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13集的劇集,投資才兩萬,豆瓣卻高達9.7,剪成電影慘遭撲街

有一部電影可以說是今年最令人遺憾的電影,該片有著獨特的視角和拍攝方式,可以說是18年電影界一朵奇葩,該片就是《最後的棒棒》

這部13集的劇集,投資才兩萬,豆瓣卻高達9.7,剪成電影慘遭撲街

相信很多讀者對於這個片名是特別陌生的,這是因為該片在影院排片率非常低,加上經費有限幾乎沒有任何宣傳所導致。

這部13集的劇集,投資才兩萬,豆瓣卻高達9.7,剪成電影慘遭撲街

為什麼說該片最令人遺憾呢?因為該片是由豆瓣9.7分的劇版神作剪輯製作而成,但卻在上映後遭遇票房和口碑雙雙撲街,而由於過低的排片率,小酷這樣的"原著粉"也無緣去購票觀看。

這部13集的劇集,投資才兩萬,豆瓣卻高達9.7,剪成電影慘遭撲街

說起劇版《最後的棒棒》,這幾乎可以說是中國紀錄片評分最高的一部,該劇由導演自編自演,甚至主題歌都是自己唱的,拍攝歷時一年多,整個下來投資僅有兩萬元,但片子每一幀都那麼真實,那麼感人。看來,好片和投資大小,其實並沒有什麼絕對的關係。

這部13集的劇集,投資才兩萬,豆瓣卻高達9.7,剪成電影慘遭撲街

在豆瓣上該劇幾乎是一致好評,無數人稱其為最真實樸素的紀錄片。該片以重慶"棒棒"這個即將淘汰的老舊行業的生存現況為主要拍攝視角。

這部13集的劇集,投資才兩萬,豆瓣卻高達9.7,剪成電影慘遭撲街

身為退伍軍人的導演何苦,自帶一千三百元生活費,隻身投入"棒棒"這個行業,身體力行的去深入這個群體,感受這個群體。

這部13集的劇集,投資才兩萬,豆瓣卻高達9.7,剪成電影慘遭撲街

該劇講訴了何苦入住的自力巷53號,包括何苦在內的一眾棒棒的艱苦生活。在講訴"棒棒"行業尷尬的生存境遇的同時也有著許多對於人性思考的橋段。

這部13集的劇集,投資才兩萬,豆瓣卻高達9.7,剪成電影慘遭撲街

近年來一個新詞"貧困之惡"常被提及,似乎貧窮才是罪惡之花喜歡的土壤,但在該劇中,小酷卻看見了與"貧困之惡"截然相反的一面。

自力巷53號的眾人性格各異但都有兩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貧窮和善良。

這部13集的劇集,投資才兩萬,豆瓣卻高達9.7,剪成電影慘遭撲街

在劇中我們能看見每天肩挑背扛只能掙二三十元的老黃,他能為了二十塊錢直接用手掏廁所,也能為了一塊錢和僱主爭論半天,但是當他遇見可憐的乞討者時仍然會忘記自己窘迫的現況,大方施捨。

這部13集的劇集,投資才兩萬,豆瓣卻高達9.7,剪成電影慘遭撲街

還有飯量極大的河南,他看起來遊手好閒,終日打牌;但他有了穩定收入後第一件事便是找到何苦還錢,貧窮的他會為了欠朋友錢而無法入睡。

這樣一個沒有戶口,沒有家庭的,沒有存款還殘疾的可憐人,卻比多少吃得一身肥油的老賴好上千萬倍。

這部13集的劇集,投資才兩萬,豆瓣卻高達9.7,剪成電影慘遭撲街

看過該劇之後,我知道了倒黴到家,大概就是老甘、老杭這樣了吧。

老甘的人生可以說被小偷給摧毀了的,他工作矜矜業業,過年都不忘工作,但是他前半生的積蓄,兩次被偷光,他說這就是命。

這部13集的劇集,投資才兩萬,豆瓣卻高達9.7,剪成電影慘遭撲街

老杭可以說是一位"復仇刀客",他無法原諒那個搶走他老婆的男人,他三次買刀希望報復,可是再次遇見妻子的時候,他眼裡只有溫柔和無奈。

這部13集的劇集,投資才兩萬,豆瓣卻高達9.7,剪成電影慘遭撲街

我們身邊走過很多的底層勞動者,或者是"棒棒",或者是"工人"其實他們每一個背後都有一個獨特的故事,或奇特或悲傷,僅有該劇真實呈現了這點,所以該劇稱為神作當之無愧。

這部13集的劇集,投資才兩萬,豆瓣卻高達9.7,剪成電影慘遭撲街

但是電影版遭遇失敗卻令人難以想象,在網上評論中更有甚者,叫該片滾出電影院。

我承認該片從原本的劇集版剪輯出來成為電影,肯定會有很多地方交代得不如劇集細膩,但是考慮到該片的製作成本和導演自虐式的拍片,一張電影票不值嗎?

這部13集的劇集,投資才兩萬,豆瓣卻高達9.7,剪成電影慘遭撲街

雖然評論中有很多專業性的批評很有建議,但是呢比較導演到演員都不是專業出生,過於苛刻的謾罵小酷認為太過分了。

這部13集的劇集,投資才兩萬,豆瓣卻高達9.7,剪成電影慘遭撲街

那些躲在網絡後面,因為花了幾十元怒罵著製作方的鍵盤俠們,可曾知道,導演沒有因為該片大肆斂財,窮困的他還乘坐著麵包車前往見面會,還在路上發生車禍,連人帶車滾落山崖,帶傷出席見面會。

這部13集的劇集,投資才兩萬,豆瓣卻高達9.7,剪成電影慘遭撲街

小酷認為批評一部電影應該客觀真實,無論多麼不好看都不應該讓他滾出電影院,因為別人辛苦冒險拍攝僅僅是為了,讓觀眾看上一眼,哪怕只有一位觀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