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總督和巡撫相比,誰的官大呢?為什麼?

密探零零發


清朝的總督、巡撫並不是一直不變的,尤其是在清初,其設置經常會發生變動。同時,總督和巡撫的品級也略有變動。形成定製之後的情況大致是:總督為正二品官員,加兵部尚書、右都御使銜則為從一品。巡撫為從二品官員,加兵部侍郎銜則為正二品。單從品級而言,總督是略高於巡撫的。



當然,晚清出現了不少由大學士兼任的總督,如左宗棠就曾經以東閣大學士的身份總督兩江,這時候的總督就是正一品了。但是,這類特例僅僅是針對擔任總督的這個人而言的,並不是總督這個職位本身。晚清時期,巡撫也同樣有加太子太保之類加銜的情況,如處決安德海的丁寶楨就曾經以山東巡撫的身份加太子太保銜,而清朝的太子太保是從一品。因此,這時候丁寶楨這個巡撫就是從一品的巡撫。但是,他和左宗棠一樣,都屬於特例。無論怎麼說吧,在同等情況下,總督的品級還是要略高於巡撫的。而且,總督是可以兼任巡撫的,而巡撫改任總督則屬於升遷,兼任也是以新升遷的總督身份兼任原有的巡撫,這一
點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總督和巡撫的級別高低。



清朝總督的職權範圍是一省至數省的軍政、民政,相對更側重軍政,有權節制一省至數省駐軍,一定程度上充當了文官節制武官的角色。但是,民政事務也同樣有權插手的。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總督更像是用來協調一省至數省軍政事務的協調員這樣一個角色。此外,清朝還設有河道總督、漕運總督等專職總督,專管河工、漕運等具體事務。清朝巡撫的職權範圍僅限於一省的軍政、民政,相對更側重民政,但也有權節制本省駐軍。如果硬要和現在的體制相對應,總督大致相當於建國初期華東、中南、西南大區的中央局書記兼軍政委員會主席,而巡撫基本相當於省委書記兼省長、省軍區第一政委。這只是生搬硬套,因為體制不同,二者並不能直接劃等號。



此外,這裡所說的節制駐軍,更多的是監督,而不是指揮調動。實際上,清朝的總督、巡撫雖然有節制駐軍的權力。但是,未經皇帝允許是不能調動駐防八旗和綠營駐軍的。他們能直接調動的只有麾下直轄的督標或撫標人馬,而且調用時同樣必須走正式的調兵程序,並不能隨意私用。此外,清朝部分總督的轄區只有一省,故而該省不設巡撫,由總督兼行巡撫職權。最典型的就是直隸總督和四川總督(清朝曾經設置直隸巡撫、四川巡撫,後裁撤,以總督兼行巡撫職權)。



除此之外,清朝的總督雖然品級上略高於總督,且部分總督的轄區也大於巡撫並和部分巡撫的轄區重疊。但是,總督和巡撫之間並不存在直接的上下級關係,即總督並不直接管轄巡撫,總督和巡撫都直接對中央、也就是皇帝負責。同時,因為總督和巡撫都擁有軍政和民政管轄權。所以,轄區重疊的總督、巡撫經常會發生扯皮、爭鬥。而這種扯皮、爭鬥正是最高統治者皇帝希望看到的。總督、巡撫相互制衡,可以避免一家獨大、最終尾大不掉,皇帝本人正好可以充當這種扯皮和爭鬥的終極仲裁者,以達到維護中央和皇帝本人權威的目的。此外,清朝還經常會出現總督、巡撫分由滿臣(或蒙古、漢軍旗人)、漢臣擔任的人事配置,這說到底也是為了權力制衡。



總之,總督的官是的確比巡撫略大。但是,二者之間並沒有直接的隸屬關係。至於實力權力大小,還要看具體情況和皇帝的信任度而定。


不務正業歪醫生


總督大於巡撫。總督和巡撫是清朝影視作品中經常出現的官職,兩者合稱“督撫”,都是省級大員。下面就來看一下兩者的具體區別:

一、總督的品級不低於巡撫

俗話說官大一級壓死人,品級是區分官員高低的最明顯標誌。總督的品級為正二品,若加尚書銜為從一品。巡撫的品級為從二品,若加兵部侍郎銜為正二品。按清朝慣例,總督可以兼任巡撫,而巡撫是不能兼任總督的,自然總督的官要大於巡撫。

二、總督掌管的區域要大於巡撫

總督和巡撫都是清朝省一級的官員。清朝共設23個省,每一省設巡撫一名。總督可以掌管一省,也可以掌管兩省或三省,如最著名的兩江總督,掌管江蘇、江西和安徽三省,而江蘇、江西和安徽的巡撫只能管理本省事務。所以從掌管的區域來看,總督要大於巡撫。

