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大河》收視登頂,《外灘鐘聲》收視撲街,這種現象說明什麼?

影人六六


《大江大河》是一部良心劇,而《外灘鐘聲》也不遑多讓,同樣是優秀的年代劇。兩部電視劇的收視率遭遇了冰火兩重天,《大江大河》收視登頂,冠絕同期上映的電視劇,而《外灘鐘聲》卻爆出冷門,說明了如今的電視劇最重要的還是製作,現在的觀眾也沒那麼好糊弄了。

《大江大河》和《外灘鐘聲》同樣是以中國改革開放為藍本,續寫了一個時代的光輝歷史。不同的是,《大江大河》改編自同名小說,本身已經擁有很多的粉絲,他們都在等著小說搬上熒屏。而《外灘鐘聲》沒有了成熟小說的加持,勢必會在劇作上弱一些,而且會出現一些小的失誤。

其次,《大江大河》講述的故事十分宏大,包括了恢復高考、分田到戶等等時代背景,講述了三位同時期不同環境下的年輕人,他們各自的奮鬥歷程,分別是新時代大學生、退伍軍人任村幹部、以及還未出場的董子健。三個性格迥異、成長環境不同的人,在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各自奮鬥的故事。整體的故事基調鼓舞人心,讓人有繼續追劇的慾望,至今也沒有歷史常識上的紕漏。

而《外灘鐘聲》則將範圍縮小,主要著重於描寫一個小家庭的興衰,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縮影。這種敘事方式我們看的太多了,像《大染坊》、《白鹿原》、《喬家大院》等等都是這樣的套路,所以會有一些重複感,不如《大江大河》看著過癮。

最後在演員陣容上,《外灘鐘聲》也必然落於下風。有王凱、楊爍、董子健三位實力派男演員聯袂主演的電視劇,肯定會大於由俞灝明、吳謹言主演的《外灘鐘聲》。俞灝明和吳謹言如今也只能算是流量明星,遠遠稱不上實力派演員。所以演員陣容的強弱,高下立判。

種種原因共同造成了《大江大河》收視率爆棚,而《外灘鐘聲》則被搶走了風頭。但是後者的製作品質也沒有很差,隨著劇情的深入,肯定會有不少的觀眾加入追劇大軍。

先不說了,我要去看《大江大河》了,大家別忘了點關注!


浪潮電影


我覺得這沒有什麼奇怪的,我們可以拿這兩部電視劇做一個小小的對比。

第一個,演員陣容對比。

《大江大河》的演員陣容:王凱,楊爍,董子健,童瑤,楊立新,周放。

《外灘鐘聲》的演員陣容:俞灝明,吳謹言,陳瑾,代旭,陳潔,牛犇。

青年實力派演員+實力派老戲骨對比一群流量明星,這就不是一個檔次的陣容。

第二個,導演編劇,出品公司。

《大江大河》的導演:孔笙、黃偉,編劇:袁克平,唐堯。

出品公司:正午陽光。《外灘鐘聲》的導演:管虎、費振翔,編劇:洋子、李雲良。

出品公司:上海海象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首先在導演和編劇這方面我不多說什麼,因為我不瞭解《外灘鐘聲》的那兩位編劇,主要是沒怎麼聽過。

可是正午陽光出品,必是精品,這是行內行外的人都知道的事情。2017年,還獲得第十一屆全國電視製片業“十佳電視劇出品單位”獎。

而海象傳媒,我百度了一下,沒搜到什麼,所以不多做評價。

第三個,幕後準備。

王凱和楊爍,為了更好的詮釋劇中角色,各自做了減肥和增重。

為還原年代質感,該劇的美術費用是其他正常電視劇的兩倍以上,而且首次採用了超寬畫幅來拍攝,而演員片酬不超過總成本50%。

為還原劇中的生活感和時代感,導演管虎還邀請了自己的母親客串出演劇中角色。

為呈現劇中的年代感,劇組自費搭建了情人橋等場景道具。

吳謹言通過二十世紀六七十年的影像資料來揣摩劇中人物的狀態和情感,還會跟陳謹等演員一起探討。

誰的幕後準備工作更足,大家一目瞭然。

觀眾的眼睛都是雪亮的,誰做的好,誰做的差一點,通過電視劇播出的表現,就可以得到一個很直觀的結果。同樣的劇情背景,同樣的製作手段,同樣的觀看人群,卻出現了兩極化的收視率與口碑,問題出在哪兒,我想不用多說了吧。

一部以改革開放為背景的電視劇,你居然拍成了改革開放年代的愛情片,你能不撲街嗎?

