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被稱為五大聖君之一,為何炮製了一場盛世下的戴綸大冤案?

汪有飛


伴君如伴虎,給皇帝提意見,相當於與虎謀皮,戴老先生就是犯了這種不謹慎的錯誤,以至於被亂棍打死,家人也受到連累。

戴綸伴的這位君是明宣宗朱瞻基,明成祖朱棣的“聖孫”,在歷史上,名聲相當不錯,那是因為他和父親明仁宗朱高熾共同打造出了明王朝的“仁宣之治”,倆人執政時間相加為十一年,其實父親執政不過九個月,大部分功勞還是要記到朱瞻基的頭上。

這麼一位仁君,卻為何做出這種殘暴之舉?尤其是受害者還是他小時候的老師?

這事兒鬧到這種程度,說起來,這位戴綸老師要承擔很大的責任,把好端端一位仁君居然逼成這份兒上,人家豁上去拼著被史書記載上一筆“弒師”之罪,也要你死,可以想象,那的確是氣昏頭了。

朱棣在位的時候,作為禮科給事中的戴綸就和編修林長懋共同成為了朱瞻基的授課老師,朱瞻基本就聰明,也尊重老師,學業進步很明顯,也因此獲得了爺爺朱棣的喜歡。後來在朱棣選擇太子時,本來是比較猶豫的,但解縉在旁邊說了三個字“好聖孫”,朱棣才痛下決心,放棄了比較喜歡的朱高煦,而是立了肥哥朱高熾,看的就是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的面子上,由此可見對朱瞻基的喜愛之情。從另一個角度上說來,這也是對戴綸和林長懋兩位帝師的一種肯定。

作為未來將挑起大明重任的好聖孫,朱瞻基必須要全科發展,文科老師表現的不錯,武科老師也躍躍欲試,要把朱瞻基的騎射功夫培養出個樣子。小傢伙的精力和時間都是有限的,課程表安排方面,難免出現衝突,文科老師的課程老師被積極的武科老師侵佔。時間一長,文科老師戴綸就很有情緒,決定來找武科老師攤牌,談判一下。

這武科老師的名字叫朱棣,沒錯,由於實在是對這位皇孫太喜愛了,朱棣決定親自擔綱,教授他騎射功夫,讓他繼承爺爺的夢想,長大後做出拓土開疆的壯舉。

文科老師戴綸戴老先生來找朱棣說理,偶爾一次半次,朱棣懶得搭理,開架不住人家特別有耐心,次數多了,朱棣忍不住有點搓火,但它也不想被史書記上一筆“兩科老師掐架

”,輸贏不說,那將十分沒有面子。作為親爺爺,朱棣當然知道該怎麼修理戴綸。

這天朱棣隨口問朱瞻基,身邊的大臣,你都跟誰親近啊?

朱瞻基也聰明呢,心裡話說了,我身邊也接觸不到誰不是?接觸人多了這也犯您的忌諱不是?老老實實、中規中矩地回答:嗯,戴綸戴老師挺不錯,我們挺親近。

朱棣:嗯,挺好,給你個幾份奏疏你瞅瞅。

說完就把戴綸的一摞奏疏漫不經心的遞給朱瞻基,朱瞻基看完之後都快氣炸了。

戴綸寫的全是指摘自己荒廢學業、遊玩打獵、玩物喪志這些措辭,誰看了能不生氣?

老奸巨猾的武科老師朱棣的心願達成了,朱瞻基從此恨上了戴綸,學習時間不用說,往後更要向爺爺的騎射這方面傾斜了。戴綸也生氣啊,不提意見倒好,這怎麼越提越倒退?小朱長大了學習不行,還不是要怪我?但鑑於武科老師太過強勢,老戴也只好暗自生悶氣。

朱瞻基登基後,應該說小皇帝心裡還是有數的,討厭歸討厭,還是加封了老戴官職,提拔他當了兵部侍郎。朱瞻基的本意是,你個死老戴,我這也算對得起你了,以後你要虛心改變你蒼蠅的作風,別再在我耳朵邊嗡嗡嗡嗡了。

戴綸心裡也高興,小皇帝這是要學唐太宗李世民呢,準備從諫如流,現在強勢的武科老師也不在了,我可不能辜負小皇帝的期望,一定當好新時代的魏徵,做好諍諫工作。

悲劇不可避免的一步步醞釀、發展。

在戴綸又一篇奏疏擺在自己面前、苦口婆心的規勸自己不要再去遊獵的時候,朱瞻基憤怒了,你還有完沒完!

