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晉三:最熟悉的陌生人

安倍晋三:最熟悉的陌生人

安倍晋三:最熟悉的陌生人

今年9月,安倍晉三打破常規第三次連任日本自民黨總裁,為執政到2021年鋪平了道路。到2019年11月15日,安倍將超過桂太郎,成為日本歷史上任期最長的首相。對於中國人來說,安倍堪稱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一方面對這個名字耳熟能詳;另一方面,對安倍在政壇更迭頻仍的日本能坐穩首相寶座感到詫異。

安倍經濟學

對安倍來說,在其最後3年的任期中,實現修憲是終極目標,而維持經濟持續發展則是前提。

2012年再度當選首相至今,在“安倍經濟學”的刺激下,日本走上了泡沫經濟破滅後的復甦之路。所謂“安倍經濟學”,核心是超寬鬆貨幣政策、擴大財政支出、經濟改革組成的“三支箭”。通過這些舉措實現恢復企業業績、提高就業率及工資收入,擴大個人消費,形成互相促進的良性循環。

2012年,日本GDP為475.7萬億日元;2017年達到545.8萬億日元。IMF的統計則顯示,從2013年到2017年日本經濟年均增長率約為1.5%。至2018年6月,日本GDP已實現連續10個季度增長,為28年來首次,擺脫了此前民主黨政權時期的經濟負增長窘境。

因此,安倍成了日本政壇近年少有的不倒翁。日本首相任期長短與經濟形勢密切正相關。佐藤榮作政權(任期7年8個月,歷史第二長)時期,日本經濟年均增長率約為10%。相反,從1991年到2001年經濟泡沫破滅的10年裡,日本政壇“十年九相”,如“走馬燈”。

安倍晋三:最熟悉的陌生人

不過,日本消費、工資、投資持續低迷的“通縮”狀態尚未結束,債務危機和人口老齡化問題也日益突出。同時還面臨著美聯儲退出定量寬鬆貨幣政策可能帶來的資金外流壓力。

一強獨裁

2017年初,安倍先後捲入森友學園和加計學園醜聞。先是被爆出夫人安倍昭惠為森友學園向地方政府疏通,令後者低價購得國有土地。後又被指通過內閣官房官員向文部科學省授意,為自己老友擔任理事長的加計學園定製相應的行政規則,獲得地方政府補貼。

學園醜聞,一度令安倍支持率下跌。但實際上,日本民眾更多的是對安倍“獨裁”的批判,即認為其權力不受制約,並不意味著日本民眾對安倍執政理念、政策及其能力的否定。安倍率領執政黨在過去6年裡,連續5次贏得全國大型選舉,形成安倍“一強獨大”現象。

學園事件出現後,安倍通過改組主動放權,邀請河野太郎為外相,引入此前一度挑戰自己的野田聖子,以經驗豐富的小野寺五典入閣,緩解了黨內外批評,支持率迅速回升。

雖然小池百合子借在東京都勝選的風頭,一度欲挑戰安倍。但實際上,日本民眾對小池的青睞,某種意義上卻印證了對安倍政策的支持。一部分民眾期望的是沒有安倍的安倍政策。因為小池在史觀、安保、修憲、外交等主要方面的政策,與安倍基本一致,也因此被稱為 “女安倍”。

安倍晋三:最熟悉的陌生人

■ “女安倍”小池百合子

安倍獲得了自民黨內主要派系的長期支持。自民黨內部派系林立。安倍晉三出自雜糅了反戰(祖父安倍寬)和右翼(外公岸信介)傳統的政治世家,在日本政壇根基深厚,善於在黨內搞平衡,因而獲得瞭如麻生太郎派、二階俊博派、岸田文雄派、細田博之派等黨內主要派系的堅定支持。

2017年3月,安倍修改自民黨黨章,將總裁最多“連任兩屆共6年”,修改為“連任三屆共9年”,為成為史上最長任期首相鋪平道路。

政治世家

1954年9月21日,安倍晉三出生於日本山口縣,1977年畢業於東京成蹊大學法學系政治專業。而後前往歐美遊學,就讀於美國南加州大學,1979年進入日本神戶鋼鐵公司紐約分公司工作。1982年11月,安倍晉三步入政壇,擔任時任日本外務大臣的父親安倍晉太郎的秘書官,並獲前首相福田赳夫和竹下登的提攜。