現在很多電視劇就是靠著一群流量小生在刷視覺效果,可是真正能搶佔收視和口碑的,還是得靠演技。


日常胖一回


我認為《大江大河》收視登頂,《外灘鐘聲》收拾撲街,這種現象說明了以下的情況,首先《大江大河》收視登頂的原因是因為這部劇的年代感還原的比較強,非常符合原著裡的那個年代,加上有王凱,楊爍,董子健等人的加盟,目前播出了4集,這三位主人公已經出現了2位,不得不說他們的演技真的很棒,特別是王凱,將宋運輝這個角色演繹的淋漓盡致,非常符合原著的形象,《大江大河》讓人看著特別的舒服,引發了很多人的回憶,從播出的4集來看,這部劇後期的收視率不會太低!

而《外灘鐘聲》收拾撲街的原因是因為這部劇過分苦情,上海弄堂缺乏觀眾認同,不具備看點的兩大方向,一個,是劇情足夠具備社會痛點,能夠刺痛觀眾,從而贏得價值認同。第二個,則是劇情足夠有趣,讓觀眾看到愉悅的場面和人物。

老看4集,我覺得這部劇不具備這兩點。《外灘鐘聲》截取的是改開初期,上海弄堂一家人的酸甜苦辣的生活。父親因為種種原因早亡,留下一家人,俞灝明飾演的哥哥成為頂樑柱。然而,這種上海弄堂的劇情設定,很難贏得觀眾情感上的認同。究其原因,也很簡單。當然這部劇才播出四集,現在下結論有點為時尚早,期待後面精彩的劇情來逆襲!








大奇說電影


《大江大河》收視登頂,《外灘鐘聲》收視撲街,這種現象說明了前期宣傳的重要性。

《大江大河》是由王凱、楊爍、董子健領銜主演的年代電視劇。


《外灘鐘聲》是由俞灝明、吳謹言、陳潔、代旭、牛犇領銜主演的年代劇。

兩部劇在12月10日晚同時首播。隨後,收視率也曝光出來,《大江大河》以收視率0.971%,市場份額3.48佔據榜首,《外灘鐘聲》以0.545%,市場份額1.96位居第三名。

《外灘鐘聲》的收視率撲街後就有人開始,各種打壓,各種貶低,各種對比,然後吹噓《大江大河》有多麼多麼好,其實沒必要。

《大江大河》還未播出的時候就已經火了,獲得了2018中國電視劇品質盛典年度最受期待作品獎,而且前期有大肆宣傳,一傳十十傳百,自然看的人就多,收視率也就高。

而《外灘鐘聲》前期未做什麼宣傳,其實我現在才知道《外灘鐘聲》12月10日開播。

兩部劇都是不可多得好劇,《大江大河》收視率登頂和《外灘鐘聲》撲街只能說明前期宣傳的重要性,如果《外灘鐘聲》也大肆宣傳,誰登頂還是個未知數。



湯裡放藥


前面的回答全是扯淡 看上去頭頭是道 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播出平臺

1.北京衛視

得從娘道說起!江蘇衛視和北京衛視聯播之初,不管是全國網還是52城的收視率,都是江蘇衛視領先 。江蘇衛視的上一部劇是暑期檔最熱的劇 “香蜜沉沉燼如霜”給了很高的起點 。

