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劉備在漢中之戰後回鎮荊州,北伐是否有機會成功?

魏思江


劉備漢中之戰後回鎮荊州真的好嗎?答案是否定。我想劉備選擇回鎮荊州敗亡的速度一定更快。我這麼說有以下幾點原因:

1、不便於政權統治。我們知道取得漢中後,劉備政權控制的區域主要是荊州北部,西川(四川),東川(漢中)。這三個地區不是呈三角狀,而是L型。西川居中,東川在北,荊州在東。如果劉備回到荊州,那麼新得的東川之地是否還能保下就是個未知數了。

2、荊州地理位置不適合作為中樞。荊州地處揚州、益州之間。北邊是曹操。在當時,荊州為三家所佔。荊南四郡在孫吳手中(諸葛亮張飛奉命入川增援的時候,為了保證荊州的安全將四郡給了孫吳)。漢江以北從樊城到宛城土地盡在曹仁兵團控制下。也就是說劉備實際控制的荊州只有漢江到長江之間的一小塊地方。完全沒有戰略縱深,一戰有敗真是上天無路,下地無門。真是落於危牆之下,這樣的地方如何作為中樞。


3、如何處理益州問題。益州這個地方確實是天府之國,物產豐富。所以雖然不一定能夠成就王霸之業,但是割據自立絕對綽綽有餘。像劉備這樣起於草莽,善於把握機會的人會放心把它交付給誰治理。必然是隻有自己管理才能放心。如若不然出個鍾會或者孟知祥可怎麼辦!


4、劉備指揮荊州兵馬是否一定比關羽強?當時的劉備軍主力坐鎮漢中,牽制了曹操大量有生力量在關中。關羽將曹仁圍困在樊城,擊敗了于禁龐德最重要的援軍,一度威脅許都。天下震恐,曹操甚至想遷都以避其鋒芒。可以說關羽當時在荊州的戰鬥堪稱漂亮。即使劉備在荊州都不一定能行?

5、戰略佈署要求。劉備的一切軍事政治活動都是遵照當年諸葛亮隆中對的戰略進行。以荊州取兩川,修其甲兵。待北方有變,主力出漢中取關中。再遣一上將軍督荊州之兵以向宛洛,天下定已。可見按照隆中對的思路荊州本就是偏師。畢竟荊州無險可守,若敗則可能一敗塗地。而益州是進可攻退可守,更適合主力出擊。



綜上所述,我認為劉備即使回援荊州也不會成功北伐。何況,對於劉備而言益州才是其根基,荊州只處於次要地位,他也不會回鎮荊州。


歷史的塵沫


漢中之戰,是劉備一生軍事生涯的巔峰之作,似乎統一中原在望。但隨之形勢急轉直下,關羽大意失荊州,劉備一統天下的美夢徹底破滅。原因是劉備一錯再錯,盲目自大導致的惡果。

在戰爭中,任何一方的統帥都會犯錯,但犯錯少的並不犯致命性錯誤的人,將會獲得最後勝利。

1,漢中之戰後,為何劉備不去荊州,和關羽兵和一處,奪取襄樊?

劉備的兵力一直不足,蜀漢最強盛時,兵力也剛剛10萬,並且已經到了徵兵的極限地步。

當時,關羽的荊州兵有4萬,關羽帶了3萬北上圍攻襄樊的曹仁。

漢中之戰,是非常殘酷而耗時極長的一場戰爭,從建安二十二年到建安二十四年(217-219年),進行了二年時間,反覆的拉鋸戰,曹操親率大軍迎戰,最終劉備贏得勝利。

曹操前期軍隊和後來的大軍,總數在15萬人以上。

劉備到達漢中的兵力大約是曹操的一半,8萬人左右。劉備雖取得漢中,但也損失巨大,不得不回四川休整。

面對曹操大軍,劉備曾發令給諸葛亮,要諸葛亮傾巢而出地把軍隊支援漢中。

《三國志》裡面,楊洪就對諸葛亮說:

方今之事,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發兵何疑?

蜀地幾乎把所有的軍隊都送往漢中前線,並徵調年輕婦女運輸糧草。可見蜀地已經到了捉襟見肘,何等尷尬的局面。

劉備剛奪取蜀地不久,就進行了長達2年的消耗戰,後方民心不穩。

劉備不得不回四川,休整軍隊,安撫民心,否則就會激起內亂。

所以,劉備無法親自帶兵去荊州。

那是否關羽在荊州的失敗,劉備就無法避免了呢?也不是。

2,劉備不應該讓劉封去佔領上庸,如果派張飛去,很可能會奪取襄樊,並保住荊州。

漢中之戰的巨大勝利,讓劉備得意忘形,衝昏了頭腦,在人事安排上犯了一系列錯誤。

漢中之戰後,劉備派孟達從秭歸發兵,翻山越嶺,北上攻打曹操的上庸郡。為了防止孟達辦事不力,劉備又從漢中,派義子劉封順漢江而下,與孟達合兵一處。

劉備此舉的目的,是配合關羽的襄樊之役,打擊襄陽的右翼。

上庸在襄陽西邊,漢水的一條支流堵水邊上,可順水而下直達襄陽。

可劉封、孟達佔領上庸後,擁兵自重,藉口上庸還不穩固,不肯發兵增援關羽。

這是劉備的一個嚴重用人錯誤!

