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澤是怎樣被擠出國民黨三青團?

芳緋文學


康澤被擠出最根本的原因當然還是因為蔣經國,因為此前康澤和CC系和陳誠發生矛盾,蔣介石都是從中調停的,

但是康澤擋了太子的路,那自然是蔣介石所不能容忍的

當然,康澤與他們(包括張治中)發生矛盾,也是蔣介石對他產生惡感的原因之一

【康澤】

康澤字兆民,四川人,黃埔三期生,蔣介石的“十三太保”之一,復興社的主要發起人。時任復興社宣傳處的處長。

康澤早年就在中央黨部和谷正鼎等人作為審查委員,負責審查所有從蘇聯留學回國的人員對國民黨是否忠實,蔣介石對他的特工能力是非常贊同的,而以他的資歷和身份,他在復興社的地位是超然的,雖然戴笠分管特務工作,康澤主抓宣傳,但是他真的當上了宣傳處長之後,他卻不甘寂寞,在蔣介石的授意之下,他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特務班子,辦了一堆訓練班。

【蔣介石】

他的訓練班也很有特色,比如什麼自新招待所(主要中共叛徒)、留俄招待所、特別訓練班等等,他所辦的星子訓練班,一共訓練了兩萬多名特務,成為復興社裡最重要的特務機構。

1933年,蔣介石讓康澤組織一支特務警備隊,康澤即著手特務警備隊學員訓練班的工作,康澤很快將這個訓練班搞得有聲有色,並向蔣介石提議,成立別動隊,配備新式武裝,得到了蔣介石的同意。

這一年10月份,軍委會南昌行營別動隊成立,康澤為別動隊總隊長,分為三個中隊,每個中隊的第一分隊是便衣隊,拿著特務證,可以優先乘坐一切交通工具,免費進入一切娛樂場所,有權調動一個連的兵力,在地方上有逮捕、搜查、刑訊的權力,這些都是特務處的特務們所不能享受的。

到了1938年四月,復興社解散,同年特務處改為軍統,康澤和賀衷寒等復興社的骨幹分子併入了三民主義青年團。這個青年團名字是康澤擬定的,譚平山、康澤和陳立夫起草團章,蔣介石自己任團長,陳誠、陳立夫、康澤等組成了中央幹事會,陳誠任幹事長,康澤任組織處的處長,但是陳誠根本沒有精力來主持工作,所以這個青年團的其實負責人就是康澤。

【陳誠】

在三青團成立之初,陳立夫即提出意見,認為三青團不能成為獨立的政治組織,這遭到蔣介石和原復興社成員的反對,CC系在組團之初就沒有佔據主導地位,在三青團的那三十一箇中央幹事會成員中,CC系、復興社(康澤所在)、改組派、孫科派、陳誠派、中間派、政學系、桂系、第三黨、無黨派濟濟一堂,可見蔣介石確實是想要團結國民黨的,但這種安排也引起了後來黨團的爭鬥。

三青團一全大會召開之前,康澤曾經借去陝甘豫支團部的機會,和胡宗南交換了意見,康澤在提出了對自己有利的中央幹事會名單後,遭到張治中的改動,張治中將李樹森的名字換成了蔣經國。

【蔣經國】

康澤當時雖然沒有提出什麼異議,但他認為李樹森的成績和資歷明顯超過蔣經國,張治中的行為完全就是拍馬屁,從此,張治中和康澤之間的矛盾就經常圍繞蔣經國展開了。

為了擴大自己的力量,康澤極力拉攏拼湊自己的班底,他利用青幹班的畢業學員組織了青幹班同學會,通過自己的親信加強和鞏固自己與各團部的關係,安插了許多親信心腹,當時有人嘲笑說,康澤把三青團辦成了“康家團”。

由於前復興社的淵源,軍統系統和三青團有一定的練習,籌建三青團的中央幹事會名單裡,也有戴笠的名字,為了淡化三青團的特務色彩,在一全大會召開之前,張治中把戴笠、鄭介民和唐縱等人的名字從幹事會名單中劃掉了,康澤為了表明自己和這件事沒有關係,因此向張治中提議,也刪去自己的名字。

【張治中】

一大修訂的團章當中,其中一條就是增設副書記長,這一條是康澤提出的,得到了張治中的同意。康澤的原意,是自己來擔任這個職務,但是張治中卻有另外的打算,他向蔣介石提議說,三青團團長和書記長都是軍人,那麼副書記長應該由教育界人士來擔任,推薦了胡庶華。這樣一來,副書記長也沒有康澤的份,中央常務幹事的名單裡也沒有康澤。康澤遭遇這樣巨大的挫折,他已經感覺到張治中和蔣經國已經聯合起來打擊他了。

以一全大會為起點,蔣經國開始登上中央團部的大舞臺,他的勢力逐漸取代了康澤,成為三青團的重心,早在江西支團部成立以前,康澤就選派了青幹班的學員去江西籌備團務,這些人憑藉康澤的支持,和蔣經國爭鋒相對,爭奪控制權,康澤系狂妄自大,連接遭到失敗,蔣經國對他們進行分化打擊,使得江西支團成為蔣經國的第一個政治基地。

