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改革開放的實踐與啟示①|交通基礎設施,從滯後到領先

江苏改革开放的实践与启示①|交通基础设施,从滞后到领先

改革開放4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艱苦奮鬥、頑強拼搏,用雙手書寫了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史詩,中華大地發生了感天動地的偉大變革。

從交通基礎設施的跨越式發展到城鄉面貌的日新月異,從科技創新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第一動力到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從推動大江南北區域協調發展到形成東西雙向開放新格局,從建設生態文明到文化全面繁榮……江蘇大地上的這些滄桑鉅變,就是國家偉大變革的一個生動縮影。

今天起,396推出“江蘇改革開放的實踐與啟示”系列述評,全面反映改革開放4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各項事業發展的壯闊歷程、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為改革開放40週年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留下歷史的印記,敬請關注。

回望歷史的長河,改革開放40年,可以說是一個飛速發展、日新月異的時代,是一個充滿激情與夢想的時代,是一個變革與重構交織的時代。

改革開放之初,江蘇交通條件滯後,人均公路里程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改革開放之後,“經濟社會發展,交通必須先行”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40年來,江蘇交通基礎設施能力快速增長,交通運輸發展總體走在全國前列,成為名副其實的“交通大省”。

江苏改革开放的实践与启示①|交通基础设施,从滞后到领先

視覺中國網供圖

高速公路率先破題

曾經,行路難困擾著江蘇。

江蘇全省公路到1979年僅有1.9萬公里,有252個鄉鎮不通公路,人均公路里程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從南京開車到蘇州、徐州、鹽城等地都要一天時間。

上世紀80年代初,當改革開放的浪潮席捲全國之際,蘇南鄉鎮企業崛起,城市間、城鄉間交流大為活躍,公路運輸成為不可或缺的剛性需求。

從“八五”計劃開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被放在江蘇發展大局中的重要位置,而籌建省內第一條高速公路率先進入省委省政府的決策視野。

江苏改革开放的实践与启示①|交通基础设施,从滞后到领先

視覺中國網供圖

沒錢怎麼辦?技術怎麼保障?發展的激情、改革的智慧衝破許多桎梏。1992年6月14日,江蘇省第一條高速公路——滬寧高速公路江蘇段正式開工;1996年11月28日,全長248.2公里的江蘇段正式通車。

“4年的建設歷程中,參與滬寧高速公路建設的領導者和建設者們,如在崎嶇泥濘的道路上艱難跋涉,所有人激情澎湃,不斷攻克難關。”曾任江蘇省交通廳政治部副主任、辦公室主任的吳浩良在回憶錄中,如此記述那段動人時光。

滬寧高速公路建成後,大大改善沿線城市投資環境,國際資本快速進入,蘇南五市大踏步走向國際化,經濟發展如虎添翼。

從零起步,由暢至美,聯網暢通,氣勢恢宏。經過20多年的拼搏,如今,在江蘇10萬平方公里的大地上,高速公路四通八達,一張現代化高速公路網將城鄉緊密勾連,高速公路建設與管理水平全國領先。

江苏改革开放的实践与启示①|交通基础设施,从滞后到领先

視覺中國網供圖

“現在,江蘇公路交通基礎設施已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江蘇省交通運輸廳廳長、江蘇省鐵路辦主任陸永泉說,目前,全省高速公路總里程達4700多公里,密度居全國前列,所有縣均通高速公路;二級以上公路佔公路總里程的26.5%,居全國第一;農村公路總里程達14.2萬公里,密度全國居首,實現100%行政村通硬化公路,惠民利民效果顯著。

江蘇省政府剛剛批覆的新一輪高速公路網規劃,到2035年全江蘇省高速公路網總里程將達6666公里。下一階段,江蘇將重點推進高速公路主通道擴容、省際“斷頭路”建設,同時將積極推進城市群地區普通幹線公路快速化改造。

跨江大橋獨領風騷

談起江蘇交通,跨江大橋可謂“明珠”般的存在。擁有430多公里長江岸線的江蘇,具有建設跨江大橋的急迫需求和天然條件,而改革開放點燃的激情,又使得江蘇交通人在跨江大橋建設上敢闖敢試、不斷創造歷史。

