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明君柴榮臨終前的這個決定,終釀大錯,將大好江山拱手相讓

一代明君柴榮臨終前的這個決定,終於鑄成大錯,將大好江山拱手相讓。

全文1675字,預計閱讀時間3分鐘。

01

【神秘的小木牌】

後周顯德六年(公元959年)五月,就在柴榮率領大軍北伐契丹,直取幽州的途中,後周皇帝柴榮突然爆發疾病,不得已中止北伐,匆匆返回京城開封。

就在大軍南返的路上,一件史上有名的懸案發生了。

據《宋史·太祖本紀》記載: 在大軍南撤途中,柴榮閱覽四方上呈的奏章時,發現其中混有一隻皮囊,囊中盛有一段長約三尺的木牌, 上面題寫“點檢作天子”五個大字,柴榮覺得很是詫異。(“世宗在道,閱四方文書,得韋囊,中有木三尺餘,題雲‘點檢作天子’,異之。”)

是誰狗膽包天,敢冒掉腦袋的風險在皇帝的文書中做手腳?

柴榮心裡雖然滿腹狐疑,但是又不便聲張,畢竟這種事情不能擺到桌面上來,因為在迷信思想濃厚的封建社會,這種讖(chèn)言之類的靈異事件是相當敏感的。

一代明君柴榮臨終前的這個決定,終釀大錯,將大好江山拱手相讓

五代十國形勢圖

02

【柴榮的心病】

那張刻著讖(chèn)言的神秘小木牌顯然已經成為柴榮的一塊心病。

讖言幾乎就是伴隨著中國歷史改朝換代一起發展的。

歷朝歷代都不乏這些莫名其妙的讖言,遠的如秦朝末年的“大楚興,陳勝王”,近的如漢朝末年的“千里草,何青青”等等。

無論是事實還是杜撰,但結果都一樣,即在社會上造成了很大的輿論影響,併成為了野心家上臺的最佳背景音樂。

何況,二十多年前,石敬瑭就是以後唐駙馬爺的身份篡奪帝位的,而現在,張永德的身份正是後周的駙馬爺!

不論怎樣,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所以,柴榮回京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刻解除張永德的兵權。

柴榮以明升暗降的方式,“賞”了張永德一個名譽宰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加檢校太傅的虛職,卻免了其殿前都點檢的實權,改授澶州節度使,即刻赴任,調離京師。

那麼空出來的殿前都點檢一職應該由誰來接任呢?

一代明君柴榮臨終前的這個決定,終釀大錯,將大好江山拱手相讓

柴榮畫像


03

【漁翁得利】

對於柴榮來說,這是一個關係帝國未來命運的抉擇,因為一個嚴峻的事實擺在眼前,兒子柴宗訓年僅七歲!(當年劉承佑將郭威的兒子和柴榮的兒子均殺了個一乾二淨,柴榮的這個兒子是郭威稱帝之後才生的。)

這麼小的孩子能坐穩帝位嗎,能鎮得住那幫資歷老、威望高的前朝元老嗎?

而殿前都點檢,這個掌握著中央禁軍核心權力的重要職位,交到誰的手裡最放心呢?

最終,在反覆的權衡之後,柴榮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選擇趙匡胤。

柴榮下詔擢升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兼檢校太傅,執掌中央殿前司禁軍大權。

很顯然,柴榮希望自己一手培養和提拔的這個新人能承擔起託孤的重任,而趙匡胤相對較淺的資歷和聲望,又不至於造成功高震主、尾大不掉的局面,這讓柴榮覺得很安心。

當然趙匡胤在歷次戰役尤其是高平之戰中,忠心耿耿的表現更是加重了柴榮心中的砝碼。

接著,柴榮擢升韓通為中央侍衛禁軍副總司令(侍衛親軍副都指揮使)加檢校太傅兼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榮譽頭銜),與殿前司的趙匡胤一老一少搭配,構成了新的中央禁軍領導核心。

柴榮同時任命範質、王溥、魏仁浦三人為宰相,輔佐朝政,匡扶幼主。

這樣的人事安排,體現了柴榮的良苦用心,既對位高權重的老臣加以必要的限制,又使帝國的權力架構保持了相對的制衡。

三位文臣,兩員武將,五根擎天大柱撐起了後周帝國的天空,戎馬一生的柴榮終於感到滿意和放心了。

然而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就在這五根帝國支柱的周圍,趙校長六年前撒下的種子卻已經在生根發芽,悄然生長……

親愛的讀者朋友們,你們認為“點檢作天子”的小木牌是誰的傑作呢?

  1. 趙匡胤
  2. 李重進
  3. 張永德
  4. 其他人
一代明君柴榮臨終前的這個決定,終釀大錯,將大好江山拱手相讓

陳建斌飾演的柴榮

歡迎關注,給你有料、有趣、有意思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