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運來襲,農民工面對著,互聯網建立起的一條巨大技術鴻溝

互聯網給人以便利,我們中的大多數都是互聯網紅利獲得者。然而少數者呢?

春運來襲,農民工面對著,互聯網建立起的一條巨大技術鴻溝

再次臨近春運,但我從未體會到父母口中的春運搶票的驚險。打開攜程、去哪一類的搶票軟件,在開售之前掛上搶票的計劃,從未失手的我,已連續四年輕鬆應對春運浪潮。而今年12306網站又推出了“候補購票”,購得春運票的可能性更大了。

然而當我每次在春運期間走到車站的時候,大批的農民工、老年人仍在進行著最“古老”的方式——排隊買票。但是這樣的買票方式卻也正讓他們越來越買不到票。用互聯網搶票的我們在某種程度上,就像是插隊者,讓本就難排的春運票,難上加難。

春運來襲,農民工面對著,互聯網建立起的一條巨大技術鴻溝

而這,正是這些由於各種原因接收不到技術紅利的人們,面對的巨大技術鴻溝。這種鴻溝造成的影響,又不僅僅是春運火車票的方方面面。它存在於每一個我們可以稱之為互聯網紅利的地方。

技術鴻溝,從知識到設備

對於這些無法使用技術帶來的紅利,反而被技術影響擁有了更糟糕的生活的人,我們或許可以稱其為“技術難民”。這樣技術難民的產生原因主要有如下兩個方面。

春運來襲,農民工面對著,互聯網建立起的一條巨大技術鴻溝

設備價格。雖然一部智能手機,作為最為便宜的一種方式,但對於務工人員來說,千元左右的價格卻也是可以省去的一種開銷。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給出的數據,即使互聯網在世界上快速推進,但仍有50%的人沒有進入互聯網。我國互聯網人數達到8億,但考慮到巨大的人口基數,仍有大比例的貧困人口,被拒在互聯網大門之外。

春運來襲,農民工面對著,互聯網建立起的一條巨大技術鴻溝

然而僅在這8億互聯網用戶中,卻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享受到互聯網的便宜。其主要原因就是人們對新技術的接受度與使用能力。老年人就是最容易因這種理由享受不到技術紅利的人。(當然我們也不否認那些可以消化新技術的人的存在。)我們日常習以為常的操作——驗證碼、二維碼、註冊、支付——對於一些年歲已大的人來說,這甚至是需要花上數年才能夠習慣並使用的。然而技術迭代的速度如此之快,遠超過了這些人的接受能力。

進入不到互聯網,生活就會變得更糟?

在我們的慣性思維中,我們接受不了一種新鮮事物的時候,我們無非是享受不到更好的服務罷了,生活並不會變差。然而事實上是,我們的生活還會變得更糟。

春運來襲,農民工面對著,互聯網建立起的一條巨大技術鴻溝

因為市場上資源是恆定的。互聯網購票會擠壓線下購票的存票數量,網約車會導致出租車的生意變差從而讓出租車減少,互聯網信息的高速傳播會導致傳統雜誌的接連停刊。技術難民的生活空間就這樣不斷的被擠壓、被邊緣化。這種時候,這些人甚至會像是被時代遺棄的人們。

這絕不是個小問題

然而,中國正處於老齡化過程中,2017年65歲以上的老人就已經達到了一億六千萬。而貧困人口也仍有七千萬人。正在被互聯網邊緣化的人口在我們的社會中佔有重要的比例。

由此,針對這些人的社會保障,不僅是簡單的社會公益層面,如今更加上了還給他們生存空間這樣的意義。在社會發展中,我們要考慮的也需要從不斷做大蛋糕,到如何把這些蛋糕分給那些需要的人。

春運來襲,農民工面對著,互聯網建立起的一條巨大技術鴻溝

就好比即將到來的春運,火車票售賣如何控制網上售票和線下售票的比例,單純的增加車次可能無法滿足這些技術難民的需求。這些基於新時代的新課題,可能需求的是我們全新的思索方式。

新知舊問,倘若我們還在以過去的思維思索當前生活,這應該是個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