劉備早年顛沛流離,沒有子嗣,所以在荊州收養了劉封,還準備立他為接班人。

可後來劉備有了親兒子阿斗劉禪,就想廢了劉封。劉封心裡也猜忌這件事。

所以劉備不能將劉封單獨放在前線的關鍵位置,而是應該放在後面一個不關鍵的地方。

但漢中之戰讓劉備盲目樂觀,犯下了這個大錯。

如果劉備讓張飛帶1萬精兵,代替劉封去攻打上庸,配合關羽,這步棋就走活了!

可惜劉備太愛惜賢弟了,覺的張飛作戰太疲勞了,該回後方休息休息。這一休息不要緊,害死兩個賢弟。

關羽帶3萬兵圍困曹仁,曹操派于禁帶3萬兵援救曹仁。然後漢水秋雨暴漲,著名的水淹七軍,關羽殺龐德,擒于禁。

這時的曹仁,只剩數千兵馬困守樊城,漢水都快淹上城牆了。關羽乘船攻城,指日可破。

曹操只好派大將徐晃帶領新徵的兵,援救曹仁。徐晃到了宛城(南陽),就不敢前進了,等待曹操的後續部隊。曹操又調了12營兵力給徐晃,徐晃才南下。

這時,徐晃的兵力應該也有3萬左右。

因為劉封、孟達不肯支援,關羽只好分兵5千來抵擋徐晃的援軍,最後被徐晃擊敗。

如果是張飛1萬精兵鎮守上庸,看二哥有難,肯定要全力支援,只要在新野一帶攔截住徐晃,就算大功告成。

關羽攻下襄樊,徐晃自然退兵,否則有可能被關羽、張飛二人合力吃掉。

背後的孫權也不敢在荊州輕舉妄動了。

3,其實劉備剛入川時就犯下大錯,應該先去攻打漢中的張魯,而不是立即翻臉吞併劉璋。這一步錯招,導致劉備後來的處處被動。

劉璋請劉備入川,還給了劉備一支軍隊,是為了打漢中的張魯。

劉備去漢中到半路卻按兵不動了,因為劉備的心太大了,想直接吃掉劉璋。這是劉備一生中最致命的錯誤。

以劉備當時的力量,打漢中的張魯是非常輕鬆的。而漢中是一個戰略關鍵點,北通關中,南下四川,東到襄樊。

劉備轉頭去打劉璋,還壞了自己的名聲,難以獲得大多數蜀地士族的支持,導致後期蜀國的人才匱乏。

劉備應該像對待劉表那樣,收買人心等待機會,與劉璋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對劉備是一個加分項。

劉備打劉璋得不償失,劉璋的兒子劉循堅守雒縣。劉備攻打雒縣,足足花了一年時間才攻克,還在城下損失了龐統。

更重要的是,劉備在四川浪費了兩年的時間。這時,天下形勢大變!

這段時間內,馬超在涼州被曹操打敗,劉備失去了爭取涼州軍為盟友的機會。

這段時間裡,曹操佔領了漢中。劉備不得不花費巨大的代價去奪回漢中。

唉!一步錯,步步錯!

本人是沂藍書院趙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現代史,繼承章太炎學派唯識史觀學說。


沂藍書院趙月光


我們先把荊州的狀況搞清楚,荊州是在赤壁之戰後,三家把荊州給瓜分了。荊州共七郡,曹魏仍據有靠北的南陽郡。孫權據有南郡,而劉備所獲最豐,佔據江夏及其餘南四郡。後魯肅建議將南郡暫借給劉備,加強聯盟。因此劉備所借的荊州,只是其中的南郡。



後來劉備奪取了益州(於今四川),孫權就向劉備討要,兩家為此鬧的很緊張,劉備也不想把事搞大,於是以湘水為界,長沙、江夏、桂陽歸孫權,南郡、武陵、零陵屬劉備。雖然暫時和解,但孫權始終認為,荊州於枕邊要地,威脅太大,而且取得荊州,對於吳國日後發展很必要。

