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基金近三年四成產品業績虧損,主動管理優勢不再

南方基金近三年四成產品業績虧損,主動管理優勢不再

聲明:北京號外科技有限公司擁有包括“號外財經”在內的多個商標權,是真正的《號外財經》持有人,任何使用和轉載“號外財經”品牌的內容,均須註明正確的來源。對於仿冒和侵權我方“號外財經”品牌的,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

近期,ETF等指數基金大行其道受到投資者追捧,但細究之下,這也是主動管理遭遇重挫後的無奈之舉。根據《號外財經》觀察,近些年A股市場波動頻繁、震盪劇烈,這讓主動管理型權益類基金的管理難度直線上升,即使是老牌基金公司也頗感無奈。

以“老十家”基金公司之一的南方基金來說,雖然地處深圳這一改革開放的窗口,又是國內發展較早起步較高的資產管理專業機構,但在近三年的業績表現中,仍有四成左右的基金累計虧損。在這些虧損的產品中,又以權益類基金為主,而從二級分類看,主動管理和被動指數基金的虧損比例幾乎各佔一半,主動管理的優勢盡失。

近三年四成產品業績虧

主動管理優勢不再

近幾年的A股市場雖然也曾有過大漲的興奮時刻,但要連續來看,卻是充滿震盪、波動加劇。2014年市場爆發性上漲,2015年下半年和2016年又遭遇連續回調,2017年藍籌股引領牛市迴歸,但進入2018年A股普跌程度令人瞠目結舌。

在這應接不暇的大漲大跌中,權益類基金的業績則多數令人失望。就拿老十家基金公司之一的南方基金來說,在近三年的業績中,該公司有四成產品都遭遇虧損,其中權益類基金佔到了絕大多數,而如果細分下去,則主動管理與被動指數的虧損產品數量比例相當。

地處深圳這一改革開放的窗口,又是市場化程度最高、起步最高的專業資產管理機構之一,這樣的結果似乎讓人意外。在這些近三年虧損的產品中,除2只債券基金以外,其餘都是權益產品,被動指數型產品24只,主動管理型產品19只。

在主動管理型產品中,近三年業績虧損超30%的有4只,30%-10%的有12只,僅有3只跌幅在10%以下。更讓人意外的是,業績墊底的兩隻基金竟然均來自於管理經驗接近7年的張旭,兩隻基金分別是南方產業活力、南方盛元紅利,前者虧損39.13%,後者虧損36.43%,而且在近一年、近兩年裡均為虧損。

南方產業活力從2015年1月份成立,可惜累計還是虧損超過10%。除了在2015年裡淨值為盈利以外,2016和2017年均虧損,表現分別為-21.56% 和-3.64%,相比之下,同期的同類均值卻是-11.69%、12.60%。

憑藉重倉成長股,南方產業活力在2015年下半年股指回調結束後迅速反彈,但沒成想,這樣的佈局卻在2016年遭遇更大挫折。當時,創業板與中小創年度虧損都超過20%,成為重災區,南方產業活力因反應遲鈍也未能倖免。從大體情況看,2016年的前十大重倉股與2015年時並沒有太大差別。

經過2016年全年的回調,市場充斥著對藍籌股及消費股的投資熱情,這也成為2017年藍籌牛市的重要推動力。但反觀南方產業活力在2017年的重倉股,卻並沒有持倉主流上漲股票,一季度的前三大重倉股ST中南、星河生物、驊威文化均來自於前一年,而且居然將一隻ST股票作為第一大重倉股。

2017年二季度之後,這種情況才有了改觀,但在四季度,由於重倉鋼鐵等週期股,南方產業活力的業績再次落後,最終導致在去年的藍籌牛市中基金淨值出現虧損。今年內,儘管各季度持股變幻頻繁,但在整個A股遭遇系統性回調之時,業績也不如人意。

張旭從2008年加入南方基金,曾任金融及地產行業研究員,於2012年任基金經理職務,至今已經快七年。但從累計管理的產品來看,除了南方消費進取這隻分級基金受益於2014年的牛市,在槓桿效應下漲幅跑贏同類均值以外,其餘基金大多落後同類。

近三年被動指數虧損巨大

近半虧損超三成

從虧損幅度看,指數基金要大於主動管理型產品,根據《號外財經》瞭解,在南方基金旗下28只近三年有業績的基金中,只有4只淨值上漲,在24只虧損的被動指基中,有15只跌幅都在30%以上,相當的慘烈。

南方基金近三年四成產品業績虧損,主動管理優勢不再

在虧損靠前的指數基金中,分級基金B份額首當其衝,在槓桿的作用下,南方中證互聯網B、南方中證高鐵產業B近三年虧損都在七成以上,南方中證國企改革B也超過了50%。

而且這三隻基金成立時間均在2015年六七月份,成立於7月份的南方中證互聯網B顯然最悲催,成立時剛好是熊市的起點,當年底,淨值就從1元下跌到0.8752元。2016年又虧損了49.28%。

其實從前十大重倉股看,該基金並沒有豪賭成長股,從2016年時,該基金始終將銀行保險作為重點股票進行配置,倉位也都靠前明顯,但2015年主板市場回調明顯,而2017年卻得益於藍籌股爆發,使業績上漲了35.19%。然而在今年藍籌、成長皆遭遇重挫的時期,該基金虧損也出現了史無前例的情況,年內跌幅已達61.23%。

而另一隻倒黴的基金,南方中證高鐵產業B成立於2015年6月份,剛成立一個月,牛市就已經消失不見了。作為以鐵路、電氣設備等行業為主要重倉行業的基金,南方中證高鐵產業B的累計跌幅比南方中證互聯網B更讓人難以接受,到目前3年多時間,虧損竟然累計超過90%,而且無一年是正收益。

南方中證互聯網B的基金經理周豪管理該基金2年多時間,孫偉管理南方中證高鐵產業B也有3年多時間。這一時間也幾乎是二人完整的任職基金經理的年限,可見兩人都是從一開始就進入到指數基金的管理工作。這也難怪,以二人的經驗,近幾年如果管理主動型產品想必也是虧損累累。

從二人旗下的產品來看,除了周豪與蔣秋潔、吳劍毅、史博共同管理的南方消費活力,是一隻主動型基金,並且近三年業績達11%以外,其餘產品皆是被動指數,似乎南方基金以被動指數基金作為新手的訓練場,而這些產品99%以上都是個人投資者,這種“損害了別人成全了自己”的做法也實在讓人無法直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