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銀行的存款利率那麼高,為什麼吸收存款的難度係數很大?

東震木


我們都知道目前民營銀行存款利率很高,有部分銀行五年期的存款利率甚至達到了5.4%以上,比一些國有大銀行高出將近兩個百分點。




但非常尷尬的是,這麼高的存款利率,竟然吸收不到多少存款,目前除了少數民營銀行之外,很多民營銀行大部分都是通過同業業務來獲取資金來源。

那為什麼忙民營銀行存款利率這麼高還吸收不到存款呢?我認為主要有四大原因。

第一個是、民營銀行網點太少。

目前獲得批准設立的17家民營銀行當中,大多數網點都只有一兩個,甚至有些銀行連網點都沒有,而是通過線上來經營。

而我們都知道,目前大部分銀行都有自己的網點網絡,比如國有四大行,哪一個銀行的網點不都上萬個,所以網點少也是民營銀行存款少的一個致命缺點。

第二個是、成立時間太短。

涉及存款的東西,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但是目前大部分民營銀行成立時間都只有幾年時間,有的甚至只有一年時間左右,這些銀行的安全性怎麼樣?收益性怎麼樣?口碑怎麼樣,都沒有一個歷史可以追溯,而這時候推出三年五年期的存款,很多人就有所擔心,說不定存個五年時間,這個銀行都不一定存在那麼久呢?

第三個是、品牌影響力太小。

其實不是說所有民營銀行存款都難,像微眾銀行,網商銀行存款量並不小,而且很容易吸收存款,一方面是因為這兩個銀行的用戶量比較大,更重要的一點是這個兩個銀行依靠騰訊、阿里巴巴良好的口碑和實力,更容易被大家所接受。

而其他銀行品牌影響力就很弱,比如說振興銀行,億聯銀行,三湘銀行,藍海銀行,除了業內人士之外,普通老百姓都很少聽說,連一個都沒聽說過的銀行,你讓老百姓去存錢,他們還以為是這個什麼山寨的呢。

第四個就是用戶觀念的問題。

目前在中國,有錢存款的大部分都是上了年紀的人,這些人對新鮮事物接受能力比較弱,他們存款的時候更偏重於國有大銀行,雖然這些銀行存款利率低,但是他們覺得靠譜安全放心。

至於民營銀行,他們可能都沒聽說過,更重要的是對一些上了年紀的人來說,一說到民營很多人打心裡覺得不靠譜,在他們看來只有國家的銀行才是安全的,民營的就不一定安全了。比如我們家鄰居就有一個老太太,她經常去國有銀行存款,利率很低,我就建議他去買一些網上的民營銀行存款,第一次看到那麼高的利率,她其實也心動了,但是看到這個銀行是民營銀行之後,她考慮都不考慮,她說不安全。

所以大家的存款觀念對民營銀行的存款來說也影響重大,有錢的老百姓接受不了,而能接受的那些年輕人又沒有錢存。

因此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之下,目前民營銀行吸收存款的難度都是比較大的。


貸款教授


確實如此,目前國內一些民營銀行的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甚至已經高達5.0%以上,但也同樣存在著攬儲的難度。這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很明顯,大家對於國有銀行或者股份制銀行等大型銀行的品牌認知度較高,而中小銀行尤其是民營銀行普遍存在著網點及營業部減少的尷尬境地,這確實是給大多數普通儲戶帶來了一些不信任感,公信力方面也不如其他的。

因此,哪怕是民營銀行的存款利率普遍高於其他銀行,也同樣會引發儲戶的質疑!尤其是利率越高越讓人不放心。比如說,微眾銀行、蘇寧銀行等推出的智能存款產品,目前利率普遍高於4.0%以上,可以隨存隨取,秒殺餘額寶收益。但關於這款產品問詢的朋友很多,投資者卻少之又少。再比如說,億聯銀行的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高達5.45%,高於其他所有銀行的同期利率,也同樣高出同期國債收益率很多,但依舊是不能像四大行那麼有吸引力。



這也說明,民營銀行在提高自己的品牌認知度和用戶體驗服務上需要倍加努力,為了攬儲需要不僅上浮幅度更大,而且有送禮、送積分等各種福利活動,但說到底優惠只是一時的,歸根結底還是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優勢,進一步提升服務及實惠!