【蔣經國】

一全大會之後,中央團部提出擴大訓練班為中央幹部學校,那麼由誰來主持呢?以往的訓練班都由組織處長康澤主辦,這次蔣介石卻授意別人提議讓蔣經國來擔當,提議照樣由書記長呈報蔣介石,蔣介石當然照準。蔣經國順利就任教育長,康澤為校務委員會之一,但負責日常校務的,則是蔣經國的心腹。

幹校在蔣經國的領導下蒸蒸日上,也成為蔣經國勢力崛起的重要象徵,三青團內的政治格局自然又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後來蔣經國組建青年軍,也標誌著他進入了國民黨的軍事系統,這一切都增強了蔣經國在三青團內的地位,對此康澤自然憤憤不平。

在國民黨六大的時候,CC派本來打算將三青團排斥於六全大會之外,因此以康澤為代表的一部分三青團幹部,決定趁這個機會聯繫新桂系和黃埔系在黨內掀起反CC系的活動,聲勢浩大,對CC系造成了一定的威脅,CC系和康澤代表的反對派最終決裂,只能讓蔣介石來裁決,蔣介石為了讓選舉順利進行,對CC系表示支持,痛罵康澤,並且當場要求調查康澤和賀衷寒是否操縱派系活動,這次大會遂淪為爭權奪利的鬥爭。

【陳立夫】

康澤系的一大問題就是沒有軍事力量,之前的別動隊算是他僅有的一點心血,但是抗戰之後,這點心血也沒有能留存下來,一全大會之後,蔣經國拼命排擠康澤勢力,在他當上中央幹校教育長之後,大規模培養自己的勢力。

可笑最初康澤還認為蔣介石一定不會過分為了兒子拋棄他,尤其在蔣介石把他任命為全國徵委會主任秘書時,他還覺得蔣介石非常信任他,會讓他領導青年軍。誰知道蔣介石竟然直接任命蔣經國為青年軍政治主任,陳誠嫡系羅卓英擔任青年軍編練總監,青年軍的幹部職務被陳誠和蔣經國派系佔據,而康澤為了發動知識青年從軍運動出了大力,最終卻為他人做了嫁衣,到這個時候,他在軍事方面的發展被陳誠所封閉,在政治上的發展則被CC系所封閉,又因為和蔣經國的惡鬥為蔣介石所不喜。

1945年五六月間,張治中約見康澤,向他攤牌,讓他不要再參與三青團的活動;7月,張治中告知康澤,蔣介石一直大罵他,問他為什麼還要把持青年團,是不是想要造反,康澤如遭雷擊,當即表示願意立刻辭去所有職務,去國外考察。

事後他聽說有人向蔣介石替他求情,認為他很有功勞,蔣介石卻說,讓他出國已經是優待他了,康澤因此心灰意冷。

【三青團團長蔣介石】

1947年,康澤考察回國,又一次捲入到派系鬥爭的旋渦,後來被蔣介石任命為第十五綏靖區司令官,守衛襄樊,他基本沒有領兵打過大仗,後被解放軍俘虜,結束了所有的政治生涯。


潯陽鹹魚


康澤是國民黨中對蔣介石比較忠誠的信徒,曾幾何時也是老蔣身邊的絕對紅人,完全不比軍統中的戴笠遜色多少,是復興社的創始人之一,別動隊就是康澤一手創立特務武裝,並且與劉健群、陳立夫共同創立三青團。

可以說前途無限的康澤,後來卻被雪藏,反而遠沒有後來同樣特工出身的戴笠出名,甚至還沒有鄭介民、唐縱、毛人鳳知名度高。

今天縱橫就來講講康澤,這個蔣介石的“親學生”。

黃埔三期,著手創建復興社

雖然戴笠是後來復興社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但是康澤才是創建復興社的核心人物。

黃埔三期畢業的康澤被選派到蘇聯中山大學進行深造,1928年回國,當時國內革命風起雲湧,尤其是針對國民黨內部的鬥爭,蔣介石被汪精衛逼迫下野,使蔣介石意識到想要治黨,必須有一些特別手段。

這是康澤向蔣介石建議學習俄國的保衛局制度,以此來保護政權,這個建議正中老蔣下懷。1931年老蔣成立南昌行營別動隊,便開始重用康澤,由於在“剿匪”中的表現,老蔣更加希望建立一個更加系統化的組織來進行特務活動,1932年復興社成立,康澤任成為老蔣的心腹愛將。

康澤上蘇聯深造也沒深造個一二三出來,反而將蘇聯不好的制度,特務機構照搬照抄到國內,並且對其進行本地化的工作,最後復興社成為老蔣加強國家機器,穩定政權的工具,老蔣親自擬定口號:“攘外必先安內,安內必先剿匪”。

三青團的創建

由於康澤在此前表現一直良好,尤其是康澤的別動隊在西安事變中的表現,再加上老蔣迫切需要特務來加強自己的統治,因此對康澤更為信任。

1937蔣介石在南京召開了康澤、陳立夫、劉健群三人,由於當時全國都反對特務統治,在第二次合作之後,老蔣被迫要求將復興社、別動隊這些獨立的特務組織取消,當然,老蔣捨不得啊!於是找康澤他們商議,能不能換個方法,改個名字繼續搞,於是就有了三青團,全稱叫三民主義青年團,實際上就是把以前的復興社和別動隊加入其中。

