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謁淨土寺、又觀釋迦塔,應縣一日遊,山西千年史

才谒净土寺、又观释迦塔,应县一日游,山西千年史

在我國有那麼一句話:“千年歷史看北京、三千年歷史看陝西、五千年曆史看河南的說法。”可在山西,有人卻把這句話改成了三千年歷史看山西。山和陝,同音不同字,意思差了很多。山西人這樣做並不是託大。山西的確有悠久的歷史 ,其中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就有3000年。山西還是我國的文物大省,全省有不可移動的國寶級文物452處,其中僅元代以前的木結構古建築就有350處,以至有“地上文物看山西,地下文物看陝西”一說。

在山西眾多的國寶級文物中,有一座和埃菲爾鐵塔,意大利比薩斜塔並稱世界三大奇塔的古塔,堪稱為山西不可移動文物的傑出代表。這座塔就是應縣佛宮寺的釋迦塔,俗稱應縣木塔。

應縣位於山西省境北部的大同盆地南緣,東鄰渾源縣,西向平朔、山陰縣,北鄰懷仁縣,南毗繁峙、代縣,地跨東經112°58'-113°37',北緯39°17'-39°45'之間,面積1667平方公里,轄3鎮9鄉,人口30萬(2012年),縣政府駐金城鎮,屬朔州市管轄。應縣縣城北距大同55公里,西距朔州60公里,南距省會太原200公里,二廣高速、榮鳥高速和韓原鐵路從境內穿過,地理區位優勢明顯,交通十分便利。

才谒净土寺、又观释迦塔,应县一日游,山西千年史

石家莊去應縣有多種交通方式可選,不說自駕,僅火車+班車的方式就可以選擇從大同、朔州、山陰、懷仁、應縣等多站下車,再坐當地班車。根據我的時間安排,我開始選擇的是先到大同,再從大同去應縣,後來又改簽成從懷仁倒班車。網上查詢,懷仁到應縣約30公里,6點半就有一班到應縣的直達車,還有大同到應縣的多班班車路過懷仁。個人認為在懷仁倒班車更為合理

凌晨4點45分,我乘坐的K729次火車駛進了懷仁站。懷仁站建於1939年,是北同蒲鐵路上的車站,現為二等站。站址在山西省懷仁市雲中鎮懷賢街西首。隸屬太原鐵路局朔州車務段管轄。

才谒净土寺、又观释迦塔,应县一日游,山西千年史
才谒净土寺、又观释迦塔,应县一日游,山西千年史

由懷仁火車站打的,5元錢,用不了10分鐘就能到市區南部、懷義西街上的懷仁汽車站。

懷仁市為山西省直轄的縣級市,由朔州市代管。位於山西省北部、桑乾河上游,地處山西省雁門關外、大同盆地中部。東隔大頂山與大同縣、渾源縣相望,西依洪濤山與左雲縣為鄰,南與應縣、山陰縣相接,北與大同市毗連。市區距首都北京300公里,距省會太原市240公里,距大同市區37公里,距朔州市90公里,距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210公里,距大同雲岡機場30公里。總面積為123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3萬人(2017年)。2017年,懷仁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25.5億元,同比增長10.1%。城鎮化率69.7%。綠化覆蓋率達到40.9%。

懷仁市是“國家衛生縣城”,“國家園林縣城”、“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全國文明縣城”、“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全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綠豆之鄉”

才谒净土寺、又观释迦塔,应县一日游,山西千年史

網上查的信息有誤,懷仁現在沒有去應縣的直通車,大同去應縣的車一般也不進懷仁站。我要去應縣,只能坐去靈丘/渾源的車,上午僅此一班,7點半發車。好在懷仁到應縣只有30公里,用不了一小時就能到,並不耽誤事。

才谒净土寺、又观释迦塔,应县一日游,山西千年史

應縣有兩個汽車 站,一個是新建西路上的應縣汽車站,由應縣發往山西主要城市的班車一般都 從那個站發車。另一個站在外環東路(即龍泉南路)上,名叫應縣客運東站。東站規模較小,只有去往應縣以東幾個縣的車才在那兒停車。我乘坐的是去靈丘、渾源的車,進應縣東站。

8點20車到應縣迎賓北路路口,從路口向東南看,大約2裡地外有一座巍峨的古塔,那就是應縣木塔。在應縣下車的老鄉大多選擇在迎賓北路路口下車,路邊有出租車等候。只有我選擇了瑞東北路下車。我要先去淨土寺。

才谒净土寺、又观释迦塔,应县一日游,山西千年史

沿瑞東北路南行約一里,路西一條較寬的衚衕,站在衚衕口,能看見遠處的應縣木塔,這條衚衕名叫北街,從地圖上看,我要找的淨土寺就在這條街上。

才谒净土寺、又观释迦塔,应县一日游,山西千年史

北街兩側的老房子

才谒净土寺、又观释迦塔,应县一日游,山西千年史
才谒净土寺、又观释迦塔,应县一日游,山西千年史

沿北街西行大約5分鐘,路北出現一片空地空地的那一邊有座飛簷斗拱、氣勢不凡的建築,不用說,那就是淨土寺。

“淨土”為佛家對西方極樂世界的美稱,淨土寺為佛門淨土宗寶剎。全國各地有不少淨土寺。應縣淨土寺位於山西應縣城內東北隅,俗稱“北寺”,據《應縣誌》記載,淨土寺始建於後唐五代,原為唐明宗皇帝李嗣源的家廟。因殘破,金天會2年(1124年)僧人善祥奉敕在原址上建了淨土寺。大定24年(1184年)僧人善聳重修。淨土寺原規模宏大,佔地30多畝,明洪武8年(1375年)縣城緊縮時,將原寺院之地的一半割捨在城外。現淨土寺主要是大雄寶殿及西配殿。其中大雄寶殿為金大定年間(1161-1189年)所建。殿內藻井及天宮樓閣構造尤其精美,古建築專家梁思誠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大殿四壁上的清代壁畫保存完好,其構圖、技法等具有濃厚的民間色彩。

