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江方誌:歲月如歌,一座城市的記憶

“國有史,郡有志,家有譜。”地方誌是中國傳統文化寶庫中的一朵奇葩,是一種獨具中國特色的歷史地理文獻,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1978年隨著改革開放大門的開啟,古老的地方誌編纂工作又在神州大地蓬勃展開。這四十年來,吳江社會主義新方誌事業呈現出了盛世修志的大好局面,成果豐碩喜人,以史鑑今,資政育人,服務著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讓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吳江的方誌成果吧!


吳江方誌:歲月如歌,一座城市的記憶

▲美麗的吳江


一脈相承:兩輪市(縣)志編修及時完成

1986年6月17日,吳江縣人民政府展開第一次修志工作會議,對全縣首輪修志工作進行部署。9月29日,吳江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成立。1991年12月中旬,《吳江縣誌》(送審稿)完成。1994年7月,《吳江縣誌》由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發行,是新中國成立後吳江的第一部綜合性縣誌。

吳江方誌:歲月如歌,一座城市的記憶

▲《吳江縣誌》

2006年9月4日,吳江市人民政府、吳江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召開第四次地方誌工作會議,對全市第二輪修志工作進行部署。10月9日,吳江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成立。2012年6月13日,《吳江市志(1986~2005)》(送審稿)完成。2013年12月,《吳江市志(1986~2005)》由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發行,展現了吳江20年改革開放的輝煌進程,該志於2018年1月獲江蘇省地方誌書綜合優秀三等獎。

吳江方誌:歲月如歌,一座城市的記憶

▲2007年5月22日,《吳江市志》編纂座談會舉行

吳江方誌:歲月如歌,一座城市的記憶

▲2012年8月13~14日,《吳江市志》評審會在鱸鄉山莊舉行

吳江方誌:歲月如歌,一座城市的記憶

▲《吳江市志》

吳江方誌:歲月如歌,一座城市的記憶

▲《吳江市志》獲得蘇州市二輪修志優秀志書榮譽

吳江方誌:歲月如歌,一座城市的記憶

▲2018年1月,《吳江市志(1985~2005)》在江蘇省地方誌書優秀成果評比中獲得地方誌書綜合優秀三等獎

齊頭並進:鎮志、村志、行業志、部門志、企業志多姿多彩

1986年6月17日,吳江縣地方誌工作第一次會議召開,提出在編纂《吳江縣誌》的同時開始編修鎮志、專業志等。至2005年底,吳江出版12部鎮志和6部專業志。


吳江方誌:歲月如歌,一座城市的記憶

▲第一輪修志出版的部分志書


《吳江絲綢志》因為具史料價值和學術價值,被美國斯坦福大學東亞圖書館予以收藏。這也是改革開放以來,吳江的新版地方誌書第一次進入斯坦福大學東亞圖書館。


吳江方誌:歲月如歌,一座城市的記憶

▲《吳江絲綢志》

2006年9月4日,吳江市政府召開全市地方誌第四次工作會議,全面啟動和部署第二輪地方誌編纂工作。至2018年12月,吳江出版鎮志、村志、專業志、部門志41部。


吳江方誌:歲月如歌,一座城市的記憶

▲第二輪修志出版的部分志書


其中《同裡鎮志(增訂本)》《開弦弓村志》在2017年上報的江蘇省地方誌書優秀成果評比中榮獲一等獎,《同裡鎮志(增訂本)》還囊括了篇目設計類、內容記述類、特色創新類三個單項優秀。


吳江方誌:歲月如歌,一座城市的記憶

▲《同裡鎮志》(增訂本)

吳江方誌:歲月如歌,一座城市的記憶

▲《開弦弓村志》

這些出版的鄉鎮志、村志,承載了豐富生動的傳統文化和歷史記憶,突出了鎮村志書的草根性和泥土味,使這些美麗鎮村都煥發出獨特的文化魅力,使很多散落在民間的珍貴歷史文化資料得到及時整理和保存。這些志書既是一部部資料翔實、體例嚴謹的史料性文獻,又是普通百姓不忘初心、品味鄉愁的重要窗口,激發遠方遊子和本地民眾的愛鄉愛國情懷,能喚起人民群眾的自豪感和歸屬感。


吳江方誌:歲月如歌,一座城市的記憶

▲今日黎裡


吳江方誌:歲月如歌,一座城市的記憶

▲今日震澤


這些出版的行業志、部門志可以反映整個行業、部門事業的興衰發展,為本地和各行業的科學發展提供借鑑和幫助。


吳江方誌:歲月如歌,一座城市的記憶

▲二輪修志出版的部分行業志和部門志


地方誌書除了“資政、育人、存史”三大功能外,還可以是科學資源、地方年鑑、鄉土教材、旅行指導,所以在未來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具有“補史之缺、參史之錯、詳史之略、續史之無”的存史價值。


