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過大學和沒上大學,人生到底有什麼區別?

蔣鳳君


目前,很多人認為讀大學其實是在耗費生命,說說很多沒有讀大學的人,一直努力奮鬥也可以獲得成功。 你是怎麼看待到底要不要讀不讀大學這一問題呢?



近年來關於上不上大學這一問題確實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熱議。隨著高校的大量擴招,大學生數量也越來越多,畢業面臨著找工作的難題,誇張一點說,畢業等於失業。相反那些沒有上過大學的人,而且相比同齡的剛畢業的大學生,他們已經找到了工作或者有了自己穩定的生意,有的已經成了家有了孩子。所以造成很多人覺得上大學沒有意義!!!但我還是要說,上大學的好處還是很多的:



1、記得以前看過一句話“讀了大學的人,普遍幸福度比較高”,其實這句話並沒有那麼難理解,也不是隱含著多麼高深的科學知識。意思就是

讀過大學的人,可能會從大學認識這一生中最重要的朋友。舉個例子,如果你上過了大學,你的朋友圈和沒上過大學的發小相比,肯定會有很大的不同。你的朋友圈裡,大部分都是都是有文化、有抱負、有才能的人,他們會成為你的一筆隱形財富,十幾年後大部分人會功成名就,這可都是你的人脈啊!!!!



2、還有就是四年的大學生活也會是你一生的回憶,有很多人在大學裡都過的充實,過得開心,可以憑藉著自己四年的努力得到好的成績和畢業證,最好找到一個好工作。但是,也有人的大學生活是很無聊空洞的。兩者並不矛盾,這是因為在大學裡,你怎麼過,完全取覺於你自己,如果你足夠自覺,就會過的很充實;反之,如果你完全放任自己,那你也真的可以很“輕鬆”,比如每天都逃課,每天躺在宿舍的床上,通宵打遊戲。渾渾噩噩混日子,最終醒悟的時候才猛然發覺,彷彿一夜之間,大學四年已經過去,隨之逝去的還有自己寶貴的青春。

想要什麼樣的人生,就要付出相對應的努力,所以我們一定要知道大學的價值,抓住讀大學的意義。


西瓜85779


這裡有一張調查表。是大學畢業生的能力水平差異。



通過調研,通用能力四方面的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科研機構、985院校、211院校(非985院校)、普通本科院校和專科院校。在很多人主張學歷沒有能力重要的今天,現實情況卻是院校的實力越強,畢業生的通用能力越強。


這裡的通用能力說的接地氣一點。就是我們日後混生活的能力。比如一個不學無術的富二代。他的起步很好,但是因為他通用能力弱。管理管理不行,交際交際也不懂,專業知識更是一塌糊塗。有錢也會被敗光。


再說史玉柱,他的通用能力就特別強。最早下海創業算是不錯,可惜後來玩砸了。血本無歸。但是因為他的通用能力強,再次創業,再次成功。


雖然現在很多人說,學歷不代表能力。但是從數據的情況上來看,學歷和能力依然成正比。而剛才也說到了,決定你以後的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你的通用能力。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容易被大家忽略。如果你讀的是985院校,你交到的朋友也讀985院校。如果你讀的是專科,你交到的朋友也是專科。如果你沒讀過大學,那麼你的朋友也沒讀過大學。


高質量的朋友可以給你帶來高質量的社交圈,高質量的社交圈意味著更多的機會。低質量的朋友可能不會幫到你,有些人甚至還會拖你的後腿。


包括我在內,我也幻想過那些沒有高學歷甚至沒有學歷但卻異常成功的人。畢竟,他們的故事總是那麼激勵人。但是隨著年紀漸長,總是要看透一些東西,磨平一些稜角。


昨天我讀到了一篇文章,講的是三和的一個紀實故事。那裡的人基本出身在農村,也都沒讀過大學,甚至初中都沒讀過。他們日復一日的在那個人才市場等待著黑中介給的工作機會。好一點的月薪能到3000,差一點的連飯都吃不上。沒有中介找上的時候,就吃著泡麵,抽著最便宜的煙,在網吧裡消磨時間。


