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卷五|小結:二十五圓通窮盡世間法門(32)

讀《楞嚴經》的過程中,常常感覺,當站在《楞嚴經》的高度看其它經典,就如同站在高山之巔看風景一般,一切都是那麼清楚明瞭。所以,我一直覺得,真學佛者,《楞嚴經》當是佛經的啟蒙經典。


楞嚴經·卷五|小結:二十五圓通窮盡世間法門(32)


根、塵、識三者所產生的結縛相,其實就是佛陀前面所說的菩提瞪發勞相。“瞪”就是執取,因執取而有結縛。有結縛,就不能自在。而要想解脫,就要會解結。只要從根、塵、識、法相等任何一處中證得其自性本空,就能解開結縛,獲得自在。

本卷中,諸位菩薩分別從六塵、六根、六識、七大等二十五個角度,闡述了自己解開結縛、獲得圓通的方法,對修行者來說,很有啟發意義。現將這些方法,簡要複述如下:


楞嚴經·卷五|小結:二十五圓通窮盡世間法門(32)


一、六塵解結

六塵解結:塵相本來是空相,滅掉六塵、自然獲圓通。

聲塵圓通:憍陳那等五比丘因聽聞佛陀說法而悟得音聲的空性,由妙音密圓而證阿羅漢。

色塵圓通:優波尼沙陀因不淨觀而領悟微塵的空性實質,由妙色密圓而證阿羅漢。

香塵圓通:香嚴童子因沉水香氣而領悟香塵空性,由妙香密圓而證阿羅漢。

味塵圓通:藥王、藥上二法王子因遍嘗娑婆世界草木金石味,因味覺明而位登菩薩。

觸塵圓通:賢首菩薩因浴僧時,思維水的離合相而悟得覺觸本空,由妙觸宣明而成佛子住。

法塵圓通:摩訶迦葉因供養三寶而悟得法的空寂,由妙法開明、銷滅諸漏而證得阿羅漢。


楞嚴經·卷五|小結:二十五圓通窮盡世間法門(32)


二、六根解結

六根解結:根與塵結縛,則覺性上似有多覺;根與塵解縛,還根本來之“一覺”,這就是根圓通。

眼根圓通:阿那律陀修習樂見照明金剛三昧,通過旋見循元、圓通見性而證得阿羅漢果。

鼻根圓通:周利槃特迦修習觀息法門,通過反息循空、圓通嗅聞性而證得阿羅漢果。

舌根圓通:憍梵缽提修習一味清淨心地法門,通過還味旋知、圓通知味性而證得阿羅漢道。

身根圓通:畢陵伽婆蹉思維身覺,通過純覺遺身、圓通知覺性而證得阿羅漢道。

意根圓通:須菩提生來在母胎中即知空寂,因旋法歸無、圓通覺知性而得到阿羅漢。

耳根圓通(略):將在第六卷詳細開示。


楞嚴經·卷五|小結:二十五圓通窮盡世間法門(32)


三、六識解結

六識解結:識因分別而結,證得識的無分別,則結自解。

眼識圓通:舍利弗久遠劫來即是心見(眼識)清淨,世間變化一見即通。在釋迦牟尼佛座下,他眼識分別智光圓滿,能以眼識窮盡一切知見,由此證得阿羅漢。

耳識圓通:普賢菩薩以心聞(耳識)而獲得圓通。他的心聞分別自在,眾生心中只要發明普賢行者,菩薩就會乘六牙象,分身百千皆至其處,為他加持。

鼻識圓通:孫陀羅難陀心思散亂,佛陀教導他從觀鼻端白而入道。他以銷滅出入息、鼻識無分別圓滿而證入阿羅漢。

舌識圓通:富樓那彌多羅尼子久遠劫來善於分別說法,他因師子吼、舌根圓通而證入阿羅漢。

身識圓通:優波離持戒第一,他由守戒而證得身自在,心通達。身心清淨寂滅而成就阿羅漢。

意識圓通:神通第一的大目犍連,因心意識清淨、神通發明而證得阿羅漢。


楞嚴經·卷五|小結:二十五圓通窮盡世間法門(32)


四、從七大解結

七大解結:證得一切法自性本空。

火大圓通:冷暖性即是“火大”。烏芻瑟摩遍觀百骸四肢諸冷暖氣而得火光三昧,成就阿羅漢果。

地大圓通:大地微塵等堅相即是“地大”。持地菩薩無量劫來廣作修橋補路等善事。毗舍浮佛點化他說:“當平心地,則世界一切地皆平。”由此他開悟見到微塵空性,成就阿羅漢果。又回小向大,入大乘菩薩位中。

水大圓通:潤相即為“水大”。月光童子修習水觀而入三摩地,成就阿羅漢道。于山海自在通王如來時,方得亡身。如今於如來得童真名,預菩薩會。

風大圓通:動靜相即為“風大”。琉璃光法王子隨無量聲如來而修習風觀,照見群動之空相而得無生法忍,入三摩地。

空大圓通:同相為“空大”。虛空藏菩薩於定光佛所而得無邊身。他以觀察虛空無邊,四大的本質和虛空的本質無二無別而入無生法忍。

識大圓通:分別計度相為“識大”。彌勒菩薩修習唯識定。燃燈佛時證得無上妙圓識心三昧,證得一切法唯心識所現。

見大圓通:見地相、境界相即是“見大”。大勢至法王子修學唸佛三昧。五十二位菩薩代表五十二種唸佛的境界。他以唸佛心入於無生忍。唸佛的方法就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熏習久了,自然功到“得三摩地”。

以上二十四法門,再加上後面的耳根圓通法門,這些都窮盡了世間法門。世間一切高明學問,儒釋道武醫,也只有循此而修,才能獲得永恆的生命力。

(當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