安倍晉三祖父安倍寬,持反戰立場,反對東條英機,二戰後組建“日本進步黨”。外祖父岸信介,外號“昭和之妖”,1957年至1960年任首相。岸信介原姓佐藤,其父從岸家入贅到佐藤家,岸信介在中學時又被過繼回父親本家,恢復姓岸。他的親弟弟佐藤榮作,1964年至1972年連任三屆首相,是歷史上任職第二長、戰後任期最長的首相。兩人是日本實行內閣制以來唯一的一對兄弟首相。佐藤還因為提出“無核三原則”獲得1974年諾貝爾和平獎,是迄今為止唯一獲得過此獎的日本首相。

安倍晋三:最熟悉的陌生人

■ 安倍晉三外祖父岸信介,外號“昭和之妖”,1957年至1960年任首相。

安倍父親安倍晉太郎,是前首相福田赳夫的得意門生,曾任中曾根康弘內閣外務大臣。母親安倍洋子是岸信介的長女。1980年代,安倍晉太郎是自民黨福田派內定的接班人,他與田中派繼承人竹下登達成“密約”,先由竹下接過中曾根的首相職位,然後傳給安倍晉太郎。不料,1991年,安倍晉太郎突然病逝。

值得一提的是,安倍晉太郎是小泉純一郎的政治引路人。1988年,正是在他的推薦下,小泉進入竹下內閣任職。因此,小泉對安倍晉三的提攜也可以視作“知恩圖報”的表現。

安倍晉三在商界同樣淵源深厚。岳父松崎昭雄是森永糖果公司社長。叔父西村正雄,曾擔任日本興業銀行董事長,是安倍晉太郎的同母異父兄弟。

得益於雄厚的政商人脈,安倍青雲直上。安倍晉太郎病故,安倍晉三繼承其在山口縣的傳統選舉優勢,於1993年首次當選為眾議員,隨後連續多次當選。

2000年7月,安倍晉三開始了在政府系統的任職,出任森喜朗內閣官房副長官。2001年,其兩次續任小泉純一郎的內閣官房副長官。2003年9月,小泉連任自民黨總裁後,安倍晉三任自民黨幹事長。2005年10月31日,安倍又出任第三次小泉內閣官房長官。無論在黨內還是政府,都是小泉的“大管家”。

2006年9月26日,時年52歲的安倍就任首相,從而成為日本第一位二戰後出生、也是戰後最年輕的首相。2007年,由於自民黨在參議院選舉中大敗,安倍以潰瘍性結腸炎為由辭職。繼任的福田康夫,正是福田赳夫的長子。卸任首相後,2009年8月,安倍連任眾議員。2010年10月,安倍曾率領議員參訪團訪問臺灣,與馬英九、李登輝、蔡英文等會晤。

2012年9月26日,安倍晉三戰勝其他4位候選人,再次成為自民黨總裁,也是第一位回任的自民黨總裁。當年12月,自民黨在眾議院選舉大勝,安倍晉三出任首相,也由此成為戰後繼吉田茂之後,第二位“東山再起”的日本首相。

安倍晋三:最熟悉的陌生人

■ 安倍晉太郎、安倍晉三父子

安倍兄弟三人。兄長安倍寬信,是日本第一大綜合商社三菱商事中國分社社長。三弟過繼給舅舅岸家作養子,改名岸信夫。曾任防衛省政務官、眾議院外交委員會委員長,兩度在安倍內閣擔任副外相,可謂“舉賢不避親”。

安倍在安全和外交上屬“鷹派”,在許多方面帶有小泉純一郎的影子,也有人認為安倍晉三遺傳有外祖父岸信介的政治基因。母親洋子說:“晉三的政策像外公,性格像父親。”而安倍自己也表示:“我的政治DNA更多地繼承了岸信介的遺傳。”

新群主

2013年3月15日,安倍晉三宣佈日本將參加《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PP)的談判。安倍認為,TPP能幫助日本利用亞太市場的活力振興經濟,推動經濟結構改革,以重要參與者的身份引導規則制定,且其他領域的出口增長和國內私人消費增加足以抵消TPP對農業的負面影響。此外,加入TPP協定也是拓展日美同盟之舉。

