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深處的白浪河

記憶深處的白浪河

濰坊有條白浪河,那是一條古老而年輕的河。

說她古老,是因為早在清代以前就有了關於白浪河的記載,“玉郎因蠻橫驕奢被天庭掠走和繼祖因孝順善良終得福報”的傳說流傳了幾百年;說她年輕,又是因為濰坊建市70年來,尤其是跨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她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說濰坊,就不得不說白浪河,尤其是白浪河的變化。

白浪河,這條從遠古走來的濰坊的母親河,在歷史和傳說之間跋涉,見證了濰坊大地幾度桑田滄海、幾度星移物換......

建國初期,白浪河是美好的。那時河道雖沒有現在寬闊,可是河中碧水潺潺、流淌不息,河裡小魚小蝦多得是。那時的白浪河,承載著沿河人的生活、生產用水功能,不論是人畜的飲用還是莊家的澆灌,都離不開白浪河水。

當時光走到了文革時期,由於人們忙於打派仗,無暇顧及白浪河的整修,加上大鍊鋼鐵運動的盛行,致使白浪河那曾經潔淨的身軀受到了玷汙,兩岸河堤上垃圾成堆,河裡雜草叢生、汙水流淌,白浪河一時間變得蓬頭垢面,汙穢不堪,非常令人心痛。沿河生態環境的惡化,影響並制約了沿岸的生產、生活,阻礙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記憶深處的白浪河

到了八十年代,粉碎“四人幫”和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後,我們的祖國又走上了正常健康的發展道路。尤其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和改革開放的方針後,濰坊的形勢同全國一樣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們的生產和工作積極性大大提高。經濟發展,市場繁榮,人們的生活條件大大改善;舊城改造、新區建設、馬路拓寬、綠化美化,濰坊的城市面貌天翻地覆。

對白浪河,這條母親河,濰坊大地上的建設者們陷入反思,痛定思痛。看著她的千瘡百孔,終於認識到發展決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決定改弦易轍,徹底、全面地給白浪河療傷,還百年古河一個潔淨而美麗的身軀。於是,一條新生的白浪河又以其“靚麗而嫵媚、富有而多情”的嶄新姿態呈現在了濰坊大地上。

風箏古都,日新月異。千古白浪河,舊貌換新顏。

如今的白浪河已是一條集旅遊休閒、商業服務、歷史文化等於一體的景觀之河、文化之河、商業之河。全線規劃了500多個酒吧以及企業會所、養生度假、風情商業、婚紗攝影、藝術家村落等區域。白浪綠洲溼地公園,四面臨水、綠樹環繞、如詩似畫;中心城區V1廣場、泰華城、喜來登酒店、綠瓦閣仿古商業風情街霓虹炫耀、銀河碧水、魅力無窮;鳶都湖水景公園,星月廣場、觀湖軒、風帆碼頭已具雛形……“三更燈火不曾收,玉膾金齏滿市樓。雲外清歌花外笛,濰州原是小蘇州。”的美景得以再現。

全長22.7公里的沿河兩岸因綠而活、因水而動、因景而秀,處處透著靈性和人氣,依水建設了30餘個親水、觀景平臺,40餘座橋樑,8000餘米的木棧道,遊人可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情況下,在平臺上觀鳥、賞景、垂釣。橋樑架設在水系和小島之間,棧道深入景區內部,時而親水、時而穿林,為遊人提供了近距離觀賞河水生態環境的步道。景觀道、自行車道、人行道、遊船、畫舫、竹筏……各路交通儘量保持原有地形自然風貌,遊人行走時與河道形成互動,河水時隱時現,時緊時鬆,營造出“船在河中行,人在畫中游”的美妙景緻。

記憶深處的白浪河

徜徉在河的兩岸,宛若走進了野外的森林,各種色彩斑斕的花灌木與成片栽植的高大樹木相搭配,成片的樹林鬱鬱蔥蔥,環境幽雅靜謐,儼然“世外桃源”和天然“氧吧”。可以說是“雖由人作,宛自天成”,較好地保留了原生態的溼地風貌。遊客除了不時為開闊豐盈、煙波浩渺的水面歡呼外,更可以近距離感受飛鳥成群、水草依依的溼地風貌。據瞭解,目前水景公園已吸引白鷺、野雞、野鴨、喜鵲、斑鳩、啄木鳥等30餘種野生鳥類在此生息繁衍。

如今的白浪河,給予濰坊的不僅僅是城市美景和無盡財富,更是自豪、更是自信。她的愛深沉、無私,孕育了包容、感恩、正直、勤勞、進取的濰水文化。我們相信,不久的將來,白浪河,這條濰坊的母親河,一定會更加美麗繁華,更加燦爛美好。

記憶深處的白浪河

作者簡介:於國進,男,1974年生人,現供職於寒亭教育局。濰坊市作家協會會員,山東省青年作家協會會員,首屆寒亭區十佳作家,寒亭區民間文藝協會會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在中國紀檢監察報、人民網、山東教育報、山東青年報、農村大眾、濰坊日報、濰坊晚報、濰坊新聞網、寒亭政協等刊物發表文章300餘篇。整理編印個人詩歌散文集《心路》、新聞作品集《朱裡腳印》、《畫鄉教育流韻》、《寒風正勁》60餘萬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