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人口最少的縣:柘榮,被授予第二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

福建人口最少的縣:柘榮,被授予第二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

【導語】

柘榮,位於福建省寧德市,地處閩東北內陸山區,地勢東南高西北低。縣境內峰巒起伏,地勢呈東高西低。山地面積509.16平方千米,佔全縣總面積的94.6%,平均海拔600米左右。柘榮素有"閩浙咽喉"之稱,自古以來,就是閩浙交界商品集散地。柘榮是福建省人口最少的縣,人口雖少,卻享譽全國,柘榮,是“中國太子參之鄉”、“中國剪紙之鄉”、“中國刀剪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而今,柘榮再添一個國家級稱號——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

福建人口最少的縣:柘榮,被授予第二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

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是國家生態市縣的“升級版”,是推進區域生態文明建設的有效載體。據悉,國家生態環境部從2017年開始開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的評選。

本屆評選以國家生態市縣建設指標為基礎,充分考慮到了發展階段和地區差異,從生態空間、生態經濟、生態環境、生態制度、生態文化、生態生活六個領域,設置多項細分建設指標。

福建人口最少的縣:柘榮,被授予第二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

柘榮獲此殊榮,名至所歸

向綠色要動能 向生態要效益

福建人口最少的縣:柘榮,被授予第二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

霜降過後,山城柘榮已是冬意十足,遊弋於柘榮母親河龍溪之畔的木棧道,遠眺綠水青山,近看游魚花海,目及之處皆是美景。然而在八十年代,龍溪可是一條汙水河,群眾對此意見很大。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柘榮縣積極開展多輪河道整治,關停刀剪、鑄造企業,拆除養豬場,輔了汙水管,清理河床淤泥,多年堅持再現人水共和諧的優美景象。龍溪河的今昔鉅變成了柘榮縣重視生態環境工作的一個縮影。

福建人口最少的縣:柘榮,被授予第二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

改革開放40年來,柘榮縣在生態文明建設一直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在全市率先建成省級生態縣後,又順利通過國家生態縣驗收,同年獲得全國生態文明標杆城市稱號。2016年成為全省首個榮獲“國家生態縣”稱號縣份,同年被列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2018年通過國家生態建設示範縣驗收。目前,全縣9個鄉鎮均已通過國家級生態鄉鎮驗收,柘榮走出了一條生態與經濟共贏、城市與農村互動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科學規劃引領

生態發展,規劃引領。“改革開放以來,柘榮縣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堅持規劃先行,構建了縣、鄉(鎮)、村三級較為完備的生態建設規劃體系,從根本上提升生態文明示範縣建設水平。”柘榮縣分管環境保護工作的副縣長鄭圭冬說。

該縣先後科學編制《柘榮生態縣建設規劃》和《柘榮縣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規劃》等,9個鄉鎮全部編制實施《國家級生態鄉鎮建設規劃》和《柘榮縣農村環境保護規劃》,加大對村莊規劃工作的指導和推進力度。該縣還編制了《柘榮縣生態環境功能區規劃》,明確各區域的生態保護目標、汙染總量控制和產業准入要求,科學推進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遊、生態家園和生態文化。

福建人口最少的縣:柘榮,被授予第二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

我們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創建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建立縣、鄉、村三級聯動的工作機制,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工作組織網絡。”柘榮縣環境保護局局長袁伏延說。

通過系列組織規劃,柘榮縣還形成了完整的生態工作機制。縣委、縣政府經常性召開會議,部署安排創建工作,協調解決困難和問題,縣人大、縣政協定期不定期開展環保監督執法檢查、生態建設調研,形成黨委重視、政府主導、人大政協監督、部門協作的工作機制。

夯實環保基礎

“保護生態,基礎設施投入很關鍵。柘榮縣在全市乃至全省經濟發展靠後,但是在財政緊張情況下,我們生態投入依然處於高運行狀態。”柘榮縣環保局生態辦主任陳宗茂說。

近年來,柘榮縣加快推進環保設施建設,著力解決環保問題。先後投資4000多萬元建成生活汙水處理廠、投資4100萬元建設縣垃圾無害化處理場、投資8800萬建設第二汙水處理廠一期、投資500萬元對滲濾液處理工程進行擴建,垃圾滲濾液的處理率達100%。此外,該縣財政安排資金200萬元專項補助7個鄉鎮因地制宜建設改造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實現鄉鎮生活汙水處理全覆蓋。

福建人口最少的縣:柘榮,被授予第二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

還先後投入了378萬元實施英山鄉鳳洋村生態村建設、黃柏鄉重點鄉鎮水土流失治理、五蒲生態村建設、面上水土保持等項目建設,完成3500畝水土流失治理。“我們鄉70%以上是山地,降水季節極易引發水土流失。這幾年,通過建設基本農田、營林種草、坡面水系工程進行綜合治理,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局部水土流失。”柘榮縣黃柏鄉鄉長金允炎說。

“目前已推進42個村的農村改廁改水治理,已完成改廁任務2450戶,整村汙水治理38個,83個行政村的垃圾常態化治理有序推進。11個美麗鄉村汙水垃圾處理設施、公廁、景觀整治等配套設施全面完成。”柘榮縣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壯大生態經濟

厚積而薄發,向生態要效益已成為柘榮經濟發展的新常態。在柘榮縣東源鄉鐵場村,依託良好生態環境,生產種植柘榮本土的黃辣椒和自主研發的“柘一辣”小青椒,輻射帶動周邊鄉鎮種植辣椒5000多畝,一改曾經貧窮窘境,鐵場村(辣椒)也成功入選第七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

向綠色要動能,柘榮從2013年開始每年統籌安排700至1000萬元扶持中藥材、茶葉、油茶及現代農業發展,至2017年全縣發展中藥材6萬畝,改良茶樹品種2050畝,新建油茶高產示範基地2370畝、毛竹高產示範基地1000畝,發展林下經濟1.2萬畝,新增25個市、縣級山地農業開發示範基地。

福建人口最少的縣:柘榮,被授予第二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

通過系列扶持政策,生態經濟規模效益日益凸顯,目前柘榮建成百畝以上農業生產基地81個、千畝高優農業示範園區1個,有效提高土地使用效益。依託良好的生態農業基礎,柘榮縣通過技術和工業化手段,重點加快發展生物醫藥產業,提升農產品附加值。目前,全縣集聚了以力捷迅、廣生堂、天人為龍頭的20家藥業及關聯企業,產品覆蓋化學藥、現代中藥、保健食品、醫療器械、獸藥、藥品包裝材料等六大領域,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鏈。

福建人口最少的縣:柘榮,被授予第二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

良好的生態效益還體現在旅遊產業上。近年來,柘榮縣打造了東獅山、九龍井等國家AAA級旅遊景區以及青嵐水庫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和石山洋、黃柏中華遊氏文化園等鄉村旅遊示範點。與省旅遊投資集團合作總投資10億元的鴛鴦草場景區綜合開發項目正式啟動,楊梅山生態休閒養生城完成投資1.9億元,東源村、溪口村、黃柏村等旅遊特色村通過驗收。

【結語】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恭喜我的家鄉,柘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