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養兒別養三,養三沒有家”,是什麼意思?如何應對此類事情?

老農民說事


養兒別養三,養三沒有家。這三一是實指三,一是虛指多,即三個以上。過去都重男輕女,有多子多福思想,所以都想多生子有多兒,但夢想與現實總有距離,人性中也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這一句俗語就暗藏了人性中不好的一面,並在現實中表現出來。

雞多不下蛋,兒多不養娘,雞多雞懶,人多人惰,這就是人性中陰暗醜陋的一面,三個和尚的故事就是最好說明:一個和尚擔水喝,責任全在自己,不做不得;兩個和尚抬水喝,責任二一添作五,二人分擔,有了依賴;三個和尚無水喝,互相推諉塞責,成三角狀,推踢皮球一般,沒人出手接,結果就沒水喝了。兒多養老也與同理,在現實中也多有如此,這確實成了一大難題,好在計劃生育,三兒以上的家庭不多了。

兒多了很難一碗水端平,難免沒有偏心溺愛的,這又在兄弟心中產生心理不平衡,兄弟有差異,脾性孝心不一,發展不均,富窮大差異等等,形成了在養老上不合心,不同一,有推託依賴藉口的理由來逃遐義務責任,形成老而無家無兒肯贍養孝敬的現象,變成了多兒反無福享的事實,還有為養老孝老大爭大打的。

生兒育女父母恩,父母生養之恩最大,無論千萬理由,都要學會感激感謝父母大恩大德,要承擔起贍養父母孝敬父母的責任義務,不可推託,糴谷防飢,養兒侍老,是人生鐵律。連生養自己的父母都可不管不理,不養不孝,推三託四,還是人麼?還如何在社會立足?兒多不應是理由,人性鄙陋一面要快改才好。

有些兒不養父母,至父母老年無家無養,同兒大成婚成家有兒後大有關係,一來人到中年萬事憂,壓力大,顧及不到,一來與受媳婦思想影響大有關係,媳婦大多與家公婆不太好,多有鬧矛盾的,這就要先解決媳婦思想問題了。誰沒父母,誰又不會變老?做人要學會將心比心,將人比己,胸懷大點,眼光遠點。





樹德漢碩


之前我們村有一家人,這家一共有三個兒子,女人沒有了丈夫,一手帶大了三個兒子,到女人老了的時候,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三個兒子照料,其實原本想的是三個兒子,總有一個會對她好,對她實施贍養的義務,誰知道三個兒子最後因為贍養老人的事情鬧得不可開交,誰都不願意把老人接到自己家中,老人看著寒心就還是選擇了自己住,她自己動手能力差了,平時洗衣做飯都很艱難,看著非常可憐。



這個事情正是應了那句“養兒別養三,養三沒有家”,其實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一家人生兒子的話,最好不要生三個,可能這句話是來自於三個和尚沒水喝的諺語吧,意思也就是說人越多越不善於分工,大家會相互比較顧及私人利益,這樣不僅不會分擔一件事情,而是會更容易鬧出矛盾來,就好比養老人,又是三個兒子之間也會相互推卸責任,最終鬧得誰都不願意養,如果是兩個兒子的話,還會像行公事一樣,互相公平的沒人贍養老人一個月,如果是一個兒子的話,那別人都看在眼裡,自己也會因為父母的養育之恩,認為贍養老人的義務就該留給自己,就會主動去贍養老人,這也就是目前孩子贍養父母的現狀。


其實我覺得,遇到這種事情的話,也算是作為父母的悲哀,父母心裡多的不是責怪,更多的是痛心,自己生兒育女把孩子帶到世上,並且養大成人,而到了一定的年紀,輪到兒子贍養時,卻不及他們疼愛孩子的十分之一,這樣怎麼能讓父母們不痛心呢?!

感謝大家的觀看,我還會繼續回答關於農村方面的問題,大家有什麼問題可以跟我留言交流,另外希望大家多多點贊和點關注哦。


生活巷


農村俗語“養兒別養三,養三沒有家”,是什麼意思?如何應對此類事情?