因為他們不知道還能去哪,做什麼,以及成為誰。


源靖


不知道題主今年幾歲,看到這個問題,其實我是有點難受的。

首先你要知道,能不能上大學,上什麼大學,並不能夠以你的主觀想法去左右,而是基於你在高中階段的學習成績。我不知道你提出這個問題,是不是想給自己一個不好好讀書的理由,我希望不是我想的這樣。但不論題主的出發點是什麼,我首先認為,讀書不僅僅是為了考大學。

我們在高中階段學習的知識,對未來一生都有非常大的幫助。記得之前在網上看到略帶調侃的段子,說這一生學識最淵博的時候,就是高中那三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精通數理化,英文也不差。而這些知識,這些在學習的時候,讓我們甚至感到痛苦和反感的知識(當然還是有很多孩子喜歡學習並不反感的),在我們將來的工作、生活中,都是非常有用的。所以,這是我的一個基本觀點,學習是重要的。

接下來我們回到正題,上過大學和沒上過大學的人生的區別。

我覺得,最大的區別,在於思想的深度和眼界的寬度。

在大學裡,我們仍然處在求學的路上,還懷揣著單純的求學思想,這個時候,我們總會思考各種各樣的學業的問題,我們還有時間思考哲學問題,科學問題,而不論這些思考是否有效有結果,思想的深度,是在不斷的進步的。在大學裡,我們仍然是無憂的學子,有志同道合的同學,有彼此欣賞的戀人,有共同進退的室友,還有可以問道的師長。這些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有著不同的喜好,不同的追求,而與我們親近的人,總是會默默的影響到我們的喜好和追求,電影、音樂各種藝術,科學,神學不同學科,政治、戰亂各種問題,我們與人相處,能夠看到他們所看到的,眼界的寬度也就不斷的進步了。

不上大學,代表的是進入社會。不論我們進入社會以後獲得了何種社會分工,圍繞我們的問題大多數變成了:升職、薪水、客戶、合同巴拉巴拉之類的內容,這些每天沉浸在我們生活裡的內容,著實會令我們變得世俗,變得沒有時間思考那麼多問題,沒有時間去看這麼好的世界。


宋少衛


我有個發小,我們都是農村的。她高中畢業就出去打工,在一家酒樓當收銀員。其實我當初成績也不好,只是我比她更吃苦一些。高中三年,她都學著穿衣打扮去了,而我埋頭苦幹地學習,因為我知道人窮就該多讀書,無論能不能考上大學,盡力一試總會不留遺憾的。後來,不爭氣的我考了個三本院校,學費貴的要死,家裡窮,但是我爸媽還是堅持供我去上學了。大學四年,我花了學費生活費雜費總計花了10幾萬,而她卻四年裡都儲蓄了差不多10多萬的樣子。雖然讀了大學,但是我挺後悔的,欠了一屁股債不說,而且現在出來找工作也不容易,還不如她高中畢業出來工作掙的錢多。她現在跟酒樓老闆的侄子談戀愛,那家人有車有房,家裡經營的也是酒樓,男的就是不上進懶了些,好歹人家家裡也算有點錢吧!我不好說什麼,也許心裡是有些嫉妒她,這點我承認!我跟她也是從小玩到大的朋友 ,但是我個人感覺她有些刻意跟我炫耀了,還酸溜溜地說我讀了個大學怎麼怎麼樣。對此,由於顧及到她因為沒讀大學,心裡難免有點失落,我從來都是避開讀大學這個問題 ,不想讓她傷心,因為大家話題不在一個點上,每次談到我都點到為止,也不想讓人家覺得她文化水平有點欠妥當。但是她總是拿她現在的生活,和我欠的債相比,十分有優越感,我也是無力吐槽了。雖然我今年才畢業,差距是跟人家比較大,但是以後的差距不知道是什麼樣子的。。。。


手機用戶52182060548


我是一個本科二本畢業的學生,也工作啦好些年啦,通過幾年對一些員工的觀察,說說個人對上不上大學的區別和感受吧。

1.綜合素質,

我覺得不論你上的是名牌大學,還是一般的大學,從大學裡面出來的學生,綜合素質還是比沒上過大學的要好些。這些素質體現在,說話文明,懂得尊重,有自己的價值觀,形象氣質文雅等等。

