遷戶口;一旦順利畢業,就立馬包分配;一畢業分配,就是編制內的成員,很多用人單位搶著要,其逼格之飽滿讓人歎為觀止。就好比中師畢業生,在當年要是哪所小學來了一名中師畢業生,估計哪所學校的校長的嘴巴會咧得像大括號似的,合都合不上。但是換做現在呢?哪個中師畢業生要前往某個小學任教,估計校長會每天用他的鼻孔凝視著你。畢竟物以稀為貴,當大熊貓和大肥豬一樣多的話,還可能被當作寶貝嗎?

26年前考上中專的學子,是尖子中的尖子,學霸中的學霸。在當年,只有考不上中專的人才會選擇去讀高中,中專文憑完全可以處於所有學歷鄙視鏈的頂端。所以,現在的大學生,無論你現在是211大學畢業的高材生,還是985畢業的學霸,都沒資格瞧不起26年前考上中專的父輩,以他們的智商,想考到你現在的學校,不過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26年前考上中專的學子,曾經是這個時代的“脊樑骨”,如今的他們正逐漸老去,但他們的奉獻和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的偉岸,永遠值得我們銘記!


微雨潤苗


提起往事都是淚,88年初中畢業全班第二名考取中專,數學總分120分得118分,英語總分100分得99分,物理總分100分得99分,化學總分100分得96分,加上不爭氣的語文和政治,總分640分得600分。考取那年親戚鄉親都來喝酒的,目前還是中專,往事不堪回首。


小貝1491785


初中考中專的高分年代是80年代,90年代初期,也就是中專分數線超過重點高中時代,是中國最優秀的學生。中專的專業課教材跟同期的本科相當或接近,基礎課有差距,他們專業比較過硬,但英語一般不好,因為不能考研,也就不重視。能夠考上省部屬中專的,都是各縣的前50名,是個很特殊的學歷。放到現在,大部分能上C9,985,一個人行不行,跟智商很大的關係,工作中是可學可鑽研的,985的跟二本的教材差不多,但985的學生遠好於二本。

92年之前,考中專非常難,國家嚴格控制名額,因為考上了就轉戶口,包分配,幹部編制。

93年開始上中專的80%都是自費生,考幾分也可去讀,都是爛渣,學校把學生騙去讀。

大中城市(佔當時全國人口的10%),讀中專的只是一般的學生。

至於所謂大城市高級知識分子的子女,厲害的不是他們,8,90年代,北京,上海,天津三個直轄市,高考分數線比其他省份低100分。

1957年前高考招的大學生,90%來自地富家庭,舊知識分子,資產階級家庭,1957年反右後,他們就不能上了,所謂的高級知識分子,大部分不咋樣。

中國的學歷是個很奇怪的東西,以前是最好的學生上中專,後來是最差的,文憑還是一樣的。

社會需要的是公平正義。


廣州傲佼教育


20年前,也就是1998年,說實話,這個時候由於大學擴招,中專已經不值錢了!

中專最牛逼的時候,應該是整個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最初的兩年。

那個時候,大學的錄取率是極其低的!主要教育條件較好的大城市孩子上。而中專則成為廣大農村孩子的首選。考上中專便是一步登天,上城市戶口、分配工作、幹部編制。直接一步到位,從此人生開掛!

但是,那時候中專真心不好考。全縣上萬考生,前50名才有希望考上!可見那時候的中專生有多強悍!

如果拿現在的學歷參考,本科已經不足以形容他們了。他們如果放在現在,基本都可以上985、211高校。

事實上,當年那批中專生,大多是單位的領導了。有的能夠與時俱進進修高學歷的,都已經是高級領導幹部了!

致敬芳華已逝的一代中專生!


