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改革40周年」“统购统销”退出历史舞台

“我们盼望已久的老人家要来了,请你赶快回来研究一下总体安排和接待警卫工作。”

1992年元旦,当时担任中共广东省委副秘书长的陈开枝到南海检查工作,忽然接到省委书记谢非同志打来电话。

陈开枝一听,明白邓小平同志要来了。

「农村改革40周年」“统购统销”退出历史舞台

南方谈话加速农村深化改革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国内形势相当严峻。

1991年,随着“八·一九”事件发生,苏联迅速解体,东欧国家易帜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顿时陷入低潮。

国内形势也存在许多复杂因素。一部分干部和群众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产生了困惑,一些人对社会主义前途缺乏信心,有的人对改革开放提出姓“资”还是姓“社”问题,对党的基本路线产生动摇。

当时已正式告别中央领导岗位的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已87岁高龄。他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凭着对党和人民伟大事业的深切期待,先后赴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视察,沿途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通称南方谈话。

讲话针对人们思想中普遍存在的疑虑,重申了深化改革、加速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从中国实际出发,站在时代的高度,深刻地总结了十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在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提出了新观点,讲出了新思路,开创了新视野,有了重大新突破,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

邓小平同志还提到:

“在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中,不搞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乡镇企业的第二轮高速增长期

南方谈话的春风,加快了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不少人试起来、闯起来!乡镇企业像雨后春笋般出现,迎来了第二个高速增长期。

「农村改革40周年」“统购统销”退出历史舞台

1992年,美的所在地顺德,率先进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作为乡镇企业,美的做到一定规模后,管理混乱、权责不清晰等问题不断放大,何享健一直在思考如何靠制度、规范和团队去做大做强,他寄希望于企业改制。

两部公司暂行条例发布后,何享健正式启动美的股份制改革,发行职工内部股,以股权激励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以“公私联营”革除僵化的管理体制。

次年11月,美的在深交所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上市的乡镇企业。

「农村改革40周年」“统购统销”退出历史舞台

高速发展的美的,只是改革浪潮中一个小小的缩影......

国家统计局《关于199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中显示:这一时期乡镇企业的经济总量、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均取得了快速的增长。

1992年乡镇企业的营业收入比1991年增长了48.82%,固定资产增长了28.11%,流动资产增长了29.27%,税金增长了44.39%。

1993年在1992年的基础上又上了一个台阶,营业收入、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税金分别增长了82.88%、57.66%、84.08%和74.88%。

“民工潮”的开端

乡镇企业的高速增长,增加了不少就业机会,出现了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的“民工潮”。

“出去时,蛇皮袋里装被子;回来时,旅行包里装票子。”这是当时外出农民工的真实写照。

「农村改革40周年」“统购统销”退出历史舞台

浩浩荡荡的民工大军南下北上,东奔西跑,铁路、公路车流如水,交织成一股“民工潮”。过去人们总说农村是个大海绵,如今“民工潮”浪打浪地涌出来,拍打着城市的门户。商品经济大潮冲击着每一个角落,也强烈震撼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

“民工潮”带动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加速流动。经受了城市文明熏陶的返乡民工,正以全新的理念和知识,造福家乡,走上富裕路。

从绿皮车到红皮车,从蓝皮车到白皮车,再从“和谐号”到“复兴号”,火车与铁路一直在变,火车上的中国人亦步履不停。时代更迭,而跨越时空保持不变的,是由火车承载着的奔向伟大目标的旺盛活力。

看,那出发的信号灯再次亮起,人们与祖国永远行驶在奋进的道路之上!

「农村改革40周年」“统购统销”退出历史舞台

“取消农业税、工业反哺农业”

为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规范农村收费行为,中央明确提出了对现行农村税费制度进行改革,并从2000年开始,逐步在部分省市进行试点、推广。

实行以“取消农业税、工业反哺农业”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新政,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政策面向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全国范围内全面取消农业税。

这些农业新政又给农村带来了哪些新气象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