在過去的年代,農村人都希望家裡能養兒子,目的是為了防老。但是,兒子多了,也會出現更為難堪的結果。人們在生活中總結出了“養兒別養三,養三沒有家”的俗語。那麼這句俗語什麼意思呢?還是讓事實來解釋一下。

山村梅花的姑姑家養了五個兒子一個女兒。在過去生活不富裕的年代,老人辛辛苦苦把幾個孩子拉扯大了,給五個兒子蓋上房子,娶了媳婦,並挨家幫著看孩子。而女兒出嫁時,只是簡簡單單地辦了婚事,沒有太多的陪嫁。到了需要孩子贍養老人的時候,卻出現了令人難以想象的情況。本來一家輪一個月,可大月和小月是有差別的。記得有一年臘月二十九日過年,應該輪到老五家伺候正月了,可就是因為還差一天,老五不接,老四不要,造成了老人沒地方去了。還真是應了題中的“養兒別養三,養三沒有家”這句俗語。後來經過親戚的勸說,老五才勉強接回家過年。問起他們為什麼這樣不能容納老人,五個兒子都說是老人偏向了其他兄弟,對自己太簿了,老人沒有一碗水端平。


首先我想說,其實一碗水是端不平的,不信你託滿滿一碗水試試,不論你如何努力,水還是要傾斜的。再說了,那個父母不想讓自己的孩子過得好?那個父母不疼自己的孩子?同時,老人對待子女,要儘量的公平,不要因為哪個困難就向著哪個。這樣不但會造成兄弟之間的矛盾,還會使受寵的那個覺得是應該的,不思努力,只想讓大家照顧他。當然,做為兒女也不應該斤斤計較,都是一母同胞,何必計較的那麼細呢?用稱稱還會有個稱高稱低。


這就是山村梅花對問題的解答,你覺得分析的有沒有道理,如果覺得有道理,請為之點贊和轉發。


山村梅花


我們村裡有一家,有三個兒子,含辛茹苦的把兒子拉扯大,都取了媳婦,孫子孫女成群。現在年齡大了,老兩口什麼也幹不動了,可是兒子兒媳們在贍養老人這個問題上互相推脫,誰也不想讓父母在自己家住,最後,沒有辦法,經過村委會調解,一家一輪十天,管住管吃。


以前的農村更願意要兒子,兒子多了有福氣,養老有保障,認為女兒是別人家的,指望不上,到老時指望著兒子來養老送終。可現實是殘酷的,兒子越多到最後在贍養老人的問題上,因為要支出各種養老費用,增加了自身的經濟負擔,互相指責,推脫,都想落得自身清淨,都不願意服侍老人。而老人最後落得有兒沒人養,有家不能回。這樣的情況在農村實在是太多了,所以有了老話“養兒別養三,養三沒有家”的說法。在農村只有一個兒子的,雖然壓力大,到老時沒人贍養的情況倒是比較少。


在農村還有很多這樣的情況,給兒子娶完媳婦以後。媳婦和公婆因為各種原因鬧得不可開交,到最後誰都不願理誰,兒子在中間左右為難。等到父母老了,幹不動了,兒子也到了中年,壓力比較大,為了生活不得不出門打工,只好把父母交給妻子贍養。媳婦又和公婆不和,在這樣的情況下老人真的是有苦說不出。

農村養老問題一直是急需解決的大問題,目前增加了農村養老保險,農村合作醫療,低保,老人保障金等很好的養老措施,解決了一部分養老問題,但仍然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真正做到讓老人安享晚年還很難。


鄉間一抹陽光


關於農村俗語“養兒別養三,養三沒有家”的說法,不少上了年紀的朋友可能感觸比較深,單從字面意思來看,養兒千萬不要養三個,如果養三個的話,自己就沒有家了,也就是說沒有地方住了,這裡,小幫手個人理解,養兒不是說只是兒子,也包括女兒,而三個,也並不是說一定是三個,有可能會更多,三隻是一個量詞。

上面說的這種情況,一般會出現在上一輩,也就是父親母親那輩,舉個簡單的例子,大家一看就明白了,是一件發生在我們村真實的事情。

我們村有戶人家,一個老人有6個子女,二個女兒和四個兒子,按理說,老人的晚年生活不用愁了,大家都說養兒能防老,這下面6個子女,一個子女每月拿出來一百,這老兩口都花不完,不過,想法是想法,在實際生活中,卻不一樣。

前兩年我見到這兩位老人的時候,他們老兩口是居住在一個很小的老房子裡,面積非常小,是他們以前的老房子,估計得有20年了,而四個兒子,現在都蓋了樓房,很多人就納悶,為什麼不去兒子家住,還要住在這個破房子呢?