2.分析能力和學習能力

這兩種能力在一些品牌大學裡面體現的更明顯一些,因為一些品牌大學還是很注重學生的成績和學習能力的,而在一些普通本科裡面體現的不是特別明顯。因為很多普通本科大學,對學生的學習能力要求不是特別嚴格,所以導致這種差異化的存在,而恰恰這種分析事情的能力和學習能力是以後走入社會對你個人能力提高很快的兩個重要因素,也是最基本的能力。

3.見識。

在高中以前很多人大部分時間都在學習,沒有時間去體驗不同的東西,也沒有時間去外面看看不一樣的東西,但是大學給啦很多人這個機會,而且大學是半個社會,很多人在大學中變的成熟,見識也提高啦。

4.人脈關係

如果恰巧你在這個學校上學,你又在這個學校工作,那麼學校裡面的一切都可以算是你的人脈關係,你的同學,你的老師,你的輔導員,你的學弟學妹等等,人脈是你以後成功很重要的資源,前期不是特別明顯,等你走入社會里面,基本技術和能力熟練後,人脈就變的很重要啦。


肖大明設計師


我來舉個現實的例子吧。

我哥比我大2歲。當年讀完初中之後不聽家人勸告堅決考了箇中專,2年制那種,讀完了就出來了工作了。大概八年後,我也順風順水讀完大學出來。這個時候我哥也通過自己努力也弄了個大學文憑,同時他也認為當前的單位對他沒有多大的發展,於是拿了簡歷一同跟我這個剛剛畢業的妹子一同去應聘。

結果人家企業不斷向我哥這個有著8年工作經驗拿著N流大學文憑的人才不斷拋出橄欖枝,偶這個應屆畢業生,卻泛人問津。後來我哥憑著自己多年的工作關係還有人脈很快找到了一份待遇跟發展前途相當不錯的企業,我這個妹子碰碰撞撞也總算找到人生第一份正式職業比我老哥的差遠去了。

按道理來說我跟我哥的基因也差不了好遠呀,我回家反思,我到底讀書讀錯了還是讀對了?我家那幾萬塊是不是花得很冤枉?在這8年裡,我象吸血蟲一樣,消耗家裡有限的“資源”,我哥卻創造了8年“資源”,有了8年可貴的工作經驗社會閱歷,結果他還是比我棒,他的跳板還是比我高。

在後來的工作中,我發現,我在大學學的知識基本沒派上用場,倒是在短短一年的就職生涯中領會的東西讓我受益不淺。後來我老想,如果再給我一次選擇的機會,我還會不會再讀大學,再選同一條路



一,

大學是個緩衝期,在結束高中的枯燥,單一的生活及進入開放自主的社會是很有必要提供這麼一個階段給我們的學生,尤其在中國這種死板的教育模式下,現實與課堂越走越遠。還有不要指望大學會學到什麼有用的東西。不要等著別人餵給你什麼,喜歡什麼想要什麼就去自己拿,把自己當成一個獨立的成熟個體。至於不讀大學,我覺得這就是個文憑問題,可文憑儘管是張紙,但你的把它當成磚,在別人初次見識你時通常通過這張磚來認識你。還有如果考上沒去上大學的人是少數,一般是沒考上在糾結大學的必要性,大可不必。因為我們的社會,小學畢業,高中畢業,或是大專文憑的人還都活的有滋有味。世界上有千行百態的人必然會有各自不同的路,給自己一個理由去奮鬥。最後,如果有機會上大學,毫無疑問,選擇上吧!在你認真的度過四年之後,我相信你不會後悔四年的光陰在大學校園中流逝的!

