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後來北伐,北方漢人為什麼表現冷漠?

歷史三劍客


會有這樣的疑惑非常正常。因為我們都是以現代人的思維看待這個問題,當然會覺得無法理解。但是請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生活在那個時代的外族統治下的北方,作為普通人你會有怎麼做?

我想造成這樣的結果有以下原因:

1、平靜生活突遭打破。當你生活安定,雖達不到豐衣足食,但是也能勉強餬口。這時候突然來了一支軍隊將你原本熟悉的一切通通打破,並且沒人知道這些人未來是走是留。這個時候你會如何對待?我想冷漠便是最好的自我保護。


2、北方領土長期淪陷。從1127年金國攻破汴梁俘虜徽欽二宗,到1234年南宋最後一次北伐“端平入洛”,整整過去了107年。長時間的國土淪陷,原本心懷宋朝的普通百姓早已經泯滅在了歷史的長河裡。剩下的都是出生在外族統治下的百姓。無形中加強了北方漢人與南方漢人的隔離感。


3、民族矛盾的緩和。金朝歷史到了金世宗、金章宗事情開啟了漢化進程。這爺孫兩代皇帝致力於發展經濟緩和民族矛盾。使得原本尖銳的女真與漢族之間的對立局面獲得緩解,變相的增強了北方漢人對外族朝廷的認同感。

4、宋金之間的長期軍事對峙。宋金兩國爆發過數次大規模戰爭。但是兩國綜合戰力相差無幾,任何一方都無法輕易收拾對方。靖康之變後,南宋組織過三次大規模北伐,均以失敗告終。所以,即使北方漢人見到了南宋軍隊也會因為害怕在其撤退後遭到打擊報復而不敢過於親近。



5、衣冠南渡造成文化傳承斷裂。北宋時期,經濟重心南移,北方人口相對較少。而隨著宋皇室南渡,北方大量世家大族,文人墨客隨之南遷,北方僅剩下少量的文人。而文人騷客本就是文化傳播的重要推手。缺少這些文化傳播者整個北方漢人的民族自豪感與民族向心力都會減弱。百姓那種“飽食終日便無愁,休管城頭王旗換”思維將佔據主導。


我覺得這便是北方漢人會冷漠對待北伐的原因。這樣的結果可能我們現代人無法認同但是請一定要理解。畢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我們不能以盛世的道德標準去批判亂世的人。


歷史的塵沫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南宋雖然弱小偏安江南但也組織了數次北伐,而且從高宗開始南宋歷任皇帝都有個北伐夢,妄圖收復燕雲十六州統一全國。但結果很悲催都是以失敗告終,而且失敗了換來對金的更加屈辱。為什麼北方的漢人對南宋的北伐冷眼旁觀呢?這其實要從北宋說起,其實大家忽略了一點北宋也沒有統一全國,甚至沒有統一北方。燕雲十六州一直在遼國手裡,後來被金朝繼承了。也就是說北宋的北方邊境其實在河北邢臺一帶,現在的河北廊坊都屬於另外一個國家。更不要說北京了。西北甘肅寧夏陝西部分地區屬於党項人的西夏。雖然燕雲十六州也是漢人為主,但他們從來沒有屬於過宋朝,更談不上對宋朝感恩戴德。南宋的北部邊境不是大部分人理解的在長江沿線,南宋固定的北部沿線其實和今天的秦嶺淮河一線大致重合。東邊邊境其實大致包含了今天安徽的全境,江蘇也到了淮安一線,中部也到湖北襄陽一線,西部也到了陝西寶雞的大散關。這樣歷史上說的北方漢人不配合南宋北伐,就只剩下山東和河南兩省了。因為河北那邊本來就不是北宋的北盤。為啥這兩地不配合北伐,其中河南還是北宋的首都故土。因為金朝加強了對這兩地的控制,金朝的南京更是直接搬到了汴京城就是原北宋的故都。山東到是一直反抗,辛棄疾不就是山東抗金起義軍出身,最後被南宋招安了。但金朝很尊重漢地的百姓,沿用了遼朝的一國兩制。即南北院制。北方遊牧民族一個統治方法,南方漢地百姓一個統計方法。既然已經安居樂業,幹嘛還要惹刀兵之禍。


江南市場調研


因為宋朝朝廷太“牛”了,北方漢人壓根不敢幫宋朝,怕幫了後再被賣了。。。。。。。。。。。。。。

北宋首先背棄《檀淵之盟》,與金簽訂《海上之盟》,然後又背棄《海上之盟》,在起兵之際扣押金國使臣三個月,迫使金國只能獨自打遼國,然後看遼大勢已去,想做漁翁,結果那個丟人啊,被只有自己幾十分之一的遼國殘部擊潰了(沒戰力卻想屠城,把投降的百姓都逼反了)。