原來原因正是出在他4個兒子身上,誰都不願意把老人住在自己家,互相推諉,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村幹部也去調解過,說的是每家替一個月住,也就是輪流居住,但是都同意了,不過過了沒多久,老兩口就不去輪流住了,去到誰家日子都不好過,兒媳婦還經常給臉色看,沒辦法,老兩口還是回到了原來的破房子裡。

不過,就在去年,老兩口去世了,一前一後,相隔沒幾個月,聽起來是讓人惋惜的,畢竟老兩口辛苦了大半輩子,把孩子都拉扯大,到了最後該享福的時候,卻沒人照顧,實屬無奈。

這樣的情況,估計不少農村都會出現,輪流住的情況也不少,雖然看似有些不對,但現實生活擺在那,每個小家也都有難處,不過,也有好的例子,比如幾個兒子都很孝順,而且兒媳也很好,願意讓老人住自己家,還能照顧小孩,多好的事情。

說到這,有些人會有一些其他觀點,比如這種不養老的情況,其實不怨子女,是老人做的不對,生活中處處偏心,有人偏老大,有些偏老二,有些偏老小,這樣的情況下,多多少少都出現矛盾,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家家有本難唸的經,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隨著近些年來,家裡子女減少,獨生子女家庭增多,這種情況已不常見,父母不會偏心,子女也有贍養的義務,而且,現在大家在對待老人的問題上,持積極的態度,小幫手覺得,再往後發展,不養老的情況會越來越少,直至消失,同時“養兒別養三,養三沒有家”這句話,估計也將成為“歷史”。

針對上述說的內容,你怎麼看?可以在評論中說說自己的觀點。


農民的小幫手


流傳至今的農村俗語雖說是包含著各方各面,但大多都是農民的生活經驗的總結,也是人們生活的一種寫照。今天咱們要說的一句農村俗語就是“養兒別養三,養三沒有家”,雖然這句俗語有些片面,但是仍然還在發生,那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我們現在就來了解一下!

“養兒別養三,養三沒有家”:這句話的原話是“養兒別養倆,養倆輪官馬。養兒別養三,養三沒有家”我們知道在以前的農村,人們的觀點是“養兒防老”,等著兒子給自己養老送終,所以願意多生幾個兒子,可活到最後,卻發現,幾個兒子把自己當做皮球一樣踢來踢去的,,今天放你家,明天放你家,沒有一個願意擔負起給父母養老送終的義務。更多的反而是原本不對她們抱有養老希望的女兒更能擔負起養老的責任。說起來實在可笑,多少家庭會將自己辛辛苦苦掙來的錢財分給兒子,而因為“女兒終究會嫁出去”的理由,對她們卻很好理財,結果卻是這樣!

不過“養兒別養三,養三沒有家”這種現象終究只是少數,隨著現在人們思想的開放,已經越來越少的子女會對自己的父母不孝,也越來越少的父母還存在著重男輕女的想法了。而且我們作為孩子,不管男女,都應該承擔起贍養父母的責任!

駿景——殷


駿景農業


俗話說“養兒別養三,養三沒有家”什麼意思?怎麼應對這樣的情況?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莊稼人自古就重男輕女,都盼望著生兒子,可兒子多了也是災難,娶媳婦蓋房子,爹媽勒緊褲腰帶幫著兒子們成了家,可到頭來老了老了,自己卻沒地方住。這樣的情況,我覺得不光農村有,只不過我們沒有生活在城市,不瞭解就是了。


今年夏天我們村裡就發生了這樣一件事,老太太八十多歲了,早年就沒了丈夫,自己一人拉扯大了兩個兒子。不知道什麼原因,兩個兒子都不要當媽的,相互推諉,誰家也不讓住。小兒子為了把母親趕出自己的老房子,(小兒子全家住在新房子裡,老房子空閒著)下著大雨竟然爬到房頂上掀瓦,聲稱寧願把房子扒了也不讓自己媽住。最後經過村委調解說服,才勉強沒有讓他媽下著大雨搬出屋子,老太太也才免了在大街上淋雨。想想真是可悲,兩個兒子,竟然沒人收留自己的母親,這樣的兒子說是畜牲也不為過。


其實這樣的情況在農村屢見不鮮,兒子多了相互推諉的事時有發生,都覺得爹媽不是我一個人的,你不管我也不管,到頭了苦了老人。對於這樣的事情,作為父母,明知道孩子不對,有的不明白可以通過法律途徑解決,有的即使知道,也不願意真的跟自己孩子鬧上法庭。

遇上這樣的情況,作為父母,可以先找個在村裡有威望的人去說服一下,如果說不通,就再去找村委調解。村裡如果還是調解不好,那沒辦法,就只能通過法律途徑來解決問題。這個時候也不必顧及太多了,你念及孩子的臉面,孩子卻不管爹媽的死活,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


小十六123


“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

農村俗話“養兒別養三,養三沒有家”,其道理跟三和尚沒水喝是一樣的!