1937年下半年到1938年也是康澤紅極一時,走向人生巔峰的時候,老蔣也極為看重,在康澤和陳誠爭權時,老蔣多次提攜幫助康澤,使其位高權重。

康澤為何會被擠出三青團

所謂槍打出頭鳥,人怕出名豬怕壯,當時已經處於人生巔峰的康澤正是這樣的處境,因為康澤太得意,只忠誠於老蔣,對其他人根本看不上眼,下面的想往上爬,對手想要幹掉你,再加上國民黨內部本來就派系傾軋嚴重,說到底,康澤只能是蔣介石的寵信人員,而沒有形成自己派別,最終被人搞倒,江河日下,許多職務都被老蔣收回。

只有三青團組織處處長的職位,一直是康澤的全部身家,從1937年到1945,康澤在三青團是穩如泰山啊!

但是,抗戰後期,蔣經國從蘇聯回國,誰都知道,老蔣愛宋美齡,更愛他兒子,老蔣傳位之心已經有了,所以,後期的老蔣對蔣經國是重點栽培,1944年被調到三青團組訓處任處長,這裡蔣經國開始和康澤發生奪權的現象。

康澤認為自己是有功於老蔣,有功於黨國,有功於三青團,但是再親的親信也親不過兒子啊!很多和蔣經國爭奪權力掰手腕子的人,都沒明白,蔣經國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再加上抗戰勝利後,全國一片反對獨裁,反對特務的口號,老蔣趁機將已經是臭名遠揚的康澤出來擋槍子,並且通過張治中逼迫康澤辭去三青團的職務,並且被派往國外考察,然後讓自己的兒子順利上位。


史論縱橫


康澤出生於一農民家庭,從小就聰明好學。1925年考入眾多青年人嚮往的黃埔軍校,畢業後又被派到前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習,回國後在中央黨務學校工作。
康澤不僅是蔣介石信賴的學生,也是蔣的堅定擁護者。蔣介石下野時,國民黨中央特別委員會是蔣介石復出的主要障礙。為此,康澤等人成立了“南京市各級黨部暨各民眾團體救黨運動委員會”,與特別委員會處處作對,最終導致“一一·二二”慘案的發生。蔣介石利用了這個慘案,聯絡相關人員,最終再次上臺,成為國民黨的最高統治者。康澤因此也成為蔣介石信任的部下之一。
康澤主要從事政治宣傳工作,也就是“政訓”工作。他不遺餘力地為蔣宣傳,要大家忠於領袖、服從領袖,以此洗腦人們效忠蔣介石。
國民黨初期特務組織復興社成立時,康澤任宣傳處處長,他也是該組織的創建人之一。根據蔣介石的指令,康澤收編、訓練數千人,成立了類似德國黨衛軍衝鋒隊的別動隊,康澤任總隊長。康澤向他們灌輸蔣介石“三分軍事,七分政治”的原則,為特務警察和復興社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抗戰爆發後,為了爭奪和控制青年,國民黨成立了三青團。蔣介石任團長,康澤任組織處代處長。三青團在康澤的組織及訓練下不斷壯大。康澤利用三青團排除異己,特別是在敵後,三青團即是武裝特務組織,專門從事秘密行動隊、交通網、情報站等活動。康澤在三青團發號施令、呼風喚雨,儼然蔣介石下的二號人物。1939年,蔣經國開始滲入和管理三青團,經過博弈,康澤最終被擠出了三青團。
康澤認為,蔣經國資歷尚淺,沒有功勳。他之所以能夠掌握三青團,是蔣介石的暗中幫助,這也是康澤與蔣經國積冤頗深的原因。1945年8月,康澤黯然離開了他為之奮鬥七年之久的三青團。
1947年,康澤出國考察回來後,被任命為十五綏靖區司令,半年後就被解放軍俘虜。
在監獄中,康澤通過改造洗心革面,思想發生了轉變,寫下了數十萬字有價值的史料。1963年,康澤被第四批特赦,1967年病逝。
作者:“小方說歷史”團隊
歡迎關注公眾號“小方說歷史”
雲緋歷史號:故紙堆間
歡迎點贊和評論

小方說歷史1990


康澤,四川安嶽人,黃埔三期畢業。國民黨大特務,與賀衷寒、戴笠等創立“復興社”,是蔣介石心腹復興社“十三太保”中的重要人物。與賀衷寒、鄧文儀、戴笠並稱“復興社四大臺柱”。


康澤少年時就懷有救國救民思想。他出生農民,性格剛強,學習勤奮,樸實耐勞,不改農民本色。

在黃埔軍校期間,康澤很少和同學去遊玩。一個星期天,蔣介石在學校巡查,康澤正在教室整理校長筆記。看見蔣介石他馬上立正,蔣介石翻閱了他的筆記,問他:“你叫什麼名字,為什麼星期天不休息?”教官忙介紹:“他叫康澤,學習很用功。”蔣介石頻頻點頭。畢業後蔣介石就推薦康澤去莫斯科中山大學繼續深造。

