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40年前定情之物被兒女收藏 布鞋底上現“愛情”倆字

老人40年前定情之物被兒女收藏 布鞋底上現“愛情”倆字

39歲的段玉國收藏著兩雙40年前的手工布鞋,這兩雙布鞋是家中老人結婚時的定情之物,鞋底上一針一線縫製出來的“愛情”兩字充滿了浪漫情懷,老布鞋不僅見證了舊年代老人的青春,也讓段玉國和這門傳統手藝結下了不解之緣。


老人40年前定情之物被兒女收藏 布鞋底上現“愛情”倆字

段玉國家住河南洛陽汝陽縣小店鎮高莊村,是段氏傳統布鞋衲制的第九代傳承人。1997段玉國初中畢業後,母親史喜枝對他說:“咱段家有祖傳百年的布鞋衲制工藝,只可惜你爺和你爸只會種地,你要不跟我學布鞋製作,這門手藝可真要失傳了。”聽了母親的話,段玉國暗暗下決心好好學習這門手藝,從那時起他開始跟著母親一針一線專心學起了做鞋,這一做就是21年。


老人40年前定情之物被兒女收藏 布鞋底上現“愛情”倆字

自古以來高莊村的村民多以製作傳統的手工紡織棉布、手工布鞋作為養家餬口的營生。段氏傳統布鞋衲制工藝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早在清咸豐年間,創始人段宏度及祖輩們憑藉高超的針線手藝為宮廷官員們做朝靴。1948年全村響應人民政府支援前線的號召,為解放軍做了大量的軍鞋。現在穿手工布鞋成為一種懷舊文化,為迎合市場,全村興起了一股做鞋熱,村民靠手工布鞋也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


老人40年前定情之物被兒女收藏 布鞋底上現“愛情”倆字

不甘平庸的段玉國為自己規劃了目標,2008年他慕名來到上海拜楊慎喜老先生為師學藝。81歲的楊老11歲開始學習做手工布鞋,憑藉著精湛的技術,他的鞋店在上海吸引了無數國內外顧客光臨。段玉國得到楊老親傳後,又連續到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學習考察,在2012年籌辦了樂足鞋業公司,2017年獲得“河南老字號”商標。


老人40年前定情之物被兒女收藏 布鞋底上現“愛情”倆字

近年來,在段玉國的帶領下,以公司加農戶的模式帶動全村和周圍村莊一百餘人就業,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有21戶。2014年至今,成功舉辦5期段氏傳統布鞋衲制工藝學習班,義務培訓從業人員160多名。段玉國的母親史喜枝已經60多了,她做的手工布鞋是全村最好的,從紡線、織布、剪樣、衲底、鞝鞋,樣樣精通,她手法嫻熟,做的鞋特別精細,是衲鞋人的指導老師。


老人40年前定情之物被兒女收藏 布鞋底上現“愛情”倆字

段氏傳統布鞋衲制工藝技術難度大,需要30多道工序,做好一雙鞋要花上不少功夫,是一個體力加巧勁的活,一個熟練的老手做好一雙鞋也需要花上四五天,現在年輕人沒人願意學,都是村裡的中老年婦女在做。


老人40年前定情之物被兒女收藏 布鞋底上現“愛情”倆字

50多歲的宋品大嬸跟段玉國做衲制布鞋已有多年,她主要是做鞋幫,就是將鞋布裁剪出鞋面,分別用麵粉熬製的漿糊糊好鞋裡和鞋面,再曬乾或晾乾,然後把鞋面的前後兩塊布縫合在一起,最後將鞋面周圍包邊。利用閒暇時間宋大嬸1個月就能做出兩千多雙鞋幫,收入一千多元,不僅補貼了家中生活,還找到了樂趣,她打心眼裡感謝段玉國。


