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書坑儒的主要對象是儒家弟子嗎?為什麼?

黃康銳


秦始皇“焚書坑儒”是歷史定案,不用懷疑。但歷史上對“焚書坑儒”這件事情的評價卻一直有爭議。“焚書坑儒”是為了什麼?這裡的書都是些什麼書?儒是哪些人?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有句響亮的口號就是“實幹興邦,空談誤國”。這個是小平改革開放政策實施後深圳特區蛇口提出來的,對當時的中國起到了震耳發聵的作用。

其實,歷史總是相似的。回到兩千多年以前,秦統一六國後,天下在混亂了幾百年後復歸平靜,但在思想領域仍然流傳著各種各樣的不同觀點。作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他不是一個愚蠢的人,這個時候國家最需要什麼,他比誰都清楚。但這個時候秦嬴政已經垂垂老矣,為了能儘快完成國家的復興,在法家弟子的影響下使出了“焚書坑儒”的招數。這個也成了秦始皇抹不掉的汙點。

現在再來說,秦始皇都焚了哪些書,其實不僅僅是儒家的經典,那些對生產生活沒用的都在焚燒之列。農書醫書曆法書甚至算卦的書卻不在焚燒之列。從這就能看出來,秦始皇是希望消滅一切類似空談影響生產生活的書。

至於坑儒這件事,據歷史記載,真正坑過幾個儒家子弟還真沒有確切數據。但相信一定是有人被坑了。這些人最可能的是一些類似於後代的殉道者。比如你以前教文學的,現在讓你去教政治,肯定有些人堅決不幹,這個就成了政治運動的犧牲品了。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都有這樣的知識分子。

“焚書坑儒”是史書記載的真實事件,這個不容分說。但對始皇帝的功過是非,卻一直眾說紛紜。





江南聽風廬主


秦始皇坑儒,的確針對儒生。

但所坑之儒是那個時候的不知潮流變革的腐儒。歷史的變革和進步,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規律,也是不以人們意識為轉移的客觀規律,否則,整個人類還將在太古或遠古。

但社會不可能始終停止在某個時代,只要人類存在,無論社會、經濟、文化乃至政治,都會按事物的規律向前發展,直至人類消失。

秦的一統天下,滅六國而斷周統,從獻公到孝公,用商鞅變法,秦從西域小邦到稱霸稱雄,其中不無權術及陽謀或陰謀。因為時代需要,儒家學說在當時稱霸稱雄的時代已不合潮流,任爾夫子遊說列國也無濟於事。所以說,儒家學說適合於治世,不適合於亂世。

特別是始皇贏政建帝國之始,一幫以淳于越為首的腐儒,還在為封建招魂鼓吹,當然會被實行帝國郡縣制的始皇所不容。

其實,歷史都是後人評說,正如胡適先生所說: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女孩。

究竟焚書坑儒是對是錯,或者皆對皆錯,亦或此對彼錯或彼對此錯,至今一塌糊塗,也將永世糊塗。

小民所希望和能得到保證的,所生的世態安寧,衣食無憂。



一夫82


焚書,坑儒是兩個毫無關聯的孤立事件。

焚書事件是指:“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經》《尚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史記.秦始皇》

焚書有儒家的著作嗎?百分之百有啊!但儒家著作絕不是焚燒的主要對象。

焚書的真實原因:僕射周青臣進晉頌歌拍始皇帝馬屁;博士淳于越厚古薄今,借古代分封制反對當時的郡縣制,認為“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截然相反的意見引起始皇帝興趣,讓群臣討論。結果遵循法家思想的丞相李斯認為“今諸生不師今而學古,以非當世,惑亂黔首”直接滅了兩邊。

此言一出,才有始皇帝下令焚燒普通民眾藏有的《秦記》以外的列國史記,以及民間私藏的《詩經》、《尚書》。注意,如果是博士——秦朝掌管書籍文典的人,還可以繼續保有那些書籍。本質上說,這就是法家藉機削弱別家學派。



坑儒是指:“(秦始皇)使御史悉案問諸生,諸生傳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皆坑之咸陽,使天下知之,以懲後。”《史記.秦始皇》。就是公檢法三位一體的御史抓來諸生,結果他們相互檢舉,四百六十人被捕後活埋。

坑儒的主要對象與儒家學派無直接關聯。秦或秦之前的儒:就是學者之稱;又稱通天地的人。就是說,當時但凡有點學問的人都可以稱之為“儒”。方士、醫家、建築、種植者,只要有學問統統以“儒者”稱之。


坑儒的原因:①方士們費以萬計,終不得(長生)藥——浪費我的錢,不給我一個結果;②盧生、侯生等誹謗始皇帝——花著我的錢,還敢罵我的人;③諸生在咸陽“或為妖言以亂黔首”——最可恨的是引導基層輿論走向。

焚書坑儒本事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為什麼變成了一個形容始皇帝暴政的詞語了呢?

