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匠人!上海老伯5年10万多工序造全榫卯天坛

十万多道工序

两万多个小时的孤独死磕

六万多公里披星戴月的往返

退休工人—王震华亲手造出了一座天坛祈年殿!

了不起的匠人!上海老伯5年10万多工序造全榫卯天坛


这座微缩的祈年殿 由7108个零件组成,最小零件仅有2mm,完完全全的榫卯结构,不用一个钉子,一滴胶水。

高0.5m,最大直径不超0.8m,比原比例整整缩小了81倍。每个部件都可拆卸,按照力学原理,像建真正的房子那样搭建而成。


了不起的匠人!上海老伯5年10万多工序造全榫卯天坛


历程·决心

儿童时期的老王就是个木痴,从小隔壁家就住着一个木匠,老王没事就喜欢跟在木匠屁股后头捡刨花玩。到了十六岁中学毕业,痴迷于木工的老王开始自学木工图,后来又学习了古建筑修复。没过几年,老王就熟练掌握了鲁班锁与各种榫卯结构技艺,那时他还不到20岁。


了不起的匠人!上海老伯5年10万多工序造全榫卯天坛


198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老王去参观了中国故宫建筑群,走到祈年殿时,王震华不禁看呆了。白石雕栏环绕的汉白玉圆台鎏金宝顶蓝瓦红柱的圆形大殿龙凤浮雕结构精巧的藻井,以及整体拔地擎天的气势一次次敲击着王震华的内心。当时就萌生念头:“60岁之前一定要做出一个祈年殿来。”


了不起的匠人!上海老伯5年10万多工序造全榫卯天坛


砥砺·坚持

开始上手前,老王确定了81倍的缩小比例。根据他的设想,每件作品都要做到“零件不用编号,可以任意拆装”,这就要求每一种相同零件的尺寸都不能有丝毫出入。

一旦下定决心,老王立刻在僻静的青浦区租了个民房。每天骑电动车往返18.6公里路程,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在三年里,老王用最便宜的二手钢刀制作了300多把特制刀,用处各不相同,最细的刀头仅仅只有0.8mm。每天工作10小时,一年只休息10天,整整五年时间没有收入。

因为现成的仪器达不到要求,前面两次尝试都失败了。老王自己动手,重新改装了几台二手设备,将误差缩小到了0.02毫米。


了不起的匠人!上海老伯5年10万多工序造全榫卯天坛


不疯魔,不成活

仅仅关于刀的研究,老王就用了三年时间,从开始的3毫米到1.5毫米,老王始终要求精益求精。

甚至一次要做2000个零件,做到第1800个时刀磨断了,为了作品的完美,老王毅然决然把前面零件全部报废。

了不起的匠人!上海老伯5年10万多工序造全榫卯天坛


三年时间里,老王用便宜的二手钢刀,制作了300多把特制刀具,用处各不相同,有宽度1.5mm的燕尾槽刀具,最细的刀头仅仅只有0.8mm。

老王就是用这些自制设备、二手钢刀,做出了误差正负在0.01毫米的高精度模型。

了不起的匠人!上海老伯5年10万多工序造全榫卯天坛


中间老王做成了三版的祈年殿,尽管在外人看来已经非常的完美了,但是犟心的老王还是不满意,毅然决定砸掉重做。

每天工作10个小时,每年只休息4天,没人说话,日复一日的工作。没人支持,没人相信,这种日子持续了五年。

了不起的匠人!上海老伯5年10万多工序造全榫卯天坛


了不起的匠人!上海老伯5年10万多工序造全榫卯天坛


不负匠心,震惊世界

终于,历经五年,10万多道工序,20000多个小时的孤独,60000公里披星戴月的往返,第四版祈年殿终于完成了。全殿由7108个零件组成,高约0.5米,最大直径不超过0.8米,比例整整缩小81倍。

窗上有雕花,窗户可开合,小小的一扇门,竟然是由8个以毫厘计算的零件拼接而成的。每个部件都可拆卸,老王的祈年殿按照力学原理搭建,大功告成。

凭借这件作品,老王-王震华一举摘得“2016世界手工艺产业博览会金奖”,同时也寻回了失传已百余年的全榫卯结构微雕非遗技艺。

了不起的匠人!上海老伯5年10万多工序造全榫卯天坛


语录·人生

"有些事再不做,就真的来不及了。"

"我为什么要住田野住树林,因为思考问题的时候,不能有任何干扰。"

"再磨一把刀,不可能一模一样的,报废零件全部烧掉,一个都不留,没有半成品,只有成品。"


了不起的匠人!上海老伯5年10万多工序造全榫卯天坛


老王用他的行动告诉了我们,精益求精源于内心深爱。在任何行业,只要一丝不苟、追求完美到极致,就能铸就精品、书写传奇。

工匠精神,并没有在这个时代消失,真正愿意践行的人都是值得尊敬的。


了不起的匠人!上海老伯5年10万多工序造全榫卯天坛



了不起的匠人!上海老伯5年10万多工序造全榫卯天坛



了不起的匠人!上海老伯5年10万多工序造全榫卯天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