姑蘇講堂


二十年前的中專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

現在是2018年,二十年前這要追溯到2000年前了,2000年的中專生是我們縣城(河南東部)最後一屆包分配。也就是說二十年前的中專生都是包分配的。可以直接被分配到中小學和幼兒園。

舉個身邊的例子,我的表姐剛好是20年前的中專生,她是最後一屆包分配的學生。上中專的時候是免學費的,而且學校還給糧票,女孩一般都是吃不完的,也就是說上學包吃包住,畢業還包分配。可以說,現在一些大專是比不了的,可以相當於現在的重點本科師範生了(免費師範生)。

表姐是全縣第四名上的中專,當年縣重點高中在全縣招生400人(現在招生2000人),表姐讀中專的那年,只有全縣前40名才可以去讀師範,而且只能是應屆初中畢業生。如果沒有考到縣前40名,你讀中專是沒有資格的。

二十年前家長的觀念就是學生早點工作,早點就業,讀中專18歲就可以工作了,而且是可以吃商品糧,當公家人。考上了中專,可以迎來很多人的羨慕的目光。

我們來判斷一下,二十年前的中專生只錄取全縣40名,二十年後的今天,縣城重點高中錄取2000人,每年全縣一本錄取將近1800人(河南一個普通縣城),其中985和211人數已經超過400人,就算學生比二十年前增多了不少,可是怎麼也增長不了十倍。所以說,以前的中專生個頂個的都是優等生中的優等生。

筆者身邊的同事就有一些二十年前的中專生,現在仍在鄉村小學教書,其中一個考過全縣第三。現在是我的同事,為了教育事業奉獻了自己的青春。他們當時也是受當時的環境影響,覺得讀中專更有出路,才不讀高中讀中專的。他們說起來,心裡有些落寞,有些算酸澀。如果再給他們一次機會的話,他們要考大學。

時過境遷,到了2000年以後中專開始不包分配,錄取的學生人數也變多了,招生的條件放寬了,慢慢中專生從逐漸是優等生變成了中等生。到了2005年左右,一些大、中專院校實行了3+2模式,錄取學生的門檻也越來越低,讀中專逐漸不是初中畢業生的首選,高中成了大多數初中生的首選。

到了如今的2018年,本科進一步的擴招,大專院校也擴招,各省的高考錄取率達到了一半以上甚至更高。中專就漸漸的不被人們所追捧。總之,筆者以為二十年前的中專生個頂個的優秀,不亞於現在的985和211的大學生。


一師者


我是82年的中專生。當時區(相當於現在的正科級鄉、鎮)中學一般是三個應屆班一個複習班,總人數二百多個人,80、81兩年每年考上的人數都是個位數,大概3個點的升學率,我那年考上了十幾個,應該有五個點的達線率,而且我本人是唯一的應屆生,總分也是第一,比第二名還高了十多分。當時區下面還有幾個鄉(副科級的鄉)中學,他們中考基本上是年年光頭的。反正那個時候要想考個中專,在班裡沒有前三名的成績,又不作好複習的準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至於當年的中專生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這個的確不太好說。就我個人而言,如果當年不上中專而是上了省重點高中,我覺得隨便考個211還是不成問題的(如果當年考上中專不上的話,是可以直接去上省重點高中的,但是很少有人會捨近求遠,考上中專不上的)。轉眼間37年過去了,我們也都到了天命之年,回想起來感慨萬千,只能說我們這些中專生是當時特殊歷史時期的產物。


天行健4358


二十年前的不算什麼,三十年前的才算,我認為至少在一本之上吧!因為我天天跟一本的大學生打交道,正好我是三十年前的中專,所以我有發言權。我當過大學宿舍管理員,經常跟大學生聊天,他們的底細我是清楚的。只有玩電腦遊戲我幹不過他們,不是學不會,而是我恥於玩電腦遊戲。因為電腦遊戲是別人設計好了的程序,聰明人怎麼會陶醉於別人的套路呢?只有那些喜歡運動的大學生,才是真正的大學生。極積樂觀向上是他們的特徵,而且功課都完成得很好。我觀察了一下,這樣的學生不多。其他方面篇幅限制這裡我就不多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