“焚詩書、坑術士”被聯繫在一起並逐漸演化成“焚書坑儒”的原因,與漢王朝的建立有直接關係。“馬上得天下安得馬上治之?”是儒家與帝王最牛逼的對話,隨後儒家逐漸佔據輿論制高點並受到統治者支持:劉邦的成功與儒生的支持密不可分,漢武帝更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一派迅速獨大;而此前秦朝的短命與漢朝的迅速建立形成的對比,也使得“焚詩書”、“坑術士”的影響被進一步放大,似乎是焚詩書坑術士毀了秦王朝。

坑儒本來是坑埋的術士,在漢朝,儒家弟子為給自己臉上貼金,生生把坑術士說成是坑儒,這個“儒”就是儒家的儒了。

“焚書”本來就有《詩經》,把兩件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關聯在一起,不僅顯示其才華,更可以突出嬴政之殘暴。


天長水秋


其實這個問題早就有定論。但到最近又有又同的聲音質疑,倒底是"坑爹",還是"坑儒",還是"坑術士″?這很一時半刻說得清楚。

秦始皇很早就對儒生沒好感。統一天下得靠武力,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式的消積運動是行不通的。這一法制思想招致份儒生詬病。秦始皇統一天下以後,要推行具體措施,在短時間內要統一認識,必定要用強有力的手段來推行政策法律制度。對於儒家的一套就不會利用。這就招致儒家人的不滿。後來秦秦始皇去泰山封禪,讓儒生制一套禮儀來用用,不道居然扯皮到沒結果。秦始皇很窩火,乾脆就不用。這讓儒生惱火。秦始皇碰上大雨,儒生就說風涼話。秦始皇也沒發作,忍了。

後來就發生盧生侯生找不到仙藥沒法交差,還找藉口誹謗吾皇。還逃跑了。這才引發秦始皇心頭早埋下的火苗,這火一點就著。著御史去查,這樣一來,儒生裡有術士,術士裡有儒生。秦始皇下冷亂說亂來的術士儒生只要有牽連的,全部活埋,以懲後效尤。以便大秦鞏固統一的法令制度順利推行下去。這就是"坑儒"事件,其實坑的術士更多。

致於"焚書",再說罷。





劉一千五


焚書起於博士淳于越的進諫,要求恢復分封古制;坑儒起自方士煉不出仙藥,而誹謗秦始皇。

焚書與坑儒是兩件互不相干的事,往往被歷史上的儒生解讀為秦始皇針對儒生的殘暴統治,因為得罪了讀書人,秦始皇背了幾千年的黑鍋。

焚書的起因是因為博士淳于越引起的分封制與郡縣制之爭,而這件事發生的時間已經是秦始皇統一後的第七年,同時也是郡縣制真正實行後的第七年,郡縣制與分封制熟優熟劣無需再次證明,歷史已經證明了郡縣制遠遠優於分封制。



對於新生的大秦帝國來說,政體制度已經確定,穩定高於一切,但來自已民間及非官方的議論之言從來就沒有停止過,為了杜絕背後的議論,秦始皇採用李斯的建議,焚燒《詩》、《書》、百家語及六國史書,而且只燒了民間的藏書,官方的藏書沒有燒。

焚書並不是針對儒生的,只是針對反對郡縣制背後的思想理論書籍,從思想領域杜絕不利於秦朝政治制度的言論,雖焚書,但先秦古籍大部分都保留下來,秦始皇用此舉動表明了維護既定政體制度的決心,對於維護統治有一定的積極作用。秦始皇的焚書如同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同樣的作用,都是為了統一思想,維護統治。



在秦始皇一統天下後,原六國舊貴族餘孽依然蠢蠢欲動,暗流湧動,不僅有韓國貴族張良的行刺,還有代表六國貴族利益的淳于越上書,恢復分封是六國復辟的第一步。對於此種苗頭,秦始皇不可能不察覺,因此焚書還燒了很多原六國史書,秦始皇為了防止原六國復辟,將原六國曆史抹去。

坑儒的起因是因為以盧生和候生為首的方士,為秦始皇求長生不老的仙藥失敗,害怕承擔罪責,在背地裡議論秦始皇的為人,執政以及求仙等各個方面,認為求不出仙藥是因為秦始皇的政策不行,以此推託責任,並且還捲走秦始皇求仙用的資金逃跑,秦始皇何曾受過如此大恥辱,因此下令捉拿方士,並逮捕了一批在背後議論秦始皇的人,這批人有方士,也可能有儒生,一共有460多人,全部被坑殺。



坑儒雖然有個儒字,但與儒家子弟沒有太大關係,是因為方士矇騙了秦始皇,並在背後議論,再導致秦始皇抓捕方士,至於捲進來的儒生,應該是在背後非議秦始皇被人供出,秦始皇此舉完全不是針對儒家子弟,只是因為有儒生參與非議才被坑殺。