東震木



這個問題並非空穴來風。根據民營銀行有關財務數據顯示,業務做的最好,規模最大的微眾銀行在2015……2017年的存款結構中,同業負債分別佔比90%、85%和64%,而客戶存款佔比分別為2%、7%、7%。即使民商銀行2017年存款結構中,對公存款佔比87%,對私存款僅佔13%,而所謂的對公存款實際大部分來自於股東資金。由此可見,民營銀行的主要資金來源為同業負債或股東資金,社會資金的吸收能力較低。儘管民營銀行的掛牌利率一般都是遠超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甚至超過城市商業銀行和農商行,但存款結構仍然沒有得到快速有效的改善,這是為什麼呢?龍門山財經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第一,民營銀行的地域性太強,不利於有效吸收社會資金。按照監管要求,民營銀行實行“一行一店”原則,即只允許在總行所在地開立一個營業部,其他地方不得設立分支機構。這樣一來會出現兩個問題,一是組織存款受到區域性地方經濟條件影響明顯。經濟發展不好的,資金本來就缺;經濟條件好的地區,其他金融機構也會搶灘登陸。在經濟總量一定的情況下,隨著競爭加劇,資金組織能力也會自然削弱。

第二,互聯網通道並未完全打通,也會帶來影響。由於民營銀行的物理網點受限,也就只能將營銷中心轉移到線上。然而,由於自身平臺優勢的不足,往往會藉助知名平臺代銷,比如京東金融的富民銀行和振興銀行,以及小米金融的億聯銀行等,營銷效果不僅因疊加而打折扣,而且還會再次拉昇資金成本,這代銷佣金肯定是少不了的,這對經營利潤的形成將帶來很大影響;其次,網絡銀行雖然很科技前衛,但因為一類賬戶的遠程開戶政策至今未開放,也給潛在客戶帶來困惑。目前暫行的電子賬戶與實體賬戶比較,在結算的便利和高效上確實差距很大。沒有開戶,何來存款?

第三,產品種類不豐富,難以滿足客戶綜合需求。我們知道,在強監管下,雖然可以稱為銀行,但並非能做銀行業所有的業務,而是必須持牌經營,授權經營。大家知道,一個人去銀行存款,不僅僅是存錢那麼簡單,必然還有其他金融性需求,比如信貸(包括信用卡),理財和結算等等。客戶把錢放在一家銀行,而銀行又可以為客戶提供一籃子優質服務,這種體驗應該勝過所有廣告與宣傳,金盃銀盃不如老百姓口碑。

第四,品牌信任度不高也是其中原因之一。雖然存款保險條例已經出臺3年有餘,但至今還有人問“錢存民營銀行安全嗎?”,信任度可見一斑。同樣是銀行,一個央媽,一個政策,為什麼不去置疑其他銀行?但這不能怪置疑的人,畢竟民營銀行的門檻只有20億,弱小!成立最早的微眾銀行也只有4年時間,稚嫩!做不了少年老成。尤其是近年來的經營業績表現,別人不放心也不是無緣無故的。據民營銀行2017財報顯示,17家民營銀行中只有10家實現盈利,7家虧損。因此,信任的形成需要時間,信任度的提高得靠實力來證明。


龍門山財經


民營銀行的發展可以說才剛剛起步,並沒有特別多的民營銀行。雖然民營銀行的存款利率高,但是吸收存款的年度還是很大。為什麼?

一、民營銀行在普遍認知中,風險要高於大型銀行。

如果讓我選擇,我依舊會將資金儲蓄在非民營銀行中。雖然知道非民營銀行與民營銀行的風險係數其實是一樣的,但還是會儲蓄在非民營銀行中。可能是以內從感覺和認知的角度出發,認為非民營銀行更值得信賴,安全係數更高。所以,在面對選擇的時候也就會將資金儲蓄在非民營銀行之中,傾向於安全係數更高的產品之中。

二、吸收存款的影響與服務便利有關係。

便利是重要因素。民營銀行正處於發展之中,三四線城市基本看不到什麼民營銀行,做得很好的就是民生銀行。所以,民營銀行也就提供不了特別便利的服務,取錢都不知道去哪裡取錢,也就沒有服務可言。所以,在這種服務不到位的情況之下,怎麼攬儲?也就不能更好的吸收存款。

三、宣傳沒有非民營銀行力度、覆蓋面大。

非民營銀行一旦存在新的好利息產品,可以說能夠達到“一搶而空”。而重要的因素就是宣傳到位,幾十萬的員工全部發佈一個信息就能夠達到幾百萬、幾千萬,甚至上億的投資者知曉,也就能夠達到效果。但是,民營銀行呢?就算存款利率再高,沒有人知道,吸收存款的難度依舊是大。


厚金說


從我個人的從業體會看,做一些補充吧。

首先是否安全,民營銀行都是國家審批,民資股東進入的,成本很高,從前期發展來說,是很難出現風險情況的,安全性上不存在問題,出問題政府必須也要救,目前還未出現一例破產案件,即便有極個別出現問題的機構,作為銀行的特殊性,目前國內也不具備破產條件,安全性跟大行一樣高。

其次民營銀行網點審批非常難,這是監管處於風險控制的考慮,很多銀行都是走的互聯網路線,不像傳統銀行那麼直觀。目前存款的主力結構肯定不是年輕人甚至中年人,是老年人,因為他們沒有開支,所以傳統銀行仍然是存款大戶。隨著年輕化的成長會有改觀。