自從娘道導演郭白蓮不指名道姓的撕逼後,北京衛視開始飛漲 ,52城的收視率最後遙遙領先江蘇衛視!北京衛視本地收視率怒破10 ,就算全國其他地方的人都不看北京衛視,52城的收視率也可以0.5➕,因為北京地區的收視權重最高 ,今年索福瑞做過樣本的調整,北京的數據更好看了,所以北京衛視有一個外號,本地臺。後面播的劇首播收視率都可以輕輕鬆鬆的0.9➕!收視慣性很重要,一部娘道真的是讓北京的劇場起飛。現在北京衛視劇場的收視率在0.8到1.5之間

2.東方衛視

東方衛視也是另一大本地臺,上海的權重也很高,只要上海地區的觀眾開機率高一點,東方衛視劇場的收視就不會難看!以前經常和北京衛視聯播,基本上都是領先北京衛視,但是蛋糕就那麼大,北京的劇場飛起來了,東方衛視的收視就被吸了不少,這次跟北京聯播,收視率被吊打。現在的收視盤在0.5到1.2之間

3.浙江衛視

浙江衛視前兩年藉著中國好聲音和跑男的東風,綜藝節目做得有聲有色,年度收視率差點超了湖南衛視。不過浙江衛視的中國藍劇場一直養不起來,特別是最近一兩年綜藝市場降溫,劇場更是沒希望了,可以說是一線衛視中最爛的劇場,收視率忽高忽低。收視盤在0.3到1.0之間

綜上,播出平臺很重要!爛劇遇到好平臺收視率也不會差,大江大河是東方衛視和北京衛視聯播,外灘是浙江衛視和安徽衛視聯播,平臺的差距太明顯了。


leguole


《大江大河》和《外灘鐘聲》是在同一天播出的,而收視率確相差甚遠,從下面的收視排行榜就能看出來。

兩種是相同年代的電視劇,又是同一天播出,不可否認,這兩個電視劇呈現的拍攝質量還是差不多的,可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局面呢?

眾所周知,觀眾衡量一部電視劇是否可看的標準,並非在於拍攝的質量如何,而在於,電視劇內容是否有看點。

所謂的看點,第一就是劇情要具備社會痛點,能夠刺激觀眾,第二就是劇情要足夠有趣,顯然《外灘鐘聲》沒有這兩個大方向的看點,收視率相對低迷,也是必然的。

只要是看過這兩種電視劇的都知道,《大江大河》中幾位主角,雖然穿著土氣,卻很好的把觀眾帶到了那個年代。

《大江大河》選擇的同樣是改革開放時期的,以農村為背景的故事,這部電視劇抓住了一些觀眾的痛點,那時候農村人在那個年代,想要改變命運,就必須上大學,這是很多人對改革開放印象中最深刻的一個記憶點,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

然而《外灘鐘聲》同樣也是以改革開放時期的,城市為背景的故事,這樣的劇情是很難引起觀眾的共鳴的,因為在那個時候對於城市的文化記憶是比較少的。

所以《外灘鐘聲》這部電視劇為了引起和觀眾的共鳴,只能靠煽情來引起觀眾的注意力,然而這樣的苦情劇也是很多觀眾不願意看到的。

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一點看法,電視劇還沒播完,還得等待後期劇情的考證,帥哥美女們您們有什麼好的看法,認為我說的還可以的,可轉發、點贊耶!有不同看法的可在下方留言評論耶!








優雅的老去Y


又來了,你知道北京衛視現在本地多厲害嗎?播什麼都破1,前面幾部劇都是破1,這是受眾固定。怎麼不看看東方衛視和浙江衛視這兩個實力相近的平臺,浙江的外灘鐘聲並不比東方的大江大河低好嗎,而且全國網收視外灘鐘聲也是第3,比第一第二沒差多少,大江大河宣傳鋪天蓋地,線下地推好幾個城市,各大視頻網站都主推這個,外灘鐘聲基本沒宣傳,投入成本也就大江大河的幾分之一,這樣的成績已經不錯了,還想怎樣?老用這種踩一捧一的方式真的沒意思



