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頭條“我的家鄉好事”,走進大山,找到家鄉真正的好故事

今年是改革開放的第40週年,趣頭條聯手人民日報全國黨媒平臺發起了“我的家鄉好事”活動,徵集這40年來隨著改革開放每個人的家鄉發生的好事。在陝西佛坪的大山裡,姜東回鄉創業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故事在趣頭條“我的家鄉好事”中進行展示。

80後的姜東是土生土長的陝西佛坪銀廠溝村人。5年前他和妻子決定回鄉創業,在自家的農家院掛牌成立了“綠葉仙棕”山棕專業合作社。短短几年時間姜東帶領全村人種樹致富,人均收入翻了幾倍,年產值達到了700萬。

趣头条“我的家乡好事”,走进大山,找到家乡真正的好故事

姜東和妻子之前同在一家酒店工作,每年也有可觀的收入,但他們想自己做一番事業。偶然間姜東發現棕墊銷路不錯,還綠色環保有前景,想到家鄉也有山棕樹,就決定辭去工作,學習技術回鄉創業。2014年底,夫妻倆帶著打工積攢的20多萬元回到了家鄉,購買設備、原材料,動員鄉親們加入並親自教授技術,成立了他們自己從生產到銷售的專業合作社。在這之前,佛坪是當地的貧困縣,家裡大都是留守老人,村民們有時候三、四天才能接一個編竹筐等農具的活,只能掙20多元錢,而且時常沒有活幹,生活貧困。現在在合作社工作的村民每天能掙七、八十元,每個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20多戶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務工增收。

趣头条“我的家乡好事”,走进大山,找到家乡真正的好故事

姜東的創業路也並不是一帆風順,在剛剛開始的三個月裡,姜東帶著村民生產了100多張棕墊,卻一張也沒有賣出去,姜東不服輸,讓大家把棕墊全部拆了,找問題重新嚴格製作,又帶著樣品到西安、遼寧、江蘇等地,四處推銷歷盡艱辛,第四個月終於銷出了50張棕墊,十八腔視頻,因綠色生態、使用舒適有助睡眠等特點,開始有了上百張床墊的訂單。如今“綠葉仙棕”合作社生產的棕墊等產品已經銷往全國還接到了出口國外的訂單。

趣头条“我的家乡好事”,走进大山,找到家乡真正的好故事

最近幾個月佛坪銀廠溝村兩委幫助姜東整建廠房、調試設備,動員黨員、村民入股,合作社總投入50多萬元,全面投產後一年可生產生態棕墊6000多張,年產值700多萬元,帶動全縣近百戶村民增加收入。姜東還打算開發一些棕坐墊、茶几等特色產品,讓更多的鄉親來合作社做活。對姜東而言,在家鄉生產棕墊不僅僅是他的事業,更是一份責任,是佛坪這塊土地賦予他的使命。

在改革開放40週年之際,隨著改革開放的政策落實和發展,每個人的家鄉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趣頭條發起“我的家鄉好事”線上活動,發起熱門話題覆蓋各大平臺,很多網友都紛紛講述自己的家鄉好事,其中有趣頭條年度“正能量之星”龍晶睛,連續7年在湘西鳳凰山支教;和熊貓一起長大的何鑫,默默守護陝西佛坪大熊貓自然保護區等,每一件家鄉好事都蘊含著滿滿的正能量,見證著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個里程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