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同學群裡說話的永遠是那幾個人,而大部分人選擇沉默?

小子影


每天都在群裡說話的,經常就是那幾個人。一般都是發笑話視頻插科打諢。他們實際上是很令人羨慕的。


首先,他們身體無大礙,精神尚好,沒有大病大災,人生的整體狀態可以說是良好;當然,他們自己能不能意識到這種“良好”另當別論,也許他們會無感,無所謂好壞,也許還會認為自己很不好呢!

其次,他們普遍有時間有閒,有多餘的精力,沒有被瑣事拖垮,沒有陷於生活中的不得不的泥潭而焦頭爛額,他們依舊興致勃勃地活著。

第三,他們說得多做得少,沒有超越於現實的什麼非分之想,在群裡發洩發洩就可以讓自己心安理得地接受,接受在外人看來也許並不那麼美好的現實。


第四,也許他們是出之於自然而然,所以不斷來群裡說廢話純粹是出於生活中的慣性,其人生的日常邏輯從來如此:因為在現實裡也一向如此,所以在網絡世界裡也必然還是如此。

第五,生活中的禁忌無所不在,大多隻能在固定的套路里說話,在群裡說話似乎比那要自由,說個踩著邊的情色笑話,發個別有意味的視頻,都是一種恰到好處的發洩,至少自我感覺很放鬆。

第六,即便是心裡想對特定的人說什麼,也可以用這種對不特定的群中全體人員說廢話的方式來誘導著等待著對方的出現,或者算是一種隱蔽的“撩”。

第七,也許,他們說廢話恰恰是因為看透了世間的一切,在現實裡碰得頭破血流以後,龜縮回沙發上的小屏幕裡的網絡世界裡,讓生命在說廢話中流逝,打發無可打發的時間,一切便已足矣。


東方連話


同學群為什麼總是那麼幾個人說話,而大部分人表示沉默,這裡面其實水很深的。如果你是一個有心之人,通過觀察,是可以看出一點端倪的。一般來說,喜歡在群裡說話的,大都是以下幾種人。

一,關係很好的幾個人。在群裡相談甚歡的那幾個人,他們一般在上學的時候關係就很好。同學之間也是有幫幫夥夥的,如果群裡比較積極的人跟你關係一般,於是有些人就懶得說話。

二,混的很好的某些人。誰都不喜歡錦衣夜行,一個人只要混的好了,比如做生意有錢了,在同學之間有面子,也會喜歡參與同學聯誼活動的。這是人的正常心理。

三,人緣很好的個別人。還有的人,性格比較好,喜歡交朋友,在同學間人緣不錯,大家有什麼活動都會叫上他。這樣的人,一般也會喜歡在群裡與同學互動聊天。

四,工作很好的少數人。有些人工作不錯,比如公務員,或者是小有職權的領導,他們也大都喜歡同學聚會或群裡聊天。大家恭稱一句“領導”,心理也是很滿足的。

五,別有用心的一些人。最後一些人就是有點個人的小算盤了,比如做點小生意,或者是微商、保險從業人員,需要廣交朋友,深耕人脈,所以他們在群裡都會很積極熱心的。

不喜歡在群裡聊天的,一般都是自認為混的不好的人。工作沒大家好,掙錢沒大家多,壓力比大家大,生活比大家慘,不由自主的就會有自卑心理,與一些人的交流也不會在一個頻道。於是,你們聊你們的,我就做看客好了!

溫馨提示:1.閱後如果喜歡,請不要忘記添加關注,歡迎大家關注、點贊、評論、轉發。

2.每天掰開了揉碎了給你講講職場和管理那點事。如果感興趣,請閱讀本頭條號相關文章。



管理那點事


在同學群中經常發言的分三類人:

1: 性格開朗,無忋得失,純粹為挑動大家情緒的人。

2: 見識面廣,有思想探索,對存在與不存在的事情經常有獨到的見解。

3: 愚蠢透頂,不知天高地厚,對什麼事都胡亂評價的人。

在同學群中從不發言的也分三類人:

1:有興趣每天隨時等待著別人的發言,但覺得自己的發言沒有力度去與群中的大拿相比,所以選擇了不發言。

2: 不能負擔責任的人,很少會在群中發表見解。

3:極度自私的人,一切只看自己軌跡的人,並不會分享自己的成就,同時還嫉恨別人的成就。


EdwardHao796


我曾經是一個同學群的群主,剛開始建立同學群的初衷是聯繫老同學,增進同學情誼,很多人十幾年沒見了,確實也挺想念的。群建立的一開始,大家都在群裡積極發言,每天都有說不完的話,每天打開群都是一堆未讀信息,聊盡了上學時的點點滴滴。慢慢的,那股新鮮勁過了,說話的人越來越少,大家都自己忙自己的,我經常在群裡找些話題跟大家聊,想改變這種尷尬沉默的狀況。