有心生吞活剝了戴先生,又怕史官記上一筆,面子上須不好看,罷罷罷,小皇帝忍住了,把戴綸調離了工作崗位,你去參贊交趾軍務吧。

通過在地圖上丈量交趾與北京城的距離,我們可以看出,小皇帝的潛臺詞就是:“有多遠滾多遠!”如果還有下一句,那一定是:“我一輩子不想再見到你!”

悲憤的戴綸假如能看開形勢,您就老老實實地在熱帶雨林中發光發熱,繼續為大明江山做出應有的貢獻,想來老死之後,皇帝還是要加封的,家人也會跟著沾點光。

不,絕不!

戴綸的反應則是向直接去找皇帝論理,但他已經得不到上殿的機會,還沒等出發上任的功夫,天天時時刻刻的埋怨皇帝昏庸無道不知好歹。

戴綸成功的吸引了錦衣衛的關注,他們如實把這些言論報給了朱瞻基。

來吧,老傢伙,咱們當面論理!

朱瞻基熱情的向戴綸發出了最後的呼喚。

來就來!你我相約定百年!

戴綸被帶到了朝堂之上。

這是史書上記載的戴綸老師最後的表演時間,雖然史書上之記錄了兩個字“抗辯”,但考慮到戴老師的一貫作風和感官程度,史書上自是無法把戴老師掐腰罵陣吵架細節公之於眾。

結果,“觸帝怒,立箠死,籍其家。

查字典可知,“”字可被認為是鞭子,也可以被認為是木棍,分析事實,估計朱瞻基氣的讓侍衛們抄起什麼算什麼,當場箠死,抄沒家產。連戴綸的叔父河南知府戴賢、太僕寺卿戴希文二人,都跟著沾光,全被抄家系獄。

是冤案嗎?

後人只記得朱瞻基創造了仁宣之治,是明朝數得著的明君仁君。而且,有足夠的事實證明,魏徵對李世民進行諍諫的時候,態度是沒有戴老師這樣囂張的。


歷來現實


明宣宗朱瞻基本性並不殘忍,相反性格還很親和,而且在治國上也是勵精圖治,不然也無法開創“仁宣之治”。

但他在登基的第一年就處死了自己的老師戴綸,讓人詬病不已。實事求是的說,戴綸的死不怪別人,就怪他自己的情商低,不懂得審時度勢,對周邊的政治環境也無法做出準確的判斷,這一點和同時期的治國大才“三楊”相差很遠。

早在永樂大帝統治時期,戴綸就是皇太孫朱瞻基的侍讀,由禮部給事中兼任諭德,專門負責朱瞻基的思想道德教育。

作為學問大儒,朱瞻基對戴綸是非常尊重的,他知道自己是大明朝的未來接班人,必須要樹立自己的形象。不過作為老朱家的第四代子孫,朱瞻基正處於青春輕狂期,跟著自己的祖父永樂皇帝進入蒙古草原追擊過韃靼人,所以好動、好武、好騎射也是朱瞻基年輕時候最熱衷的,而且這也得到了朱棣的首肯。

因為好武,朱瞻基在一定程度上也耽誤了文化課的學習,這恰恰是那幫對朱瞻基寄予厚望的文臣們最不能接受的。

在文臣眼裡,文治才是第一,武功只能算是末流,而負責他思想品德教育的戴綸更是生氣萬分,他認為皇太孫熱衷武事,是因為自己的教育出現了問題。

在幾次勸阻無效後,戴綸毅然向朱棣上了奏疏,認為朱瞻基不去努力學習,只顧著到處騎馬射箭,這種不務正業的行為應該嚴厲批評和制止。

但朱瞻基一開始並不知道老先生的舉動,所以在朱棣詢問他和哪個大臣之間相處最好的時候,朱瞻基想都沒想,脫口就說是戴綸,其實這也可以看出戴老先生在朱瞻基心中的地位,“他日,太孫侍,帝問:‘宮臣相得者誰也?’太孫以綸對。”

