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三十晚上無外人、啥意思?嫁出去的閨女是外人嗎?

農村俗語:三十晚上無外人,啥意思?嫁出去的閨女是外人嗎?

習俗是什麼?是經驗還是約束?如果習俗僅僅是作為一種豐富人們生活的存在,或者僅僅作為一個給人們提供一些特殊建議的存在,俗語會幫助人們成長,幫助人們更好地處理周圍的事務。

但是,一旦一些封建迷信的習俗在新時代的中國仍然被作為規矩來用,那一定是害人害己。有些習俗甚至可以殺死人。小編以前在老家的時候曾經聽說過一句話“三十晚上無外人”,剛剛聽說這話的時候,是村裡一個老大哥媳婦,在年三十晚上回孃家被拒之門外的時候。那個時候,小編非常不理解,姥姥就給小編說了這句話。

農村俗語:三十晚上無外人、啥意思?嫁出去的閨女是外人嗎?

小編當時並不明白,還是在姥姥的耐心解釋下,才明白的。這句話按照字面意思,說的是媳婦不可以除夕、初一回孃家。這種習俗,一看就是重男輕女思想的產物。兒子是孩子,女兒不是孩子啊,那兒子就是在家過年,女兒就不可以了?

農村俗語:三十晚上無外人、啥意思?嫁出去的閨女是外人嗎?

而且,現在尤其是90後,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真正要媳婦過年不可以回孃家,那女方的父母得多難過呀?

還有就是,有些父母覺得女兒嫁出去就像是潑出去的水一樣再也收不回來,上的是別人家的戶口簿,就再也不是自家人,沒辦法給自己養老送終。他們認為,只有兒子好,這個家才能好。

農村俗語:三十晚上無外人、啥意思?嫁出去的閨女是外人嗎?

所以,在缺衣少食的年代,過年女兒回孃家會搶了兒子們的吃的,還會把兒子們的財神爺給拐走,但其實全部都是無稽之談。小編不知道父母們這樣做有殘忍,但是那個大嫂後來凌晨五點去賓館一定是內心冷得發顫的。

其實,很多俗語是過去的,很多根本就不適用於現代。現在,我們的科技發展越來越好,通訊也是越來越方便,女兒就算嫁了人也是可以時常對父母噓寒問暖的,爸爸媽媽缺錢了,也可以直接轉賬給父母。

農村俗語:三十晚上無外人、啥意思?嫁出去的閨女是外人嗎?

不像是在過去,本身女兒家嫁人前也是不怎麼出門的,這嫁了人以後還是不方便回家看爸媽的,而父母都和兒子生活在一起,還給自己帶回來另一個“好使喚”的女兒,父母自然覺得女兒不親,不應該回家了。

而其實情況也不是這麼絕對的,如果你嫁的人地位尊崇,或者財富多多,我不信父母還會在年三十、初一把女兒拒之門外。

農村俗語:三十晚上無外人、啥意思?嫁出去的閨女是外人嗎?

總之,習俗的繼承應該有所考量,要揚長避短地繼承。只有真正地做到知道該知道的,瞭解該瞭解的,學習該學習的,遺忘該遺忘的,我們才能夠更好地得到最大的幸福。人生短短几十載,相見已是不易,相聚更是很難,何必在意是女兒還是兒子,是三十還是初一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