然而隨著特朗普的上臺,TPP風雲突變。2017年1月,特朗普簽署了入主白宮後第一個行政命令,就是退出TPP。美國“退群”後,日本成為新“群主”。

安倍晋三:最熟悉的陌生人

■ 美國“退群”後,日本成為TPP新“群主”。

2017年11月11日,日本與越南共同宣佈11國就繼續推進TPP正式達成一致,簽署新的自由貿易協定CPTPP,該協議將於12月30日生效。共有澳大利亞、文萊、加拿大、智利、日本、馬來西亞、墨西哥、新西蘭、秘魯、新加坡、越南等11個成員國。區域內的人口達5億,GDP總和達11.38萬億美元,佔全球的13%。

TPP的主旨是貿易自由化和零進口稅。日本農產品的進口稅非常高,大米的進口稅達到恐怖的778%,進口牛肉的稅收達38.5%。協議生效後,日本承諾每季度下調一次稅收,使得澳大利亞、加拿大的牛肉將以更低價進入日本市場,這得到兩國歡迎,但招致日本農民的強烈抗議。而對於日本製造業,TPP是福音。加拿大對日本汽車徵收的6.1%進口稅將在5年內取消,新西蘭也將在第7年完全取消對日本工業產品的關稅。

正常大國

“安倍政治學”中的核心是成為“正常大國”。在歷任首相中,安倍最重視外交。復出第一年訪問的國家超過外叔祖父佐藤榮作7年8個月全部任期內走過的國家。

安倍一直強調“日美同盟是東北亞地區和平和安全的基石”。在奧巴馬政權時期,安倍通過積極配合美方的“亞太再平衡”戰略、TPP協定,以及主動參與圍堵中國、攪局南海事務等,修復了在民主黨政權時期受損的日美同盟關係。特朗普上臺後,雖然受貿易戰影響,但日美關係保持了平穩的過渡。2017年2月,安倍在特朗普就職後首次訪美,雙方發表聯合聲明稱,美國致力於使用包括核武器在內的全部軍事實力保衛日本,這一承諾“不可動搖”。

安倍晋三:最熟悉的陌生人

中國社科院中日關係研究中心秘書長張勇指出,作為改革型領導人,安倍自比“戰鬥型政治家”,在發揮領導力時積極主動,權力需求較為旺盛,敢於直面政治挫折。在核心人際關係層面,呈現明顯的“小集團”色彩。在具有外溢效應的國家重大政策問題上,安倍既在戰略上固守“內核”,又在策略上相對務實。

日本憲法被稱為“和平憲法”,第九條第二款明確規定“不保持陸海空軍及其他戰爭力量,不承認國家的交戰權”。安倍曾公開表示,該條款是日本“正常化”道路上必須搬掉的絆腳石。但與黨內對手石破茂尋求刪除憲法第九條第二款、替換為自衛隊條款相比,安倍考慮到民意和周邊國家的態度,更傾向於保留該條款,而新增自衛隊地位和職能內容。

在修憲之前,安倍已經先行解禁集體自衛權。所謂“集體自衛權”,是指與本國關係密切的國家遭受他國武力攻擊時,無論自身是否受到攻擊,都有使用武力進行干預和阻止的權利。2015年10月,在安倍的力推下,日本國會通過了《新安保法案》,包括1個新立法和10個修正法,從法律層面解禁了集體自衛權,日本可隨時根據需要向海外派兵並向其他國家軍隊提供支援。

1954年,日本成立防衛廳與自衛隊時,出於對二戰軍國主義的防範,防止軍人干政,決定設立“文官統制”,讓文官參與對武官的管理。隨著自衛隊地位提高,武官反對聲音增加,作為“文官統制”核心的“參事官制度”已於2009年被廢除。安倍政府更進一步,於2015年通過《防衛省設置修訂法》,取消了此前掌管自衛隊行動作戰的文職部門“運用企劃局”,改由統合幕僚監部(相當於總參謀部)負責,並將只屬於“西裝組”(文職官員)的對防衛大臣的輔佐權擴大到“制服組”(軍職人員)。“文官統制”制度正式被廢除,“制服組”成為自衛隊各項行動的主導核心。

外界普遍預計,安倍勢必在有限的任期內加速推進修憲。由自民黨公明黨聯盟、希望之黨、日本維新會構成的“修憲勢力”將穩居眾議院三分之二多數席位和參議院半數席位,而民調顯示已有半數民眾支持修憲。麻生派建議在明年夏天參議院選舉前實施全民公決。但安倍表示修憲尚無時間表,首要任務仍是發展經濟。在中韓的高度關注下,日本修憲很可能再度成為地區關係緊張的引爆點。

長按識別二維碼更多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