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將來改名稱的可能性有多大?

虎軀一震長安未央生


西安是十三朝古都,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根據未來發展方向,西安和咸陽合併成功,改名的概率非常大。西安這個地名,將來有三種可能:

一是改名為咸陽,咸陽這個地名歷史遠遠比長安、西安悠久,是秦朝這個大一統王朝的都城,是中國第一帝都,從小在教科書上就對這個地名印象深刻,名氣很大。

二是長安,作為中國最鼎盛大唐時代的首都,長安不僅是中華民族的自豪記憶,這一名稱也是享譽全球,改名長安,意味著長冶久安,一來體現了中華文化的源源流長,二是讓一個一帶一路上的世界著名古都重放異彩。

三是西京,前提是國家破格晉升西安的城市地位,比如直轄、陪都甚至是遷都,這個希望就很渺茫了。

行政區劃是國家層面的事,需要國務院的審批,不是說想改就能改的。我等百姓只是建言而異,有不同觀點也屬正常,畢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有重要的一點,發展好了對老百姓來說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老阿和田玉


西安將來改名的可能性為“零”!

這片土地被稱為“十三朝故都”,包括:西周、西漢、新莽、東漢(獻帝)、西晉(愍帝)、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而最響亮的名字就是“長安”,中國古代最強大的兩個王朝“大漢(西漢)”與“大唐”都這裡留下了恢弘的歷史和遺蹟。

但歷史上“長安”只是一個縣,漢高祖五年設立,築新城稱“長安城”,取長治久安之意。長安縣的名稱延續至今,已改名長安區。比長安縣更大的區劃是整個京畿地區,早期有朝廷直接管理,後後來設置京兆尹,或京兆郡、京兆府。

至元代,改京兆府為奉元路。明洪武二年,改為西安府。這是今天名字的由來。洪武三年,朱元璋又封次子朱樉為秦王,就藩西安,也被稱為天下首藩。據載,太子朱標曾有想法遷都西安,但因其早死未能繼位而作罷。

為什麼說不可能改名,原因有二:

第一,叫西安已很多年,掐著頭算一下649年。

第二,長安縣始終存在,而長安城名稱的地位對應是都城。

所以無論從政治因素,還是實際社會需要,都不可能改名字了。這與一些小地方,恢復古地名的性質是不同的。即使西安和咸陽合併,區號仍然是029,此前已經是副省級城市了。即使成為直轄市(當然這個概率也很低),也仍是西安。


幾葦渡


根據最新的數據來說,如果西安和咸陽合併成功,改為長安的可能性較大!特別是國家第九大中心城市批覆後。

長安,曾經是漢,唐盛世的都城,也是世界上四大故都之一,著名的絲綢之路起點!改為長安有一下理由為依據:

一,西鹹合併後,行政區劃將發生很大的變化,咸陽北五縣可能併入銅川市,南部各區縣則全部併入西安,咸陽市區則改為秦都區,咸陽區,西安市內城三區合為一區改為唐城區,這樣既減少了行政人員,也保護了咸陽這一兩千多年的名稱,何樂而不為呢?

二,大西安的堀起,僅憑口頭上喊口號是不行的,必須有紮實的行動來實現。改名長安,意味著長冶久安,一來體現了中華文化的源源流長,二是讓一個一帶一路上的重鎮重放異彩。

行政區劃是國家層面的事,需要國務院的審批,不是說想改就能改的。我等百姓只是建言而異,有不同觀點也屬正常,畢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有重要的一點,發展好了對老百姓來說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村野農夫天蒼茫


感謝有機會回答這個問題,西安是陝西省會,那麼能不能改名呢?這個問題我想給大家普及幾個常識,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我國城市地名更名需要哪些步驟

根據國務院《地名管理條例》,我國對地名實行統一管理、分級負責制。按照西安的級別如果要更名,必須要有幾步來走。首先要獲得社會各界的認同,然後由市政府主導申請到省政府批准後,最後到國務院審批。有一步不同意就改不了。簡單講社會各界不想改,政府主導是沒用的;社會各界想改,政府動也沒用;最後成不成,是不是有改的必要批准還得看國務院。

是不是有改的必要是前提

西安作為國內外知名度比較高的城市,是不是有改城市名字的前提是關鍵。改成什麼?長安?估計會有多數人不同意吧,首先經過民眾的同意才是關鍵,但是現在似乎不僅僅是民眾還有官方都沒有這方面的意願。

可能性有多大?

目前來看西安改名的可能性不大,因為無論是官方和民間根本沒有這方面的意願,就算單獨有一方想要改估計也很難實施。麻煩的不說,簡單從教育角度來說。西安的高校比如:西安交大、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西安科技大學等一大批高校就要跟著改名,牽扯之廣就不用多說了。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歡迎各位留言或者關注。


勇哥雜談壹貳叄


很多人都說,西安改名長安的拐點在於西鹹合併,但是換個角度講,如果西鹹合併就要改名長安,那麼為什麼沒有絲毫跡象?