吳江方誌:歲月如歌,一座城市的記憶

▲1929年震豐繅絲廠


吳江方誌:歲月如歌,一座城市的記憶

▲2011年11月25日,《吳江旅遊志》評審會召開


成績顯著:兩部中國名鎮(村)志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首發

自2015年、2016年中指組分別啟動中國名鎮志和中國名村志文化工程後,吳江區第一時間響應號召,按照中國名鎮志、名村志編纂工作要求,積極申報,加快實施。經過方誌人三年來的共同努力,先後有《同裡鎮志》《黎裡鎮志》《震澤鎮志》和《開弦弓村志》率先列入全國名鎮、名村志文化工程,並在全國出版發行。


吳江方誌:歲月如歌,一座城市的記憶

▲四部中國名鎮(村)志出版


吳江方誌:歲月如歌,一座城市的記憶

▲2017年12月12日,《震澤鎮志》《黎裡鎮志》在第二屆全國名鎮志論壇暨第二批名鎮志叢書出版論壇會上首發

《同裡鎮志》《開弦弓村志》兩部皆是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的首發志書。這對於一個縣市區來說,在整個蘇州市甚至全國來說目前也是絕無僅有的。


吳江方誌:歲月如歌,一座城市的記憶

▲2016年5月12日,《同裡鎮志》作為首批名鎮志在人民大會堂首發


吳江方誌:歲月如歌,一座城市的記憶

▲2017年9月11日,《開弦弓村志》申報中國名鎮志叢書終審會召開

吳江方誌:歲月如歌,一座城市的記憶

▲2017年12月29日,《開弦弓村志》入選中國名村志文化工程


吳江方誌:歲月如歌,一座城市的記憶

▲2017年12月29日,《開弦弓村志》在人民大會堂首發。開弦弓村黨總支書記沈斌在首發儀式上交流發言

《開弦弓村志》在全國方誌界率先成功入選“書香中國”推薦閱讀書目。這也是全國方誌屆唯一入選國家級文化項目“書香中國”的志書!


吳江方誌:歲月如歌,一座城市的記憶

▲中國地方誌指導小組秘書長,中國地方誌指導小組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冀祥德簽字推薦《開弦弓村志》入選“書香中國

·北京閱讀季”


吳江方誌:歲月如歌,一座城市的記憶

▲2018年7月13日,蘇州市方誌辦主任陳興南、 吳江區方誌辦主任沈衛新、復旦大學教授劉豪興在“書香蘇州”《開弦弓村志》品讀會上分享讀書心得


吳江方誌:歲月如歌,一座城市的記憶

▲航拍開弦弓村貌(江蘇電視臺攝製組攝於2016年)


最近,《開弦弓影像志》已經開拍,這將會在明年的中央七套播出。


吳江方誌:歲月如歌,一座城市的記憶

▲《開弦弓村志》影像志開拍


鑑往今來:《吳江年鑑》記載吳江改革開放史

1986年起,吳江縣始著手編纂《吳江年鑑》,為32開本,編輯部設在吳江檔案局內。《吳江年鑑》是一部綜合性、資料性、編年性的工具書,主要記述上一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吳江縣和各鎮(鄉)的重大事件及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的重要情況。此後,每年均編纂出版一本《吳江年鑑》,至2018年,共出版33本。


吳江方誌:歲月如歌,一座城市的記憶

▲吳江年鑑


年鑑是記述吳江各個領域內一年內各項事業的新發展、新情況為主要內容,屬於知識密集、信息密集、時間密集的資料性、便覽性工具書。可以為領導機關科學決策提供依據,具有資政作用;可以為科學研究提供翔實資料;可以在對外開放中發揮媒介和窗口作用;可以為大眾讀者查找資料開闢捷徑;可以為編纂志書積累系統、完備的史料,具有存史作用。


吳江方誌:歲月如歌,一座城市的記憶

▲ 吳江年鑑彩頁


作為記錄吳江年度經濟社會發展歷史的工具書,《吳江年鑑》在30多年的編纂過程中,持續探索創新,立足吳江發展特色,同時吸取其他城市先進經驗,不斷對年鑑框架條目、內容記載、裝幀設計等進行調整和優化,力爭打造精品,《吳江年鑑》也多次在全國和全省年鑑評比中獲得大獎。