217年,支持孫劉聯盟的魯肅去世,換以呂蒙,這個呂蒙對蜀國可就沒那麼友好了,這也為以後的事埋下伏筆。



那麼在219年,劉備取得漢中,回鎮荊州,北伐有望嗎?對於這個問題,我們探討一下:

一、漢中是劉備從曹魏那奪來的,失去漢中要地後,曹魏必定不甘心,每天都琢磨如何奪回,失去漢中,又需防備蜀國趁勢從漢中進逼中原,邊境沿線必布重兵。而漢中對於蜀國的戰略重要性,更高於群敵環伺的荊州。在這種情況下,蜀不可能傾漢中之兵回鎮荊州。即使要增援荊州,也要在漢中局勢穩定後進行。



二、三國實力蜀國最弱,可否有餘力增援此一說。即便騰出手來,回鎮荊州,去往荊州途中,曹魏會不會打伏擊?以漢荊兩地的地形(湖北和陝西之間多崇山峻嶺),在保證糧草供應的情況下,走個幾十天不誇張。這些都是蜀國要考慮的。



三、拋開以上兩點,即使蜀國遠征軍順利到達荊州,而同年關羽又憋住沒發動襄樊戰役,合兵一處,荊州就能固若金湯嗎?真還未必,荊州緊鄰曹魏和孫吳的地盤,而於蜀國,地理位置是最差的。隔著無數大山,由荊入蜀,難於上青天。最方便是長江水路,那得多少船,運輸條件不具備。荊州這種險地,孫劉聯盟穩固的情況下,尚能守住,孫權反水,即使回鎮也是羊入虎口之局。



四、實際上,蜀國方面已經考慮到這些不利因素。219年年底,在漢中局勢穩定後,關羽即發起襄樊戰役,企圖北進,這個舉動應該不是自作主張,是劉備集團思考後做出的決定。結果都知道了,被曹魏孫權兩面夾擊,慘敗。

由此看來,即使取漢中後即行加強荊州防務,也是兵行險招的添柴之舉。


百味乾坤


還是沒有機會成功,其實道理很簡單,赤壁之戰結束後,按照諸葛亮和龐統的長遠計劃,劉備入川幫助劉璋抵禦張魯,實際是要伺機奪取益州。最後由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等駐守荊州,由劉備,龐統,黃忠等進取西川,可後來由於龐統意外死於雒城,劉備無計可施時即調諸葛亮,張飛,趙雲同赴西川,在法正,孟達的配合下攻取益州。從這一點可以說明,劉備離開龐統則一事無成。再後來,考慮到漢中的極端重要性,由諸葛亮坐鎮益州穩定後方,由劉備,法正,黃忠,魏延等率軍北上攻取漢中,最後利用法正奇謀,斬殺了曹魏大將夏候淵,至此漢中歸劉備所有,此後法正不幸病逝。應該說攻取漢中法正當領頭功,若無法正劉備依然一事無成。言歸正傳,如果劉備奪取漢中後當即回援荊州,荊州的結果又會怎麼樣?可從兩方面看,若劉備到荊州後固守城池,則荊州可保,若要依關羽繼續進犯襄陽和樊城,不僅得不到襄樊,漢中也會得而復失,因為諸葛亮在益州絕對無法脫身,而龐統法正已成故人,僅靠魏延駐守漢中,實難抵禦曹操的攻擊,而荊州北有強敵虎視眈眈,東有孫權垂涎三尺,劉備關羽定不是曹操和孫權的對手,如此依然難逃潰敗的局勢。


wuji7128228


漢中勝利後,劉備不稱王,或許劉備還回得了荊州,稱王后就不一定再能坐守荊襄了。

這個主要在二爺這裡。關羽早年輕的時候是個殺人的通緝犯,所以把自己弄得赤面長鬚的樣子,衍人耳目。被劉大耳自稱漢皇后裔的說法忽悠了,跟隨他。後來劉備實力不行,輾轉跟你曹操。為皇帝效命,又被封了爵位。從殺人犯到壽亭候,可謂屌絲逆襲,那是莫大的慰藉,當然格外珍惜。所以關羽到死都是漢壽亭候的爵位。發掘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把戲以後,關羽果斷離棄。 又跟了劉備,而劉備僭位稱王,關羽也明白了什麼除賊扶漢的也是忽悠。

關羽北進樊城,劉備可以派兵出岐山,一起夾擊曹操,也可以派兵入荊州守後方抵擋江東。可劉備的選擇是坐視。可見這時劉關已經不是一條心了。

漢壽亭候,漢字比命重要,北進滅曹救天子於危難,讓劉備斷了戀想。若失敗陣亡,那也是死得其所(這就是我覺得的關羽)