二, 讀了會認識更多的朋友有更多更高起點的人脈關係且有可能是很多人的第一次全國範圍的人脈鋪墊,更能讓自己走出去 看開來。不讀大學很多情況下會不自覺的將自己限定在一個更小的認知圈內難以走出去。大學學學習方法 專業知識 小範圍的社會團體經驗 獨立經驗和社會黑暗面的縮影

三,
我覺得這之間存在許多的不同。比如說思想上、生活模式上、行言行舉止上、價值觀上等等的不同。

思想上:有一句孔子的名句“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而不思則罔,就是說學習的知識很多但不理解貫通會在知識的海洋中感到迷茫。思而不學則殆,就是說思考的事情很多但不汲取識記會在思想的天空中感到窮困。輟學早的同學很早就進入社會他們就會失去比讀書同學更多的讀書時間,當然他們的知識就沒有在有效的時間裡去學習,那他們對待事情上的處理方式就不同,思考問題就不夠那麼完善,當做這件事時就會感到困惑。

生活模式上:上大學的,生活模式就是上課、看書、學習。在看書中去豐富自己的頭腦,在老師的講解中去解決自己在書本中的困惑,還花上課餘時間去學習除專業以外的知識從而去彌補自己的不足。還有的同學在課餘時間去做兼職積累自己的社會實踐當然是建立在理論的基礎上。在大學期間,可以對自己的職業生涯上進行規劃讓自己在這殘酷的現實社會中能夠順應時代的潮流。但是,還是面臨許到問題。比如說,我們現在沒有生活壓力。生活費是父母給的,許多事情還是由父母安排自主性不強。在面對挫折,就會很容易被打垮。輟學早的,他們在輟學的時候就開始進入社會,過上了上班族的生活。他們就是一週5天休息2天,這還是好的呢,好多企業嫌他們學歷不高工作都是又累時間還長的而且工資還低,最主要的就是現在很多對於職工的政策他們不瞭解吃了很多虧。但是他們自主性強,面對生活壓力他們會更快的適應社會去改變自己,抗挫折力更強。


言行舉止上:讀過大學的同學在語言的表達上面有著明顯的不同,大多都是言語簡潔易懂並且能把客觀的感念表述得清晰、準確、連貫、得體。在語言中還蘊含了許多文人的氣息。但是沒有讀過書的,他們在表達上就是粗暴易懂,一聽就能讓人明白但是聽著卻覺得讓人不舒服。在素質上面,俗話說書籍可以改變人生,人可以改變世界。讀書關係到了一個人的思想境界和修養,關係到一個民族的素質,關係到一個國家的興旺發達,一個不讀書的人是沒有前途的,一個不讀書的民族是沒有前途的。這可以看出讀書與素質上的關係多麼密切了。讀過書的人,他們的素質就明顯高些些,比如說不亂丟垃圾、文明用語等。像有的輟學早的就是出口暴粗話,髒話。在舉止上面,就說在吵架中吧。讀書人都傾向於講道理,而輟學早的,在社會上學到了很多惡習,比如說遇事兒用拳頭說話,打完之後還罵人幾句才解恨。在生活上面,讀書的人會把自己的事情以輕重緩急來完成並且會安排的井井有條,有時還會做筆記記下比較重要的事情,答應別人的事一定會完成不會失信與人。輟學早的,他們在事情的完成上面就沒有考慮這麼細緻,雖然也是一件一件的完成但是卻得不到大家的認可,是事倍功半的效果。這樣他們會覺得在工作很有壓力。



價值觀上,讀書的他們的價值取向都是以實現自我價值去回報國家的培育之恩,來報銷祖國。在國家、人民的利益與自己的利益發生衝突時他們會把國家、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而輟學早的,他們在殘酷的社會現實下面也變得更加勢力,以自我的利益為第一位,不允許別人侵犯自己的權益。但是有的人就不是這樣,他們還是時時刻刻關注國事,努力實現自己的價值,做出一番成就。

其實還有許許多多的不同,比如說多讀書可以利用自己的權利來保護自己,拿起法律來維護自己的權益;面對工作也有更多的選擇等等。其實只要肯努力、肯下工夫每個人都可以把書讀好,運用知識來解決自己面臨的問題。


冷憧


上大學和不上大學的區別在於思維的變化。

有些人沒有上過大學,可能初中、高中沒讀完就去打工了,但是現在有車有房有存款,覺得自己比那些上了大學的同學混得好多了。那是因為你在掙錢的時候,你的同學在讀書,你掙錢的時間比較早。你用10年可以掙得100萬,可能你的大學同學用8年、5年就可以達到。

