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節氣將至,農村老話“大雪兆豐年,無雪要遭殃”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夫也瘋狂


大雪節氣將至,農村老話“大雪兆豐年,無雪要遭殃”啥意思?有道理嗎?

自古農民種地與自然環境天氣有很大的關係,特別是在北方地區,降雪的多少和降雪的時節,直接會影響到來年收成的好壞和農民種地的收益,很多俗語就是經過多年人們的經驗總結和實際觀察而做出的結論,至今對現代農業生產種植仍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大雪是一年24個節氣中的第二十一個節氣,這個時節東北農村農田大地基本所有的農作物已經收穫完畢,但是這個時節的雪下的多少,卻影響著來年的收成。大雪兆豐年也稱是瑞雪兆豐年,這裡的大雪不是節氣,而是指雪量的大小。

大雪下後,農田大地好像蓋住了一層棉被,所以可以使得蟲害難以進入土壤之中。並且大雪在明年種地時候融化又會為大地土壤補充了水分,來年不至於乾旱。特別是在北方種植冬小麥的地區,大雪覆蓋後,隔絕了大雪土壤上的空氣,使空氣不受外界冷空氣的干擾,這樣可以保證地下植物的存活,就像蓋上了一層厚厚的棉被。同時來年化雪的時候,融雪需要吸收熱量,土壤溫度降低,還可以凍死土壤中的害蟲。

所以冬日裡降雪對農作物生長有很大的好處,若是沒有了降雪,那麼以上的各種對莊稼生長的有利條件都不存在了,所以有很大幾率來年會減產減收,所以又有“無雪要遭殃”的說法了。

農村老話“大雪兆豐年,無雪要遭殃”大家認為說的有沒有道理,冬日降雪對來年的土地種植還有那些好處?歡迎大家交流。更多農村精彩,歡迎關注。


響水大米


大雪節氣將至,農村老話“大雪兆豐年,無雪要遭殃”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話吧,有時候也不要太認真了。有些老話說的有點過分誇張了,什麼“家敗人亡”的話都能說,駭人聽聞至極。


就像這句老話“大雪兆豐年,無雪要遭殃”,也不一定都對,不必要掛在心上,寢食不安的。大後天就是冬月初一的大雪節氣,也不一定會下雪。這樣的年景很多,不見得都會在來年有自然災害發生。所謂“古法不治今病”,由於氣候條件的變化,老俗話有些已經不太適用現在了。

不過要說沒有借鑑意義,也有些以偏概全了。確實在小雪大雪節氣,下雪的話對農業生產有極大的好處的。這個可以從老輩人說的“瑞雪兆豐年”,“今冬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以及“小雪大雪不見雪,來年滅蟲忙不撤”等老俗話得以驗證。也就是說,該下雪的節氣看不到下雪,來年的農田會有害蟲病害發生,也會有乾旱等墒情問題,不得不引起注意。

瑞雪兆豐年。自然說的是下雪的好處,天氣寒冷,能夠凍死一批地下害蟲和蟲卵,來年的病蟲害發生幾率自然少一點。然後雪水融化,能夠補充田間的墒情,不至於在開春小麥等農作物乾旱過甚,也有利於農作物返青期需要。

無雪要遭殃。如果不下雪,那就會出現和“瑞雪兆豐年”相反的後果。但也不絕對,現在的農業氣象都不太好說,這個東西都是變幻莫測,捉摸不定的。就算大雪不下雪,也不一定不會在春節前後不下雪,來年開春也有倒春寒下大雪的天氣情況。

大雪落得早,來年好收成。但願吧,但願老天對農民好點。


農村老俗話


大雪節氣將至,農村老話“大雪兆豐年,無雪要遭殃”啥意思?有道理嗎?

“大雪兆豐年,無雪要遭殃”,這是老人總結的關於氣候對農業生產的影響,還是比較有道理的。

大雪兆豐年,也可以說是“瑞雪兆豐年”,說的都是冬天的雪,而不是單指大雪節氣下的雪。冬季雪大有什麼好處呢?凍死地下害蟲。我們都知道地下害蟲在冬季都是土壤裡面越冬的,只要溫度夠低、冬天夠冷,就能把害蟲凍死,減少第二年的蟲害發生情況。往往下完雪之後都會伴隨著降溫的節奏,這是有一定的物理道理的。冬天雪大、雪多、雪勤,能減少害蟲的數量。

其次,是保證春季土壤的墒情。農業種植離不開土壤中的水分,特別播種時土壤中的水分,這就是墒。冬天雪大,春季融化後雪水會滲透到田地中,增加田地中的含水量,多餘的或者過飽和的水分會在地表流失。而這時土壤中的含水量就是種子萌發、春小麥萌發所需的水分。