後來有人認為,蔣介石是把康澤作為接班人培養。國民黨內部人員都知道蔣介石最寵信的人就是戴笠和康澤,稱他們為“康戴二公”。這兩人見蔣介石從來都不用通報,就連宋美齡在時他們都可以隨便進入。



九一八事變後,蔣介石為了加強獨裁統治,一日在南京官邸,召集賀衷寒、康澤、戴笠等10幾個心腹開會。在蔣介石授意下,會議決定成立一個類似蘇聯克格勃的機構。賀衷寒建議機構取名“力行社”,康澤建議叫“復興社”,最後蔣介石決定用“復興社”為機構名。

1938年,復興社解散,戴笠為首的特務處改為軍統,康澤、賀衷寒等人併入新成立的三民主義青年團。三青團由劉健群、陳立夫、康澤三人建立,三民主義青年團的名稱也是康澤擬定,蔣介石自任團長,陳誠出任中央幹事長,陳誠由於事務繁忙,實際上負責人就是康澤。


這也引起了陳立夫、陳果夫兄弟的不滿。二陳認為康澤野心很大。而康澤也大肆安排自己親信進入三青團。

蔣介石建立三青團其實是想為蔣經國建立勢力。蔣經國在蘇聯多年,不喜歡康澤代表的復興社,認為他們是法西斯類型官員。蔣經國又工作努力,經常去突襲檢查二陳派系的地方官僚,這些地方官被他搞得很狼狽。所以三青團三大派系蔣經國太子系、二陳cc系、康澤的復興社系關係都不合。

最開始的三青團由康澤的復興社系主導,蔣介石確實也把復興社作為三青團的組織核心。1943年三青團中央幹校成立,康澤非常想掌控中央幹校。蔣介石自認校長,又任命蔣經國為教育長。蔣經國權利日益提升,三青團成為蔣經國的嫡系。1945年,康澤請辭三青團幹事,申請出國考察,從此再無擔任三青團任何職務。


滄海歷史春秋



蔣介石有兩個寵臣,一個是戴笠,另一個就是康澤。這兩個人被時人稱為“康戴二公”,也是老蔣的13太保之中的2個。康澤的起點,原比戴笠高很多,康不僅是黃浦軍校3期畢業,還留學莫斯科中山大學,屬國民政府重點培養的對象。

1928年畢業後,任南京侍從室少校侍從參謀。而在28年,戴笠這個黃浦6期的肄業生,才剛剛開始搞情報,幹得是義工,連工資都不給。離成為蔣介石的親信,還差10萬8千里呢!不過,到了後來,國人卻只知有戴笠,不知有康澤,箇中原因,耐人尋味。

29年後,康澤任第2師的政訓主任,當時顧祝同才當師長,北伐軍攏共也沒幾個師;30年,任陸海空總部宣傳大隊長,又接手《中國日報》的社長,康澤這幾年,一直在宣傳口打轉,很是受老蔣的重用;

32年,蔣組建“中華復興社”,當時由賀衷寒、周復、滕傑起草章程,康澤、桂永清起草紀律條例,復興社的名字也是這5個人商定出來的。

此時,下野的蔣介石,開始復職中常委副主席,同時,老蔣開始改變北伐的初心和政控策略,要建立一個類似於”蘇聯政冶保衛局”的特務組織,用來外防異黨、內控本黨。

實際上,原來北伐為打倒軍閥,統一全國軍政的”革命的蔣介石”,從31年就開始,考慮建立”家天下”了。而復興社又是很好的誅伐異己的配劍。

對於蔣北伐初心的漸變,很多當事人當時是不敏惑和不清楚的。他們認為,還是在追隨”革命的蔣介石”,豈知此時的蔣介石,雖革命口號未變,內心早已物是人非、滄海桑田了。

不錯,不管是解放前後,凡接觸過康澤的人都知道,他既是蔣所倚重的人,又與蔣介石有莫名的齟齬;都覺得康澤本性很是愚忠、很是矛盾,恰巧的是,康澤自己也這麼認為。

可是他知道31年後,他所追隨蔣介石是哪個蔣介石麼?是”北伐”的蔣介石、抑或是”家天下”的蔣介石?

似乎從表面上看,他的悲劇,是從45年8月被調出三青團核心層,迫使他出國考察後,才開始上演;實際上,他的命運,從32年蔣暗許戴笠以復興社特務處長之職,同時勸退康澤,讓他擔任復興社的宣傳處長,就開始上演悲劇了,只不過在這以後,他尚有十幾年的上升期,看不清楚自己的宿命罷了。

說起來,戴笠也是蔣的鐵粉,但戴笠傻乎乎的只認蔣介石這個人,對放在蔣前面的定語,比如是“北伐的”,還是“家天下的”,卻一點兒也不在乎,他就認人。

所以,名不經傳、始終沒有報國情懷的小混混戴笠,從32年開始,不僅超越了對蔣產生幻覺的康澤和鄭介民,還在未來的歲月,相繼超越了中統的徐恩曾等很多國民政府的前輩或能人。

追隨蔣介石的人,無一例外,都認為自己是蔣的死忠、鐵粉。然而,忠於革命和忠於老蔣是不一樣的,從表面上看,似乎都是在追隨著老蔣。但內涵的不同,導致方式和結果的南轅北轍。

康澤這類人,翻看他的歷史,就可審知他的本性所追隨的,是”北伐”的蔣介石,而非”家天下的”蔣介石。所以,以他的幻覺和昏然不自知,一直去刻舟求劍,怎麼會不吃虧呢?

