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古今名人熱衷於毒物?這是我聽過最好的解釋

為何古今名人熱衷於毒物?這是我聽過最好的解釋

我們談到魏晉文化,往往繞不開竹林七賢。而談論竹林七賢必定要說到“五石散”,服食“五石散”是竹林七賢的每日生活內容。它的主要成分是石鐘乳、紫石英、白石英、石硫磺、赤石脂,還有一些輔藥,五石散就是我們現在定義的毒品。相傳七賢之一的劉伶嗑藥之後常常裸奔,裸奔完之後就一絲不掛坐到家裡。別人見他如此不雅,就譏笑他。他卻一本正經地反唇相譏:“天地就是我的房子,房子就是我的衣褲,你們進我的房子就是鑽到我褲襠裡來了,誰讓你們鑽進來的?晉哀帝、王羲之、張孝秀、房伯玉、醫學家皇甫謐等名流,都嗑藥成癮。根據歷史學家餘錫嘉先生考證,從魏正始到唐天寶之間的500多年,服用毒品的有數百萬,喪生的有數十萬。長期服用的後果就是舌頭萎縮、癰疽、後背潰爛、異常痛苦自殺,喝了冷酒暴斃(服用五石散不能喝冷酒)等。

著名詞人蘇軾、蘇轍兄弟,都食用過罌粟。蘇軾《歸宜興留題竹西寺》詩中稱,“道人勸飲雞蘇水,童子能煎鶯粟湯”,鶯粟湯,即罌粟湯。還有唐宋時期的毒品“阿芙蓉”,明朝的嗎啡含有物,清朝的鴉片等等毒品,歷史上有大量的名士嗜用!

現今社會吸毒的明星高虎、房祖名、柯震東、張耀揚、李代沫、寧財神、李代沫、滿文軍、孫興、蘇永康(排名不分先後)等等,這還只是娛樂圈中吸毒人眾的冰山一角。那為何他們這麼熱衷於毒品呢?

01. 毒品社交。

何晏是魏晉時期的毒老大,他的母親改嫁曹操後,他也就被曹操收養了。而當時何晏作為吏部尚書,以他在圈內的威望,一言一行都會成為效仿的對象,而要與他結交的首要標準就是服用“五石散”。據何晏自己說,“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並覺神明開朗”。就是說,服此藥可以使人神清氣爽、面色紅潤。這在以男子外貌品評人物才學高低的當時,是十分重要的。即可抱何晏大腿,又可美容養顏,何樂而不為?現今社會的娛樂圈,有很多圈子也是毒品社交。你要進入我的圈子,那好,大家組局一起吸毒,把利益捆綁到一起,有點“投名狀”的意思。我有什麼秘密你不敢洩露出去因為你有把柄在我手裡,這樣大家都放心,知根知底。很多人在不知道是毒品的情況下吸食,然後上癮,其實也是出於對朋友的信任,也想得到朋友對自己的信任。

02. 慾望作祟。

叔本華說過,生命就是一團慾望。慾望不滿足就痛苦,滿足了就空虛無聊。竹林七賢屈於司馬家族的壓迫,實現抱負的慾望不得滿足,只得縱情於“五石散”的麻痺。而現在很多明星沒有積累豐富的學識,在小小的年紀就已經成名,積累了大量財富,慾望得到了滿足,精神世界空虛無聊,只得通過毒品來尋找新的刺激。

03. 人格心理。

從心理學大師榮格的人格心理學角度來講,這是硬幣的兩面。善於發現美、具有藝術氣息的演員、詩人、歌星等名人,也容易成為一個癮君子。因為他們揹負巨大的榮譽,時常會擔心靈感的喪失和才華的消逝,而不得不從一次次的吸食中找回靈感和所謂的安全。