1965年,淨土寺被確定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才谒净土寺、又观释迦塔,应县一日游,山西千年史

金元時期,淨土寺香火旺盛,住過許多高僧大德,外地僧尼經常來往掛單。明代以後,淨土寺久經磨難,年久失修,但直到解放前,每年還要舉辦幾次大型佛事活動,請大德高僧在寺內講經說法,信徒芸芸。解放後淨土寺的佛事活動逐漸停止,但建築基本還在。據當地人介紹,那時的淨土寺前是大約5畝方圓一塊空地。寺廟建築分佈在東西兩條軸線上。西軸線南為山門,山門之後是一座高約十米的石,又稱舍利截。舍利塔北是天王殿,兩側有鍾、鼓樓。再向北是大雄寶殿,前有東西配殿,大雄寶殿後是法堂。東軸線南端是禪堂,禪堂北院有東西配房,正中為5間唸佛堂。唸佛堂北邊的一小院有藏經樓。藏經樓院也有東西廂房。文革期間,淨土寺大部分建築和佛像被毀,僅留下大雄寶殿等少數建築。所以我們現在看到 的淨土寺是一座不完整的建築群。就連它的東西配殿也是翻修過的,外牆成了紅磚牆。

才谒净土寺、又观释迦塔,应县一日游,山西千年史才谒净土寺、又观释迦塔,应县一日游,山西千年史

淨土寺大鐘,肯定 是古 鍾,但無法辨認鑄造於何年何代。因鐘樓已毀,只能用鐵架子架起來

才谒净土寺、又观释迦塔,应县一日游,山西千年史才谒净土寺、又观释迦塔,应县一日游,山西千年史
才谒净土寺、又观释迦塔,应县一日游,山西千年史才谒净土寺、又观释迦塔,应县一日游,山西千年史
才谒净土寺、又观释迦塔,应县一日游,山西千年史才谒净土寺、又观释迦塔,应县一日游,山西千年史
才谒净土寺、又观释迦塔,应县一日游,山西千年史才谒净土寺、又观释迦塔,应县一日游,山西千年史

資料介紹,淨土寺天王殿前原有十米高佛塔一座,塔身為石雕,八角五層串珠頂,塔身正中刻蓮花盆,塔的下身刻陀羅尼經文,並有‘(重)熙九年歲次庚辰八月’字樣。因塔下安放有佛舍利,所以又稱舍利塔。

我在淨土寺內並沒看見什麼塔,只在大雄寶殿前看見摞在一起的兩截,不是經石柱,高不足兩米,樣子象是殘存的經幢的一部分,頂部是一個新做的黃銅塔剎。一問,這兩段殘契的石柱正是原淨土寺舍利塔唯一倖存下來的兩段殘件。就這兩截石柱,也是前幾年從地下挖出來的,人們為了紀念,把它們摞在一起,還新做了塔剎。原來淨土寺舍利塔不是我們一般想象的塔,它又細又高,由若干段石柱體構成,與其說是塔,倒不如說更象是一座經幢。但這座塔又確實是一座舍利塔,不是經幢,區別就是經幢以傳經佈道為主要意義,幢身上刻滿的佛經,石塔上不刻佛經,以鎮護下邊地宮裡的舍利子為主要任務。

淨土寺舍利塔比天下聞名的佛宮寺釋迦塔(即應縣木塔)還要要早。據早已退休的應縣政法委書記劉耀武介紹,上世紀60年代,縣城裡的一位老居士在中國佛學《法音》刊物上看到,有一位名叫孫學文的學者在一篇論述中國古塔的文章時說,山西應縣淨土寺在1021年就建有一座舍利佛塔。這座塔就是淨土寺的舍利塔,這樣說來,這座塔比佛宮寺釋迦塔要早35年。這一說法還有一個佐證,五臺山廣濟茅蓬方丈、大德高僧淨如法師在上世紀50年代,給家鄉應縣的佛教徒們講經時曾說,“應縣先有北寺(淨土寺),後有塔寺(佛宮寺)。說起塔,細不過北寺,粗不過塔寺。北寺舍利塔下有一個地宮,裡面有許多寶物,其中有13顆舍利子。”

風燭殘年的舍利塔是砂石質,風化嚴重,正面“舍利塔”三字中,“舍”字清晰可辨,其餘兩字僅存輪廓。另外三面刻佛像,形態各不相同,四個斜側面刻四方佛法名,“南方”、“北方天鼓佛”、“東方阿”、“西”等字尚清晰,但下部一米多高一截上所刻的經文已難辨認。

才谒净土寺、又观释迦塔,应县一日游,山西千年史才谒净土寺、又观释迦塔,应县一日游,山西千年史
才谒净土寺、又观释迦塔,应县一日游,山西千年史才谒净土寺、又观释迦塔,应县一日游,山西千年史
才谒净土寺、又观释迦塔,应县一日游,山西千年史才谒净土寺、又观释迦塔,应县一日游,山西千年史
才谒净土寺、又观释迦塔,应县一日游,山西千年史才谒净土寺、又观释迦塔,应县一日游,山西千年史
才谒净土寺、又观释迦塔,应县一日游,山西千年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