但是我發現無論怎麼努力,說話的永遠只有那麼三五個人,一發紅包很多人搶,但是搶了也不說一句話。過了半年,我發現大家已經不再需要這個群了,甚至覺得這個群的存在毫無意義,最後解散了群。其實我們並沒有那麼多感情要去聯繫,也沒有那麼多話要說,時間過去了,感情已經變的很淡了,你想著去尋找曾經的同學情誼,但發現真的找到了卻不再是曾經的樣子。從學校分開後的這十幾年,我們經歷了不同的事情,有了不同的身份,每個人的距離也拉的越來越遠。混的好的會有一種優越感,出手闊綽,沒有混出個樣子的自卑,也不想往同學群裡湊,就算你拉他進去他也只是呆在裡面,不說話,過了不久就會自動退群。


其實當我們冷靜下來再來看同學群,發現其實它的存在毫無意義,連裡面聊都話題都是沒話找話型的,每天還要花費很多精力在上面,在這個該奮鬥的年齡,不應該把多餘的精力用在這上面。況且現在很多同學群都有不少歪風邪氣,有人是為了找事業上的關係,有人是為了聯繫曾經的戀人,有人只是為了來炫富。所以同學群到最後都會覺得很沒有意思,不是群裡潛水了就是都沉默了,各自忙各自的生活工作去了。說話那幾個人也不是真的有很多話要說,有的人是礙於群主的面子,你發現經常說話那幾個人多半是群主玩的好的朋友,當然也不能排除有些“話精”的存在。

過去的回不來,回來的不再是過去,有的東西,緬懷就好!


墨采薇


有了微信,同學聯繫起來很方便,我雖然是個普通人,卻很看重同學情意,我建了兩個同學群,一個是小學同學群,一個是高中同學群,以前是想著,同學們現在基本上都沒什麼大事了,可以聚聚,說說話,可是事與願違。

先說說我的小學同學群,我的啟蒙老師是單身,每年的教師節,我都會給她老人家打電話問候一下,她說這一輩子就交了我這一個學生,我愚鈍,不知道什麼意思。

前幾年老師來長春看我,我為她辦了一次小型的同學聚會,來了大約有十七八個人,在吃飯的時候,都搶著打聽電話號碼,我特意的說老師是單身,希望同學們有時間給老師打個電話,陪她說說話,後來我問了老師,都有誰給她打過電話,她說只有我一個人。

我再也沒去過群裡,有時間我還是陪老師說說話吧。

我太能嘚瑟了,又建了個高中同學群,好多同學都事業有成了,可是群裡冷冷清清,發個紅包就會上來搶,然後連句謝謝都沒有,人就不見了,我這個群主退群了。

後來我又建了個小群,一共就十幾個人,這些同學心裡都裝著同學情意,每天早上都來打招呼,順便說說話,晚上也來報道,每到年節都發紅包,大家搶的直打架😄。

我這個群特別有意思,每天不來就感覺任務沒完成,我制定的章程,認命的群秘書長,大秘,二秘,三秘😄,忘了告訴你們,秘書長萍曾經是萬人迷,如今依然是美女。

秘書長去日本看留學的女兒的時候,這些秘書都搶著做詩獻殷勤,群裡熱火朝天的,我喜歡我的群,我的有情有義的同學們。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事實就是如此,這個群裡的同學都不在乎花錢,有時候出去玩,都搶著花錢,沒機會花的還生氣,我覺得這才是同學情意。

我病了之後,他們一直要來看我,由於心情不好,我拒絕了他們的要求,我的心情很不好,也很失落,我無法面對自己身已殘的現實。

我這個群主脫離了組織,已經很少去群裡了,現在群裡也不熱鬧了。

他們經常單獨的問候我,我的這些有情有義的同學們,我非常的想念你們,想念與你們在一起的分分秒秒,我期待著有一天,再回到你們中間,盡情的高歌,無拘無束的暢飲,忘了,我不能陪你們喝酒了,換個節目,打牌吧,讓小秘這個工商銀行的出納,多多的贊助我點。😄😄😄