而且我們不能忽略,沒有上大學的這些人中,也有人還是渾渾噩噩地過著日子,掙的錢只夠自己生活的。

當然,上大學的人中間也有很多不搞學習,畢業之後混日子的。但是我們不能否認的是,大學生的起點高一些,他們可以考公務員、考教師、考銀行,去企業等。就算是自主創業或者做生意,貸款也會比較容易。

都說不管上不上大學,只要有一顆學習的心,不斷接觸新事物,挑戰自己的極限,會過得越來越好。

我們為什麼還是鼓勵大家去上大學,去讀研究生呢?那是因為我們很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當我們身邊是一群混吃等死的人時,我們也會很容易說就拿一份差不多的工資,每天下班了幾個朋友一起去吃個飯喝個酒,生活就很不錯了。

在大學裡,我們接觸的都是學生和老師,就算我們每天不聽課,潛意識也還是會記住一些知識,我們的思維方式會有一個質的改變。就算不想努力,但是看到身邊努力的同學,我們就算掙扎,也要考個英語四六級、會計初級、教師資格證啥的,這些都是在提升我們的價值。

綜上所述,還是建議題主上一個大學。20歲左右的年紀,還是應該體驗一下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後面要吃的苦還多著呢,不用著急。而且有一個大學學位證,就業面會廣一些。


——END——

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看法和建議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哦。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上過大學和沒上過大學,人生之路天差地別!

或許,你考上大學,此生不一定大富大貴,但是你必須相信:如果你沒有考上大學,你的現狀要艱辛數倍,這一點毋庸置疑。

曾經有一個大學生在一期電視節目中問馬雲——

“如果您現在一無所有,您現在還能東山再起嗎?”

“我覺得完全可以,這一點我很肯定!”

“為什麼?”

“這位同學,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打靶?我可以打個比方:倘若賺錢如同打靶,每個人都只有10次機會的話,那麼你可能會打中三四次,而我則完全可以打中七八次甚至更多!”

馬雲的意思簡單明瞭,他有創業的經歷,這經歷包括他多年來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就算再次白手起家的賺錢過程中也會少走很多彎路。同樣,人之一生,經歷過大學四年的洗禮和磨練,與其他沒有上過大學的人相比,你的人生自然就會少走很多彎路。大學經歷是成長的“助推劑”,大學的文憑是求職的“敲門磚”。

或許你要說,你的某某鄰居只讀到小學三年級就有千萬家產。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以你鄰居的智商和才能,如果讓他畢業於某一所985或者211大學,那麼他還會僅僅是千萬家產的暴發戶嗎?千萬家產可能不過是其他富豪資產中的餘額罷了!

退一萬步講,就算那些小學都沒畢業的人成了暴發戶,但那些人並沒有因為自己“成功”而讓自己的孩子放棄學業。相反,那些人可以說是不惜一切代價讓自己的孩子努力讀書,能上985絕不讓孩子讀普通一本,能夠上一本院校絕不讓孩子去讀職專。因為在他們的信念中,儘量不讓自己的孩子“複製”他們的艱辛之路,因為這個過程真的太苦了!

大學生剛畢業,不一定會一下子成為人上人,很可能會屈居人下,但不一定一輩子都屈居人下。文化是一種底蘊,是一種信仰,是一種隱藏在骨子裡的力量。在大學四年,只要你不是在一千四百多個日子中混日子,畢業後你就有可能成功。

不要跟別人說你沒讀大學照樣讓大學生替你打工,大學生現在替你打工那都是暫時的,現在他們可能會仰望你,但是隻要他們有理想有抱負,顱腔沒有嚴重積水,三五年後的他們會讓你高攀不起!況且,如果沒上過大學之人真的那麼厲害,那麼為何那些企事業單位在招聘的時候,只招大學生而不直接招文盲呢?