04. 壓力的釋放。

工作強度很大,圈內的人際關係複雜。尤其是遇到了人生低谷期,不懂得用正常渠道釋放壓力,也擔心丟掉面子不去找心理醫生,寧願從毒品中尋找慰藉。

為何古今名人熱衷於毒物?這是我聽過最好的解釋


吸食毒品,飲鴆止渴,換來的只能是悲慘的結局。

竹林七賢之一的王戎因長期服毒,瘦得皮包骨頭,弱不禁風,幾乎支撐不起自己骨頭的重量。在一次開重大軍事會議的時候,王戎當時擔任尚書令的高官,級別相當於副總理級別,嗑藥恍惚的他竟然建議司馬冏投降,說完後去上廁所的時候掉入糞坑。朝中大臣看到他滿身屎尿的情形引得鬨堂大笑。因其大放厥詞,動搖軍心,差點被司馬冏殺掉。

末代皇后婉容,由於溥儀的冷落,染上吸食鴉片的嗜好。由於長期吸食鴉片昔日如花似玉的婉容變成了一個完全不能控制自己的瘋婆子,她已經不知道自己梳洗打扮,整天喜怒無常。唯有一個習慣還保留著,就是每天還要吸食鴉片。她與侍衛李體育、祁繼忠通姦,暗結珠胎。直到懷孕即將臨產時,溥儀才發覺姦情。此事惹怒溥儀,在女嬰出生後投入鍋爐中活活燒死,一個可憐的嬰兒才剛剛降生半個小時就夭折。婉容被打入冷宮,關在屋子裡後與外界隔離起來,溥儀派了兩名太監和兩個傭人伺侯她,由於毒品的作用她雙腿已不能下地走路,長久關在房子裡,本來就有目疾的婉容,眼睛更見不得光亮,要用扇子遮著從扇子骨的縫隙中看人。後來滿洲被攻陷,她淪為階下囚。由於沒有毒品的供應,脫毒、脫癮的婉容死於吉林省延吉的監獄裡。

蕭淑慎,臺灣演戲、唱歌雙棲女藝人,新加坡知名音樂人李偲菘的學生,孫燕姿的同門師妹。她以前是光良的《勇氣》MV裡那個清純的夢中情人,擁有E罩杯的傲人身材。被滾石唱片看中,本來是星途燦爛,但自2006年底被發現吸毒後,形象掉到谷底,隨後更是三番四次重犯,成了名副其實的“癮君子”。根據人民網報道,2006年底,蕭淑慎被查出吸食可卡因和K他命,成了臺灣演藝圈吸毒狀況最嚴重的藝人。2007年6月,她在臺北看守所進行勒令戒毒,但同年11月,在一次生日聚會上她又被查獲吸毒,而且因吸毒健康已受損,被捕時身形暴瘦,眼睛凹陷,1.68米的身高只有40公斤。兩次吸毒,蕭淑慎被判刑7個月,緩刑4年。2007年,10月,還在緩刑期內的她第三次被驗出二級毒品偽陽性反應,而且疑患上躁鬱症、憂鬱症及恐慌症,暴瘦十幾公斤,更一度情緒崩潰,在家裡用刀片自殘。自此,她經常被傳精神恍惚,病情復發時就會出現自殘行為。她的精神科醫師謝遠達稱她服用六七種抗憂鬱藥,長期服藥的她經常精神恍惚,還出現臉部表情呆滯、行走非常緩慢。曾經的玉女如今已經變得面目猙獰,帶給我們扼腕長嘆。

為何古今名人熱衷於毒物?這是我聽過最好的解釋


滾滾歷史長河中,衣帶漸寬終不悔,為“毒”消得人憔悴的人數不勝數。他們帶給世人血淚的教訓,引發我們警示和深思。

古人在狼煙四起的亂世紅塵中,對於毒品的認識沒有我們現在這麼全面,猶可原諒。但是現在的名人對於毒品的沾染,確實不應該,遇到問題應當給予正確的途徑疏導,而不是沉溺於其中。毒品帶給我們的只會是毀滅,摧毀的不僅僅是我們的肉體還有精神,一旦停掉藥物,生理功能紊亂,生不如死,進而喪失人性。

似錦繁華的世界,處處都有慾念的信徒。在慾念的曠野,雜草橫行。真正的平靜,不是避開凡塵的慾念,而是在心中修籬種菊。要想除掉曠野裡的雜草,只有一個方法,那就是種上別的植物。通過無數次的努力和嘗試,就總會尋找到可以代替毒品的習慣,找到歸家的路途。

珍愛生命,遠離毒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