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上大學時給他二十萬,四年學費生活費自理,這個想法怎麼樣?

醉月離殤


我2013-2017在桂林讀大學,二本。女生工科。學費大約7000一年,四年2萬8,我一個月生活費大一大二1000,2年就是2萬4,大三大四一個月1500,2年加起來就是3萬6,四年大學生活費一共6萬。加上學費的2萬4,就是8萬4,生活費包括我所有的開支了。現在消費比之前又高了一點,考慮到城市之間消費的差異。20萬也是綽綽有餘了,應該在學校可以算是土豪消費了,哈哈😄。如果我讀書這麼多生活費,我會開心死了。


魏寧sx


我今年大四,在廈門讀大學,廈門在近幾年也算髮展的挺快的城市。我就說一下我這的情況,樓主參考一下就好,我這學費一年5460,加上課本費(500多)和一年的住宿費(1000),一起算7000元,四年也就28000。吃飯的話一般都在食堂吃,午飯晚飯兩肉一個蔬菜12元左右(平均水平),早餐要麼喝粥要麼吃包子,最多也就10元。三餐加起來34元,晚上如果肚子餓買點零食或外賣,一天四餐算你45,一個月1350,一個學年算8個月,總共10800,四學年吃飯平均就43200,我這吃飯加學費四年46000元。要是在我這裡,20萬減掉吃飯和學費,還有154000元,當做平常娛樂消費,除以4年後在除以8個月,每個月4800元的剩餘零花錢!!!土豪吧!我所知道的大學生每個月一般都在2000元左右。也有富二代的,那種都聚集在那種酒店管理專業和服裝類專業和空乘專業(我們學校是這樣)。所以20萬四年真的挺多的,但是如果自制能力好的話,也是可以的,鍛鍊一下自己的理財能力啥的也好。


小紅狼


07年我大學同學他爸給了他40萬,全部投入股市,一年之後出來只剩10萬了。

事情是這樣的,2007年當時我們剛考上大學,上海財經大學,當時不管父母還是自己,都不知道財經是什麼,金融是什麼,感覺財經應該就是炒股吧,我這同學家裡有點底子,自己孩子考上了大學,非常高興,當時股市一片紅,他不知道哪裡聽說來的,上海財經大學的同學畢業出來好像都去做基金經理了,為了早點培養自己小孩的投資能力,就給了他40萬,讓他去做投資,打錢的時候還不忘囑咐說如果炒股賺了錢,就當他大學的生活費,如果虧了就算老爹幫你交的學費。

那麼當時是個什麼情況呢,大家知道大學開學是在9月份,而A股的歷史高點,6124點,出現在2007年的10月26日,後來15年牛市高點也沒漲到過6000點,也就是說我同學這40萬全部投入股市建倉的時候,是在最高點給人接的盤,後來股災來臨,指數一洩千里,我同學那時候才剛上大學,啥也不懂,一頓亂操作,一年後手裡的股票市值只剩10萬了,最後全部都割肉出來了。估計他爹臉都氣綠了。

不光是理財,大學生創業我也是不支持的。大學生經濟人格上都處於半獨立的狀態,沒有什麼社會資源,也沒有商業社會的生存經驗,在各方面都很稚嫩,基本下場都是虧損和被騙。

大學生應該先學怎麼賺錢,知道賺錢的辛苦再學理財,不然家長不但培養不出理財能力,還可能培養出一個敗家子。


鹹魚學院


感覺不可行。

山東境內普通大學普通家庭16年狀況,如有出入請勿深糾。一般民辦大學專科學雜費9000左右,民辦本科11000左右,公立專科5000左右,公立本科4000左右。女生生活費一個月1200左右,男生一個月生活費1800左右。大學三年或四年需要花費大概是五萬至十二萬。

家長想要給出的二十萬比大學正常需要花費的金額多很多。剛上大學可能對於錢財並不是有很深刻的認識,一下子接觸到這麼多錢可能會不知所措,心理上可能認為這些錢就是讓我來消費的,我想這樣的想法並沒有達到父母心裡的期望。