當然,後期的戴笠,也在重蹈著康澤的覆轍。挾洋自重、尾大不掉,妄圖在家天下之下,再建立個人的王國。最後,其專機不是不小心撞山了麼?當然,雨農專機的失事,歷史上一直都不明不白,有很多的說法。權當是個疑點,這裡暫且不論。

繼續翻看康澤的履歷。37年康澤甚至升到復興總社的老大,戴笠依然還在做他的復興社特務處長。可是然並卵,”家天下”的蔣介石,不論是在軍事指揮方面、還是在政府管理方面,從不按官制規則去出牌。只有戴笠才是老蔣放在內衣口袋裡,誰都看不見的配劍,雖然這柄配劍,私下裡經常受到更多的訓斥和打磨。

38年,復興社解散,其組織平移至三民主義青年團(三青團)。這裡,先將時光倒溯至33年。鑑於蘇區被攻佔後,軍隊又要調往它處作戰,地方政府又無力控制蘇區。老蔣想在贛成立一支別動隊(類似於德國的黨衛隊),來壓制所佔領的蘇區。令賀衷寒(黃浦一期)為主和康澤去籌劃此事。

賀衷寒上報了編制預算等按步就班的意見,康澤則提出召集失業黃浦同學,予以短期訓練成立別動隊的意見。


老蔣的批示很有意思。給賀的批示是,“只曉得編制預算,不知注意工作。”給康的批示卻是,“知準照辦。”

這件事,如杲換成由沒有情懷、只認人的戴笠去做,該會有什麼驚人之舉呢?可以腦洞一下。

所以,康以上中之姿勝了賀的中下之舉,當上了別動隊的創始人。日後,別動隊的存在,還真幫了蔣的大忙。

康澤無疑是個有情懷的幹才,正因為如此,康澤才有後面稀裡糊塗的十幾年上升期。也基於此,”家天下”的蔣介石雖不認可其情懷,卻也認可了他的幹才,才額外賞了他十幾年的煌煌仕途。

歷史明面上,是政冶、經濟、軍事、文化的演變,實質上,歷史是人性的歷史、客觀的歷史。也是人性作用於客觀的演變。

正如司馬遷所謂,”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天是客觀,人是主觀,深究天人之間的關係,方通曉古今中外的嬗變之美,在這裡,人性是歷史進程之中無可辯駁的國王。能說”北伐革命”和”家天下”兩種不同的客觀之中,老蔣的人性一點兒都沒變?

高潮來了,蔣與康相異的理念,開始迎頭相撞。引子是蔣經國的出現。把時間先調到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4.12反革命政變”。

次日,蔣經國在莫斯科中山大學的課堂裡慨然高呼,“蔣介石現在反革命了,我與他脫離父子關係,打倒蔣介石!打倒蔣介石!打倒蔣介石!”,年輕的同學們報以熱烈的掌聲,接下去,大家熱血澎湃地去遊行,一路口號,康澤也跟在隊伍後面敷衍二聲。


雖說路途之遙、主義之隔,蔣氏父子好幾年音訊不通,蔣介石是忙,經國是賭氣。但血緣就是血緣,與政冶、經濟、歷史通通無關,只與生養有關。

經國回來了。五個字,讓康澤的革命情懷和七年的三青團核心經歷、二十多年的為蔣介石的所行效的犬馬之勞,一瞬間化為烏有。因為經國要接手三青團,因為康澤情懷的不合時宜。要與蔣經國合作共管三青團。人家願意與你合作麼?

張冶中提醒康澤,老蔣在背後已罵他好幾次了,“娘希匹,康澤為什麼還把持青年團,是不是想造反?”康澤聽後,如睛天霹靂不知所措。康澤對張冶中說,“我是奉他的命令到三青團組織處服務的,既然如此,我辭職好了。”

還不糊塗,大刀闊斧、忍痛割肉、清倉出逃。不過,是不是有點遲了?說好的革命工作,只論唯才是舉、論資排輩的章程呢?也許,康澤的潛意識在徉徉地嘟囔著。

這一刻,康澤如夢初醒,原來自己一直所追隨的,”北伐革命”的蔣介石,早就在1932年,復興社成立之際就追隨丟了。最後,只跟住了”北伐革命”這四個虛幻的字,卻把”蔣介石”三個字給弄丟了。戴笠呢?一上來,對世人加在老蔣前面的定語視而不見,他只瞄著”蔣介石”三個字使勁兒跑,然後就跑了個第一名。

接下來就是,康澤出國考察了好久,打報告想回國,國民政府令他繼續考察。一年半後,好不容易回來了,企盼得到老蔣的諒解,又因性情耿直或心有餘怨,做得不夠好。

老蔣派他外放熱河省主席、北平行營、東北行營新聞處長三個工作,被他連連拒絕,最後定死一個襄樊綏靖區司令,不許回絕,他才去上任。

當初老蔣曾親口允諾的,即將調過來60旅,203師,85師,20師的部隊,再加上駐地川軍的三個旅,皆歸康澤指揮。可一到現場,別說即將調來的部隊杳無音信,就是川軍的三個旅,也只有一個裝備很差的164旅歸康管,163旅,在第5綏靖區作戰,新17旅歸漢口警備部指揮,均口惠而實不至。靠,這是叫堂堂黃浦3期的將軍去當雜牌軍旅長呀。