最後是冬季雪大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春澇或者春旱的發生。農業種植最怕的就是春季的降水不正常。降水少,墒情不足;降水過多,就會出現春澇,影響春耕。而冬季的降水量是調節春季降水的一個重要槓桿。

如果冬天不下雪,溫度始終降不下來,害蟲凍不死;如果冬天不下雪,春季要麼澇、要麼旱,影響春耕,因為年降水量基本是固定的,沒有太大的浮動。冬天不下,就有可能留到春天下。對於農業生產的影響非常的大。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大雪節氣將至,農村老話“大雪兆豐年,無雪要遭殃”啥意思?有道理嗎?

相信很多人以前就聽過這樣一句話“瑞雪兆豐年”,意思六七說在冬天下雪的話,就預示著來年就一定是豐收的年份,不用擔心,來年的收成不好的問題。民間傳著,這句俗語就成了“大雪兆豐年,無雪要遭殃”,以前不太懂這句俗語其中的道理,但後面上學以後就慢慢懂了,這句俗語前半句是具有科學道理的,後半部分就太絕對了,為什麼會這樣說呢?

冬天的時候,溫度都是非常低的,莊稼如果直接暴露在空氣中,就很容易被凍死,但如果被大學蓋住的話,反而會因為雪下的溫度而存活,莊稼的根系得以存活,到了來年春天,小麥就可以活下來,這是第一個點;第二是因為有些地方乾旱的話,大雪消融形成的水,能夠很好的補充莊稼的水份,保證了莊稼的降水充足;第三是因為雪的積壓能夠保證小麥有足夠的空氣,正是基於以上三點,才能說“瑞雪兆豐年”,同理如果不下雪的話,小麥就不能及時獲取水份,根系會被凍傷,會造成減產。



在現代社會中,人們通過人工給小麥補水的方式,可以保證即使不下雪,小麥生長也能獲得正常的水量,所以現在說“無雪遭殃”就會有點片面了。“大雪兆豐年,無雪要遭殃”,你是如何看待這句俗語的呢?


老農民說事


農村老話“大雪兆豐年,無雪要遭殃”相信大多數人都聽說過。在山東地區,我們說的是“瑞雪兆豐年”跟“大雪兆豐年”是一個意思,預示著來年莊稼會有大豐收的預兆。可能有人不理解其中的緣由,為什麼寒冬裡的大雪能對來年的收成起那麼大的作用呢?

因為大雪覆蓋到麥田裡,就像一層厚厚的棉被。大家不要理解成白雪像棉花,就理解成了棉被,而是冬天的雪是不容易融化的,而且厚厚的大雪也是比較鬆軟的,由於空氣的傳熱性很差,所以就像棉被一樣,很好的控制住了農田裡的溫度。也就成了人們口口相傳的“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的俗語,跟“瑞雪兆豐年”有異曲同工之妙。

等春天萬物復甦的時候,農田裡的雪開始融化,由於雪融化的時候需要吸收農田裡大量的熱量,所以農田裡的害蟲就會被凍死了,加上莊稼一冬天有大雪當棉被蓋著,還有這春天害蟲被凍死,這樣的莊稼不豐收都難,是不是這樣呢。寫到這裡,我也想起了初中物理學的知識,看到這裡,估計您也能想到了,是這樣的一句話“下雪不冷,化雪冷”是不是一種常見的物理現象呢。

如果這一年不下雪的話,來年春天一定要澆灌的,如果澆灌不及時的話,會影響莊稼的收成,所以也就有了農村老話“大雪兆豐年,無雪要遭殃”,看了這些,您能明白其中的來龍去脈了嗎?


最三農


大雪節氣將至,農村老話″大雪兆豐年,無雪要遭殃″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有很多關於農業生產和一些生活經歷的俗語,顏語,老話等等,這些都是經過千百年來的實踐得到的真理,大雪兆豐年,無雪要遭殃說的非常有道理。





每年入冬以來,由其是到了大雪節氣,北方逐漸的變冷,白天的最高氣溫都在零度以下,夜晚時可達到零下十度左右,這對於過冬的小麥是個嚴俊的考驗,如果在大雪節氣下上一場大雪,那對小麥,大蒜等農作務是非常有力的,大雪就家一層厚厚的棉被蓋在農作務上面,以免弱苗被凍死,上面蓋著棉被,下面吸著水份和營養,到了春天,積雪溶化,乾渴的農作務還可以極時得到水份,到了春天保證苗齊苗壯,不豐收都不行了。


