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海關都不清楚” 周恩來點將孔原籌建海關總署


“什麼叫海關都不清楚” 周恩來點將孔原籌建海關總署

孔原

對於如今許多人來說,孔原是一個相當陌生的名字。而實際上,孔原是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黨史人物。早在延安時期,他是中央社會部副部長,從事政治保衛肅特工作。他是新中國第一任海關總署署長,是新中國海關事業的創始人之一。

什麼叫海關都不清楚的孔原奉命籌組海關總署

孔原原名陳鐵錚,1906年生於江西省萍鄉縣。1924年冬,孔原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5年2月轉入中國共產黨,是中共早期黨員之一。1927年任江西省總工會組織部部長。同年參加南昌起義。1929年入蘇聯莫斯科中國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學習。次年回國。後任中共中央組織部秘書,中共江蘇省委、中共中央北方局組織部部長,中共中央北方局書記。1935年曾負責中共上海臨時中央局工作,並作為中共代表出席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和國際革命互濟會擴大會議。1936年入蘇聯列寧學院高級班學習。1938年回國,後任中共中央社會部副部長、中共西南工委書記、中共中央南方局組織部部長。1945年後,任中共瀋陽市委、撫順市委、吉林市委書記,延邊地委書記兼延邊軍分區政委。

1949年6月,孔原從東北解放區奉調進關來到北京。一天,周恩來找他談話,說黨中央已指定由他負責籌備建立新中國海關總署的工作。對工作崗位發生的這一變化,孔原感到非常突然。他回答說:“我連什麼叫海關都弄不清楚,更不用說懂得海關業務了。我怕做不好,不想做這個工作。”

周恩來說:“不瞭解海關情況,不懂得海關業務,不能成為不去做的理由。革命取得勝利,收回了海關主權,難道還讓帝國主義繼續控制中國海關嗎?你不懂得什麼是海關,我也是不懂得的,但只要我們親自做一做,去體驗體驗,就可以學會過去不懂的東西,逐漸熟悉並做好工作嘛。”

對一個國家來說,海關是一個具有較大特殊性的政府工作部門,是根據國家法令對進出國境的貨物、貨幣、證券及運輸工具等進行監管,徵收關稅並執行查緝走私的行政機關。海關工作,對國家政治經濟活動始終產生著重大影響。舊中國海關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半殖民地性質。從鴉片戰爭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我國關稅自主權、海關行政管理權、關稅收支權,一直被外國人所控制。從全國最高海關機構“總稅務司”到各地海關稅務司,全都由外國人把持。中國海關門戶洞開,帝國主義利用攫取的權力大量地向我國輸入商品,收買廉價原料,使我國長期淪為半殖民地。二是半封建性質。舊中國統治者屈從於外國壓力,濫行開放口岸,到處設立海關,致使舊中國海關機構繁多,關卡林立。封建軍閥立穩腳跟稱霸一方,也要設關立卡。舊中國苛捐雜稅名目繁多,其中也包括各種名目的海關稅收。

在和孔原的談話中,周恩來對我國舊海關的弊端和新中國海關工作重要性作了透徹的分析後說:“新中國海關工作性質要求全國統一,要有具有一致對外的統一性,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就不可能成為真正獨立自主的人民海關。新中國必須把被帝國主義把持的舊海關加以徹底改造,使它成為為新中國建設事業服務的人民海關。”

周恩來的這一席話說得孔原心悅誠服。他信心十足地承擔了接管舊海關、籌組新中國海關總署的光榮任務。根據周總理和陳雲的指示精神,8月13日,孔原與姚依林、朱劍白聯名向黨中央提出了《關於建立海關總署工作的初步意見》。

主持籌建海關座談會,發佈海關總署第一號通告

1949年9月23日至10月16日,孔原主持召開了籌建新中國海關座談會,來自全國各地海關工作人員代表36人參加了座談會。

座談會開幕時,會議主持人孔原詳細地說明了會議召開的目的是瞭解情況,交換經驗,商談今後人民海關工作的方針任務,準備建立新的中央海關組織機構並使到會各地代表能借以互相學習、互相認識及互相聯繫。除彙報外,會議規定研討下列問題:(一)人民海關工作的方針任務和業務範圍;(二)全國海關組織機構及領導系統;(三)新中央海關總署的任務及組織條例草案;(四)若干海關行政的與業務的問題,如驗徵、稅則、查緝、海務、統計及人事等。

在工作彙報中,東北、旅大、山東等海關的代表報告了在抗日戰爭及自衛戰爭的艱苦環境中怎樣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研究出一套新的海關組織機構、人事制度、稅則稅率及進出口貨物管理等辦法,並指出在對敵經濟鬥爭的實踐中證明了它的正確性。新解放區的天津、上海、漢口等海關代表的報告中,介紹了舊海關的一套辦法及解放後接管及初步改造的情況。通過大家的座談,一方面使老解放區代表感覺到由於從戰爭到和平建設,從偏僻分散的鄉村到複雜集中的城市,過去比較簡單的制度辦法有加以充實、提高的必要。另一方面,使新解放區舊海關人員深切體會到許多舊的章則制度完全是為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及官僚資本主義服務的,今天有加以重新考慮及改造之必要。此外,大家都認為統一領導、統一稅則稅率、統一港口管理等是開展工作所必須解決的問題。