我的建議是:

一,可以每月一給生活費,規定一個比較合理的數目。如果孩子另外需要錢去做別的事情如旅行 輔導費可以跟父母借 要 或者自己掙。等孩子畢業想要創業的話再給出幾萬塊,可以作為投資入股。

二,每月一給生活費,從二十萬里扣,包括旅行輔導費學雜費創業,一直扣完為止。

三,剛開始按月給生活費,感覺孩子什麼時候有能力可以管理自己的時候 把錢全部都給他,由他自己支配。

總結,其實還是應該根據孩子的性格來決定,看孩子是喜歡自己創業喜歡掙錢還是喜歡畢業之後找適合自己的工作。二十萬不一定要交到孩子手裡,個人感覺剛上大學沒有多大的自制力 可能把握不好自己。建議第二年再和孩子商量決定。第一年不要採取這樣的措施。


-212285973


我媽每個月給我2000元,可是我又宅,也不談戀愛,也不喜歡瞎捯飭,早上還不喜歡吃飯,一個月好像吃飯也就能花500吧,剩下的錢給爺爺買的奶粉豆漿機,自己換了個手機,真的是不喜歡逛街買東西,懶!我曾經也這麼認為,因為自己孩子絕對理性,可是去年開學不到倆月3萬多沒了,最後迫不得已每月打,因人而異吧。我讀大學我爸總共就給了8000塊,一句話家裡沒錢自己想辦法,還不是邊創業邊讀書,讀完四年還賺了幾萬塊。



俺家娃今年上大學,學費四千,住宿費一千二,平時費用說好每月一千二。一年不到二萬,算二萬,四年八萬。窮人無奈啊。當年進學校第一年在校門口投資了一個奶茶鋪(考上大學酒席收到的份子錢,爸媽沒要),錢不多,也就兩萬多,平時不參與管理,偶爾在學校宣傳宣傳,和社團高高合作,每個季度拿點分紅,第二年基本不再需要家裡給生活費。我現在30多歲,我是絕不會一次性給18.19的自己20萬的,希望家長借鑑,尤其是以前家裡條件不好怕孩子吃苦的,現在哪有什麼苦能吃。


我讀大學時時,把一學期的生活費都給了 一共一萬塊錢,最後一個多月時,我媽打電話給我說, 是不是沒錢, 我都算好了,知道你快沒錢了,等下給你打過去, 我後來問我媽; 你怎麼知道我那時沒錢了,我媽說,就你那用錢的速度, 我用手指一算就知道你沒錢了,我生你養你真麼多年,很多事你屁股一撅起來 我就知道你要拉什麼屎,就你心理那點小九九; 還能瞞過你媽我?我從來都是一次性領一學期的費用,我爸一次給3000,一學期完了還剩800多塊。同學沒錢了跟我借,還了;買手機跟我借,也還了;買電腦又借,還是還了。


春日盛宴


因人而異。

一次性給夠四年的費用,得看看孩子之前有沒有理財能力,有沒有自制能力,不可以一概而論。

就一般情況而言,上大學也就20歲左右。之前的上學都是家長操辦一切生活、學習費用,學生沒有理財經驗,一次性給20萬有一定的風險存在。實際上理財比較不一般,不是放在銀行,精打細算就完了的事情。也需要知識,如:如何存錢安全可靠,如何防止金融詐騙,等等。

我們所熟知的就是最

近十幾年的城中村改造、城市化進程、各地新城區的建設都會有大量的拆遷費用和失地賠償。這些費用的產生就是比較突然的,因為不是有計劃、有想法、有打算之後掙來的錢,怎麼使用支配這些錢就已經成為一個社會性問題了。這些都是以家庭為單位計算的,都是成年人,都是因為突然有了這些錢,來錢太突然了,這些家庭出事率非常高。賭博輸的傾家蕩產的、離婚的、兄弟姊妹失和的、父子失和的、玩失蹤的、真的失蹤的、吸毒的、大吃二喝的。。。。。幾乎毀掉了一些本來還算和睦的家庭,毀掉一些本來比較本分的人。學生突然有20萬,如果沒有十足的把握,以上所說的問題依然存在,何況他們還是孩子。