莊許蒼耳


其實,這兩部戲都是獻禮之作。只是,誰也沒有想到放映之後的收視率會有如此之大的區別。

這兩部影視作品選擇的年代不一樣,自然需要表達的事情也是不一樣的。

一個選擇的是1977年,剛剛恢復高考的那一年,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是有著生命力的。

人們看到這些內心感受到的是無比的激動和懷念。

畢竟,那個時代是一大批的青年志士的起點。從那時候開始,許多的有識青年走向了不一樣的人生。有的人甚至從此改變了一生的命運。所以,人們感謝那個時代,也感謝那個時代的領路人。

這樣的電視劇自然受到人們的歡迎。

無論是大學生宋運輝,還是退伍軍人雷東寶,亦或者沒有出場的小商販楊巡,他們每一個人都代表了那個變革時代的體驗者。

一切都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貧窮到富有,都是改革開放的積極點所在。

這樣的電視劇怎能不受歡迎呢?

反觀《外灘鐘聲》之所以收視撲街,一個重大的原因在於它選擇錯了年代。

1966年是國人痛苦回憶的時代。從1966年到1976年整整十年之間,可以說是許多人一生都難以忘懷可又不敢在回憶的一個時代。

可是,就這樣的電視劇偏偏又拍的過於真實,這無異於將很多人的傷疤再一次的揭開來給大家一遍遍的看。

然後劇組的人員跟大家說,你看,我們那時候就是這樣的。

你猜,這樣的電視劇會好的了麼?

再次的觀看這樣的電視劇無異於在自己痛苦的記憶裡重又撒一把鹽,箇中的滋味當然不好受。

但是,《外灘鐘聲》除了小弄堂方言的幾處錯誤之外,整體上還是很真實的。只是,在大環境之下每一個人都是參與者,也是受害者。

這時候你只要是提到知青、提到下鄉,提到那個十年,很多人都會瘋一樣的跟你咆哮,更別說認真的去看電視了。

這是人之常情。

說到這兒,可能有些人不大相信,或者也不大同意。大家可以看一幅油畫

這是來自畫家王國斌的一幅油畫,畫的內容是一個插隊的女青年和當地人結婚的場景。

知道這幅油畫的名字是什麼嗎?

——《我的前夫》

為什麼是前夫呢?很明顯,這兩個人之所以結婚並不如大家想象的那般的美好。

點到為止,回到話題本身。

有的人說演員的問題,這個到還在其次。雖然王凱、楊爍演技也不錯,但是俞灝明、陳瑾、牛犇就差麼?

沒有的事

說了這麼多,意思就只有一個

那就是人們都是喜歡歡喜的事情,悲傷的事情還是不要再提了。就算是你說的再好,拍的再真實,也不會有很多的人去追捧,這是人性。

明白了這些,也就明白了為什麼兩部戲的命運為何如此的大不同了。


蜜桔娛樂


兩部都沒看過,但是從網上看了一下簡介,從影片的格局上來說《大河大江》的格局更大一些,反映的是改革開放時期大背景下的先行者的故事,《外灘故事》的格局相對來說就比較小,講的是改革開放後十年間一群人的感情故事,應該說是時代背景下的縮影。




馬修奧特曼


這兩部電視劇我都在輪流看,開始的幾集應該還可以,寫出了那個時候的政治生態,人們的窮困生活,但深度不夠,政治上的不說了,但生活方面的窮困程度還是不夠,以致現在的孩子根本不知道當時農村,城市平民階層的生活情況,……前些日子幾個年齡在六十歲左右的人坐在一起,談起了那個時候和老鼠爭食物的經歷:西北地區每年八,九月份,農作物成熟的時候,老鼠一方面拼命吃,另一方面在地邊或者埋葬死人的墳堆上刨出來個洞來,把吃不完的東西儲存在裡面,以備天寒地凍時充飢,……當時人們吃不飽,或者根本不夠吃,只好爭先恐後撅洞,挖出老鼠鼠倉的這些東西,來自己充飢……說過說過大家心情非常難受……共同的願望就是:改革開放好,儘管現在許多問題,但現在是中國歷史上最好的時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