後來,在康澤指揮部的碉堡內,解放軍進攻部隊塞進了2個手榴彈,康澤被震得稀裡糊塗,終於被解放軍俘虜了。

不過,康澤的運氣還真不錯,能在封閉的空間內被連炸兩次,還僅僅是點小傷震昏過去,跟在旁邊的隨從都被炸死了。可嘆,康澤的一生。


本文所有圖片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穿越歷史的迷霧,檢視歷史的足跡,仰望歷史的輝煌,感懷歷史的滄桑。“劍雄品評文史經濟”與您同學同行,同喜同嘆。您的關注,是我奮筆疾書的動力,您的閱讀,是我剖析探幽的初衷。

劍雄品評文史經濟


康澤是民國時期國民黨著名的特工之一,他不僅是國民黨復興社的創始人之一,而且還與劉健群、陳立夫兩人一起創立了國民黨三民主義青年團(三青團),算得上是蔣介石跟前的紅人之一。在1938年那段時間,康澤的風頭幾乎蓋過了戴笠,就連他自己都把自己當成老蔣的預定接班人。


按理來說,他本應是前途無量的,但後來卻被國民黨高層聯合打壓,並被排擠出了三青團,徹底淪為一個邊緣化的人物。這要說起來,康澤的起點並不比軍統中的戴笠遜色多少,之所以落得這步田地,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不懂得隱忍和太過於招搖。

康澤本人是黃埔三期的畢業生,而且曾到過蘇聯進行過深造,所以深受蘇聯特工做派的影響。在國民黨的內部鬥爭中,康澤不遺餘力地向蔣介石建議應該發展自己的特工組織,必要時刻要用“特別手段”來對付政敵。所以在蔣介石的授意下,康澤開始著手組建復興社,之後又與劉、陳二人創立了三青團,一時間風頭無二。


不過,志得意滿的康澤認為只要有蔣介石的寵信,一切都高枕無憂。因此,他在國民黨內部得罪了許多人,比如張治中、陳誠、戴笠等人。再加上處於人生巔峰的康澤不懂得拉幫結派,所以遭到了以陳誠為首的土木系的打壓。在1939年以後,康澤便開始逐漸失勢,許多重要職務都被老蔣撤銷。即便如此,他也依然是國民黨三青團組織處的處長,算得上是穩如泰山。

再加上蔣介石有意讓蔣經國擔任自己接班人,而不知天高地厚的康澤竟然想去和蔣經國爭權奪利。康澤有功於老蔣不假,有功於國民黨不假,有功於三青團也不假,但是康澤和蔣經國爭權這一點觸動了老蔣和宋美齡的底線。所以在老蔣的授意下,張治中等人聯手將康澤排擠了出去,並給了他一個去國外考察的“光榮工作”。就這樣,這位曾經的復興社“元老”、三青團“元老”徹底淪為了國民黨邊緣化的人物。


歷史的荒野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要想回答好這個問題,我們必須瞭解兩個問題,其一:康澤是誰?其二:三青團又是幹什麼的?

康澤是誰?

康澤很陌生的一個名字,但是在當時國民黨內部,康澤可是和戴笠齊名的人物。戴笠和康澤這一對絕對是腦袋大,屁股肥,走哪都能撞出一條路的人,被人稱為“康戴二公”。(老梁特別提醒,瞅見沒這個老康可是排在戴笠前邊的。)

《三青團》

說道這裡,較真的朋友,就會問:“老梁啊!為啥叫他們公,不叫母呢?”

其一,康澤和戴笠都是掌管情報的特務人員,一個管內,一個管外。也就是說,國民黨內部的各個級別的官員,昨天晚上吃了什麼,和那個姨太太在那套房休息,只要他們想知道,扣個鼻屎的功夫,所有的細節都會傳到他們的辦公桌上。

其二,當年不管大腦袋的要員,還是小腦袋的練就了鐵頭功的各地軍頭,要想見蔣介石,那得先撅著屁股在侍從室那幫子小兵手裡備案,您還得吐著舌頭等侍從室傳達上去。

如果老蔣心情好,想見你,得令,您才能低頭哈腰的進去,不想見您,您那就見好就收,有多遠就滾多遠。而這兩位,哪怕當時蔣介石和宋美齡在臥室裡橫眉冷對千夫指的時候,都可以穿著皮靴,挎著槍,搖著一個肥屁股,挺著個脖子連報告都不用喊,直接就可以闖進去。

這樣的人,你就說怕不怕,這還用問,當然怕了,所以大家尊敬的稱他們為“康戴二公”也就不足為其了。

那麼這個康澤又是如何進入老蔣的法眼的呢?兩字——好學(老梁在這裡嘮叨一句,說真的好學的人,機會總比一般人多。)

對於康澤好學這一點,老梁和大傢伙嘮嘮。

康澤農民出身,家貧,所以他的身上有一股子山區農民那種樸實,任勞任怨美德,不貪圖享樂的精神。想當年在黃埔軍校學習的時候,他深深知道學習的重要,就算是節假日也不出去,抓緊一切學習的時間。

這個世界有一個恆定的規律,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在一個節假日的時候,康澤正在整理老蔣的訓話稿的時候,我們的老蔣就在幾位教官的陪同下,走了過來:“這個學員叫什麼?為什麼不休息?”