如果政府真有這個打算的話,現在的許多規劃和宣傳就不會冠以“大西安”這三個字,而是什麼“大長安”之類的,畢竟要造勢,乾脆一次性造完,省的將來改名,可見起碼從政府的層面上講,現在應該是沒有改名的打算的。



其實,從歷史的角度上講,西安這個名字繼承的是西安府,再久遠一點則是京兆府,而長安則一直是縣名,雖然治所與轄區有所改變,但是兩千年來長安一直是縣級單位的名字。

再從實際出發,改名長安後,需要改變的東西太多了,一千萬人的身份證,戶口本要變,十幾個區縣單位的名稱要換,學校名稱也要換,最後,西安二字也有了六七百年的歷史了,難道就這樣拋棄了,說不要就不要了嗎?


愛吃愛玩的胖子


我認為改名的可能性不大,也沒有那個必要。

西安的曾用名很多:灃京(周),鎬京(周),咸陽(秦),等等。延用時間最長的長安(唐)跨越幾個世紀一直到民國時代,其中“大唐盛世”在世界歷史上舉世聞名。



不論西京也好,長安也罷,那必竟是西安的歷史。那時的興盛只是記錄在當時的西安那個時期的名下,只能作為研究歷史的稱謂。

現在的西安,在文物古蹟,旅遊開發上在全世界那是一張響噹噹的名片。在老外的意識中“到中國,沒到西安等於白來”,甚至知道西安的,未必知道陝西。

西安,已經讓世界認可,如果真要改個名子,對西安的名氣就大打折扣。這和人的名
子一樣,突然間改個名子,連身邊的人都有不認識的,更何況還有不熟悉的。

西安己經出名了,西安的旅遊人們在口碑相傳,要讓一個長安、西京把西安取代,西安的名子消失了,找都找不到誰還來旅遊?總不能又重新宣傳,重塑形象吧!



我的意見(只是個人意見),別折騰啦!西安這名子好著呢!好不容易樹起的口碑,別給整沒啦!


村頭老碗會


西安改名回長安是本地最為著名的月經新聞之一,本地的好事網友們隔三差五就會呼籲一下,然後懶得尋找選題的本地媒體就會跟進,搞個新聞感覺體現了民意一樣。

要我說,西安改回長安,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首先,西安也是一個有幾百年歷史的名字,雖然長安這個名字的歷史更為悠久一些,但還有更加悠久的鎬京啊,所以不能因為歷史悠久就要改名字啊。

其次,長安雖然是西安最為輝煌時代的名稱,但隨著這些年的宣傳營銷,西安這個名字早已在海內外變得家喻戶曉了,浪費掉這個現成的,已經有了品牌效應的名稱,重新拾起那個舊名稱,再費一番功夫宣傳推介,完全是沒有必要的。

再次,西安下面還有個長安區,雖然中國還存在著省與市(吉林省與吉林市),或者市與縣(遼陽市與遼陽縣)重名的情況,但讓這種情況不在出現,畢竟是一個趨勢,比如寶雞市下面的寶雞縣,為了區別起見在縣升區的時候,直接改名為了陳倉區。所以,再此出現兩個長安,顯然是和現行的行政區劃牴觸了。

最後次,改名會帶來一系列的麻煩,大到政府牌匾、公章等等信息變更,小的老百姓戶口身份證護照的變更,對於西安這種體量的城市而言,這絕對是一個勞民傷財的浩大工程。而這也是西安不可能改名會長安最重要的理由,嘴上說說可以,如果真要落實了,估計被折騰的不耐煩的,然後站出來來抱怨的還是那些呼籲改名的人。


除了西安改名回長安,本地還有一個著名的月經新聞,就是關於西安的城市簡稱問題,南京簡稱寧,武漢簡稱漢,上海簡稱滬,而西安似乎還沒簡稱。


王朝的廢墟


不改為妙。第一、現在“西安”在國際上知名度很高,沒有必要折騰。第二、現在的“長安”就是個縣,或者名字改成區,但其實無非就是個縣。第三、眼前就是前車之鑑:公路交大改成“長安大學”,聽上去就像個“縣屬大學”。其結果不說是一落千丈,至少也是日漸式微。第四輪評估竟然連一個A類專業都沒了!連橋隧專業都不是了!第四、改名成本太高,有這個錢,倒真是還不如給那些低收入者發點補助。


Frankian


西安改名的可能性沒有,或者極小。像西安這樣的大城市,如果要改名,所需要的成本估計得1000億到3000億元,就是個名而已,何必去改變呢。不改成長安人民也知道西安是中國第一古都。石家莊因為名字有點土,多次申請改名,因為成本太高而沒有被批准。想想看,西安比石家莊大好幾倍,這樣的成本值得?


文心雕龍780


改為修仙!!!!出門在外自稱修仙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