吳江方誌:歲月如歌,一座城市的記憶

▲《吳江年鑑》(2007年卷)獲得第四屆全國年間編校質量檢查評比一等獎


吳江方誌:歲月如歌,一座城市的記憶

▲《吳江年鑑》(2012年卷)獲得第七屆全國年鑑編校質量檢查評比一等獎

典籍再現:歷代舊志點校出版皆為精品

舊志是中華民族的重要歷史文獻,也是我們不可多得的精神財富,收集、整理、校對和利用舊方誌是搶救和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迫切需要。2008年,吳江市啟動舊志搶救保護工程,至2018年舊志搶救保護工程先後點校、編纂、出版《分湖三志》《震澤鎮志續稿》《儒林六都志》《道光吳江縣誌彙編》《平望志(三種)》《黎裡志(兩種)》《盛湖志(四種)》《同裡志(兩種)》《嘉靖吳江縣誌》《弘治吳江志》《嘉靖吳江縣誌》《乾隆震澤縣誌》《垂虹識小錄》等各類舊志20部,較好地發揮了“觀古鑑今,古為今用”的作用。


吳江方誌:歲月如歌,一座城市的記憶

▲部分點校的舊志

2013年8月,第十五屆華東地區古籍優秀圖書獎評選結果揭曉,吳江鄉鎮舊志叢刊獲得二等獎。吳江鄉鎮舊志叢刊由《分湖三志》《震澤鎮志續稿》《儒林六都志》《道光吳江縣誌彙編》《平望志(三種)》《黎裡志(兩種)》《盛湖志(四種)》《同裡志(兩種)》共8套書籍組成。是月,蘇州市檔案編研優秀成果評選結果揭曉,由吳江區檔案局選送《黎裡志》(兩種)、《同裡志》(兩種)、《盛湖志》(四種)獲一等獎。


吳江方誌:歲月如歌,一座城市的記憶

▲2013年吳江區《同裡志》(兩種)《盛湖志》(四種)獲得蘇州市檔案編研優秀成果一等獎

2014年,江蘇省檔案文化建設精品成果評選結果公佈《黎裡志》(兩種)、《平望志》(三種)、《同裡志》(兩種)、《盛湖志》(四種)系列鄉鎮舊志獲得二等獎。

成果迭出:地情書籍弘揚地域傳統文化,涵養家國情懷

為了全方位開發地方誌資源,積極拓展用志新思路、新途徑、新方法,加快修志成果轉化,為群眾儘可能提供多層次、寬領域、高質量的方誌產品,方誌辦編印了眾多地情書籍,在城市建設、旅遊資源開發、環境整治、愛國愛家鄉教育、公務員廉政建設等方面發揮著無可替代的積極作用。


吳江方誌:歲月如歌,一座城市的記憶


1974年,開始編研一些地情書籍。至2018年,共有《吳江蠶絲業檔案資料彙編》《吳江札記》《官德民鑑錄——吳江歷代官吏勤廉故事選》《吳江方言俚語集成》《造園大師計成》《百湖之城看吳江》《吳江抗戰紀事》《吳江歷代名勝》等30多部1000多萬字的地情書籍出版。


吳江方誌:歲月如歌,一座城市的記憶

▲部分地情書籍


方誌辦積極倡導讓全社會更多的人認識、瞭解、參與、使用方誌和地情書,掀起“讀志用志”熱潮,真正發揮地情書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促進“強富美高”新吳江建設的作用,大力開展地情書籍“六進”(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軍營、進社區、進鄉村)活動。近幾年,先後為機關、企業、館室、學校、社區、鄉村等單位上門贈送一百本地情書籍,受到了各個單位的熱烈歡迎。


吳江方誌:歲月如歌,一座城市的記憶

▲2016年1月21日, 吳江區方誌辦向蘇州過雲樓藝術館贈送地情書籍


吳江方誌:歲月如歌,一座城市的記憶

▲2017年3月30日,吳江區方誌辦向東方國資公司贈送地情書籍


吳江方誌:歲月如歌,一座城市的記憶

▲2017年4月,吳江區方誌辦向萬緣堂贈送地情書籍


吳江方誌:歲月如歌,一座城市的記憶

▲2017年5月19日,吳江區方誌辦向同裡小學贈送地情書籍


吳江方誌:歲月如歌,一座城市的記憶

▲2018年9月19日,吳江區方誌辦向震澤中學贈送地情書籍

海量資源:《吳江通》網站讓“數據多跑路,讀者少跑路”