秋來福到958


我也是一個在同學群裡不說話的一員,那就結合我自己的原因談談為什麼在群裡不說話。


1、沒時間,也不能說完全沒有時間,只是有時間也不會去關注,因為我們要關注的事太多,也自我認為更重要。


2、沒什麼好聊的,同學中有關係好的,也有一般的,關係好的都是常聯繫的,所以有什麼事想跟同學說的,就會直接跟他們聯繫說,不需要在群裡說,而且,你也不知道你想說的,別人是否有興趣聊。


3、群裡的聊天內容對自己無意義,如果不是討論同學聚會一類的話題,基本上,別的話題大都對自己來說沒什麼意義,所以也就不會去加入。

4、不是一個生活圈子了,我們畢業了,也就是離開了那個圈子,我們關注的、想聊的也就不一樣了,當你想分享今天發生的開心的、不開心的、或某種想法時,你會跟身邊的人、同事、閨蜜或兄弟說一說,而不會在群裡跟同學說。


5、沒有什麼可讓自己炫耀的,雖然不是所有人都會有意識的去這麼想,但我們的下意識也許就會如此,上學時,我們有特別活躍的,也有默默的,這樣的你難道不想讓自己的同學們知道自己現在很好嗎?

我們同學聚會時,又下意識不會說太多自己的現狀,多是聊上學時的事情,這些事情總有聊完的時候,那時又要聊什麼呢?所以這個話題還是要留到聚會時聊,那群裡就更沒什麼好聊的了。

而在群裡活躍的總會固定那麼幾個人,可能是群主,也許是為了讓大家記住還有這麼一個群吧;也可能是喜歡“同學”這個關係的同學,都說學生時代的感情最單純長久的,也許他格外珍惜;也可能是希望大家記住有這麼一個現在生活得非常幸福的同學,而不是學生時默默的自己,如此等等,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一個想法。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張曉瑜

快來關注暖心理頭條號,溫暖你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溫暖世界 ~


暖心理


覺得混的好的不屑一顧,覺得混的不好的難以啟口,吱聲的都是愛說愛鬧,愛誰誰的



紀博常


為什麼同學群裡說話的永遠是那麼幾個人,二大部分人選擇沉默?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在同學群裡比較活躍的人是比較熟的那幾個人。比方說如果有一個和你玩的特別好的同學在微信群裡說話了,你肯定會想著回他,但是如果玩的不是很熟,就會不去理睬,久而久之,說話都就變成了那幾個人了。但是這並不是說其他人就不聊了,可能他們有自己的小群,在小群裡面肯定是暢所欲言的,比如說我自己,在班群裡從來是一言不發,到了只有我們幾個人的小群,什麼話都說的出來。


第二,在班群裡比較活躍的是本來就比較積極,喜歡水群的人,到哪都能說,跟誰都可以說。

第三,活躍的人自認為混的好,沉默的人自認為混的不好。

就這麼多,不喜勿噴,覺得有道理的可以加關注,謝謝各位。


小榴白


我初中同學群(主要是微信),至今沒說過一次話,高中同學群,一年說不了幾句話,大學同學群,一個月說不了一次話。三個群,一年加起來,估計沒有說過十句話,當然了,搶紅包說“謝謝”除外(逢年過節悶頭搶紅包,不過搶一次有幾塊錢,會發出去幾十塊,純屬娛樂)。

縱觀我初中、高中、大學群裡踴躍發言的同學來看,確實如提問所說,基本都是那麼幾個人。這幾個人,只有三種人群:

1、在上學時,就是話多的人。我初中群裡說話的人少一點,但集中在那幾個人身上,初中他們都是關係比較好,話比較多,而且,我還發現一點,無論是初中還是高中,話多的,大多數是成績當時不咋樣的。高中時,我是我們班的歷史課代表(19年前的高考,全縣歷史最高),跟其他幾個課代表(基本是班上的尖子生),基本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備戰高考,成績不好的,跟成績不好的玩、混,成績好的,也成為一個群體,報團學習考大學。

所以,成績不咋樣的,話多,畢業後或工作後,同樣話多。

2、刷存在感。還有一種人,初中高中大學話不多,但成績也不怎麼樣,畢業工作後,突然變得多了起來。主要在於,上學時候,基本都是班上被邊緣化的人,畢業後,為了找回曾經被邊緣化,找回存在感,重塑在同學們心目中的形象和存在,所以開始變得話多。

3、混的還不錯。還有一種情況,說話的之所以永遠是那麼幾個人,是因為他們畢業工作後,混的都還不錯。班裡群裡說話的,比較積極的幾個人,一般來說,在社會上混的都還不錯,我們初中群裡發言積極的幾個人,據說都是在外面做生意還不錯(具體情況不得而知)。

