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來自測一下你是否得了致殘率高達53%的“老寒腿”吧!

什麼是成熟?就是你媽還沒逼你,你自己就穿上了秋褲。

逼你穿秋褲的人,對你才是真愛,那是怕你得“老寒腿”。

“老寒腿”又稱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或膝退行性關節炎,膝關節皮膚軟組織較薄弱,就是“皮包骨頭”,因此禦寒能力較差。對疼痛反應較為敏感的人,可能受涼幾小時後就會出現症狀,比如腿腳冰冷、麻木、痠痛,下雨天和天氣冷時,往往走一步路都很困難。


快來自測一下你是否得了致殘率高達53%的“老寒腿”吧!


老寒腿的發病率很高,60歲以上的將近50%,70歲以上近80%,但並不一定有症狀,一旦有了症狀就會發展得非常快,它的致殘率達到53%!

如今“老寒腿”已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很多人“等不到老”就已經得上了。


快來自測一下你是否得了致殘率高達53%的“老寒腿”吧!


自測:你被老寒腿盯上了嗎

老寒腿症狀很多,主要表現有以下幾種。

1.怕冷

陰天下雨、氣候變涼時,或在吹空調後症狀加重。

2.腿沉

特別是陰天,患者就像在腿上綁了一個三四斤的沙袋,抬腿時不是自己發力,而是被拖上去的。

3.疼痛

老寒腿的痛感主要有以下3個特點:

兩側或單側膝關節經常隱痛,活動時加重,休息後緩解;

平時走路不疼或疼痛較輕,上下樓梯時痛感加重;

膝蓋不按不痛,一按就痛。

4.僵硬

清晨醒來或久坐後關節僵硬,活動後稍有好轉。

5.有摩擦音

膝關節在活動時,有一些骨頭的摩擦音。

6.腫脹

老寒腿後期,膝關節會腫大變形,活動範圍受限,出現持續性疼痛。


調理骨關節“五個注意”


如果上述情況出現了一種就需要重點關注;出現兩個以上就要到正規醫院治療。同時,在調理骨關節問題時,還需“五個注意”。

一是注意保暖,

受涼會讓關節炎復發,保暖可以減少關節炎症復發,減輕疼痛;

二是足量飲水,增加新陳代謝,讓營養進得去,廢物出得來,“有的人補充了關節營養之後關節疼痛加重就是因為水喝少了,沒有被人體代謝掉”;

三是控制體重,體重超標會造成關節的負擔過重,容易造成關節損害,這一點對髖關節尤其重要;

四是適量運動,適量運動可以加快人體新陳代謝,“讓營養吸收更快,常見的運功有打太極、騎自行車、練瑜伽,但應避免長時間站立和下山、下樓梯運動”;

五是及時治療其他骨骼疾病,“關節出現症狀有可能是肌肉筋鍵或者風溼類風溼問題,需要我們搞清楚具體屬於哪種情況,再進行合理干預。”


快來自測一下你是否得了致殘率高達53%的“老寒腿”吧!


骨關節炎有哪些誤區

【誤區一】穿得少會導致關節炎?

老人常說,冷天穿得少,容易得關節炎、“老寒腿”!這是有科學依據的嗎?

人的關節問題,包括膝關節、腰椎、頸椎、髖關節等。它們出現問題的原因不一樣,但跟受不受涼都沒有關係。“關節問題的核心原因只有一點,那就是不當運動帶來的磨損。”

骨關節炎也不例外,其主要原因是軟骨的磨損。“大家之所以會在天涼時感覺關節疼痛加重,是因為關節本身就有問題,受涼後會讓疼痛發作。”所以受涼跟骨關節炎沒有太大關係,“可以說,只要關節沒問題,冬天該穿裙子穿裙子,受涼不會造成損傷。但是已經出現骨關節炎,還是要注意保暖,以免疼痛加劇。”

另外,在冬天“美麗凍人”的愛美人士,冬天穿得少有一個潛在的風險,“關節部位與外界接觸,如果溫度過低,可能造成部分代謝降低帶來的外傷。”因此,穿得少,在劇烈運動之前一定要做好熱身,以避免造成額外的損傷。

【誤區二】關節出了問題要靜養?

常言道,“傷筋動骨一百天”,關節的扭傷、紅、熱、腫、痛等問題,真的需要那麼長時間的靜養嗎?

在受傷後“養”多久的問題上,大眾普遍存在誤區。“受傷後的急性期需要靜養,但不是整個康復期都不動,一直靜養會影響關節正常的康復。”蔣彤解釋,人的關節是能夠伸縮的,在這個伸縮的過程中會完成關節液的擠壓和交換。“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完全靜止的話,關節液的交換就靜止了,那麼營養的代謝幾乎也就靜止了,會導致關節的營養不良。”

所以在關節和骨骼的康復期要有適量的運動,一方面是為了防止肌肉筋腱的功能減退,保證關節的穩定,另一方面是要進行營養的交換,保證關節營養的供給和修復的進行。

【誤區三】跳廣場舞能緩解關節炎?

“一個愛跳廣場舞的阿姨曾跟我講述過她的情況:得了關節炎,在家裡靜養著,關節疼痛。出來一跳廣場舞,剛跳時疼痛加重,跳一陣就不疼了,一不跳回家又疼痛。她認為,這是我‘缺練’!”其實不然,這是個惡性循環!越跳關節炎越嚴重。因為,剛跳時的症狀加重其實是膝關節損傷加劇,跳一陣症狀減輕是因為代謝提高,循環速度加快讓疼痛感減輕,減輕的只是症狀,但磨損會越來越嚴重。

本文綜合自:生命時報、健康時報、新華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