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談1G、2G、3G、4G、5G通信進化發展史

詳談1G、2G、3G、4G、5G通信進化發展史

想想通信行業的過去30多年,阿爾卡特、愛立信、華為、LG、朗訊、摩托羅拉、北電、 諾基亞、富士通、西門子、NEC、 三星、中興等十多家巨頭林立,如今只剩下華為、愛立信、諾基亞和中興四大主流玩家,那些曾經偉大的公司從輝煌到隕落都經歷了什麼?

移動通信史1G→2G→3G→4G→5G

1、1G:“大哥大”橫行

2、2G:諾基亞崛起時代

3、3G:CDMA大行其道

4、4G:無線蜂窩電話協議

5、5G:高可靠和用戶體驗?

1G:群雄逐鹿

19個世紀70年代,貝爾實驗室突破性的提出了蜂窩網絡概念。所謂蜂窩網絡,就是將網絡劃分為若干個相鄰的小區,整體形狀酷似蜂窩,以實現頻率複用,提升系統容量。

1G時代作為移動通信開天闢地的時代,群雄逐鹿,山頭林立,通信標準也是五花八門。儘管1G標準各式各樣,但1G時代的王者非摩托羅拉莫屬。以AMPS和TACS為代表的模擬移動通信系統取得了巨大成功….

摩托羅拉不僅發明了第一步模擬移動電話大哥大,而且還是AMPS系統的主要設備供應商。

2G:GSM與CDMA之爭

2G時代主要採用數字時分多址(TDMA)和碼分多址(CDMA)兩種技術,分別對應GSM和CDMA系統,這是一場由美國和歐洲為代表的兩大利益集團之間的競爭。

進入2G時代,歐洲不甘落後於美國,考慮到歐盟國家太小,單打獨鬥難以與美國抗衡,於是吸取了1G時代各自為政的失敗教訓,於是歐盟聯合起來成立了GSM,以快速形成規模向全球推廣,在2G時代佔據主導優勢。

1994年12月,德國GSM滲透率約為71%,而當時美國的2G滲透率僅為0.1%。美國輸了,輸掉的不是技術,而是速度與規模,也輸掉了一個時代。

3G:鼎足三分

3G與2G的主要區別在於支持高速的數據傳輸。3G技術要實現全球漫遊的圖片、音樂、視頻等多媒體信息服務,包括可通過手機實現瀏覽網站、電話會議和電子商務等,3G時代主要有WCDMA、CDMA2000、TD-SCDMA三種標準。

3G時代形成了歐、美、中三足鼎立的格局,誰也不服誰。

但真正的贏家是誰?從某種角度講,最後的贏家既不是歐洲,也不是美國,而是視野之外的日本。技術重要,生態更重要。只可惜,日本的i-mode模式未能走出國門,在4G時代夭折。

4G:一統江湖

隨著智能手機的發展,移動流量需求不斷上升,移動通信網絡開始走向4G時代。在進入4G時代之前,先要講一下WiMax技術,它是基於IEEE 802.16標準集的一系列無線通信標準。WiMax於2001年6月成立,旨在促進該標準的一致性和互操作性。

WiMax採用OFDM+MIMO技術,解決了多徑干擾,提升了頻譜效率,大幅地增加系統吞吐量及傳送距離。今天的4G LTE也採用了這兩大關鍵技術。

但是WiMax作為WiFi演進過來的新技術,到底是IT網絡還是電信網絡?WiMax作為一項全新的技術,運營商是要花巨資投入的,還要考慮與網絡的前後兼容性,WiMax失敗了,儘管超前於LTE,但超前一步的往往是烈士。

經歷了無數波折,在4G時代,LTE標準終於一統江湖。

5G:焦慮的美國

回顧移動通信的發展史,從生態規模來看,美國在1G時代領先,但從2G到3G,美國整整落後了兩個時代,4G趕超機會本來渺茫,但隨著智能手機的橫空出世,美國迎來了彎道超車的轉折點。

美國花了兩個時代一路追趕,有過深刻的教訓,也嚐到了甜頭,現在5G來了,當然不甘錯過這次大好機遇,他們已多次表示要爭奪全球5G領導地位。但是,朗訊、摩托羅拉、北電等美系設備商已全軍覆滅,美國拿什麼領導5G?

華為在LTE市場份額上早已全球第一,中國企業早已加大研發5G。美國在逐漸掉隊,而中國正在引領5G。儘管美國也有高通、思科等通信巨頭,但他們只提供芯片和路由器,並不提供無線設備。

美國瘋了,以各種安全理由為藉口阻止中國5G。這些安全理由能否站得住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