一問一答之後,朱棣拿出了戴綸的奏疏,這就讓朱瞻基感到了極大的尷尬,認為自己遭到了戴綸的背叛!因為在當時,朱明皇家的內部權力之爭也是很激烈的,漢王朱高煦一直對太子之位虎視眈眈,就藩雲南的他賴在南京不肯走,這讓朱瞻基一直處於高度的敏感之中。

戴綸的奏疏如果沒有朱高煦這個外部因素,朱瞻基可能會虛心接受,但正因為朱高煦的存在,讓朱瞻基突然意識到身邊危機重重,祖父朱棣還在一天,父親朱高熾的太子之位就不安穩;如果再因為自己倒了下去,恐怕朱高熾這一脈就再也沒有翻身之日了。

何況,朱瞻基並不認為自己好武有什麼錯,和朱棣那幫靖難的武將們搞好關係,打好感情基礎,這樣他在文臣武將之間就都有了保障,也不怕朱高煦在背後搞小動作。

這才是朱瞻基最真實的想法,這才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應該具備的素質。只要皇太孫的位置不丟,書隨時都可以讀。

可惜戴綸根本看不到這一點,他只是從自身出發,單純的認為皇太孫不應該過多的去學習武事,而應該多讀點書,因為治天下只能靠文官,因為只有讀書才能做一位明君。正是因為這種缺乏政治思維的交流,導致師生之間產生了很大的誤會,也讓朱瞻基從此恨上了戴綸。

在此期間也讓朱瞻基明白了一個道理,眼界決定高度,戴綸充其量只是一個迂儒,並不能成為他的“張子房”、“諸葛武侯”、“劉文成”,這樣的人最大的作用就是“千金買馬骨”,做不了大事。

所以等到朱瞻基登基後,積極整軍備戰,以防止韃靼南侵和叔叔朱高煦的叛亂時,但戴綸的老毛病又犯了,一本奏疏直接被朱瞻基下放到軍營之中學習軍事。

這種改造思想的機會戴綸並沒有領悟,反而認為自己的學生輕慢了自己,也就此生出了怨恨。被錦衣衛逮捕後,面對朱瞻基的親自審問,戴綸只知道用聖人之言進行強辯,卻說不出什麼所以然來,口中“昏君不斷”的怒吼才激怒了朱瞻基,最後被鞭打致死,家也被抄了。

所以說戴綸的死固然有皇權威嚴在作怪,但情商低也是一個主要原因。

【我是江東汪郎,帶給你不一樣的歷史視覺!堅持原創,喜歡我就請關注我吧!】


江東汪郎


明宣宗朱瞻基


戴綸在朱瞻基還是皇太孫的時候就給朱瞻基上過課。天地君親師,在古代,老師的地位是相當高的。但是,朱瞻基當了皇帝后把他的老師戴綸給殺了。戴綸是山東高密人。既然能給皇太孫、皇太子當老師,那肯定是得到朱棣、朱高熾的高度信任的,朱棣曾對朱瞻基說:“汝得戴綸,若唐太宗得魏徵”。可見朱棣對戴綸的重視。戴綸是個兢兢業業的好老師,學識豐富,工作嚴謹,也自以魏徵為榜樣,敢於諫言。

朱瞻基不好好學習的情況被戴綸如實報告給朱棣和朱高熾,朱瞻基當然不高興,《明史》載:“太孫由此怨綸。”師生的這段交集,戴綸肯定沒有給朱瞻基留下好印象,但這些都是小事。朱瞻基即位後,戴綸被提拔為兵部左侍郎,可見朱瞻基還是念師生感情的。


朱瞻基的孫皇后 劇照


洪熙元年(1425年),朱瞻基登基後不久,要求遊獵,戴綸“封駁”朱瞻基聖旨,請求停止遊獵,戴綸說,皇上剛剛登基,應當以國事為重,不能貪玩。“封駁”聖旨就是不執行聖旨,把皇帝的聖旨駁回去,說的直白一點就是違抗聖旨、抗命不遵。發生這種事,一般來說皇帝會生氣,但很少會殺人。

一開始,朱瞻基也沒有殺戴綸,只是將戴綸貶到安南(越南),後來又從安南召回北京,親自審問戴綸,戴綸堅持自己沒有錯,以忠臣自居,說了些比較刺耳的話,讓朱瞻基下不來臺,自尊心受到打擊,戴綸被朱瞻基命人亂棍打死,本來還要滿門抄斬,被楊士奇等大臣勸住。


