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故事大白話之《各為其主,管鮑爭功》

公元前686年冬天,齊國的將軍連稱和管至父謀反,殺死了齊襄公,把齊僖公的侄子無知捧上了君主的寶座。

無知掌握了齊國的政權以後,任命連稱為上卿,管至父為亞卿。管至父勸無知招賢納士,振興社稷,並把自己的侄子管仲推薦給他。

管仲是歷史上的一個重要人物,免不了要多說兩句。

他姓管,名叫夷吾,仲是他的字。書上說:管仲生得相貌魁梧,精神俊爽,自幼就勤學好問,長大後博古通今,有經天緯地的才幹,濟世匡時的謀略。

管仲年輕的時候,和鮑叔牙一起做小買賣,到了分錢的時候,總是管仲拿三分之二,只給鮑叔牙三分之一。鮑叔牙的家人心裡不服,嫌管仲太貪心。鮑叔牙說:管仲不是那樣的人。他哪裡在乎這點小錢,只是因為家裡窮才這樣做的。

後來兩人同去當兵,每逢打仗的時候,管仲就縮在後面,到了回撤的時候,就跑在前面。人們都笑話管仲是個怕死鬼。鮑叔牙卻說:他哪裡是怕死,他是怕死了以後不能施展自己的抱負。

在平時的生活中,管仲和鮑叔牙意見經常不統一,而結果多是鮑叔牙對。管仲很不好意思。鮑叔牙安慰他說:一個人能不能成功,機會是很重要的。如果你遇到機會的話,一定會做成大事業的。

管仲很感激鮑叔牙,他感慨的說:“給我生命的人是父母,能夠理解我的人是鮑叔牙啊。”兩人就成了知心朋友。

齊襄公有兩個兒子,大的叫糾,他的母親是魯國人;小的叫小白,他的母親是莒(ju)國人。兩人均為庶出。等到襄公當上國君以後,兩個兒子也都到了該讀書學習的年齡了,襄公想給他們找老師。

(另一種說法,他們3人都是齊僖公的兒子。襄公是正房生的,糾和小白是嬪妃生的。也許是對的。但是,如果按這種說法,襄公執政以後給兩個弟弟找老師,有點說不過去。不利於故事情節。)

管仲知道後就對鮑叔牙說:“主公就只有這兩個兒子,以後繼承爵位的,不是糾就是小白。咱們去做他們的老師怎麼樣?”鮑叔牙覺得這個想法很好,就去找襄公自我推薦。得到同意以後,管仲就當了公子糾的老師,鮑叔牙當了公子小白的老師。(聰明。腳踏兩隻船。)

後來,襄公和文姜在祝邱淫亂,鮑叔牙是個很正派的人,他就對小白說:“主公的行為已經遭到國人的恥笑了,你去勸他還是檢點些為好。如果再這樣下去,就會象決堤的洪水,怕一發不可收拾。”

小白聽了老師的話,就去對襄公說:“姑父的死傳言很多,您應該避避嫌,少和小姑來往。”

襄公正盤腿坐著喝酒,被兒子說得面紅耳赤,大發雷霆說:“小毛孩子說什麼屁話,滾出去。”說著就提起一隻鞋子砸過來。

小白只好退了出去,把襄公聽不進勸告訴了老師。鮑叔牙預感到齊國不久必然會發生禍亂,就說:“有奇淫者,必然有奇禍。我們還是先出去避避吧。”小白問到哪個國家,鮑叔牙說:“就到莒國你舅舅家去吧。莒是小國,我們去了他們不敢怠慢我們。而且莒離齊國比較近,有什麼事情也能迅速趕回來。”小白答應後,鮑叔牙就帶著小白到莒國去了。襄公知道後也不過問。

連、管謀反得逞,管至父來動員管仲去輔助無知,管仲並不急於出山。他婉言回絕了叔叔。等管至父走後,管仲冷冷的話:“哼,刀都架在脖子上了還敢來連累人。”

隨後,便和糾的另一位老師召忽商量,一起帶著公子糾也出走到魯國去了。

無知篡位以後,連、管二人自以為是大功臣,十分傲慢。大臣們見兩個武夫公然爬到了眾人的頭上作威作福,人人都懷有怨氣。

大臣雍廩與無知有仇,有一天上朝的時候,他就編瞎話說:“從魯國來的人說,公子糾不久將要借魯國的軍隊來討伐齊國。不知道你們聽說沒有?”大家都驚訝地望著他說:“沒有聽說啊!”雍廩也就不多說什麼了。

打聽小道消息,是人們的一大特長。到了退堂以後,許多文武大臣都到雍廩家裡來打探消息。雍廩反問眾人:“你們覺得會是真的嗎?”

