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好人”楊國麗:用愛教書 用心育人

“把每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這是神木市五中教師楊國麗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從偏遠鄉村的獨自堅守到鄉鎮中心小學的砥礪前行,再到城郊中學的教學一線,25年來,楊國麗始終堅持“用愛教書,用心育人”的原則,捧著一顆誠心和善心,用平凡的經歷譜寫著不平凡的人生。


“陝西好人”楊國麗:用愛教書 用心育人


楊國麗(中)和同學們一起做遊戲

 “窯洞小學”的獨自堅守

回憶起最初的教書生涯,神木市沙峁鎮劉家畔村小學的幾孔窯洞,在楊國麗塵封的記憶中逐漸清晰起來——飽受風雨滄桑的破窗戶、堆滿乾草和玉米稈的窯洞、雜草叢生的院落和那棵挺立在院中的老棗樹……

1992年,高中畢業的楊國麗來到偏遠貧困的劉家畔村,當了一名民辦教師。面對眼前的艱苦環境,她沒有退縮,而是毅然接受,讓這個停辦了15個月的“學校”恢復了琅琅書聲。在她和村支書的努力下,3天時間召回16個孩子。“是她拯救了這所學校,挽救了這些孩子。”劉家畔村老支書說。

孩子們小的才6歲,大的也只有14歲,年級不等。面對這種情況,只能開復式班。語文、數學、美術、體育等所有課程,都由楊國麗一個人上,幾乎沒有休息時間。16個孩子分佈在5個年級,其中3個女孩是留守兒童。楊國麗與她們同住,每天第一件事就是幫她們洗臉、梳頭,還要給她們洗衣服。時間長了,孩子們都親切地喊她為“姐姐老師”。

學校三年級有個叫劉愛國的學生,平時沉默寡言,學習成績平平,時常不來上學,連一年級的基礎知識都沒有掌握。他的父親因意外事故癱瘓在床,母親整天下地勞動,家裡4個孩子,愛國最大,所有家務都扛在小愛國身上。此後,楊國麗每天放學後都會去劉愛國家裡幫他做飯、輔導功課,半年後他的學習成績有了明顯進步。

當時,楊國麗每月工資只有56元,但看著因家庭貧困無法上學的孩子們那一雙雙渴望讀書的眼神,她堅守下來。在沙峁鎮任教期間,她經常幫殘疾孩子、留守兒童交學雜費,買學習生活用品。20多年來,她共資助了46名學生累計8萬多元。


“陝西好人”楊國麗:用愛教書 用心育人


楊國麗在輔導學生

用愛幫扶貧困學生

時光流逝,彈指間16年過去。2008年,楊國麗調到神木五中任教。五中地處南郊,大部分學生是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單親家庭孩子和留守兒童較多。她給每位學生建立了成長檔案,在思想上、物質上、經濟上幫助貧困學生。“2010屆的徐娜,父母開小食堂,家中總是她一個人,從小學五年級開始學習成績越來越差。”楊國麗回憶說。楊國麗瞭解情況後時常找她談心,幫她輔導作業。徐娜逐漸變得自信,成績漸漸提高。初中畢業後,順利考入神木四中。

“經常在街上遇到我的學生,每次都會和他們聊一會,瞭解他們的近況,聽他們訴說生活和工作上的故事。他們是我的學生,也是我的朋友。”提起學生,楊國麗的臉上始終洋溢著微笑。

育人路上繼續前行

清晨,當晨間鍛鍊音樂在幼兒園的各個角落響起時,小朋友們自覺排好隊參加戶外活動,此時的楊國麗便成了孩子們的玩伴,和孩子一起玩滾球、跳繩等遊戲,和他們一起分享遊戲的快樂。和孩子們在一起,楊國麗覺得自己是他們快樂的分享者。

“2017年下半年,由於健康原因,不能再繼續帶班,正好五中幼兒園缺人,在同事們的推薦下,我擔任了幼兒園的園長。”楊國麗說。

“用心做好每一件事,用愛對待每一個孩子。”這是楊國麗的座右銘。25年來,她在三尺講臺上,用一顆愛心耕耘著,收穫著三千桃李的喜悅;以一顆平常心詮釋著“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奉獻精神。在她的心裡,教書已不再是普通意義的工作,而是一項終生的事業,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享受付出,收穫快樂”。(來源:榆林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