清代共設有九個總督,分別為:直隸、兩江、兩廣、閩浙、湖廣、陝甘、四川、雲貴和東三省。另外還設有南河總督和東河總督管理河道,和巡撫同級。設漕運總督,管理全國漕運,和總督同級,但職能卻大不一樣。

三、總督的職權要大於巡撫

巡撫掌管一省的軍政和民政,偏向於民政。而總督則掌管數省的行政、經濟和軍事大權,側重於軍政。另外,清朝設立總督為的是以文制武,協調各省之間的關係,防止各省之間來回踢皮球,以達到加強行政效率和中央集權的目的。


石頭說歷史


按圖示,總督比巡撫大


冬月三十


總督和巡撫是兩條線。

首先,總督是本官正二品武職,加尚書或者右都御史為從一品,對轄區內軍政官員都有彈劾權。所以總督不是戰區司令,軍區司令。應該理解為國軍1949年的軍政長官公署長官,或者解放初期的大片區軍政委員會主席。畢竟,總督對民政方面也有發言權。

其次,巡撫是本官從二品武職,略偏向民政方面,加兵部侍郎或者左副都御史正二品。巡撫是一省總管,對省長的布政使,省軍區司令的提督,省司法長官的按察使都有管轄監督彈劾權,因此巡撫實際侵奪了三司的很多權力。而且巡撫不是總督的下級,本人也有直屬軍隊的撫標作為執行者。

正因為總督巡撫都可以管理軍政民政,所以督撫爭權相當激烈。譬如太平天國逼近武昌,湖北巡撫直接擠兌湖廣總督說,您管理兩省軍政的,這出兵平叛就該您大顯身手。可憐的湖廣總督無奈出兵,最終戰死。

後期,總督一般兼任駐紮省巡撫,而其餘各省巡撫對總督令基本不理睬。


四川達州


總督的官職略大些巡撫,但他們的職權差不多,而且總督沒有節制巡撫的全力,如果二人發生爭執無法調節,就各自上報朝廷聽天由命了。在清代總督大部分是滿人做總督漢人做巡撫。那我就給大家舉三個例子,讓大家更好理解他們之間的關係。

第一個是胡林翼和官文的督撫關係,胡林翼是湖北巡撫官文是湖廣總督,官文這個名字大家都聽的出來是個滿人,既然是滿人就有點看不上漢人的官,還有一個尷尬的是督撫同城,就是他們倆個辦公地點都是在武昌,一山還不容二虎呢,更何況是倆政治精英!但胡林翼走了夫人路線完美解決了督撫不和的難題。為當時督撫楷模。

第二個是曾國藩和沈葆楨,當時曾國藩是兩江總督而且是節制四省軍務,沈葆楨是江西巡撫也在曾國藩的節制之內,而且沈葆楨這個巡撫還是曾國藩保舉的巡撫,就在曾國藩指揮大軍攻打南京關鍵時刻,沈葆楨竟然這個時候把江西的稅銀給扣了,我靠這可把曾國藩給整懵逼了。但他也沒辦法,只好給左宗棠抱怨道:初不省開罪之由(我想不明白哪裡得罪他了),沈葆楨最後竟然不給湘軍供軍響了,這次惹得曾國藩大怒,最後倆人鬧到朝廷,朝廷也沒辦法啊!最後和稀泥江西省的厘金稅銀倆人一人一半。這時候的曾國藩可以說是朝廷唯一的依仗了。但就是這種結果。

第三個是吳文鎔與崇綸,這種是漢督滿撫的結構,地方還是湖廣總督和湖北巡撫,因為二人不和,吳文榮出兵期間,崇綸竟然拖延軍糧器械至吳文榮兵敗自殺。最後曾國藩彈劾崇綸為吳文榮平反,崇綸服毒自殺。

舉這幾個例子發現了一個問題,為什麼會有這種一山二虎的制度,督撫不和這種痼疾朝廷不會不知道,既然知道為什麼還要這樣做呢?

我個人認為這是為了防止地方政權做大而影響皇權的穩固。


人到中年始讀書


總督又稱“制臺”,就相當於現在的中央政治局委員兼省(自治區、直轄市)委書記、大軍區政委,副國級。巡撫又稱“撫臺”,相當於現在的省(自治區)委書記兼省軍區政委,正部級。提督相當於現在的司令員。


阿將0123


論官職級別,當然是總督比巡撫大。清朝總督為正二品官,一般加兵部尚書和都察院右都御使銜,為從一品;巡撫為從二品,加兵部侍郎和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銜,為正二品。但是,總督雖然比巡撫級別高,他們之前其實沒有絕對的隸屬關係,因為都可以直接向皇帝上書。比如兩江總督和江蘇巡撫,看起來兩江總督轄兩江三省,權力很大,實際不然,兩江總督能直接管理的地方只有以南京為中心的半個江蘇省而已,而江蘇巡撫直接管轄的是以蘇州為核心的另外半個江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