接著,會議即分組討論五個專門問題:組織、人事制度、稅則驗徵、查緝及海務港務。先由各地區小組討論並提出問題,然後各地代表按照問題混合編組深入討論,組織小組討論了新海關的任務方針及組織條例草案等問題,人事制度小組研究了人員編制配備、新老幹部的團結及薪津職級等問題,稅則驗徵小組交換了關於統一稅則稅率及修改舊海關管理進出口貨物章則等問題,查緝小組提出了關於擬訂新緝私條例及統一檢查等問題的意見,海務港務小組研討了關於海務港務工作應否及如何由海關管理等問題。

彙報及專題討論結束後,各小組均作書面報告與各項提議以作為建設新海關之參考。會議最後舉行了兩天關於新海關總署的任務與組織的討論,並起草新海關的組織條例。在閉幕時,孔原根據會議的情形和發現的問題,著重說明了以下幾個問題:(一)海關的歷史大變革,不是枝枝節節的而是根本性的變革,是一個革命。因為中國人民的勝利,今天才有可能來實現這變革。擺在我們面前的任務就是怎樣把舊的、掌握在帝國主義手中為帝國主義、封建主義與官僚資本主義服務的海關,實行各方面的慎重的改革,使之成為新中國的為人民服務的海關,因此必須在思想上、原則上弄清楚這一問題。(二)海關的任務大體可分為三部分:甲、保護公私合法對外貿易,協同政府其他部門保證實行對外貿易管制政策;乙、根據正確的關稅政策徵收關稅;丙、辦理各項海關業務,如緝私、海務及中央政府機關規定的其他事項,應研究怎樣由分散到統一。過去的組織辦法有些仍有用,應當採取。(三)舊的人事制度是帝國主義統治殖民地的一套有系統的兇惡狡猾而精細的辦法,必須從根本上予以否定,予以批判。老解放區海關的人事制度尚未根本地樹立起來,但許多經驗辦法可供參考。今後老解放區幹部應著重提高文化水平及業務知識,新解放區幹部應特別注意提高政治認識,改造思想,樹立為人民服務的觀點。舊海關人員大部分應留用,但人事制度應該實行適當的必要的改革。薪金方面應照顧目前大多數人的生活水準與政府的財政困難。(四)此次座談會是建設新中國海關的準備會議,為建設新的統一的海關作思想上及組織上的準備。這次會議是有成績的,不但幫助了中央財經委員會了解情況,也幫助了到會的各代表。

會後,組建海關總署的各項工作全面鋪開。同年10月21日,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陳雲為首的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正式成立,直接領導海關總署。陳雲指出:“要把百年來被帝國主義把持的海關變為為人民服務的、完全自主的、有利於新民主主義國計民生的海關。”孔原率領籌建班子日夜奮戰,經過幾個月的籌建後,1949年10月25日,受政務院直接領導和政務院財經委員會指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正式成立,孔原被任命為新中國第一任海關總署署長。

海關總署署長孔原和副署長丁貴堂聯合頒佈了海關總署第一號通告,全文如下:

全國各海關:

海關總署業已遵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政府組織法,在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與財政經濟委員會領導之下,於北京宣告成立,負責領導與管理全國海關及其事務,並經中央人民政府任命孔原為海關總署署長、丁貴堂為副署長。自即日起開始辦公,在新的海關章則尚未公佈前,全國各海關及其分支機構暫仍在當地最高政府或軍管會指導之下,照常努力工作,海關一切事務及關產,均由現任負責人擔負全責,所有一切表冊報告文件應各備一份呈送北京海關總署。

特此通告。

中央人民政府海關總署

署長 孔原 副署長 丁貴堂

一九四九年十月二十五日

這一通告的頒佈,標誌著中國人民徹底結束了由外籍稅務司控制的海關歷史,新中國人民海關誕生了。從此,中國國門的鑰匙,才真正放到了中國人自己的口袋裡。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已經完全收回了海關的主權

在周恩來的具體指導下,海關總署成立後即開始起草並在1950年1月向政務院提出了《關於關稅政策和海關工作的決定》草案。經政務會議討論和周恩來總理核定批准後,於同年3月7日以政務院名義公佈實施。10月6日,孔原在政務院第53次會議上作了《關於全國關務會議的總結報告》。在討論孔原所作的報告時,周恩來在發言中充分肯定了海關總署成立一年來的工作成績,指出:“海關總署最突出的成績是:把長期為帝國主義服務的半殖民地化的海關基本上改變過來,使我們掌握了國家大門的鑰匙。”同時,周恩來對新中國海關設立的原則又一次給予了明確的說明。周恩來認為,舊海關的許多業務、行政、技術、方法還是有用的,如海關的統計就是比較可靠的,有些資料和業務經驗也是比較有用的,應該接收過來並加以改造。根據周總理的講話精神,海關總署代政務院起草了一個有關設關問題的指示。