釋懷1665955


取漢中之後,然後加固荊州,其實劉備想到過,也實際實施了,因為關羽就是一個證明,五虎大將之首坐鎮,那是何等的重要。只是荊州最後被東吳奪取了。

如果劉備在荊州不失的情況下,繼續聯合東吳,滅掉最強的曹操,那麼天下可能一統。因為荊州位置很重要,出兵北伐速度快,回守可固守。東進可直接對東吳造成震懾。漢中又是後方之地,加上蜀地,可謂地廣人多。

荊州不失,劉備可爭天下爾,絕非空穴來風,因為荊州不失,關羽還在,關羽不死,張飛也在,這兩個都能獨擋一面,加上諸葛軍師,東吳根本不用說,早晚都是劉備的菜,至於曹操,只要以荊州之地,慢慢圖之,雖不能一時滅掉曹操,也要佔據曹操的很多地盤。然後休養生息幾年,對東吳不宣而戰,舉全國之力,攻擊東吳,五虎大將全出戰,東吳能擋住嗎?拿下東吳之後,收納東吳水軍,安撫東吳之民,採取養民寬仁之法。

在東吳完全歸劉備(民心),之時,發繳文,“今偏安一隅,時常懷帝之苦,愧對大漢之子孫,今陛下困於許,受曹賊戲耳。為解陛下之憂,今願粉身碎骨,攜勤王之兵,恭迎陛下,以慰民盼之心。諸公齊心,共剿曹耳,建功立業在此,滅曹賊,迎聖駕,此時不盡,更待何時”。

此時,曹操就成了大漢的賊子,那麼出兵攻打曹操,勝算就太大了。

如果劉備一統天下,漢獻帝也只是一個傀儡了,劉備即使不願意稱帝,手下的人不會同意的,所以稱帝是必須的,只是對待漢獻帝可能會好得多。


歷史戲語


有很大機會成功。

記得諸葛亮的《隆中對》的人,應該是記得當時劉備找諸葛亮的時候,諸葛亮給他出了一個主意兒,那就是第一步取荊州,奪英雄用武之地;第二步取益州,成霸業,與曹操劃分天下,三分天下有其一;第三步待天下有變,成就帝業,復興漢室;


所以說,荊州之地對於劉備的霸業而言,是至關重要的,是打開東邊門戶和北邊門戶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樞紐,進可攻退可守,兵家最好的地方;

所以,如果劉備願意取漢中以後,回守荊州的話,休養幾年下來,成功率還是很大的,畢竟劉備取漢中以後,實力在三方中是排第二的;

其實可以注意到一點,諸葛亮或者說是劉備,他們完全不將東吳的孫權放在眼中的,三步走的策略裡頭也很少提到東吳,諸葛亮認為劉備成就霸業最大的敵人就是北方的曹操;

也就是這一點,加之劉備對關羽太信任,最後導致功敗垂成,功虧一簣,孔明六出祁山一無所獲,哀哉痛哉!


十八說事


劉備在攻取漢中後,他沒有理由駐兵荊州,因為第一,關羽守著荊州,他很放心。第二,益州當地士族還不服他,他必須把工作重點放在大本營。

但如果關羽不徵襄樊,估計曹魏也攻不下來,孫權也不會背信棄義,荊州依然在劉備的手中。如果是這樣,歷史的進程會改變,三國鼎立的局面會延續很多年。

至於劉備北伐是否有機會成功,我覺得他說了不算,曹魏那邊說了才算。為什麼呢?因為在三國鼎立的局面下,誰也沒能力一口吃掉誰,除非任意一方自己先出問題。所以說,如果曹魏那邊自己不鬧內訌,劉備依然毫無機會。


閒壇故事匯


諸葛亮的隆中對是在有荊州的情況下才有用,荊州聚四方之才不缺人才兵馬,失去了荊州,諸葛亮不能兩路並伐,而且只有西川之地,諸葛亮必須再有荊州的情況下,西川才有他天府之國的意義,天下糧倉的意義,沒有荊州僅憑西川一己之力是不可能成功的,荊州若在西川就是後方基地供給糧草休養生息以及提供兵馬,諸葛亮在失去荊州後就已經註定失敗了。


不過是人海


三足鼎立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短期看,的確為劉備集團贏得了休養生息的時間和空間。但長期看對曹操更有利。益州雖號稱天府之國,然跟曹操統治的北方地區相比,卻只是彈丸之地,無論經濟底蘊還是發展潛力,皆不可相提並論。所以,這種相對穩定的鼎足之勢,拖的越久,對曹操越有利。

筆者認為,劉備在益州局勢基本穩定後,應及早以荊州為戰略跳板展開北伐,讓北方地區重新亂起來。只有這樣,才有可能亂中取利,實現統一大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