大臣東郭牙說:“襄公無道,但他的兒子有什麼罪過?我們都盼望他們能回來呢。”眾大夫也都哼哼哈哈地附和。

雍廩說:“我當初委曲求全,並不是我這個人貪生怕死,主要還是為了保住手中的這點權力,為以後圖謀大事作準備。諸公如果願意伸張正義的話,咱們共同殺了無知,擁立襄公的兒子為國君。怎麼樣,敢嗎?”

東郭牙說:“敢是敢,但得有個好的做法。”

雍廩很有把握的說:“這個嘛,我早就想好了。老臣高傒是三朝元老了,他德高望重,朝野上下沒有不仰慕他的,連稱和管至父也一直想巴結他呢。只要我們能說服高老前輩一起幹,把連管二人支開,殺無知我自有辦法。”大臣們看著雍廩蠻有信心的樣子,再想想現在的處境,也都同意了。

主意定了以後,東郭牙就去見高傒。高上卿是個疾惡如仇的人,兩人一拍即合。

出門後,東郭牙就給連稱和管至父捎口信,說高傒想請他們喝酒。

兩人受寵若驚,按時來到了高家。

高傒對二人說:襄公的行為很不檢點,我一直擔心國家會敗在他的手裡。慶幸今日兩位將軍為國家除害,我也就能安度晚年了。“今日老朽置辦薄酒,一來是向兩位功臣道謝,二來是想把我的兒孫託付給二位大人,賞他們口飯吃。”

連稱和管至父連連謙讓。高傒說:“今日老夫和兩位將軍喝酒,不要讓別人來打擾,喝個痛快,不醉不歸。”然後就命令家人把大門關了起來。

等連、管二人進了高家,雍廩就懷裡揣著匕首來見無知說:“聽說公子糾率領魯國的軍隊已經出發了,要不了兩天就會打到齊國來,主公要早作準備啊。”

無知一聽說要打仗,連忙問:“連稱到哪去了?”

雍廩說:“他和管將軍到郊外遊玩去了,其他的大臣都在朝房裡,就等著主公拿主意呢。”

無知來不及多想,慌忙來到朝堂大殿。他剛一進門就被雍廩從背後一劍刺倒,鮮血染紅了一大片殿堂。可憐無知從篡位到丟了性命,也就一個多月時間,後人送給他個“無知”的名字也恰如其分。

殺了無知以後,雍廩派人在大殿外面放起一把火。

高傒和連、管二人正喝得高興,忽然聽到有人敲門,大聲喊“起火了,起火了!”高傒起身說:“兩位慢用,老夫出去看看是怎麼回事。”說著就走出大廳。

這時候,事先埋伏的壯士突然殺出,連管二人雖然勇猛,但手無寸鐵,心無防備,被當場砍死。

殺了連、管二人以後,高傒駕車來到朝堂,和眾大臣一同商量確立新君主的大事。大家同意迎接公子糾回國當擔此任。雍廩就派人到魯國去接公子糾。

第二天,雍廩派人到姑棼把襄公的屍體運回來,挖出連、管二人的心肝進行祭奠,然後重新用大禮安葬襄公。

話說文姜自從聽說哥哥被殺害以後,一下子覺得十分的孤單,就從祝邱回到了魯國,日夜勸兒子派兵為襄公報仇。

當管仲打聽到無知已死,齊國要派人來迎接公子糾回國繼位的消息以後,十分高興,馬上通知了文姜。文姜就催促莊公趕緊起程。大夫施伯卻說:“齊魯兩國的關係是此消彼長,齊國強了魯國就弱,齊國弱了魯國自然就強。現在齊國沒了國君,這對我們十分有利,不如就此討伐齊國。”魯莊公一時拿不定主意。

文姜又讓人來催促,莊公覺得母命難違,便聽不進施伯的話,就派了300輛兵車,以曹沫為大將,帶上秦子、樑子等一幫將軍護送公子糾回齊國。

管仲擔心小白會來爭奪君主的位置,就來見魯侯,對他說:現在小白在莒,離齊國比我們近。如果讓他佔了先,那我們的心血就白費了。請您借匹好馬給我,我先去阻止他們。

莊公問:“先生打算帶多少兵力?”管仲說:“多了反倒累贅,30輛兵車就夠了。”魯莊公同意。第二天一早,管仲就帶上人馬出發了。

再說鮑叔牙也打聽到了無知被殺的消息,就向莒國借得戰車100輛,護送小白匆忙趕回齊國去。

即墨是魯國和莒國通往齊國的三岔路口。當管仲趕到即墨的時候天色已經很晚了,他一打聽,小白的隊伍已經過去了,就趕緊追了上來。猛追了30里路後,就見前面莒兵正在埋鍋煮飯,他才稍微鬆了一口氣。

管仲來見小白,小白正端坐在車裡,管仲上前鞠躬問候:“二公子一向可好,現在要趕往哪裡去?”

