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德國黨衛軍和國防軍有什麼區別?

軍事小科普


二戰時期,德國有兩個武裝力量,一個是德國國防軍,一個是納粹黨衛軍。一個,服從德國政府命令,一個服從納粹命令,一個是德國政府軍,一個是納粹黨私人武裝。



其實服從誰命令都是扯淡了,德國政府不也是納粹控制麼。

二戰前,德國有自己的德國國防軍,德國國防軍是國家武裝力量,就是政府軍,是正規的軍隊。國防軍的高官,大多是普魯士的貴族以及軍人世家出身,很多國防軍高官都根正苗紅。


德國國防軍的指責就是保家衛國,聽到命令,立刻衝出。二戰中,所有的戰場上,主力都是國防軍。希特勒發動的長刀之夜血洗了衝鋒隊之後,衝鋒隊的很多士兵都被編入了國防軍。曾經衝鋒隊長官羅姆就力求衝鋒隊能夠正規化,能夠取代國防軍。

德國國防軍始終保持一個態度,那就是軍隊“非政治”,國防軍不支持民主,但忠實於民主,與魏瑪共和國還保持一定距離。而希特勒上臺之後變了,德國國防軍也開始喊了“嗨!希特勒”,德軍軍服上也帶上了納粹標誌。



國防軍有顯赫的戰績,有出色的將領,而黨衛軍沒有。黨衛軍僅僅能在小規模戰役中展示下身手,大戰他們基本就是配角,甚至是路人甲。

而黨衛軍不一樣,黨衛軍組建之初只有200人的小隊,原來的名字叫納粹黨近衛軍,不久改成黨衛隊。他們是納粹最忠實的打手,在很多國防軍還不知道希特勒的時候,黨衛軍就已經忠實於希特勒了。而黨衛軍的指揮官,都是納粹的鐵桿。


黨衛軍作為私人武裝,他並不是合法的軍隊,與其說黨衛軍是個軍隊,不如說是恐怖分子。他們在戰爭中犯下的累累罪行,至今被人唾棄。

黨衛軍的任務很雜,他們要負責監視全國,他們還要看守集中營,還要搜捕猶太人,而武裝黨衛軍在前線還要充當救火隊員。黨衛軍中,除了個別幾個師有些戰鬥力外,其他的都是烏合之眾。


二戰中後期,黨衛軍大量招募各國志願兵,作為他們的偽軍。而這些部隊,僅僅能作為維護地方治安的部隊。黨衛軍比國防軍多一個職責,就是殺戮。國防軍對於屠殺還是有所忌憚的,而黨衛軍屠殺就是光明正大了。

德國國防軍和黨衛軍,在戰爭中犯下的罪行幾乎是旗鼓相當,誰也不比誰少。很多屠殺任務,都是他們兩個配合著來的。很多任務,沒國防軍配合,黨衛軍根本完成不了。


御史三大人


顧名思義,德國國防軍就是國家的武裝力量。

一戰結束後,德國作為戰敗國,武裝力量被全部取消,直到魏瑪共和國建立初期,才組建了德國的臨時性陸海空軍,當時叫德國防衛軍,後來根據《凡爾賽條約》中的規定正式確立軍隊的合法性,但只能保留10萬軍隊的規模。因此魏瑪時期擔任防衛軍總司令的漢斯·馮·塞克特將軍,則將這10萬人按照軍官的標準嚴格訓練,為以後德國國防軍的建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933年希特勒上臺後,不斷擴充德國防衛軍,1934年德國防衛軍正式更名為德國國防軍。

黨衛軍則是納粹黨的私人武裝,確切地講應該叫黨衛隊。前期身著M32黑色制服,後期改為M36灰色制服,類似於國防軍,只是帽徽為骷髏,領章為閃電標誌。黨衛隊建立初期的主要職責是,維護會場秩序,蒐集情報,保衛納粹黨領袖的安全,以及對付敵對勢力的作用,相當於私人保鏢。隨著納粹黨勢力的不斷擴大,黨衛隊也迅速膨脹規模不斷壯大,到希特勒上臺時已達四十多萬人,黨衛隊隸屬內政部,也叫帝國安全總局,由海因裡希。希姆萊指揮,下轄黨衛隊及武裝黨衛隊,黨衛隊下轄7個局,分別負責情報,治安,監控,偵察,及法律事務,臭名昭著的蓋世太保就是帝國保安總局第四處,由海因裡希。繆勒負責。

而武裝黨衛隊下轄38個師,人員構成除了純種德國人外還有很多其他國家對納粹思想狂熱的人種組成的,包括僕從國及戰俘。純種德國師在右側領章上有閃電標誌,著名的有“阿道夫·希特勒師”“帝國師”等,其他每個師在右側領章上都有自己的師徽,標誌自己的來源和種族。武裝黨衛隊裝備精良,作戰兇悍,在納粹德國的每場戰役都有武裝黨衛軍的身影。


先瘋隊隊長2


簡單的說,國防軍忠於容克地主,本身也是容克貴族,黨衛軍忠於元首,本身就是黔首。所以國防軍瞧不起黨衛軍,並不是權責問題,純粹是貴族瞧不起泥腿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