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有兩個人的武力高於盧俊義,兩人都來自王慶陣營

《水滸傳》中有兩個人的武力高於盧俊義,兩人都來自王慶陣營

一直以來,盧俊義都是廣大水滸迷公認的水滸第一武功高手,生擒史文恭,鏖戰“四耶律”,活捉孫安,擊殺厲天閏……這些都是盧俊義非常拿得出手的戰績。甚至不少讀者認為,鏖戰“四耶律”更是盧俊義的“封神之戰”,畢竟“四耶律”個個都有梁山五虎的實力。

《水滸傳》中有兩個人的武力高於盧俊義,兩人都來自王慶陣營

表面上看,盧俊義的武藝的確天下無雙,鮮有人敵。但如果我們仔細研讀小說,就會發現在《水滸傳》中至少有兩個人的武藝略在盧俊義之上。那麼,他們到底是誰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一、盧俊義與杜壆

《水滸傳》中有兩個人的武力高於盧俊義,兩人都來自王慶陣營

杜壆,王慶帳下第一上將,善使一條丈八蛇矛,有萬夫莫敵之勇。兩軍陣前,盧俊義曾與杜壆大戰五十回合未分勝負,後杜壆被盧俊義跟孫安合力斬殺,我們不妨來看看小說是怎麼寫的:

杜壆見連折了二將,心如火熾,氣若煙生,挺一條丈八蛇矛,驟馬親自出陣。宋陣主帥盧俊義也親自出陣,與杜壆鬥過五十合,不分勝敗。杜壆那條蛇矛,神出鬼沒。孫安見盧先鋒不能取勝,揮劍拍馬助戰。賊將卓茂,舞條狼牙棍,縱馬來迎。與孫安鬥不上四五合,孫安奮神威,將卓茂一劍,斬於馬下。撥轉馬,驟上前,揮劍來砍杜壆。杜壆見他殺了卓茂,措手不及,被孫安手起劍落,砍斷右臂,翻身落馬,盧俊義再一槍,結果了性命。

《水滸傳》中有兩個人的武力高於盧俊義,兩人都來自王慶陣營

為什麼我認為杜壆的武藝高於盧俊義呢?有三點原因:其一,上述文字中寫到杜壆“見連折了二將,心如火熾,氣若煙生”,可見杜壆因連損二將,心理受到打擊,這對他後面的單挑是極其不利的;其二,文字中還寫到“杜壆那條蛇矛,神出鬼沒”,這明顯是在誇讚杜壆的武藝之高超,而對盧俊義的武藝竟隻字未提,感覺在這場爭鬥中,杜壆才是主角。試想,能在盧俊義面前將蛇矛使得出神入化的,難道會是泛泛之輩嗎?其三,文字中又寫到“孫安見盧先鋒不能取勝,揮劍拍馬助戰”,原來在孫安看來,盧俊義似乎不具備戰勝杜壆的優勢。

因此,我認為杜壆的武藝略高於盧俊義。

二、盧俊義與李助

《水滸傳》中有兩個人的武力高於盧俊義,兩人都來自王慶陣營

李助,王慶麾下軍師,有“金劍先生”之稱,善劍術。但是,關於李助的劍術到底是純劍術還是法術,這實際上存有很大的爭議,我們不妨來看看小說是怎麼寫的:

盧俊義殺散中軍羽翼軍兵,徑來捉王慶,卻遇了金劍先生李助。那李助有劍術,一把劍如掣電般舞將來。盧俊義正在抵擋不住,卻得宋江中軍兵到,右手下入雲龍公孫勝,口中唸唸有詞,喝聲道:“疾!”李助那口劍,托地離了手,落在地上。盧俊義驟馬趕上,輕舒猿臂,款扭狼腰,把李助只一拽,活挾過馬來,教軍士縛了。

《水滸傳》中有兩個人的武力高於盧俊義,兩人都來自王慶陣營

我們看到,盧俊義遇見李助,就“正在抵擋不住”了。李助的確打敗了盧俊義,但他到底是用純劍術打敗的盧俊義,還是用法術打敗的盧俊義,這有待討論。請大家仔細揣摩“一把劍如掣電般舞將來”這句話,你發現什麼了嗎?直接開門見山,這句話是一句比喻句,也就是說,它並不能說明李助施展的是法術,也有可能是純劍術。大家不妨想想,當這句話是比喻句的時候,將李助的純劍術比喻成“掣電”是否成立?當然成立。而我也一直認為李助就是用純劍術打敗了盧俊義,何以見得?後來公孫勝趕到,僅僅只是念了一聲“疾”,李助的劍就脫落了,這說明了什麼?說明了李助的法術實在太低,或許他根本就沒有法術。我們反過來想,如果李助跟公孫勝一樣,都是法術高手,那他會被輕易地生擒嗎?顯然不會。李助或許只是一個冒牌法師,他真正厲害的正是他的純劍術,所以他才招架不住公孫勝的法術。

這樣一來,李助的武力如何,想必大家就很清楚了。

《水滸傳》中有兩個人的武力高於盧俊義,兩人都來自王慶陣營

綜上,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盧俊義並非水滸第一武功高手,杜壆、李助的武力都應高於盧俊義。對此,你怎麼看呢?請在評論區留言,感謝閱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