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息烽縣石硐鎮大洪村:從“貧困村”到“示範村”

「改革开放40年」息烽县石硐镇大洪村:从“贫困村”到“示范村”

初冬11月,息烽縣石硐鎮大洪村獼猴桃園裡一片繁忙,群眾正在給獼猴桃修枝施肥。一條條幹淨整潔的道路和一棟棟白牆青瓦的民居散佈其間。一幅和諧美麗的鄉村畫卷映入眼簾……

「改革开放40年」息烽县石硐镇大洪村:从“贫困村”到“示范村”

“過去的大洪,人們吃的是包穀飯,穿的是補疤褲,住的是茅草屋,走的是泥巴路。”53歲的村計生專幹敖勇說,自記事起,印象中的大洪村基礎設施落後、水資源匱乏、無致富產業,多年來一直在貧困線上掙扎。

大洪村地處石硐鎮西部,距鎮政府8.5公里,轄10個村民組398戶1098人,在2016年以前是石硐鎮最偏遠、最窮困的一個村,因發展滯後被納入國家級貧困村,貴陽市20個特別困難村之一。截至目前,全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51戶191人,低保戶30戶68人,五保戶9戶11人,殘疾人17人,留守兒童10人。

找準“窮根”,大洪村村支兩委主動作為,積極向上爭取項目,完善村基礎設施,美化村容村貌,引進龍頭企業發展致富產業,人均收入從2016年的4000元提高到現在的8000餘元。

從窮苦荒山到產業興旺的“聚寶盆”,大洪村經歷了怎麼的蝶變之路?敖勇一輩子也不能忘:“近40年的堅持不懈,大洪村終於在2015年打響了一場脫貧致富攻堅戰,讓曾經的貧困山村蛻變成富而美的幸福家園。”

“大洪村舊貌換新顏,不得不提到一個扶貧企業。”敖勇說,貴州中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石硐鎮實施農村“三變”改革,村民有了新身份、新盼頭,過上了新生活,在脫貧增收奔小康的路上,大家越走越有信心。

2015年以來,貴州中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石硐鎮中壩村、大洪村為核心種植獼猴桃4800畝。目前已掛果2000多畝,產量150多萬斤,輻射帶動周邊群眾種植獼猴桃3200畝。大洪村90%以上農戶積極參與產業發展,以土地、荒山入股,搖身一變成了“股民”。農戶即可分到土地入股紅利,還可在園區務工,“股民”“工人”的雙重身份,讓當地百姓收入直線上升。

去年2月份,貴陽市發出脫貧攻堅春季攻勢動員令,大洪村定下方向:依託貴州中康獼猴桃園區,實施產業強村戰略。

一年多來,市、縣、鎮三級聯動,爭取到上級各類資金1.8億元,大力實施村路擴建工程、自來水工程,通訊基站建設、村級便民服務中心建設和庭院美化等,提升打造了基礎設施;加大產業扶貧力度,貧困群眾通過土地入股及在園區務工,戶均增收1.21萬元。而此前,大洪貧困戶戶均年收入僅在2000元左右。

「改革开放40年」息烽县石硐镇大洪村:从“贫困村”到“示范村”

“年底,我們還能獲得村集體入股分紅資金約40萬元。”大洪村村支書羅彪介紹,從去年開始,石硐鎮將農發項目資金“入股”中康獼猴桃園區,村集體享有獼猴桃產業股權924畝,收益實行“二次分紅、六權共享”分配模式。

第一次分紅村集體獲取畝均利潤的20%,以壯大村集體。第二次分紅為將第一次分紅所得利益的20%歸村集體所有,剩下的80%以弱有所扶收益權、環境保護收益權、土地入股收益權、勞有所得收益權、社會治理收益權、老有所養收益權六種股份再分配給群眾,即“六權共享”,充分調動群眾參與幫扶貧困戶、環境保護、發展產業、社會治理、孝老愛親的積極性。

“一般農戶可以分到6000元左右,貧困戶可以分到8000元左右。”羅彪說,“二次分紅、六權共享”讓村民更加富裕、鄉村更加和諧、鄰里更加團結、產業更加興旺。

「改革开放40年」息烽县石硐镇大洪村:从“贫困村”到“示范村”

如今的大洪村,家家戶戶住的是整潔的農家小院,走的是寬闊平整的瀝青路,吃上了安全放心的自來水,4G網絡實現了全覆蓋。村裡建起了便民利民服務中心和村民組服務中心,廣場、路燈、健身器材、農家書屋等設施設備應有盡有。

“改革開放40年來,大洪村不斷摸爬滾打,終於找到了發展路徑。”羅彪表示,接下來,他們將緊盯鄉村振興戰略,堅持黨建引領,瞄準社會治理,聚焦產業結構調整,努力把大洪村建成鄉村振興的示範村。

「改革开放40年」息烽县石硐镇大洪村:从“贫困村”到“示范村”

中共息烽縣委宣傳部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傾聽更多息烽好聲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