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短板,打基礎,管長遠,黃梅水利建設成績斐然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興水利、除水害,事關人類生存、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歷來是治國安邦的大事。

黃梅縣位於鄂贛皖三省交界,是鄂東門戶,全縣版圖面積1701平方公里,人口99.4萬。頭頂三盆水(古角、壠坪、永安三大水庫),腰繫兩隻壺(太白湖、龍感湖兩大湖泊),身披四條帶(古角、壠坪、小溪、考田四條大河),腳踩一條江(長江),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了我縣水旱災害頻繁,是鄂東有名的“水袋子”。

2016年黃梅遭受“98+”特大洪水襲擊,發生各類險情近千次,其中發生壠坪水庫溢洪道水毀、張湖圩堤漫頂、北壩風浪侵襲、東喇叭湖圩堤脫坡、西隔堤蘆竹埂險段浪襲和考田河潰口等重大險情50餘次,造成嚴重災情,直接經濟損失達31.5億元。暴露出了圩堤防洪標準不高、平原湖區水系不暢、外排能力嚴重不足、涵閘泵站設施老化等系列水利短板問題。

痛定思痛。水災過後,經縣委、縣政府集體研究,四大家形成共識,制定農村水利工程三年滾動建設計劃。在當年的冬建動員大會上,縣委書記馬豔舟大聲疾呼,要樹立打基礎、管長遠的政績觀,切實對黨和人民負責,對子孫後代負責,把有限的財力投入到最能為人民謀福利的事業上來,抓緊補齊水利建設短板,打牢黃梅長遠發展的根基。該次會議確定以“治水患、興水利”為主線,以修復水毀災損、加固險工險段和連通骨幹水系為重點,謀劃建設三年災後水毀恢復和補短板項目967個,計劃投資21.7億元。

补短板,打基础,管长远,黄梅水利建设成绩斐然

針對2016型特大洪澇災害的主要特徵,科學定位水利建設在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位置,系統分析我縣水利在區域性水系中面臨的局面,以防汛抗災中暴露出來的突出問題為導向,以全縣“十三五規劃”和水利綜合發展規劃,與縣鄉地域水系情況相結合,按照我縣地域特徵劃分為山區、丘陵、湖區,按防洪功能歸類防洪、排澇、抗旱,分類指導,系統制定三年水利工程建設規劃,並將規劃項目化、具體化,分類指導,分級負責,提高水利工程建設的科學性和系統性。

补短板,打基础,管长远,黄梅水利建设成绩斐然

我縣建立“1+9”(“1”是指總指揮部,由縣委書記擔任政委,縣長擔任指揮長;“9”是指長江干堤、西隔堤、太白湖、北部山區、源湖、城區張湖、老縣河、北水南調和後勤保障9個分指揮部,所有縣級領導均在分指揮部擔任指揮長或副指揮長,人人上崗,人人擔責)防汛建設指揮體系,將原防汛抗災指揮部轉化為水利工程建設指揮部,汛期負責指揮各防區防汛抗災,汛後負責督辦各防區水利建設,項目建成後負責跟蹤建好管理體制。建管體系一定三年不變(牽頭領導不變,包保單位不變,指導、督促、協調的職能不變)。各鄉鎮或各水管單位作為縣辦工程的項目法人,履行項目建設主體責任,每個項目都明確一名黨委成員作為項目具體負責人,鄉鎮幹部按照駐點分工對駐點村水利工程建設實行包保,形成了責任明確、統籌協調、“建管防”一體化的組織機制。

补短板,打基础,管长远,黄梅水利建设成绩斐然

在具體項目的策劃過程中,我們確立了“當年水毀必須當年恢復、當年險情必須當年整治、當年隱患必須當年排除”的工作目標,對防汛中的薄弱環節進行系統整治,補齊水利建設短板,提高防汛抗旱能力。同時,將應急與謀遠結合起來,應急措施與長遠規劃充分對接,不搞重複建設,不搞臨時投入,提高水利工程建設的及時性和實效性。2016年洪澇災害中,濯港鎮考田河潰口81米, 受淹面積達2萬餘畝,經濟損失2億多元,當年,縣裡投資1600萬元,對堤壩進行全面加固修復重建,堤頂高程增加1米,達到18.5米,面寬增加4米,達到10米,對西湖泵站進行全面拆除重建,確保了該堤段行洪保安,農田旱澇保收。張湖圩堤北端承接老縣河來水,南端圩堤抵禦梅濟港至駝湖閘區間湖水,是黃梅縣城區防禦湖水頂託的最後一道防線。2016年汛期張湖圩堤超警戒水位62天,經過全力搶險才確保了安全度汛。災後縣裡投資712萬元,對張湖圩堤全線進行整治加固,加固後張湖圩堤堤頂高程達18.0m,堤頂寬達5m。劉佐鄉四清閘位於龍感湖和劉佐鄉的邊緣,是湖區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涵閘,在2016年洪災中四清閘全部被沖毀。後經過改造重建,總裝機容量達到760千瓦,運行非常順暢。

