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奧匈帝國為何會與德國結盟?

歷史文齋


這個不是奧匈帝國和德國結盟,而是普魯士在擊敗法國,統一了德國以後,俾斯麥擔心法國復仇,因此決定在外交上和歐洲一些國家結成同盟,孤立和削弱法國。

俾斯麥開始是打算和奧匈帝國、沙俄組成同盟。1873年,俄奧簽訂《興勃隆協定》,之後德國也加入其中,這就是三皇同盟。但是在1879年,由於德俄之間矛盾加深,德國與奧匈又組成了針對俄國的德奧同盟。

雖然在1881年,德奧俄三國再次簽訂了同盟協議。但是隨著奧匈和沙俄在巴爾幹半島有利益衝突,兩國之間矛盾日益增大,德國不得不在俄奧之間做出選擇。奧匈因為無力對抗而選擇靠近德國,德國需要平衡歐洲局勢也不希望奧匈被削弱,而俄國也因為德奧同盟而向法國靠攏。

所以最後的結果就是歐洲形成了以德奧和法俄兩個集團對抗的局勢。




不沉的經遠


奧地利和德意志都屬日耳曼民族,並且有共同的敵人:法國和俄國。奧匈軍隊規模約為德軍一半多(14年總動員230萬),陸軍武器質量還可以(著名的捷克造啊!)但新武器和彈藥數量跟不上,導致戰爭開始後彈藥迅速消耗難以續戰。海軍也成功造出無畏艦和法俄海軍水平相似。從實戰看,陸軍平均戰鬥力大約在俄軍的70-80%,當然規模就不能和俄軍相比了,所以慘敗。不過就是這些破爛還能打垮意大利。——二戰時有德國高官說過:我們若還有“奧匈”做盟友,也許我們就會成功;但不幸的很,我們只有意大利。


塵埃裡的歷史


奧匈帝國和德國在戰前就是盟友,並不是因戰爭爆發才結的盟。


duh23333


因為都是日耳曼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