這些年由於氣候變暖,由其是在小麥的主產區冬天很少下雪,有的地方一冬天都不下雪,有的地方成片的的小麥被凍死,旱死,到了春天本應是綠油油,整齊齊的麥苗看著又黃又細,還缺苗斷壟,造成大面積減產,不光對農作務,對人也是一種考驗,冬天氣溫低,乾燥,容易感冒,如果下幾場大雪把空氣中的細菌殺死,人們就會減少感冒次數,冬天下幾場大雪對農民來說是件非常好的事,到了節氣下起了大雪,農民們會非常高興,都要情不自禁的說一句“瑞要兆豐年"呀。


都俠廣場舞


馬上就到了二十四節氣中的大雪節氣了,也就是說冬天是真的來樂,而且明顯能感覺到這兩天溫度真的是下降的超快,畢竟溫度也是要配得上冬天這個稱呼的,在農村一般都有很多的講究或者俗語,這也基本都是千百年來總結下來的經驗,那麼為什麼說在大雪這一天“大雪兆豐年,無雪要遭殃”呢?

每年入冬以來,由其是到了大雪節氣,北方逐漸的變冷,白天的最高氣溫都在零度以下,夜晚時可達到零下十度左右,這對於過冬的小麥是個嚴俊的考驗,如果在大雪節氣下上一場大雪,那對小麥,大蒜等農作務是非常有力的,大雪就家一層厚厚的棉被蓋在農作務上面,以免弱苗被凍死,上面蓋著棉被,下面吸著水份和營養,到了春天,積雪溶化,乾渴的農作務還可以極時得到水份,到了春天保證苗齊苗壯,不豐收都不行了。

這些年由於氣候變暖,由其是在小麥的主產區冬天很少下雪,有的地方一冬天都不下雪,有的地方成片的的小麥被凍死,旱死,到了春天本應是綠油油,整齊齊的麥苗看著又黃又細,還缺苗斷壟,造成大面積減產,不光對農作務,對人也是一種考驗,冬天氣溫低,乾燥,容易感冒,如果下幾場大雪把空氣中的細菌殺死,人們就會減少感冒次數,冬天下幾場大雪對農民來說是件非常好的事,到了節氣下起了大雪,農民們會非常高興,都要情不自禁的說一句“瑞要兆豐年"呀。


農村文武


大雪會凍死很多動物昆蟲 來年自然農作物生長順利 對農民來說好收成就是豐年





草根燎富






李爾勳1


這句農村俗語恰好說明了農村冬天的莊稼地和水分、氣溫、蟲害這幾者之間相輔相成但又很微妙的關係,大雪又叫“瑞雪”是冬天莊稼地裡面最主要的水分來源,和“春雨貴如油”有異曲同工之妙,是莊稼人最期盼的天時氣象。無雪要遭殃,那就和春天少雨或者不下雨的意思和結果也是一樣的。我主要從上面這幾個方面來分析說明
一下。


水分

冬天多下雪,為咱們祖國華北、西北、東部地區的冬小麥具有很好的補水功能。即使是沒有種莊稼、冬眠的地也有補水的功能,使得土壤在整個冬天不幹旱,肥沃溼潤,為春天的播種打下了良好的水費土壤基礎。

再說了,雪融化的時候要吸收掉太陽能,能夠給冬小麥提供很好的熱量,這是水的“比熱容”所天然形成的一道有利的屏障。

氣溫

農村有句俗語叫“下雪不冷消雪冷”,這恰好說明了冬天下雪特有的氣溫,要比一直不下雪的好,不下雪氣候乾燥,下雪了氣候溼潤。並且在多雪的冬天,氣溫不是特別的低,有助於莊稼和土壤的冬眠。


蟲害

冬天多雪還有一個最主要的好處就是,可以凍死冬小麥和閒置冬眠的莊稼地裡面的害蟲的蟲卵,可以減少冬小麥在越冬時期的蟲害,保障冬小麥安全渡過冬天,這也應證了又一句農村俗語:“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可見冬天下雪的重要性。

還有就是閒置冬眠的地,下雪多了依舊可以凍死蟲害,保證春天土地的乾淨,保障種子的安全播種,為良好的秋收打好基礎。

四季變幻,相輔相成,農民期盼風調雨順,在應有的季節老天爺就發生應有的氣候特徵,這是農時播種與收穫必不可少的條件。


這就是我的回答!我是萬寧寧,喜歡和你一起說說三農的那些事兒!歡迎大家關注點贊評論轉發!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發表自己不同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