小白說:“回國去為父親奔喪呀。先生匆忙趕來,有什麼指教?”

管仲說:“自古大小有個順序,公子糾是哥,應該讓他來主持喪禮才合乎禮節。公子不要著急,先在這裡等等。”

鮑叔牙見管仲匆匆忙忙地趕來,心裡都很明白,就過來說:“老夥計,你還是退下吧,你的意思我懂。咱們現在是各為其主,你就不要再多說了。”

管仲看見莒兵個個都在揚眉怒目,大有要打起來的意思。他知道寡不敵眾,就只好退下。

管仲轉身走了二、三十米,悄悄地彎弓搭箭,突然猛一轉身,看準小白“颼”地一箭射了過來。小白毫無提防,大叫一聲,口吐鮮血,栽倒在車裡。隨從人員大叫:“不好了,公子中箭身亡了。”一起大哭起來。鮑叔牙急得兩眼冒火,怒吼一聲,驅車來戰管仲。管仲心裡一樂,哪有心思拼殺,鞭子一揚,率領魯兵快馬加鞭飛奔而去。

等見了魯侯以後,管仲就報喜說:“公子糾有福氣,合該做君主。”然後把射死小白的事情告訴了魯侯。大家的心裡一塊石頭落了地。當夜,魯侯置辦酒席為公子糾慶賀。第二天,他們四平八穩地向齊國進發。

管仲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的這一箭根本就沒有傷著小白。也是吉人自有天相,小白命不該絕,管仲的箭正好射在他的皮帶扣上。小白卻也智力過人,他怕管仲再射第二箭,就咬破舌尖,吐血詐倒。這連鮑叔牙都給瞞過了。

等管仲走後,鮑叔牙將計就計,讓小白躺在車裡,蓋上白布,連夜抄小路趕往齊國。

到了臨淄,鮑叔牙先入城去遊說大臣們,讚揚小白如何如何賢能,說服他們立小白為君主。他還說:“現在齊國正亂,必須要賢明的君主才能控制得了局面,千萬不能循規蹈矩。”

雍廩說:“我們都已經派人去接公子糾了,這該怎麼辦呢?”

鮑叔牙說:“諸位還沒有忘記吧,當年宋國送公子突回鄭國,宋君貪得無厭,索要錢財和城池,導致了兩國反目為仇。現在魯國送公子糾回來,肯定也會要重禮。我們現在國庫空虛,怎麼受得了呢?何況迎糾而小白先到,這是天意呀。”大臣們都被說動心了。

有人問該怎樣回覆魯國,鮑叔牙說:“就告訴他們,我國已經有君主了,請他們回去吧。”大夫隰朋和東郭牙都認為鮑叔牙說得有道理,就同意了。

大家的意見統一以後,鮑叔牙就把小白迎接進城。當天晚上,齊國的文臣武將彙集在朝堂裡,小白被迎接進大殿,登基做了國君的位置,他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春秋第一霸主齊桓公。

桓公的位置確立以後,第二天一大早,鮑叔牙就派仲孫秋到魯國去回話。

魯莊公在半道上得到消息,非常氣憤。他說:“按祖宗的規矩應該確立長子才是,小白有什麼資格當國君?寡人不能白跑一趟。”他不理睬齊國的使臣,仍然帶領人馬向臨淄挺進。

仲孫秋馬不停蹄趕回來向鮑叔牙彙報。鮑叔牙說:“既然他們不聽勸說,那就戰場上見分曉吧。”於是,他拜王子成父為右將軍,甯越為副將;東郭牙為左將軍,仲孫秋為副將。他自己和桓公統領中軍,以雍廩為先鋒,帶領500輛戰車出城迎接敵人。

出城以後,東郭牙獻計說:“魯侯知道我們有準備,肯定不會長驅直入。而乾時那個地方水好草肥,他們可能會先把兵駐紮在那裡,再計劃下一步的行動。如果我們事先在那裡設下埋伏,就可以打他個措手不及。”