12月14日,以政務院總理周恩來和海關總署署長孔原的名義公佈了《關於設立海關原則和調整全國海關機構的指示》。根據這一原則,海關總署把原有的173個海關調整為70個,同時實行了新的幹部政策和人事制度,辭退洋員,重新任免各地海關負責人。由於海關總署堅決地貫徹執行了上述兩個文件,使全國海關的工作方向和組織機構都發生了根本性變革,加速了改造舊海關,建設人民新海關的步伐。

1951年5月,周恩來總理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作《外交報告》時指出:“帝國主義國家曾長期控制我國海關,這樣他們不僅侵犯了我國主權,還利用了這個非法特權,控制我國財政和進行經濟侵略。”周恩來莊嚴地宣告:“現在,這個特權已經徹底取消了。中央人民政府已經完全收回了海關的主權。”

主持修改《暫行海關法》,為新中國海關的法制建設作出重要貢獻

周恩來十分重視人民海關的法制建設,強調海關工作應該有法可依,要依法辦事。周恩來積極地支持海關總署首先制訂海關法和海關稅則,並對這兩個基本法規應該包含的內容等問題提出了意見,使海關法的起草工作得以順利進行。1951年5月11日,孔原以《海關制度的歷史變革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暫行海關法》為題,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作了廣播講話。這個講話回顧了帝國主義控制中國海關的歷史,系統介紹了《暫行海關法》的內容和實施這個法的重要意義。《暫行海關法》公佈後,5月中旬,政務院又公佈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進出口稅則暫行實施條例》。接著,政務院又以《暫行海關法》的原則精神制定和實施了30餘種有關業務法規,使新中國海關的法制建設逐漸趨於健全,從法制方面保證了人民政府對舊海關的徹底改造。

為什麼叫《暫行海關法》呢?所謂暫行,無非是實行一段時間比如兩三年後,經過補充、完善後重新頒佈施行。但是,由於種種主客觀原因,這部海關法直到1987年6月底才終止執行,前後達36年之久。30多年海關工作的實踐證明:《暫行海關法》對維護我國國家主權和尊嚴,保護和促進民族經濟的發展,積累建設資金,打擊走私販私,保障國家有關方針政策的執行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在主持起草《暫行海關法》的同時,孔原還組織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進出口稅則》和30多個海關業務規章制度,為海關法制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同時,他大膽地啟用舊海關有才智的人員,並組織海關幹訓班和關校培養了大批新中國的海關幹部,為創建與發展新中國海關作出了卓越貢獻;在即將離任海關總署署長前夕,他又著手組織在全國範圍內向社會徵集“新中國海關關徽、關旗”的設計方案。

1953年1月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21次會議決議,批准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關於海關與對外貿易管理機關實行合併的決定,將中央人民政府海關總署劃歸中央人民政府對外貿易部領導,成為對外貿易部的組成部分,改稱中央人民政府對外貿易部海關總署。此後直到1980年,全國海關建制才重新收歸中央,恢復成立海關總署,直屬國務院領導。

分管海關口的對外貿易部副部長

1954年11月1日,孔原被任命為對外貿易部副部長(部長葉季壯),直到1957年9月6日離任。作為對外貿易部副部長,孔原分管海關口等工作。1954年12月31日,孔原作為中國政府代表,和朝鮮貿易省副相黃泰成在北京簽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一九五五年以物資和現金援助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議定書》,決定中國政府將以建築器材、交通器材、金屬製品、貨車、機器、化工原料、紡織器材、煤炭、布匹和紙張等貨物援助供應朝鮮。1956年黨的八大上,孔原當選為候補中央委員。1958年3月7日,孔原調離對外貿易部,到陳毅任主任的國務院外事辦公室擔任副主任。

主持情報工作,是孔原在從事海關工作之後的主要工作。新中國成立後,中共中央社會部改稱中央調查部,負責情報工作,李克農任部長,孔原兼任副部長。1962年2月9日,李克農病逝後,副部長孔原接任部長,成為新中國第二任中央調查部部長。“文革”後,孔原基本上淡出了領導一線,主要工作崗位在人大和政協,任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委。在1982年9月舉行的中共十二大上,孔原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1988年7月,中央軍委發佈《關於授予軍隊離休幹部中國人民解放軍功勳榮譽章的規定》,決定為軍隊離休幹部分別授予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二級紅星功勳榮譽章、獨立功勳榮譽章、勝利功勳榮譽章,這是對建國以前參加革命隊伍的人民功臣們的一次集中的表彰。鑑於孔原對中國情報保衛事業的突出貢獻,中央軍委授予他一級紅星勳章。1990年9月21日,孔原在北京病逝,享年84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