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泉莊有一個傳奇人物,他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

沂水這地傳說是大太監郭槐的家鄉,卻有一串很美的故事

陳永傑

郭莊位於山東沂水縣泉莊鎮駐地南約6.5公里,南麻至崔家峪公路西側,馬連河自西經村前東流,地處丘陵。傳說北宋真宗至仁宗時期(998—1063年)郭姓建村,取名郭家莊。

傳說這裡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四大名宦之一郭槐的故鄉。關於郭槐的傳說故事在民間流傳了千餘年,至今這裡還有千層山、馬蹄泉、皇操豎坡和松槐門等不少遺蹟可尋。

郭槐在北宋真宗至仁宗時期做了65年宮廷太監,歷史上有《狸貓換太子》、《鍘郭槐》、《打龍袍》等劇目傳世,戲裡就有郭槐的傳說。

沂水泉莊有一個傳奇人物,他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


北宋太宗年間,郭槐出生在今天的西郭莊村,當時村子不叫這個名字,因村窮房子破舊而叫做破宅村,東為東破宅,西為西破宅。20世紀60年代末,西郭莊村在村子泉汪邊興修水利時,曾挖出一塊有關記載“破宅”建村的碑碣,可惜已被當作“四舊”砸碎壘了牆,查無對證了。破宅村西有一條小河叫馬連河,河水在村頭彙集成了一個很大的汪,汪裡有一塊三間屋大的青石,全是由一指來厚的板石構成。傳說郭槐小時候,一有空就跑到這水中大青石上面玩耍,他覺得躺在汪裡的巨石象只大烏龜,千層板子的紋絡活像烏龜身上的花紋,所以每次來都要數幾遍大青山上面的板層。所來也怪,從上往下數是九百九十九層,可從下往上數是一千零一層,而且每次數都是如此。為此,小郭槐有些氣惱,乾脆脫了衣服下到水中,用手一層一層地摸著往上數,數到石頂正好是一千層,再用同樣的方法數下來也是一千層。終於證實了!小郭槐高興帝舉起雙手喊了起來:“啊,千層山!”於是,一傳十,十傳百,千層山的名字便叫起來了。古書中,有關千層山的編寫是神乎其神的,可有誰知道它只是一塊平常的石頭呢。

沂水泉莊有一個傳奇人物,他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


再說小郭槐證實了大青山的板層數,剛從水裡上來,一隻白天鵝嘴裡叼著一本很厚的黃皮書,嘎嘎地叫著從天上掉了下來,小郭槐好奇地取出天鵝叼著的書一看,原來是一卷“天書”!打開一看,只見扉頁上畫著一個人的影像,影像見了小郭槐便一骨碌跪下了,先是扣了一個響頭,然後問道:“老爺有何吩咐?”一連數日,小郭槐翻看天書時,總有這麼個畫中人施禮問候。這天,當畫中人再次施禮問候時,小郭槐便壯了壯膽子回了一句:“老爺別無他求,眼下正逢大旱,為防小河干枯,你就地造眼泉子吧。”話音未落,之間畫中人雙手合十,舉過前胸,道一聲“遵命”,隨即將手中的扇子拋了出去。只見那把扇子在空中打了個旋兒,直向著離千層山不遠的一面石崖撞去,只聽“轟”的一聲炸響,隨著一團煙霧的升騰,一眼馬蹄粗的山泉噴湧而出,這就是“馬蹄泉”。從此,馬連河水日夜奔騰不息,成為沂河的一大源頭。

沂水泉莊有一個傳奇人物,他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


逆河而上,東郭莊村東、馬連河北岸的一家木材旋皮工廠院內,有株樹齡在1200年左右的古銀杏。宋仁宗年間,宦官郭槐因“狸貓換太子”案東窗事發,包拯奉命到其老家抄家,“御旨”就掛於此銀杏樹上,以警示後人,此樹一直無人敢碰,至今歷經千載,仍枝葉繁茂。傳說這裡曾是郭氏的祖塋地,銀杏樹北側的房屋為郭槐廟舊址。據一位村民介紹,早些年曾在銀杏樹東幾十米的地方發現一座站棺墓,墓在一條南北向的水溝中,奇怪的是,水流到墓北側時,就下沉到了地下,隨後在墓南側不遠的地方又浮出了地面,流入了馬連河內。銀杏樹南面馬連河對岸,有一座東西走向、松樹鬱郁蒼蒼的山峰,村民稱之為硯臺石山,又稱撬斷崗子,山上曾有一棵粗大的松樹,傳為郭槐時期所植,可惜今已不存。再往西有馬脖子山、冒火山。銀杏樹北面的山為紗帽山,因形似官員所戴的烏紗帽而得名。

沂水泉莊有一個傳奇人物,他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


據說,馬連河南岸,撬斷崗子北窪是當時的郭府駐地;馬連河東去北折形成的一方大圈地為郭府的後花園;後花園以西,馬連河北岸,有一倒豎的大坡,名皇操豎坡,為皇家兵馬操練之所。

郭槐被選入宮中當了太監,這事兒與兵部司馬劉文進有關。劉文進是郭槐的姑舅表兄,老家就是與破宅村一山之隔的對荊峪村。一天,兵部司馬劉文進隨宋真宗皇帝御駕親征北遼,得勝還朝時恰好從破宅村路過,見馬連河北岸的大豎坡上可安營紮寨,操練兵馬,便停下行轅,準備在此休整。從此這裡便被稱為“皇操豎坡”了。皇家兵馬住下不久,正宮娘娘的貼身太監因車馬勞頓染上了傷寒,加之水土不服很快死去了,急需物色一位新太監。負責此事的劉文進一下子就想到了聰明伶俐的表弟郭槐。就這樣郭槐成了皇后娘娘的貼身太監。進宮後,郭槐很快得到皇后和眾位皇妃的賞識,這據說與郭槐進宮時淨身不徹底有關。在眾娘娘的極力推崇下,郭槐在宮中的地位不斷上升,以至於後來的小皇帝封其為九千歲國老,上殿管君,下殿管臣,還代管七十二宮呢。

沂水泉莊有一個傳奇人物,他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


這時的郭槐權傾朝野,官府特意在其老家郭莊西200米處,設立驛站一處,栽植側柏、國槐多株,命名“松槐門”,以供信使休憩納涼。因年久樹木被民間破壞,清末有李氏道人為紀念此門重植松樹、槐樹各一棵,保留至今,如今已成為西郭莊村的一處標誌性景觀。松槐門往東不遠的路北側有一處地瓜窖,原大隊有13個生產隊,每個生產隊1間,共13間,至今40多年了,保存完好,仍在使用。松槐門往西不遠的路北側,有觀音堂遺址,始建年代不詳,旁有明、清石碑各1通。據碑文記載,清光緒年間曾重修。

沂水泉莊有一個傳奇人物,他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


後來郭槐一手導演的“狸貓換太子”(亦稱“偷龍換鳳”)的鬧劇被包青天查出,犯下了欺君之罪,落了個滿門抄斬、禍滅九族、陵墓掘坑、遺臭萬年的結局,否則大宋的歷史還許真得改寫呢。傳說郭槐在宮中受寵後,立刻給整個郭氏家族帶來了富貴和榮耀。後來郭家覺得“破宅”二字不吉利,乾脆取名郭莊,一直沿用到今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