鮑叔牙覺得挺好,就派右軍去抄魯軍的後路,派左軍到乾時去埋伏。

再說魯莊公是開弓沒有回頭箭,仍然護送公子糾向齊國進發。來到乾時,太陽稍稍偏西,他看著地理環境還滿好,就準備在這裡按營紮寨。管仲提醒說:“現在小白才剛確立君位,人心還不穩定,要奪取政權宜速不宜緩。我們還是再趕一程吧。”

魯莊公怪管仲謊報軍情,心裡一直有氣,就回敬管仲說:“按先生的說法,小白早就被你射死了,還忙著去幹什麼?”便不聽管仲的話。管仲自知沒趣,只好退下。

魯侯的營紮在前面,公子糾的營紮在後面,兩營相隔10里路。

第二天一早,齊國的中軍也趕到了乾時,先鋒官雍廩帶兵來阻止魯軍。魯莊公帶領秦子、樑子立在陣地前。莊公指著雍廩大罵:“你這出爾反爾的傢伙,是你讓寡人送公子糾回國的,現在又來阻擋,你什麼意思嘛?”說著就抬起弓箭要射雍廩,雍廩假裝慚愧,低下頭調轉車頭就走。

莊公哪裡肯放過他,就命令曹沫去追趕。眼看要被追上,雍廩調轉車來大戰曹沫,不到三、五個回合調頭又走。曹沫捨不得放棄,挺著方天畫戟,奮平生之勇緊緊追趕。周圍突然鼓聲大作,喊聲震天,荒野中現出了大隊戰車和步兵。左有東郭牙,右有仲孫秋,鮑叔牙居中央,齊軍把魯軍3面圍住。曹沫知道中計,但想逃已經來不及了。他左衝右突,殺得汗流浹背。

魯侯怕曹沫有失,帶領秦子和樑子趕來接應,截住齊軍大戰。一個時辰過後,魯軍不能取勝,只能邊戰邊退。

鮑叔牙大聲傳令:“誰能捉到魯侯,就封賞他當千戶侯。”

秦子一看情況不妙,連忙把魯侯車上的黃色大旗拔起來扔到地上,樑子又命令步兵把它撿起來插在自己的車上。秦子問為什麼要這樣做,樑子說:“我去引誘齊兵,你護著主公趕快走吧。”魯侯也明白了樑子的用意,就脫下錦緞衣袍,換到別的兵車上。秦子保護著魯侯,緩緩向後退去。

東郭牙望見杏黃旗,就帶兵追趕過來,眼看就要追到了,樑子轉過頭來脫下頭盔大聲說:“我是魯將樑子,我家主公已經走遠了。”然後哈哈大笑。東郭牙憤怒之極,衝過來大戰樑子。幾個回合以後,把樑子活捉了。還有口氣的魯兵都逃進了樹林裡去了。

鮑叔牙一看魯軍撤走了,也不追趕,就鳴金收兵,自己帶著大隊人馬先回去,留下東郭牙和仲孫秋等候王子成父和甯戚。

當管仲得知魯侯與齊軍交戰以後,就留下召忽保護公子糾,自己帶兵前來接應。正好遇上魯莊公的殘兵敗將,就合兵一處。到了傍晚,曹沫帶著箭傷,收容了一些傷殘人員也趕到了。魯侯一清點人員,已經損失過半。使他情緒十分沮喪。管仲是心不甘情不願,又無可奈何,說:“我軍士氣已經喪失了,此地不可久留,還是先回去在作打算。”魯侯無奈的擺擺手,命令連夜撤軍。

魯軍又飢又餓,人困馬乏,垂頭喪氣,深一腳淺一腳地行走在夜色中。

到了第二天,魯侯忽然看見前面兵車擋路,原來是王子成父和甯戚已經抄到了魯軍的後面。曹沫見狀,大叫一聲:“主公快走吧,臣為您開路。” 高舉著畫戟衝上前去大戰甯戚。秦子也緊跟著衝上來接住成父廝殺。管仲知道兵力懸殊,就命令把輜重糧草丟在路上,輕車快跑。齊國的士兵看見了路上的物資,哪裡顧得上追趕什麼魯軍,都爭搶貨物去了。

管仲和召忽乘機護著魯侯和公子糾逃出包圍圈,如同受驚的兔子漏網的魚,拼命向邊境逃跑。曹沫見魯侯已經逃出包圍,就避開甯戚負傷逃走,秦子終因體力不支被成父殺死。

齊軍乘勝追擊,一直追到汶河邊上,將魯國汶陽一帶的田地搶佔過來,在那裡安置官吏把守,然後才凱旋而回。

東周故事大白話之《各為其主,管鮑爭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