2011年開始,吳江方誌辦決定依託海量的方誌館藏資源,在原吳江方誌信息網的基礎上,對網站進行改版。並從網站架構、功能特色、欄目設置、首頁風格、網站宣傳和維護運營等各方面進行研究謀劃,力求做精做優。升級後的網站宗旨和任務,跳出原來比較單純的地方誌工作宣傳範圍,定位為“主打吳江地域歷史文化,構建網上地情數據庫,引領地方誌工作”。經過一年多的調整充實,《吳江通》網站於2013年6月正式升級運行。網站共設置了36個一級欄目,100多個二級欄目,擁有2億多文字、2萬餘張圖片。網站日均點擊量從改版前的100人次上升到目前的8000人次,年閱讀訪問量突破200萬人次。2015年開始,吳江方誌辦集中力量優先對各類地方誌書和地情文獻進行數字化整理,加快構建大數據平臺,經過近兩年整理,2017年吳江數字方誌館正式啟用,真正實現了“讓數據多跑路,讓讀者少跑腿”。近年來,《吳江通》先後被評為吳江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創新創優獎、吳江優秀政務網站和吳江區首屆十大“互聯網+”創新獎。


吳江方誌:歲月如歌,一座城市的記憶

▲吳江通網站首頁

內容取勝:《吳江通》微信公眾號勇奪全國年度冠亞軍

2014年底,吳江方誌辦決定乘勢而上,搶抓互聯網先行發展機遇,著力打造快速、高效、便捷、互動的方誌文化宣傳新媒體——《吳江通》公眾微信號,為方誌工作創新發展提供新的動力,也為方誌人構築自己的精神家園。實踐中,通過組建微信工作團隊,由方誌辦主任擔任總編,辦公室、地方誌編纂科、編研徵集科等按月輪流承擔編輯任務,實行組稿例會制。推送稿件由編輯組在“編輯群”內集體審閱,總編把關,技術人員負責製作上傳。


吳江方誌:歲月如歌,一座城市的記憶

▲2017年11月,吳江通編纂小組召開會議


吳江方誌:歲月如歌,一座城市的記憶


一般工作日每天至少一條,每週不少於5篇。堅守“史料為重,內容為王”的理念,重點編纂推送讀者喜聞樂見和容易引發“鄉愁”共鳴的地域文化以及與方誌工作緊密相關的重要活動報道。三年多來,《吳江通》微信公眾號共推送稿件1000多條,累計閱讀人數超過三百萬人次,並獲得吳江區新媒體最佳提升獎、吳江區首屆十大“互聯網+”創新獎等。在全國同行微信平臺排名中獲得冠亞軍。


吳江方誌:歲月如歌,一座城市的記憶

▲吳江通獲得2018年吳江區首屆十大“互聯網+”創新獎


吳江方誌:歲月如歌,一座城市的記憶

▲吳江通單篇閱讀量突破五萬點的推文

館藏豐富:全方位搶救保護珍貴歷史資料

近年來,吳江方誌辦從戰略高度重視地域歷史文化資料的挖掘保護,以開展“黎裡中秋顯寶活動(非遺傳統文化項目)”為抓手,每年用專項資金搶救性徵集散存於社會的各類珍貴歷史資料。


吳江方誌:歲月如歌,一座城市的記憶

▲2014年黎裡顯寶頒獎典禮


吳江方誌:歲月如歌,一座城市的記憶

▲2015年黎裡顯寶活動啟動儀式


吳江方誌:歲月如歌,一座城市的記憶

▲2018年9月21日,黎裡顯寶活動在雙鳳樓舉行

至2018年,共徵集各類地情文化資料超過10萬卷(件),其中包括見證重慶談判時期柳亞子與毛澤東友情的《新華日報》、建黨初期蕭楚女在吳江從事革命活動的《嚴墓報》等黨史資料,還有”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程開甲、楊嘉墀,放射化學奠基人楊承宗等名人資料。2011年9月,與復旦大學合作,設立了復旦大學當代社會生活資料中心吳江史料庫,廣泛徵集到城鎮、農村住戶調查賬本、家庭收支記錄、民生日記,以及知青生活、文革宣傳等特定時期的各類社會生活資料6萬多件,既豐富了館藏,也大大拓寬了吳江方誌人的工作視野。