教官推薦到:“康澤!學習及其用功!堪當大用!”當時的老蔣可是求賢若渴,瞅著像吃了蜜蜂屎一樣的康澤,非常滿意點了點頭,這也就王八對綠豆那算是看對眼了,康澤這個名字也就在老蔣腦袋裡放了進去。

後來就有了,蔣介石親自推薦康澤去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繼續深造的機會。至此康澤就開始追隨蔣介石左右,對蔣介石那可是唯命是從。

康澤特務生涯的開始

說實話康澤這人,雖然讀的是軍校,但軍事上的才能只能抱個鴨蛋,但是做特務,還真沒人可以匹敵的。

這貨生來性格就比較冷,看你的時候一張死人臉沒有一絲一毫的表情,他能是死死的盯著你看幾十秒鐘,而不說一句話,那氣氛就像追命的閻羅,要刨開你的腦子瞧一瞧你腦子裡放了什麼東西似的。

當年郭沫若

(說實在的我對他真不感興趣)這個戴著眼鏡的傢伙,形容康澤就是一具殭屍,還真他奶奶嘴的貼切。

當他從莫斯科回來之後,江西剿gong宣傳大隊大隊長一頂說大不大的軟帽子,就被蔣介石按在他的腦袋,你別說真他孃的合適。讓老蔣開心壞了,怎麼做都能做到自己的心裡去:“娘希匹的,你個壞種,爺們喜歡!”得,這就更加的得到了老蔣的信任。

1931年“九一八事變”老蔣的心思不再抗日,他只是想搞一個新花樣,把自己有點動搖的統治地位再鞏固一下,召集包括康澤戴笠在內的一幫子人開會。

最後定下了一個調調,建立一支蘇聯那種“格柏烏”(政治保衛局)一樣的機構。

這個機構康澤就負責起草紀律條例,並有康澤起名“復興社”,經蔣介石同意,定下的口號就是

:“攘外必先安內,安內必先剿匪”這就正式掛牌營業了。

而這個復興社分為三個系統,一個是賀衷寒的政訓系統,一個是戴笠的特務處系統,最後一個就是康澤的別動隊系統。

康澤這個大腦袋的別動隊的任務就是深入蘇區,搞綁架,暗殺等等的任務。對於這個系統,老蔣摸著大腦殼說:“凡是別動隊的任務,各個部門都應該優先給予。”

就這樣,康澤的這支別動隊自譽為老蔣地下“御林軍”,這幫孫子走到哪裡都是趾高氣揚,這不後來遭難了,沒人搭理他。

三青團

想當年,全國一致要求取消特務組織,這老蔣哪能幹呀,這可是他的命根子,於是也召集部將開會想辦法。老蔣愚弄大眾也是有一手的,最後得出一個結論,把名字改改不就得了嗎?

得令!名字就改了特務機構就併入了三青團,老蔣就任三青團的首任團長。

話說當年,康澤那可是真賣命,頂著一腦殼的包,打擊一切反蔣人士和團體,老蔣將三青團中央組織處長的位置交給了他。

但當時就有人反對,老蔣也是豁了出去,聽康澤說他和胡宗南關係很好。老蔣一拍光腦殼:“娘西皮的!就這麼定了胡宗南掛名三青團組織處長,不到職,你代理處長。”從這裡我們不難看出老蔣對康澤的信任。

但康澤的人生到這裡也就達到了巔峰,蔣經國從蘇聯一回來,老蔣就有了培養接班人的打算,將蔣經國塞到了三青團,任組訓處處長,把一部分權利從康澤的手中拿過來交給了自己的兒子。

大家知道國民黨內部派系林立,而三青團是康澤的立命根本,大傢伙一看機會來了,山下起手,康澤就被擠出了三青團。

歷史的舞臺也就只剩下一處犄角旮旯留給了康哲,所以大傢伙知道戴笠,而不知道康澤的原因就在這裡。


梁老師說歷史


圖片描述中的人為黃埔二期畢業、號稱軍統三駕馬車之一的鄭介民。

康澤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三期,是“復興社”十三太保中的“六大蓋世太保”之一,同蔣介石、陳立夫、劉健群四人為三民主義青年團的發起人,那麼執掌三民主義青年團長達7年之久的康澤是如何被擠出去的呢?