高中同學群裡,發言積極的,也差不多是開公司,或者是縣城各部門的小領導,副科級幹部,算是有點小成就。 我一個堂弟,十幾年前,大學畢業後去廣州開了一個公司,現在一年有七八百萬(利潤)收入,在我們縣城興建了一個大酒店,平常開路虎攬勝,在縣城比較威風,經常組織班裡活動,不用說,那肯定是班裡發言最積極的,我哥是縣城一個副科級幹部,一年要組織兩次初中同學聚會,不用說,肯定是班裡發言最積極的。

說了發言積極的,再來說說沉默的大多數,我想,大家之所以沉默,有以下幾個因素:

1、做人一直比較低調,過好自己的小日子,不願意出風頭。一個班級群裡,高調的畢竟還是少數,大多數都是比較沉默型的,多數人甚至認為,把自己的小日子過好了,就行了,不去聊那些沒啥意義的話題。

2、實在沒時間。現在生活壓力比較大,不要說組織活動了,就是群裡說話,也沒有那麼多閒工夫去一天看群討論說話。因為在這個年齡,孩子還小,上有老下有小,每天忙忙碌碌,根本就沒時間去去閒聊。我每天上班後,跟打仗一樣,一直到中午下班有兩個小時候休息時間,之後就是到晚上9點才下班。所以,我們班上,經常發紅包幾個小時後,我才看到,基本沒有時間去看群裡留言討論發紅包。

3、覺得沒有意義。大多數時候,認為待群裡,是班裡大家庭的一員,但會堅持不發言、不組織活動,也不退群“三不”原則,最為主要的是,覺得群裡說的好多都是廢話,很無聊,在浪費自己的時間,有這個時間,還不如上上今日頭條或者悟空有答,跟大家分享話題、交流知識,寫點東西,倒是對自己一個提升和學習的機會。


我高中班裡最近的發言,無實質內容

4、沒有共同話題。在班級群裡,大家沉默的很大一個原因是,群裡發的信息很無聊,很多人一天發一些心靈雞湯讓人反感,或者說,剛開始覺得還行,但後來就覺得很無聊了,還有一些人,不斷髮自己或者孩子取得成績、成就的內容,或者是廣告,或者假消息。更有甚者,直接在群裡拉票。

群裡只有一種情況會出現大家發言很積極,那就是意外情況,如班上那個同學或老師得癌症了、出車禍了、得重症了等等,才會引發大家心靈的共鳴。

前年,我們大學班上,一個同學得癌症,因為這個同學跟我關係好,又是在我生活的這座城市治病,所以,我經常去看他,還會發些動態信息,大家都很關注,那一段時間,是好多年來,群裡說話最多的時候。直到這個同學去世後,還有同學組織去他徐州老家給他燒紙。

5、混的不咋樣。跟混的好的、發言積極的行成對比的是,大多數沉默的,基本上混的都不是太好,或者都比較一般。因為大家都是單位的普通人,即便工作十幾二十年了,也是單位的普通職工或者小領導,所以,算是混的不咋樣,群裡比較沉默。


烏魯木齊那些事兒


我也一個同學群,開始大家很想一起聚聚,畢竟三十多年不見了,可隨著時間推移,怎知道有個別人故作,在這基礎上又建一個同學群,本來當時的本意是那家有白事,同學群拿錢去慰問,讓同學這份感情永固長存。可後來隨著某些個人意願,拉了一些同學進來,大家也不走動,更不認識,群裡面互相吹捧這個那個人,剋意奉承這個那個人,要麼發些怎樣做人等等所轉發的文章,好象自己怎麼優秀,看了都煩心,於是自己就潛水了。還有某些同學得病了也不去看,有的同學呢認為自己美,整天曬個人到處遊玩的照片,有的無聊半夜半夜曬兩個人喝酒照片,簡直無聊之極,還有的人認為別人不說話,盡發一些抄襲譏諷的文章,顯示自己高大,還有人說某某老大,整天屁顛屁顛的,令人作嘔。唉,三十多年了,人心都變了,聊著聊著都變味道了,真真有情的同學還是小範圍的,有情有義的聚聚多好,大家既開心又快樂,沒必要在同學群裡瞎鬧,也沒那閒心了,五十多歲人了,活個自在,享受安靜,圖個健康。幾個真情實義的同學時常小聚多麼爽朗,朋友不在多而在於精,同學也一樣,到不了一起的,何必強求,豆腐多了是水,實實在在比什麼都好!我曾經退出同學群,又被拉進去,我就設置了,這謹以此我個人觀點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