朱瞻基的兩個兒子 朱祁鎮 朱祁鈺 劇照


筆者覺得朱瞻基殺戴綸的確是個敗筆,戴綸這個魏徵沒做成。魏徵不是那麼好做的,首先直言進諫本身就是個技術活,要選擇好時機,當然,更要遇到好領導。知道魏徵的人很多,知道戴綸的人卻很少,一來因為魏徵是伴君如伴虎而得以善終;二來魏徵的說話的確很有技巧,看似不給皇帝面子,其實處處給皇帝留了臺階。

回過頭來說,朱瞻基上學的時候你就老打小報告,本身就沒有什麼好感,二來在明初還是尚武的時代,皇帝遊獵本就是一項重要的工作,清代的木蘭圍場貫穿始終,你戴綸上綱上線,把剛剛登基的皇帝說成是貪圖玩樂的昏君,對於深受祖父朱棣疼愛,以天縱英才自居的朱瞻基實在是莫大的羞辱。

朱瞻基自小受到祖父朱棣的喜愛,天賦很高,自尊心很強,無法容忍手下對自己的羞辱。手下可以吹捧朱瞻基,但是不能“逆龍鱗”。朱瞻基的聰明任性是出了名的,他還廢掉了皇后,殺了叔叔朱高煦全家,殺老師對朱瞻基來說沒有什麼奇怪的。好在天妒英才,37就把朱瞻基收走了,所有的聰明任性都化作了塵土。

我覺得,人還是不要自視甚高的好。


坐看東南了


戴綸冤案,一般來說現在主要歸罪於朱瞻基的非常好面子的性格。我們知道當帝王的,有一部分人就算是明君也非常好面子,其中則以朱明最甚,不管是朱元璋、朱棣、還是朱瞻基都是非常好面子的帝王。他們雖然有著非常強的政治能力,可以把國家治理的很好,但好面子終究是非常私人的品德。

所以當朱瞻基還是皇長孫的時候,戴綸因為向朱棣舉報朱瞻基貪玩,荒廢學業就被朱瞻基一直記恨在心。後來朱瞻基繼承皇位,此時已經是兵部侍郎的戴綸又上諫朱瞻基不要每天就知道玩,要關心下越南的軍事情況。估摸著是直接在群臣面前說的,於是朱瞻基大怒,後來就找了藉口把戴綸關進了錦衣衛大牢,結果戴綸又當年頂撞,最終被朱瞻基亂棍打死。

實際上,朱瞻基還不只這麼一件愛面子的事。早年御史陳祚,曾上書勸朱瞻基要學《大學衍義》,結果惹得朱瞻基暴跳如雷,大聲斥責說:“竟敢說我不懂《大學衍義》?”隨便便把陳祚下獄,全家十餘口連坐五年。不過還好,後來內閣極力阻止這件事,報了陳祚一家平安。

有句話叫什麼來著,“伴君如伴虎”!像宋仁宗那種被包拯吐了口水還抹抹乾淨的皇帝,不多哦。


三觀粉碎機


看了你們的回答,看來這個事是亡師之錯。

本來師這個字古代是不分的,115師和老師的師是一個師。

所以,教學傳承才是真的戰場。

黃埔西點不用多說了吧?

易經師卦對師的解釋是最正確的。

剛中而應,行險而順,以此毒天下。

這才是師的真解。

你看老外的那個牧師才真的像老師,一本書翻過來複過去的教,關鍵是。。。。我不說了!


哦發發發


一、封建的倫理綱常,決定了封建君主,對臣民生殺予奪的隨意性;

二、戴綸忠於他心目中的帝王標準,卻忤逆了現實中的帝王活體,方正有餘,圓滑不足。死則留名,活則痛苦。


橡子熟了


好皇帝不一定是好人啊!這樣的例子太多了。想想他爺爺號稱永樂大帝。又怎麼樣呢?殺人如麻。還奪了自己侄兒的位子


禮襄研究室


蟋蟀天子,無故廢后是聖君?


對方正在輸入23852


皇帝也不是聖人,和皇帝對著幹的大臣,古今中外,都沒有好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