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裡最深沉的牽掛和思念

風起,思念在飄蕩;雨來,牽掛在心頭;春夏秋冬,多少的感受在指尖溜走;寒來暑往,多少的得失覆水難收;暮然回首,唯有一顆牽掛的心,始終如一,從不肯走。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詩詞裡最深沉的牽掛和思念

這首詩作於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此時黃庭堅監德州(今屬山東)德平鎮。黃幾復,名介,南昌人,與黃庭堅少年交遊,交情很深,黃庭堅為黃幾複寫過不少詩。此時黃幾復知四會縣(今廣東四會縣)。當時兩人分處天南海北,黃庭堅遙想友人,寫下了這首詩。

借問袁安舍,翛然尚閉關

詩詞裡最深沉的牽掛和思念

寒冷的更聲已經傳報拂曉時刻,明鏡中先看到自己的衰老容顏。隔窗聽風聲亂撼著窗前的叢竹,推門見大雪蓋滿了對面的群山。

飄灑空中使那深長的小巷寧靜,皚皚的積雪更覺庭院寬廣清閒。試問胡居士您在家裡會怎麼樣,想必是坦然高臥柴門依舊緊關。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詩詞裡最深沉的牽掛和思念

你問我什麼時候回去,我還沒有確定的日子。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瀝瀝,雨水漲滿了秋天的河池。

什麼時候我才能回到家鄉,在西窗下我們一邊剪燭一邊談心,那時我再對你說說,今晚在巴山作客聽著綿綿夜雨,我是多麼寂寞,多麼想念你!

我有所念人,隔在遠遠鄉

詩詞裡最深沉的牽掛和思念

此詩寫於元和六年(公元811年),白居易四十歲。從“獨宿在空堂”可以看出,此詩是為一個與作者相愛的女子而寫。且學者周相錄考證,這個女子就是白居易幾度在詩作中提到過的“東鄰嬋娟子”湘靈。

夜夜相思更漏殘,傷心明月憑闌干

詩詞裡最深沉的牽掛和思念

每個夜晚,我都處在深深的思念之中,一直到夜深人靜,漏斷更殘,凝望著那一輪令人傷心的明月,我久久地依憑欄杆,想必你也思念著我,感到了錦被的冷,錦被的寒。

畫堂近在咫尺,但是像海一樣深,要渡過,難,回憶往日,只好把共同閱讀的舊書翻來看,不知何時再見,一起攜手進入長安。

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

詩詞裡最深沉的牽掛和思念

元和五年(810年),元稹因彈劾和懲治不法官吏,同宦官劉士元衝突,被貶為江陵士曹參軍,後來又改授通州司馬。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上書,請求逮捕刺殺宰相武元衡的兇手,結果得罪權貴,被貶為江州司馬。這首詩就是元稹在通州聽到白居易被貶的消息時寫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詩詞裡最深沉的牽掛和思念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輪明月,此時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長,整夜裡不眠而把親人懷想。

熄滅蠟燭憐愛這滿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涼。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給你,只望能夠與你相見在夢鄉。

孤負當年林下意,對床夜雨聽蕭瑟

詩詞裡最深沉的牽掛和思念

這首詞感情真摯動人,詞人以兄弟的情誼為主線來寫景抒懷,情動於中而形於言,故而能感人肺腑,其中也夾雜著對官場的厭倦和人生不得意的感慨,是當時作者複雜心情的真實寫照。

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

詩詞裡最深沉的牽掛和思念

開頭一句,突兀陡起,好像蓄積於內心的感情一下子迸發出來了。“不見”二字置於句首,表達了渴望見到李白的強烈願望,又把“久”字放到句末,強調思念時間之長。杜甫和李白在兗州分手,已有整整十五年沒有見面了。

這首詩大約作於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杜甫和李白在兗州分手,已有整整十五年沒有見面了。可能是李白因永王事流放夜郎被赦,又得到鄭虔在臺州的消息後,引起杜甫對李白的思念而寫的。次年即代宗寶應元年(762年)李白就去世,所以這首詩也應是杜甫懷念李白的最後之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