我的好姐妹玲就有一個哥哥,兩個弟弟。小時候奶奶在家是一手遮天的霸主,玲作為唯一的女孩,她非常不受待見(具體情況在上面問題“爺爺奶奶對待孫子孫女不一樣怎麼辦?”中有描述)。認為三個男孫頂門立戶,一個女孩子就是生來為他們服務的。

玲的奶奶去世多年了。父親母親也老了,再看三兒一女的現狀。一個遠在他鄉一年回不了幾次家,一個在家務農,媳婦兇得除了罵公婆再無交集,一個老三從小好吃懶做,現在除了啃老連自身都顧不了!

全家生活的難事全落在玲一個女兒家身上!兄弟矛盾,婆媳矛盾,父母生病......真應了玲的奶奶的話,女孩子就是為男孩子服務的!玲身上累,心裡累,婆家對此頗有微詞。但親情難捨,玲說是“父母是誰對他好就勞煩誰!還不領情!”活在三個男孩中間,玲實在是苦不堪言!

養兒別養三,養三沒有家!千真萬確,連累著女兒也沒有好日子過!


村姑說村事


農村養老問題一直是農村亟待解決的問題,很多農村的老年人生活因為各方面的原因很悽慘,多年形成的“養兒防老”的養老觀念也無法改變目前農村養老的困境。農村俗語“養兒別養三,養三沒有家”有一定的道理。

為什麼說養兒別養三、養三沒有家呢

一方面是在農村生的孩子過多,則撫養的費用也越多,每個孩子長大了,父母都要為孩子準備娶妻生子,蓋房、過禮。一生的積蓄給了老大、老二後,很難再有能力去負擔老三在蓋房、結婚的費用了。所以農村孩子多的老人,基本就得把自己住的地方都騰出來給孩子蓋房結婚。自己連個窩都沒有。我們老家農村就有很多老人,孩子結婚沒地方結,就只好騰出自己的房子,可憐的老人只得去大地裡蓋個簡陋的小房度過餘生。

再有就是,農村養老的模式一般就是,老人上了年紀幹不動了將自己的口糧地自己其中的一個兒子,而分到地的兒子負責老人的吃住病死。因土地在農村是非常重要的東西,所以孩子們之間因為土地分配的原因,常常會導致兄弟之間互相反目,與老人結仇。遇到老人有病有災的時候,兄弟之間互相推諉,互不拿費用的想象很多。這就是和一個和尚有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是一個道理。

目前農村老人晚年生活很困難,我親眼見過有的老人因為生活艱難偌大的年紀還要繼續在田地幹活來維持生活,甚至有老人死在家裡好幾天才被兒女發現的現象。所以,養兒防老的想象已經不適合農村的目前現狀。今後國家應該在老年養老問題上加大力度,可以推出類似城裡的“以房養老”,農村可改為“以地養老”的模式,多給農村老人一些養老金扶持,讓農村老人晚年的生活更加幸福、不再艱苦。

農村養老問題你怎麼看?歡迎大家討論?歡迎針對答案點贊、評論、轉發。更多精彩歡迎關注。

響水大米



謝謝!這個問題現在還存在。從理論上解釋就叫:三個和尚沒水吃!但是對於有三個兒子的家庭也不是絕對的不孝,不孝之子畢竟是少數。物質豐富的今天,很少會讓父母沒有家的。只是有個別不孝之子認為父母偏心於某一個兒子,對自己父母的老年不管不問。

應對此事的辦法只有一個,老人要學會存厚,必須自己掌控好自己的存款,管好自己的養老金。不能全部將自己的養老交給自己的兒子。同時幹什麼事都要把一碗水端平。除此之外沒有更好的辦法!



不過真正孝敬父母的兒子也不會惦記父母的養老費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