吳江方誌:歲月如歌,一座城市的記憶

▲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清田方單


吳江方誌:歲月如歌,一座城市的記憶

▲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田契


吳江方誌:歲月如歌,一座城市的記憶

▲民國6年(1917年)江蘇財政廳印發賣契官紙


吳江方誌:歲月如歌,一座城市的記憶

▲國務院副總理陳雲手跡

教育基地:黨史和地情文化館成為市民愛國愛家鄉學習場所

2006年4月底,吳江歷史文化綜合展館櫃外開放,整個展覽以“知我吳江,愛我吳江,興我吳江”為主題,實用圖片1400餘張,文字3.6萬字,計146個版面。


吳江方誌:歲月如歌,一座城市的記憶

▲吳江歷史文化綜合展覽館


2007年10月,又新建檔案史料陳列室對外開放。


吳江方誌:歲月如歌,一座城市的記憶

▲吳江檔案史料陳列館


2009年10月,又製成吳江名人展館對外開放。


吳江方誌:歲月如歌,一座城市的記憶

▲吳江名人館


2014年8月,吳江方誌辦依靠600多件史料和圖片資源,歷時十月,記錄中國共產黨在吳江的黨史資料陳列館於2015年6月7日在吳江方誌館開館。中國社科院副院長、中指組常務副組長李培林,中共吳江區委書記梁一波揭幕。


吳江方誌:歲月如歌,一座城市的記憶

▲2015年6月7日,《開弦紀村志》首發暨中共吳江黨史資料陳列館揭幕儀式在吳江區檔案局(館)內舉行


吳江方誌:歲月如歌,一座城市的記憶

▲2015年6月7日,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培林(左二)到吳江參加《開弦弓村志》首發式並參觀了黨史館


吳江方誌:歲月如歌,一座城市的記憶

▲中國地方誌指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冀祥德(前排左一)等領導來吳江調研地方誌工作


吳江方誌:歲月如歌,一座城市的記憶

▲2015年6月30日,中共吳江區委書記梁一波(前排左二)等區委、區政府領導參觀黨史館

以黨史館為引領,依託吳江歷史文化展、名人展、費孝通與江村圖片展等1000平方米的教育平臺,吳江方誌館成功創建蘇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江蘇省中小學社會教育實踐基地,三年來共接待觀眾超過2萬人次。

吳江方誌:歲月如歌,一座城市的記憶

▲參觀展覽館

資政服務:纂寫調研報告為決策提供參考

近年來,在太湖綜合治理、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江南古鎮聯合申遺和特色田園鄉村建設等一系列重大項目推進中,都能見到方誌人活躍的身影。《關於震澤文化旅遊資源挖掘和開發利用的建議報告》《關於吳江開弦弓特色田園鄉村規劃建設中“文化元素”植入的建議報告》《吳江南厙古村落開發保護建議》《太湖蘇州灣(吳江)地名命名建議》等一系列調查報告和建議,得到區委主要領導批示,受到相關部門高度重視。方誌辦主要負責人,還擔任了松陵古鎮保護開發工作文史梳理組組長,牽頭組織開展了一系列人文歷史的挖掘和保護工作。


吳江方誌:歲月如歌,一座城市的記憶

▲2018年4月10日,吳江區檔案局、方誌辦到南厙村調研


吳江方誌:歲月如歌,一座城市的記憶

▲《吳江南厙古村落開發保護建議》


吳江方誌辦始終秉持崇高信念,以更加飽滿的熱情、以求真存實的作風進一步做好地方誌編纂、管理和開發利用工作,把傳統的修志工作與“修志問道、以啟未來”緊密結合起來,引導全社會積極“讀志”“傳志”“用志”,為建設“強富美高”的新吳江作出新的貢獻。


吳江方誌:歲月如歌,一座城市的記憶

▲2017年1月,吳江區副區長湯衛明調研地方誌工作


吳江方誌:歲月如歌,一座城市的記憶

▲2018年9月6日,吳江區委副書記王燕紅、蘇州市方誌辦主任陳興南等到北京向中指組秘書長、中指辦主任冀祥德彙報吳江地方誌工作

—END—


吳江方誌:歲月如歌,一座城市的記憶

徵稿啟事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歡吳江通。那麼大膽和我們表白吧!要知道,吳江通更喜歡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體會人生,也可以是尋找鄉愁,記憶歷史!文筆不重要,真實真心就好。自行配圖,特別歡迎。

文末請附作者簡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張。一旦錄用,奉上稿酬,雖不高,意很誠,還有你可能喜歡的地情書哦!

請發送至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記得註明姓名和聯繫方式。如已在其他媒體發表,敬請說明(特別是已在其他微信公眾號上推送,一律不錄用)。照片請勿插入文中,請單獨發送,謝謝!

由於來稿較多,自投稿之日起兩個月內沒有錄用,作者可自行處置(同一作者單次投稿多篇除外)。

吳江通會給你一個原創平臺,讓你展現自己,讓更多的人瞭解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