快樂的李小飛刀


民營銀行在存款收益方面是國內銀行中首屈一指的,無論在定期存款、還是靈活的智能存款方面,都有著驚人的收益。收益再高依然門前羅雀,主要原因包括成立時間短、網點單一、客戶信任度不高、宣傳不到位。


一是銀行成立時間短。民營銀行與國有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甚至農商行、城商行相比,資歷太短,老銀行都有上百年曆史,民營銀行不足二十年,在經營模式、經營理念、運作風控方面還是探索階段。網點基本就一兩個,知名度低,很多人都不知道有哪些民營銀行。

二是客戶信任度低。客戶對民營銀行抱有懷疑態度,怕安全性不夠,不管收益有多高,就擔心不保本、擔心民營銀行吸收存款後會跑路,所以遲遲不敢存,都在觀望,看看民營銀行未來會怎樣。

三是宣傳不到位。民營銀行主要業務藉助於互聯網平臺進行營銷,僅僅通過網點的營銷侷限性比較強,不如互聯網推廣更快。但是民營銀行的宣傳還不夠到位,很多人一看高收益,就感覺互聯網產品不安全,再加上互聯網理財產品經常發生風險,讓客戶把民營銀行存款與互聯網理財混為一談,根本搞不清誰是誰非。



民營銀行的存款收益高,平均年利率4.5%以上,5%以上的利率比比皆是,民營銀行的營銷模式也是新穎便捷的,未來一定要加大宣傳力度,合法合規經營,持續帶給客戶更多實惠、靈活的便利。


財富公元


民營銀行的存款利率雖高,但攬儲難度很大。首先是單位客戶大都選擇四大國有及大中型銀行;第二是離退休員工相信國有銀行;第三是民營銀行儲蓄點太少;第四是民營銀行品牌不如國有銀行。

存款利率高低固然是攬儲的重要原因;但是,儲戶更考慮對口及貸款便利。比如企業及個人建房、住房貸款大都以建設銀行為主;外貿進出口企業以中國銀行為主;農林牧副漁行業以農業銀行為主,製造業以工商銀行為主。

銀行都有大客戶部門,其存款利率均高於個人儲蓄。由此可見,單位用戶的權重明顯高於私人存款。據統計,有幾百家上市公司,均將IPO募集資金的餘額部分購買銀行理財產品。

出於互惠互利,這些上市公司購買的理財產品,一般都會選擇自己的開戶銀行。上市公司貸款需求較大,所以選擇大中型銀行的概率與此同步。大魚大肉剩下來,就只有一點骨頭了;農商行等更是隻能喝一點湯,它們不提高存款利率就難以生存了。

與此相反,民營銀行的大客戶,基本上都是“中小微”企業。後者貸款需求量較小,考慮貸款的方便程度較多;因此“中小微”企業與民營銀行的匹配度較高。

外行之見,歡迎批評指正!


陸燕青


因為老百姓都沒錢啊,都貸款買房買車了!

其實 這個也不奇怪,主要老百姓都相信國有銀行,利息低一些也好,心裡踏實,對於拿著錢去銀行的老百姓來說本金安全是第一位的,利息多點少點肯定沒有本金重要。



其實不管是什麼銀行都有存款保險條例,如果害怕承擔風險完全可以把每一家銀行的存款控制在五十萬以下,這樣就算是萬一哪個銀行倒閉了財產也不會有損失,存款是有50萬保險額度的。


其實現在五大銀行的存款也是越來越少,越來越多的人去買理財,去投資等等,以前我國老百姓都愛存錢,現在都投資買房,理財,貨幣基金等等,2017年我國人均存款好像都不到兩萬了。

現在銀行也都在轉型,增加中收,增加線上業務,減少運營成本等等。互聯網對傳統行業衝擊太大了,落後就要捱打啊。

以上僅是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發飆的小韭菜


民營銀行領頭羊,微信:微眾銀行,阿里:網商銀行 國家現在還未放開民營銀行的業務範圍,三年成長期後慢慢放開,微眾銀行從最開始的40多億到現在估值1600多億,發展迅猛,如果國家放開民營銀行業務範圍,比如房貸


用戶5487612378478154


因為中國的還沒有銀行破產過,管理者還沒有在危機中接管倒閉銀行的經驗!

雖然有銀行存款保險,必竟那是紙上談兵的玩意兒,漏洞不在少數!一旦出現情況複雜,能不能具體執行,還是大問題!

簡單來講,老人存了20萬,危機來了,銀行存產了!起動賠保!保險公司在危機衝擊下,有多大能力來賠保?老人再去世幾百個!危機下,法院能不能及時完成繼承案的判決?

民眾必竟是個體,他們盼著處理糾紛時,能省的時間!

所以有錢先存國資銀行,這是必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