焚書坑儒,並非暴政,只是秦始皇為了維護統治採取的一些政治手段,而且波及的範圍也不大,焚書不過是燒了民間所藏的詩、書、諸子百家及六國史書,對於官方藏書從來沒有損失,坑儒也不過只是坑殺了咸陽附近的460多名方士和儒生,並未擴大到全國範圍,秦始皇的焚書比不上項羽在咸陽放的一把火燒的書多,而坑儒也遠遠比不上漢武帝一個巫蠱之禍殺的人多,之所以秦始皇一直被罵暴君,僅僅是因為得罪了儒生,暴君這個黑鍋秦始皇背了兩千多年。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始皇帝焚書坑儒的對象,不外乎是儒生和術士,因為讀書識字的人,總是不容易被人忽悠,任何一個時代,田裡鋤禾的,總是比飽讀詩書的好糊弄。我沒有輕視廣大勞動人民的意思,我也是農民的兒子。但是,階級的侷限性,是不可更改的。從陳勝吳廣到李自成,千百年來的農民起義,為什麼總是難成正果?勝利的果實,不是被士大夫摘走,就是被某些利益集團竊取,說白了,底層的人民群眾,一直都是統治階層的工具,需要你的時候,你就是馬前卒,用完了,你就是待宰的羔羊。而焚書坑儒的目的,不過是加強思想的專制統治,將所有不同意見和反對的聲音,消滅在萌芽之中。這種事情,在一個專制集權的社會里,屢見不鮮。


如今是老方


無恥無人超儒徒!

有點常識都會知道,無論古今中外歷史,都曾經有一個共同歷史現象:

打天者坐天下!

西方分封制,正是來源於打天下,當天下平定後,最高軍事統帥就轉型為國王,國王對手下功臣,按戰功大小,進行分封授爵位,永久享受貴族稱號和封土待遇。

與西方不同的是西周打下天下後,主要是對周文王家族宗親分封,然後才對個別功高蓋主姜子牙這類個別功臣分封,再以聯姻形式拉入宗室圈子內,共享天下奴農血。

唯有秦始皇打下天下,不以宗親享天下,也不以戰功分髒享天下,而是不懼戰功卓著武臣造反鬧事,讓儒士治理天下,比西方國王和周朝天子分封都偉大,更先進。

正是秦始皇集天下儒士用之,才能完成統一文字,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奠定了幾千年中華大一統文明,無論怎麼改朝換代,但文字、語言、度量衡和領土,始終大一統,這點歐洲基督教國沒做到,伊S蘭帝國也沒做到,因此說,秦始皇可謂古今中外第一偉人。

而西方的分封,也形成了割據為國,文字口語多種的後患,幾千年無法統一,至今被迫結成歐盟,又一會統一,一會分崩,蔽端危機重重。

但兩千年巫邪腐儒為什麼誹謗抹黑秦始皇?無非幾點:

(1)不循周制,廢禮宗親分封,(2)統一文字後燒六國原有各自不同文字書,(3)誅殺禍亂天下玩巫術,裝神弄鬼邪魔義和團一樣的罪儒。

可見,秦朝最大受益者的儒士階層,幾千年誹謗攻擊抹黑秦始皇,是多麼無恥的行徑。



有人為秦這個作法辯護,說坑儒是打擊那些方士,你聽說過方士會把他們的方術的書給你看嗎?方士與方術的書對於他們來說,這類東西是絕無可能示人的,這類方士的書,只會是入室弟子與嫡傳而不會在社會上進行公開推廣。

焚書坑儒,其實搞的就是思想禁錮,不允許任何衝擊於統治關係的言論與書籍的流通。

這個對於活了一把年紀的中國人來說,應該是十分熟悉的事與活生生的歷史。

儒學的人文理念與其善惡觀與秦政有著根本的衝突,在秦政的這個完全的對天下之人的統治奴役之下,儒學在秦遭遇滅門的結果,其實是必然性的!


楊宇林745


焚書坑儒不僅僅是針對儒家,在當時儒家還沒有那麼興盛。雖然那時候的儒家可以說是主流之一,但還沒有到後面的獨尊儒術那樣的影響力。

秦始皇焚書坑儒的原因有很多,有政治鬥爭、文化統一、思想統一、文字統一等各個方面的目的。那個時候剛剿滅六國,六國地區所使用的文字都不一樣,非常不方便帝國管理。諸子百家又各有思想主張,治國理念,那些儒生(那個時候儒生不是像後面一樣單單指儒家學生,泛指讀書人)文人整天吵吵鬧鬧,剛統一的帝國暗流洶湧。以上這些種種原因促使秦始皇焚書坑儒。焚的不僅僅是儒家的書,還有很多其他諸子百家的書,坑的也不僅僅是儒家的,諸多各家學說學子都有。


沙門信徒


秦始皇焚書,坑儒,這個儒絕不是儒教的儒噢,幾千年來儒教精英一直為此委屈。

作為一個政治家,秦始皇怎麼會在統一六國之後,再去鬥那個當年連秦關都沒能進去的孔子呢?

所以“焚書坑儒”,針對的是廣泛的具有獨立思想和秦朝統治需求違逆的那些知識分子和讀書人。

焚書坑儒的目的,很明顯就是為了統一大業嘛。

“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很多歷史研究者和政治家把他視為秦始皇的偉大成就。

歷史的問題,不但要歷史地看,還要政治地看,軍事地看,經濟地看……不同時期,不同政治主張,不同做法,不同結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