如果學生自立能力強,自制力強,有理財經驗,當然是可以一次性付款20萬。不但減少支付款、收取款的麻煩,而且對孩子是一種鍛鍊,對孩子以後的發展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所以一次性付款20萬,是有選擇的、有條件的,不是隻要有錢就可以這樣操作的,否則就可能雞飛蛋打,人財兩空。


哥不猜想


20萬?!!!除了羨慕我更多的是驚訝!我在武漢讀大學,一個星期250塊錢,當然我家在武漢,我雙休回家吃飯,但是即使這樣一個月也才1000啊!一年兩學期八個月,也才8000!平時我不怎麼花錢,就算找家裡要錢買衣服鞋子(當然,我不穿大牌子,衣服鞋子大多數都是安踏的,也就年前買新衣服會想買好一點的,但一身也在1000內。)一年差不多買衣服鞋子控制在3000內。再加上各種亂七八糟的,一年頂破天也就15000!四年也就是60000!我感覺剛剛好,不說過的滋潤,但是也不拮据。20萬?我的天那!一年5萬一學期25000一個月6000一個星期1500!這得過的有多好啊?當然,我是男生,男生要窮養,但是就算是女生,四年20萬也。。。。算了,富人的世界我不懂



星度照明


這個想法很不怎麼樣!20萬?四年大學?你要是想鍛鍊你孩子的自我生活能力,如果孩子上的是正規大學,給5萬足矣(他平時可能需要打零工),你要是想讓他正常的用,6萬都花不完(正常上大學花不了6萬),給20萬純粹是讓他去大學揮霍!

按照大多數一本二本的消費給你算一下:向學校交的費用一年按七千,四年28000,

吃飯一天按50(我2015年上大學時一天20塊左右),一年按照10個月在學校:15000,

再加上意外生病什麼的給算上2000,其它娛樂算上8000,。

總共加一起28000+15000+2000+8000=53000.

也就是說,你給他6萬,那就是綽綽有餘了

如果你孩子的自制力好又懂事的話,別說給他20萬,就是給他200萬也可以。如果你孩子不是那麼成熟,那麼,請慎重!


頭號TV


四年20萬,數額貌似巨大,細細看來,也在情理之中。

首先,先來算算學費。一年學費在8000-2萬左右,以公辦為例,設為8K,書本費等其他費用為2K。即四年共需花費固定資金4萬元。一年兩個學期,每學期3-4個月,以4月為例,四年共32個月,算下來月生活費為5K。

其次,我國大部分大學生的生活費用平均為1500-2000元,5000元生活費已屬高消費水準。

最後,得看個人性格和志向。有理想有抱負的人會利用除生活費用外的錢來做有意義的事情,比如創業、報班培訓等。如果是自覺性很差的人,手裡的錢控制的越多,就越會自我放縱,不利於成長。

因此,這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得分人。家長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來施教,才會有的放矢,達到最終的效果。


沭陽往事


20w,看家庭情況以及個人

其實前面的回答都很好,但是都缺了一點,就是課外報班費用。

我以我情況說,我現在是中山大學研究生,本科也是中大的,我統計記賬我大學四年用了40多w,所以20w真不算多,當然看個人。

學費加書本,學校雜費,一年1w基本搞定,這裡四萬。

我大學期間報名考了駕照,cfa,託福,考研班,還有一些雜七雜八的證,這裡就花了將近,16w多。

然後生活費一年花銷差不多2w,這裡8w。

然後假期去遊學以及旅遊大學期間花了12w。

另外,還有什麼雜七雜八的電子產品,大學期間也花了我3w多。

如果希望什麼都不參加,在學校乖乖按進度的,四年15w完全夠了;如果還能省吃儉用的,10w都可以過活;如果需要奢侈度日,再多也不夠。這東西要看家庭條件來判斷,單純數額沒有代表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