老人40年前定情之物被兒女收藏 布鞋底上現“愛情”倆字

純手工打造的布鞋穿著舒適、冬暖夏涼、透氣吸汗,僅製作鞋底的墊布就有30層。


老人40年前定情之物被兒女收藏 布鞋底上現“愛情”倆字

村裡的婦女用自制的天然漿糊粘鞋底邊。


老人40年前定情之物被兒女收藏 布鞋底上現“愛情”倆字

手工衲製鞋底必須用紡織的耐磨棉線,每平方寸衲80針以上,一雙鞋至少需要2000多針,要求鞋底不差針,衲底要挺實,衲鞋針腳整齊均勻。


老人40年前定情之物被兒女收藏 布鞋底上現“愛情”倆字

“做鞋毀手,冬天手上裂開的口子特別疼!”段玉國的母親說,經常做手工布鞋的人手指會乾裂,扎爛受傷更是家常便飯,長期衲底子還會把自己的大拇指勒出深溝,導致手指變形。


老人40年前定情之物被兒女收藏 布鞋底上現“愛情”倆字

段玉國每開發一款新的式樣,都會找不同的人試穿,聽取意見後再加以改進。他將剛做的新款僧靴帶到鄰村一座古老寺院,大師父試穿後說:“這僧靴做的非常好,柔軟舒適,行走輕便,就一點建議腳尖處再寬鬆一點就更好了。”段玉國當場就虛心接受,做靴時及時糾正。


老人40年前定情之物被兒女收藏 布鞋底上現“愛情”倆字

段玉國的妻子陳娜今年38歲,在學校教書近20年,工作之餘一直在家照顧老人孩子,看到丈夫創業艱辛整天在外打拼,今年她也辭去了工作,全身心陪丈夫一起發展事業。段玉國手把手教妻子學做鞋、從定型楦鞋、撐打模具、包裝上盒、質量檢查都一一示範,還親自衲鞋給妻子做示範,聰慧的陳娜進步特別快。


老人40年前定情之物被兒女收藏 布鞋底上現“愛情”倆字

陳娜每天除了幫鄉親們收發貨聯繫業務外,還利用做鞋的針法開發製作了純手工的時尚女包和掛飾。她做的飾品鞋掛飾採用段氏衲制手工布鞋的工藝,一針一線絲絲相扣做出來,小巧精緻、色彩絢麗的掛飾十分惹人喜愛,堪稱掌上精品。


老人40年前定情之物被兒女收藏 布鞋底上現“愛情”倆字

近幾年來,段氏傳統布鞋手工製作技藝有了廣泛的傳承和發展,不斷研發傳統布鞋系列產品,無論在款式上還是顏色面料上都適應了現代人的審美及迴歸自然的需求,通過不斷探索創新,在保持傳統做法的基礎上創作了眾多花式多樣的產品,加上了具有現代時尚的牛仔、運動、繡花等元素,不再是單一“黑”,色彩上豐富多彩,可與各種風格服裝搭配。


老人40年前定情之物被兒女收藏 布鞋底上現“愛情”倆字

2017年底段氏傳統布鞋衲制工藝被汝陽縣人民政府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榮獲“十佳汝陽禮物”之列。現在樂足布鞋產品遠銷江蘇、浙江、上海等地,由於產品質量好,深受消費者喜愛。一雙純手工布鞋賣300多元,銷量非常好,今年銷售計劃突破15000雙。在段玉國的創業路上,他的恩師楊慎喜老先生給了他很多鼓勵和幫助,如今看到自己的徒弟大有作為,楊老十分開心。(圖為楊慎喜老先生和村裡的衲鞋骨幹合影。)


老人40年前定情之物被兒女收藏 布鞋底上現“愛情”倆字

現在段玉國準備在縣裡建一個30畝的洛陽樂足文化產業園,通過合作社的模式,將周邊村鎮的農村婦女也吸納進來,讓更多的農民實現增收致富。今年8月園區建設已開始動工,產業園裡由辦公區、產品展示區、布鞋文化博物館和體驗區幾大塊組成,預計2019年下半年即可投入使用。不論在忙,只要不出差夫妻二人每天都要到工地看一看,這裡是他們新的起點和期望。攝影\李其帥 李藝波 編輯\蘇瑞 瞭解更多非遺故事請關注公眾號攝客微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