补短板,打基础,管长远,黄梅水利建设成绩斐然

根據水利工程建設規模和保護對象,分為國家工程、縣級工程、鄉鎮重點工程、鄉鎮一般工程和村級工程四個層級。按分級負責原則對涉及全縣國計民生、大江大河、大型水利設施,全局性、流域性的問題,由水利部門組織申報國家水利工程項目,爭取中央投資;對國家投資政策不能覆蓋,當前險情十分突出,關係到全縣防洪安全、抗旱安全、民生安全的問題列為縣辦工程,由縣財政籌措資金建設;對鄉鎮轄區內區域性的、局部性的問題由鄉鎮列出鄉鎮重點工程,由各鄉鎮自籌資金,縣級財政給予“以獎代補”;對鄉鎮一般及村組問題,由受益鄉鎮、村組按受益負擔原則,自籌資金建設。在全面調研摸底基礎上,將各層級工程按輕重緩急,排出建設的先後次序,以年度為節點、三年為週期,分期滾動實施,提高水利工程建設的可行性和針對性。近三年,共爭取中央、省級資金4.53億元,實施項目20個,用於農村飲水安全、農田水利設施、中小河流治理、病險水庫涵閘除險、外排能力提升、堤防險段加固、水系連通、飲水水源地保護和山洪災害防治等國家工程建設;整合部門資金7.52億元,用於39.31萬畝高標準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縣級財政共投入水利建設資金3.5億元,其中安排資金2.1億元用於縣辦工程建設和鄉鎮重點工程以獎代補。

补短板,打基础,管长远,黄梅水利建设成绩斐然

全縣水利工程建設項目嚴格堅持建設程序。國家投資水利工程項目實行“六制”管理。即:領導包保制,每個項目縣水利局安排一名班子成員擔任項目行政負責人;項目法人制,由縣政府發文明確具體項目法人代表;工程招標制,根據工程建設規模分別在省、市、縣實行公開招投標;合同管理制,工程參建單位均要簽訂責任明確、內容詳實的工程建設合同,實現合同化管理;工程監理制,每個項目都要通過政府採購公開選擇具有相應資質的監理單位,對工程建設進行全方面的現場監督。終身負責制,每個項目建設要加強現場安全管理,要嚴格實行質量終身負責制和安全責任包保制,確保工程建設質量。為做好工程“四控”(質量控制、進度控制、資金控制、安全控制),我縣加強事前監管、過程管控。國辦、縣辦重點水利工程,各項目法人單位都要組織相關部門實地踏勘、充分調研,在提交省市審查之前,由縣水利局組織系統內技術骨幹進行充分討論,論證後才能上會;在實施過程中,縣委、縣政府將從縣委督查室、縣政府政務督查室、縣紀委、縣考核辦抽調人員組成專班,對水利工程建設質量、進度、資金、安全進行不定期抽查督辦,確保工程質量有效管控、進度有序開展、資金有效監管、隱患及時消除。

补短板,打基础,管长远,黄梅水利建设成绩斐然

三年的滾動建設,全縣水利建設累計完成土石方1326.8萬方,加固圩堤55公里,整治涵閘泵站435座。三年的勵精圖治,帶來了全縣水利基礎設施面貌煥然一新。重點水利工程防洪標準全面提升,抵抗自然災害能力顯著增強。小型水庫得到除險加固,平原湖港圩堤得到全面加高培厚,病險涵閘站得到全面整治。一大批以長江崩岸治理、小型水庫除險加固等工程為代表的安全型水利工程,以農村飲水安全、水源地保護等項目為代表的民生型水利工程,以高效節水灌溉項目為代表的發展型水利工程,以長江大保護、壠坪水質監測站為代表的生態型水利工程,以沱湖閘、新嚴閘為代表的景觀型水利工程,以加強河湖庫長制管護為代表的和諧型水利工程,加速建成併發揮重大效益。黃梅水利在夯基固本之上正闊步邁上高質量發展新時代,必將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縣建設提供強力支撐!

轉自:黃梅黨辦,僅作分享之用,文章及插圖版權屬於原作者。如果分享內容侵犯您的版權或者所標來源非第一原創,請聯繫我們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