遼國的北方漢人因為數百年與南方分離,本身認同感就不強。而這之後,宋朝的一系列做法就徹底和北方漢人決裂了。

首先是因為打遼國幾乎沒戰功,所以雖然金國按照《海上之盟》約定,把自己打下的部分遼的土地給了大宋,但把城裡的百姓遷走了,宋沒爭取,拋棄了那些人。然後也因為宋沒出力,所以金把地交給宋的時候也和宋約定了,宋會給金國一些錢糧,宋徽宗約定年後給錢,但之後他和去約定的大臣鬧了不愉快,然後秀了一波神操作:他籤的,老子不高興,不承認,不給了。對此,金國人難免會遷怒,等於把被牽走的民眾第二次賣了。

接著就是影響最惡劣的兩件事:

第一件就是張覺事件。張覺原本是遼國武將,是典型的親宋派,之後投降了金國,後又反叛金國,大敗金軍後降宋。本來按照《海上之盟》,宋金為同盟,那麼張覺投降你,你是不能接受的,但宋同意了,這是宋的第一個錯誤;之後金要求宋交出張覺,宋就隨便找個人殺了,拿人頭拿去糊弄金,做法又錯了,還被識破了;最後,最最錯誤的一點,就是金要求宋交出張覺時,宋真的殺了張覺,把屍體交了出去。要麼不招降,要麼投降你後你就應該保護,但宋徽宗的做法太奇葩了,導致當時降了宋的人,和北方在金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想法------“金讓你殺張覺,你就殺了,那金讓你殺我,你會不會殺我?”。而郭藥師反宋很大程度就是被張覺事件給嚇到了。

第二件事就是紹興和議。靖康之難後,金軍主力南下被宋軍拖住了,這時北方的漢人為了呼應宋軍,很多人都揭竿而起,聯繫宋軍,夾攻干擾金軍,尤其是宋岳飛連戰連捷,對宋還抱有希望的人那時都動了起來,但對他們起事的回應卻是紹興和議,割讓全部岳飛收復的土地,然後以莫須有的罪名殺了主戰派的岳飛父子,使金軍沒有後顧之憂的情況下把敢於反抗的北方漢人全部剿滅,只留下了對宋壓根不再有幻想的人。


依與夢


南宋北伐?我只記得嶽爺爺曾領兵北伐過一次。當時民心所向也曾順利收腹很多失地,後來怎麼樣大家都知道,岳飛被召回以莫須有之罪殺害。可以肯定的是宋庭這樣做的後果很嚴重!它傷了百姓的心,這是在往外拖託。既然它宋庭不願要它北方故土和北方臣民那麼它後續的北伐就很難得到淪陷區漢人的擁護和配合。


水晶瓶6


中國的老百姓是最好管理的一批人。不要跟我談什麼民族氣節、國家大義。我就問你:我現在吃的飽穿的暖,為什麼要跟著你冒掉腦袋的風險造反?你說我以前歸你管,是大宋子民。老子祖上還是唐朝大官,難還成還要反宋復唐不成?族譜上的第一行還是漢朝子民,又怎麼說?為什麼就非跟著你大宋造反。


難得浮生閒半日


在天下觀時代雙方都在爭正統。金國會說宋是亂臣賊子欺負孤兒寡母,自己才是順應天命推翻逆遼進而問鼎中原。

古代人是皇權思想,與現在的主權觀天壤之別,即使岳飛也是迎回二聖以雪靖康之恥,從來沒提漢族對抗女真族的事。

在古代當一個新政權開始認可孔聖那天起,他已經接受相應的一系列文化了,繼而可以被劃入中國歷史範疇了。

所以對於金國百姓,除非金統治者不讓自己活,否則不會對宋有多少歸屬感的,管你皇帝姓趙姓完顏,反正我的賦稅都跑不了。


仰望蘇格拉底


都胡化了,誰也不支持你了


夢天48625428


水滸英雄和岳飛怎麼死的,瞭解一下。


用戶67724358697


時間隔得太久了,一開始北宋初年的時候,燕雲十六州的漢人還有心繫中原的想法。但是隨著後來北宋幾次北伐失敗隨著時間的推移,北方漢人對宋朝的歸屬感也就越來越淡了,他們更認為自己是北方人,而不是南方宋人的同胞了,參照現在的臺灣人。


汗青軒


金朝統治已經鞏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