縱觀社會上的那些成功者,文盲白手起家到最後成功的人是有,但極其稀少。從大概率上看,文憑越高,成功的可能性就更大。當然這個成功不僅僅是獲得多少萬的金錢,還包括擁有怎樣的地位、人脈和能力等方面。一個包工頭告訴我,一個孩子還是要上大學的,屬於文盲式包工頭的“好日子”已經漸行漸遠,不上大學的年輕人,在未來的十年時間內必定舉步維艱。


微雨潤苗


舉個例子來說明吧,我的鄰居初中畢業就輟學了,然後出去打工,在兩年後就結婚了,生子,現在已經是兩個兒子的媽媽了。按照她自己的話說就是,她生孩子是完成任務,然後帶孩子養孩子也是老公給的任務,自己在家平時就是打麻將,什麼也不做,接孩子上學放學,孩子成績很差,自己也從來不管。

每天渾渾噩噩的過著日子,花錢都是向老公要一分花一分,有時候老公不高興,自己的小日子也過得緊巴巴的,總之就是看人臉色吃飯,她或許從未想過為自己而活。這輩子或許就這樣了吧。

另一個朋友,大學畢業,老公是同學,兩個人白手起家,在城裡買了車和房子,自己每天上班努力賺錢,她除了接送孩子之後,還會做一份時間自由的工作,補貼家用,老公也非常的尊重她,家裡的一切都交由她打理。而朋友讀處理的僅僅有條。

她每天除了照顧家裡,還會抽空充實自己,每天都會陪孩子做興趣閱讀,孩子也喜歡上了閱讀,並且會給父母講一些簡單的故事。

對於一個女人來講,上了大學比沒上大學的女人相對來講會更加幸福。因為他們明白,知識確實能改變命運,能讓自己不用按時上下班就可以賺到一份不錯的收入 。甚至能讓很多全職媽媽在帶孩子之餘,找回自信。

一個女人有了自己的事業,有了一份自己的收入,無論對自己還是對一個家庭來說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首先,能讓自己更加自信,其次,也能增加家庭的額收入,讓日子過的更加充盈,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能給孩子一個好的榜樣,一個母親自己懂得少,那麼能傳授給孩子的知識和理念就相對來講也要少很多,所以,女人上過大學與沒有上過大學的人對於生活的太多截然不同,對於孩子的教育也相差甚遠,對於一個家庭來講,這意味著懂得打理的女人過的更幸福。


未說育兒


上過大學和沒上大學,人生的經歷是巨大的。前者可以找到好工作,找到好對象,以後有了小孩,也會受到好的教育,而沒有上大學的呢?沒有好工作,自然也找不到好對象,將來有了小孩呢,也一樣是底層。像有了流傳許久的故事,放羊為了生娃,生娃將來也放羊,這是一個沒有讀過書的山溝男青年的最高理想,聽著好象很逗笑,其實在現實生活中,一點也笑不起來,很心酸,也很無奈!


有句話叫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子會打洞。農民的孩子,如果父母沒有上過學,孩子如果不是特別勤奮好學,不要說上什麼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連上一些985,211之類的重點大學都難於上青天。如果考上了三本一類的院校,學費又那麼貴,動輒都三萬,二萬多,試問一個臉朝黃土背朝天的家庭,靠賣玉米啥的,幾時能湊齊孩子的學費?


如果父母是上過大學,有公務員,醫生,公檢法之類的工作,自然能供得起孩子上大學,甚至藝術類的學校也上得起。比如學鋼琴之類很花錢的,買鋼琴得二三萬,上一節課也一百左右,鋼琴十級,沒有五萬的學費是考不下來的。農村孩子有天賦,也沒有地方去學。


社會上有一些沒有上過大學,甚至沒有上過高中等,也大名鼎鼎的成功人物,外國有喬布斯,蘋果之父,中國也有許多,我就不一一實名舉例了。但是,那只是極少數的。大部分人,沒有上過大學,走向社會了,如果沒有一技之長,只能去勞務市場找工作,而去不了人才市場,幹些體面錢多的工作。

人生總有幾回搏!趁青春年少,必須好好學習,高考能取得優異成績,上大學,學習到知識,將來有別人取代不少的本領,才會有能力幫助一些生活貧困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