康澤手握三青團的大權之後,開始與“太子”蔣經國爭權。康澤為了掌控全國的三青團,連江西一省的三青團領導權都不肯給時任三青團中央幹事和江西支團籌備主任的蔣經國。康澤為了給蔣經國穿小鞋,在幹部的配備上,只給“太子”留了一個總務組長的空缺,其餘全部是康澤的親信,蔣經國連一間獨立的辦公室都沒有。在康澤的控制下,身為三青團江西支團籌備主任的蔣經國根本就是個“傀儡”,毫無實權可言。身為“太子”的蔣經國當然不甘心受康澤的控制,於是開始暗中培養自己的幹部,發展自己的力量。

面對康澤的交橫跋扈和與蔣經國的爭權,蔣介石絕對不能容忍康澤成為“太子”的絆腳石。1943年蔣介石從蔣經國從江西調到重慶任三青團中央幹部學校教育長,蔣介石任校長。傻乎乎的康澤還以為“教育長”一職非他莫屬,不識時務的康澤仍舊和“太子”爭權。1944年三青團以“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號召各地的知識青年從軍,最終組建了7個師的青年軍。蔣介石命令康澤輔佐蔣介石建立青年軍,康澤不但不識趣,還想趁機掌握軍權,從而插手軍界。康澤此舉不僅觸及到了蔣經國的利益,還惹怒了蔣介石。蔣介石直接怒斥康澤想

“把持青年團,想要造反”。1945年,蔣介石讓張治中強迫康澤辭去三青團組織處處長的職務,讓其出國考察。掌控三青團長達7年之久的康澤就這樣被擠出了三青團,從此被蔣介石打入冷宮。


歷史軍魂


1938年7月9日,蔣介石為了團結全國的青年組織,在信仰方面爭取青年,使人人信仰三民主義,他將復興社和cc系的骨幹分子為主,組成了三民主義青年團,簡稱三青團。包括康澤在內的31人組成了三青團的中央幹事會,此時的康澤極受蔣介石信任,堪稱如日中天,為何後來卻又被擠出三青團呢?


康澤,名兆民,1904年生於四川安嶽。如同絕大部分蔣介石的親信一樣,康澤畢業於黃埔軍校三期,是蔣介石的13太保之一。黃埔軍校畢業後,康澤受蔣介石的推薦,去了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但康澤並不認同馬列主義。

1931年,康澤在蔣介石的批准下,組成了別動總隊。別動總隊是典型的特務組織,在圍剿紅軍革命根據地和共產黨的戰鬥中,康澤的別動隊始終衝在前邊,不但面對紅軍,對心向紅軍的根據地人民,也進行了血腥屠殺,雙手沾滿了根據地人民的鮮血。


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後,全國的抗日愛國運動風起雲湧。蔣介石面對日漸腐朽墮落的國民黨,試圖建立如蘇聯政治保衛局一樣的組織,隨即,蔣介石召集了康澤、賀衷寒、戴笠等親信,成立了復興社,試圖給腐朽的國民黨以復興。

這是蔣介石早期的特務組織,復興社分為三支,一支是賀衷寒的政訓系統,一支是康澤的別動隊,還有一隻則是戴笠的特務處(軍統前身)。抗日戰爭爆發後,蔣介石為了統一信仰,使所有人,尤其是青年信仰三民主義,在1938年設立了三民主義青年團。


此時的康澤,極受蔣介石信任,三青團成立後,康澤任三青團中央團部組織處處長,甚至有傳說,康則是蔣介石選定的接班人。1943年,三青團一大召開,康澤本擬定接任副書記長的職位。但是在蔣介石的命令下,他仍擔任著組織處長,而蔣介石的兒子蔣經國,進入中央常務幹事會,擔任了三青團中央幹部學校教育長,這給了康澤掌控三青團帶來了極大的威脅。

也許這一次,康澤沒有看清蔣介石的真正用意,也許掌權太久的康澤變得志得意滿,目空一切,他居然與蔣經國開始了明爭暗鬥。與有蔣介石支持的“太子”蔣經國爭權,“不自量力”的康澤,自然沒有好果子吃。他被蔣介石指責為“把持三青團”,不得不辭職出國考察,從此開始失寵。



1948年,康澤被蔣介石任命為第15綏靖區司令長官。康澤既無軍事經驗,麾下也沒有嫡系部隊,而他所任的第15綏靖區,更是解放軍進攻的主要目標,只過了半年,康澤就被解放軍擊敗俘虜,直到1963年方被特赦,1967年,康澤在北京逝世。


鳶飛九天2018


康澤是復興社的創建人之一,十三太保之一,組織的組織規章制度由康澤編寫,展現了自己的能力與才華,受到了老蔣的青睞,並一直處於嫡系位置,一度被稱為老蔣的接班人。起家資本是在南昌行營舉報的廬山軍訓團第三期第四營,後再星子成立特訓班,由於剿共需求,在蔣要求下成了軍委會南昌行營別動隊,隊員基本來自於他把持的特別訓練班,教官和別動隊主要來自於康澤的西南派,四川人比較多,我二爺爺黃埔畢業後跟隨康澤,先後在別動隊第二大隊任指導員,別動總隊政治組副組長,平定35年中央支持劉湘統一四川后,跟隨入川參謀團在第十四專區任專區政訓室中校主任,主要是訓練保長等人員監視地方和觀察共人員情況。抗戰爆發後,別動隊被取消,隨即成立三青團,主持了很久三青團工作,在蔣經國回國後,進駐三青團,爭奪權利失勢,被迫出國考察。後,別動隊被編為新28和新29師,屬於遠征軍在緬甸戰鬥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