江苏改革开放的实践与启示①|交通基础设施,从滞后到领先

視覺中國網供圖

1968年建成的南京長江大橋,是長江上第一座由中國自行設計和建造的雙層式鐵路、公路兩用橋樑。近幾年,南京長江大橋公路橋日交通量在10萬輛以上,十倍於設計通行能力。

時至今日,長江江蘇段已建成跨江通道14座。其中,已建成的江陰大橋、南京二橋、潤揚大橋、南京三橋、蘇通大橋、南京四橋、泰州大橋、崇啟大橋8座世界級公路跨江橋樑,以及南京大勝關鐵路大橋,在世界同類橋樑中均名列前茅。

一座座跨江大橋雄姿綻放,在滿足過江交通需求快速增長的同時,也成為一道道風景。

江陰長江公路大橋是國內第一座跨長江懸索大橋,在工程技術上突破許多世界級難題,2002年10月榮獲“尤金·菲戈”獎,是中國首次獲此國際橋樑大獎。

江苏改革开放的实践与启示①|交通基础设施,从滞后到领先

視覺中國網供圖

蘇通長江公路大橋,突破制約千米級斜拉橋建設的關鍵技術難題,創造最深橋樑樁基礎、最高索塔、最大跨徑、最長斜拉索4項斜拉橋世界紀錄,被交通部領導譽為中國由橋樑大國向橋樑技術強國轉變的標誌性建築,並獲得“喬治·理查德森”獎,這是中國第一個獲得該獎項的橋樑工程。

“公路橋樑建設取得重大突破,橋樑建設水平達國際領先水平。”江蘇省發改委基礎產業處處長金劍平自豪地表示,“長江江蘇段這14座橋,就是時代發展最直觀的體現。”

江苏改革开放的实践与启示①|交通基础设施,从滞后到领先

視覺中國網供圖

隨著科技的進步,過江隧道工程將是下一步發展的重點。《江蘇省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運輸走廊規劃(2018-2035年)》提出,至2035年,已建和在建過江通道數量達36座,實現幹線鐵路、城際軌道、高速公路、普通國省幹線均有過江通道,沿江城市主城之間、跨江城鎮組團間有效聯通,長江兩岸相鄰縣級節點基本實現直連快通。

航道建設做強“長板”

江蘇水網密佈,水運是綜合交通運輸方式中發展較好的“強項”。內河港口承擔全省城鎮開發礦建材料近60%的調入量。改革開放以來,江蘇省水運基礎設施能力顯著提高,等級航道快速增長。

1978年江蘇內河航道里程23657公里。上世紀80年代,蘇南地區鄉鎮工業紛紛崛起,交通運輸壓力劇增,對航道的要求越來越高。推進航道網化工程建設,從未停息。

截至目前,江蘇共有內河航道總里程24366公里,約佔全國航道總里程的1/5,佔長三角地區內河航道總里程的2/3,航道密度全國之首。江蘇省初步形成“東部達海、中部連江、蘇南成網”的高等級航道網主網絡。今年5月,南京至長江口12.5米深水航道全線貫通,5萬噸級集裝箱船可直達南京。

江苏改革开放的实践与启示①|交通基础设施,从滞后到领先

視覺中國網供圖

港口通過能力進步飛快,港口口岸開放區域逐步由沿海向沿江地區拓展。1978年,江蘇港口通過能力僅為0.5億噸,最大靠泊等級僅為1萬噸級。目前,江蘇省共有10個沿江沿海港口、13個內河港口,是兼有江港、海港和河港的省份。港口綜合通過能力達19.7億噸,是1978年的39.4倍。

江蘇的億噸大港數、港口通過能力、萬噸級及以上泊位數等多項指標均居全國第一。但航運大而不強、大而不優的問題一直存在。去年5月,江蘇省港口集團掛牌成立,著力加大沿江沿海港口整合力度,加快形成全省港口“一盤棋”格局,努力實現由港口大省向港口強省的跨越。

