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和往事 l 老照片背後的故事

今年是協和醫院建院97週年,這個志在亞洲最大的醫院多年來取得了不小的成績,從保存下來的老照片來看,我們不僅看到了當時西式的先進技術和用材,也管窺到老北京的風土人情,特別是一些老照片背後的小故事很值得回味。

20世紀初期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捐資籌建北京協和醫學院,以12.5萬美元購得北京東單三條衚衕原豫王府全部房地產為院址。洛克菲勒是當時中國人心目中的“油王”,所以協和建築群也被後人打趣稱為“油王府”。


協和往事 l 老照片背後的故事


隨處可見的號燈

協和的管理十分有趣,其鑰匙分為總鑰匙、分鑰匙和房間鑰匙三級。一把總鑰匙可以開啟全院14座樓所有房間的門,通常放在院長辦公室;分鑰匙也叫樓鑰匙,只能打開本樓全部房間的門;房間鑰匙則只能開一把鎖。

協和每座樓都有一個母鐘,每層均有一個子鍾,母鐘帶動所屬子鍾,使本樓時間保持一致,又與全院子母鐘保持一致。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通訊手段落後簡單,協和醫院就使用了一種既簡單又很實用的“號燈”。在醫院的走廊、餐廳、圖書館、宿舍等各個地方都裝有號燈,醫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號碼,需要通知某人時號燈就亮出其號碼,此人就要馬上趕回科室。

與警察廳共建“保健網”

1925年,協和醫院公共衛生科主任蘭安生教授與北京市政府京師警察廳合作,在東城“內一區”開辦了“第一衛生事務所”,管轄20個地段,為10萬居民服務長達26年。同時還深入工廠、中小學校開展衛生預防工作,管理轄區環境衛生、傳染病和生命統計等。

協和往事 l 老照片背後的故事

△北京東城第一衛生事務所為居民講解

作為公共衛生教學場所,第一衛生事務所培訓了眾多協和及從全國各地來的醫學生、護士生以及專業人員,其工作經驗很快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推廣,為發展當時全國的公共衛生工作作出了重要貢獻,被稱為中國公共衛生事業起源。也是中國醫學教育歷史上第一次專為本科學生教授現代公共衛生學的開端。

1929年,關愛民生的共同志向,使平民教育家晏陽初與協和教授蘭安生及陳志潛走到了一起,他們在河北定縣建立公共衛生實驗基地的戰略構想得到資助。時至1935年初,一個包含區、鄉、村三級醫療保健體系,包括一個醫院的衛生中心終於建成,並培養出當地自己的“赤腳醫生”,基本解決了大多數農民無醫無藥的狀況,消滅了天花、黑熱病、霍亂,大大減少了腸胃傳染病,兒童的沙眼、頭癬、嬰兒破傷風均明顯減少。在1934年暴發了華北霍亂大流行中,定縣只有極少數的病人。


“北京人”捧骨而逝

我們大家都熟知“北京中國猿人”的故事,但並不一定清楚為這個“北京人”命名的人,他就是加拿大學者步達生。

上世紀20年代,步達生受協和醫學院之聘來華,擔任神經解剖學和胚胎學教授。1927年他根據在周口店發現的一顆前臼齒化石的性質,以及它在地理學分佈上的意義,斷定這是中國猿人的一個新屬種,遂命名為“北京中國猿人”,並向全世界宣告了“北京人”的存在,引起轟動。在步達生的建議下,協和醫學院與中國地質調查所合作創立了新生代研究室,此後在周口店又陸續發現北京人的頭蓋骨,四肢骨等化石,使人類進化史從前20萬年又前推到前50萬年。

協和往事 l 老照片背後的故事

△右起第三為步達生

步達生獻身科學的精神十分感人。他每天都在七八點鐘來辦公室徹夜工作,1933年他已罹患心臟病仍堅持不輟。1934年3月16日晨,一位同事來上班叩門不應,遂取來總鑰匙開門,發現步達生伏身桌上,雙手捧著猿人頭蓋骨,以前額枕之,這位偉大的人類學家已在15日夜裡工作時因心臟病突發而去世。

尼克松身邊的“小腳丫”

北京協和醫院有一套相當完善的病案管理方法。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期間,一位隨行人員請求為她查明是否出生在老協和的產科,並希望知道準確的出生時間。協和病案室人員立即查找,很快找出了她母親的病案。這個隨行人員原不抱什麼希望,現在不僅看見母親的病案,其中還有自己出生時的小腳印,真是驚喜萬分。接待人員將此事向周恩來總理彙報,總理高興地對協和給予表揚。

老協和病案能被完整地保存下來,卻是幾歷風險。1942年日本人佔領協和,病案險遭日軍的銷燬。當時的病案室主任王賢星冒著被日本人殺頭的危險據理力爭,才算保下了這批珍貴的資料。正是這近百年積累的病案,為臨床、教學和科研提供了大量有價值的資料。

本文轉自“尤邁健康”微信公眾號。關注“北京尤邁醫學診所”&“尤邁健康”微信公眾號,第一時間瞭解健康資訊及協和專家背後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