軌道交通“越跑越快”

去年底,江蘇省有8個城市獲批建設軌道交通,目前已有5個城市開通城市軌道交通線路23條、運營總里程640公里。

1978年江蘇境內只有建國前建成的京滬鐵路、隴海鐵路、寧蕪鐵路3條鐵路。2005年,建成新長鐵路、寧啟鐵路,結束了蘇中腹地不通鐵路的歷史;2008年,建成國內第一條按時速250公里設計的高速鐵路合寧鐵路;2010年,建成國內第一條城際高速鐵路滬寧城際鐵路;2011年,建成京滬高速鐵路……

滬寧城際鐵路建成通車,是我國東部鐵路率先實現現代化的重要標誌,“當時是我國乃至世界上標準最高、里程最長、運營速度最快的一條城際鐵路,它的建成通車對推進我國鐵路建設具有引領示範作用。” 時任中鐵二十四局江蘇公司黨辦主任李良啟說。

江苏改革开放的实践与启示①|交通基础设施,从滞后到领先

視覺中國網供圖

近5年來,江蘇省綜合交通設施能力明顯提升,鐵路通車裡程由2012年的2348公里增至2017年的2791公里,其中高鐵由627公里增至846公里。

不過,作為全國率先建成高速鐵路的省份,江蘇卻沒有迅速形成覆蓋全省的高鐵網,路網規模總體偏小。當前,江蘇省鐵路正努力由跟隨發展轉向主導發展。今年5月,江蘇省鐵路集團成立,探索高鐵自主規劃建設運營模式,開啟江蘇全面進入高鐵時代新徵程,儘快改變江蘇省鐵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局面。

江苏改革开放的实践与启示①|交通基础设施,从滞后到领先

視覺中國網供圖

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是江蘇省鐵路事業發展的關鍵期、攻堅期。今年江蘇省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預期完成投資1160億元,且首次把鐵路建設和公水空建設投資納入一張表。

預計2020年,江蘇省鐵路營業里程將由目前的2791公里提至4000公里以上,其中時速200公里以上快速鐵路達3000公里以上,將形成“北接隴海、南跨滬寧、西聯京滬、東啟江海”的“三縱四橫”快速鐵路網,基本實現以軌道交通為客運主骨架的“兩小時江蘇”。

機場發展“抱團整合”

1955年1月,民航南京站在明故宮機場正式開辦航空客運業務,1956年7月遷至大校場機場。

1984年後,江蘇民航進入快速發展時期。1984年至1985年,空軍連雲港白塔埠機場、空軍鹽城南洋機場、海軍常州奔牛機場相繼實行軍民合用。1993年8月,南通興東機場經擴建後正式復航,成為省內第一個民航單獨使用的運輸機場;1995年2月,南京祿口國際機場正式開工建設。

目前,江蘇省已有南京祿口、無錫碩放、徐州觀音、常州奔牛、南通興東、連雲港白塔埠、鹽城南洋、淮安漣水、揚州泰州9個民用機場和南京老山、鎮江大路等10個通用機場。

江苏改革开放的实践与启示①|交通基础设施,从滞后到领先

視覺中國網供圖

“近幾年,江蘇各個機場的旅客吞吐量處在一個爆發式增長期,年增長率高達15%-45%。”江蘇省交通運輸廳航空處相關負責人說,去年江蘇9家機場旅客吞吐量全部超過100萬人次,其中南京祿口機場超過2500萬人次。

江蘇航空跨步發展的時代正在到來。今年9月,東部機場集團掛牌,將加強資源整合、高位決策,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整合全省機場資產資源。“統籌協調,錯位發展,比如漣水機場可以發展成淮河生態經濟帶貨運機場,優質化競爭,能夠共同壯大。”金劍平說。

撰稿: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梅劍飛 杭春燕

策劃:杭春燕

江苏改革开放的实践与启示①|交通基础设施,从滞后到领先

新華日報社全媒體經濟新聞部出品

歡迎加入我們的“369夥伴群”,

投資、理財、點題、發問……

qq群號209575056

歡迎轉發 轉發請註明出處和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