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為什麼可以排行影史第一?

家鄉二少


這是一部關於救贖之道的電影,豆瓣評分高達9.5分,單從如此高的評分就知道這是一部巨大成功的電影,筆者在寫這篇文章之前,又看了一遍這部電影,於是激發了我寫這篇文章的動力。

與我同感的是,很多影迷都會說這是一部看完讓你還想再看一遍的電影,結尾的震撼,劇情的幾乎完美,臺詞更是讓你回味無窮。

我還記得高三快畢業時,一位學長對我很認真的對我講:“這部電影你一定要看啊。”他用盡了他所有讚美的詞來形容這部電影,第二天我就抽時間將這部電影看我完了,第一次看《肖申克的救贖》,還是碟片時代,那時候還沒有手機,只有對著PC或VCD,不過那時我只是單純的覺得這是一部好片,一部不會令人失望的電影,說有多大的震撼都是假的。

不過現在繼續看了一遍,所產生的震撼遠比第一次看時強烈。我不知道這部電影是不是因為壓力而覺得更有味道,還有因為年齡的成長而讀懂 了裡面想表達的東西。

回到電影本身,這部電影無論是演員的演技還是拍攝的方式都非常的不錯,畫面感期待感還是很強的。

主人公安迪經歷了19年,終於完成了偉大的越獄,我至今都記得,他爬出黑暗、漫長、骯髒的坑道,迎接自由之雨的那一刻。沒錯,那是我最愛的鏡頭,因為他呼吸的是自由的空氣。而在這之前的忍辱負重,經受煉獄,也是在體驗另外一種人生。就像瑞德說的,你會說他做這些是為了討好看守。或者也許是為了同我們搞好關係。而我則認為他只是為了再度體驗一下正常人的感覺,哪怕只是為了短短的片刻。

自從1994年弗蘭克-德拉特將它搬上熒幕之後,這部電影就和《教父》一直爭奪IMDB第一的位置,而近些年來,這部電影更是蟬聯影史第一。有時候,很多人都會問,為什麼本片能夠被這麼多人認可?它究竟向我們傳達了什麼?而在我看來,傳達的是人類生存最重要的兩個個要素:希望與自由,也可以詮釋為:夢想與救贖。

當然這樣一個主題並不是生拉硬拽的放進觀眾的意識裡,而是像電影中的那句臺詞:“肖申克監獄中的犯人人人無罪”一般,諷刺性地讓我們記住了自由。當我們回頭看這部電影中有關自由的闡述時,我開始覺得,所謂的自由即是希望的土地,而一個沒有自由的土壤,就不會有希望的種子,Andy也在片尾給Red的信中說到:“希望是好事,也許是人間至善,而美好的事永不消逝。”而這一段話正好適用於本片為何被眾人認可為“影史第一”。


巴適影視


很遺憾,《肖申克的救贖》並不是影史第一的電影,並且,在權威的電影排行榜裡,《肖申克的救贖》不但不是第一,連前10都不一定能排的上。



會誤以為《肖申克的救贖》是影史第一,實際上是一種說法上的錯誤。

《肖申克的救贖》的第一,是在美國的電影網站IMDB上評分第一,在咱們中國的豆瓣上綜合評價也排第一,儘管如此,和影史第一還是不一樣的。


《肖申克的救贖》成為IMDB的第一也是一個很有趣的故事,當初《肖申克的救贖》只是IMDB的前三,還不是第一,當時第一的是《教父》。2008年諾蘭導演的《黑暗騎士》上映,許多影迷瘋狂地給它刷分,把《黑暗騎士》送上了第一的位置。



這引起了《教父》影迷的不滿,於是他們一邊給《黑暗騎士》刷差評、一邊給排在後面的電影刷好評,結果《教父》沒能重回第一,反倒是排在後面的《肖申克的救贖》成為了第一,這一當上第一,就一直當了下去。


事實上,會覺得《肖申克的救贖》是心中第一電影的一般是普通的觀眾,因為《肖申克的救贖》比較偏主流,看的人多。

但是如果去翻看各大權威的電影雜誌評選出來的影史第一,無論是影評人、導演還是演員,你會發現他們選出來的基本上也就是《公民凱恩》、《教父》、《迷魂記》、《八部半》、《東京物語》、《遊戲的規則》、《日出》 、《2001太空漫遊》《日落狂沙》、《持攝影機的人》這些,其中除了《教父》看的人多,其他的作品又有多少人看過呢,也許有,但是肯定不能和當年在奧斯卡上和天之驕子《阿甘正傳》競爭的《肖申克的救贖》多,因此《肖申克的救贖》才會成為很多人心中的影史第一。


當然,雖然《肖申克的救贖》並非影史第一,但是不能否認的是,《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絕對的佳作,這部電影由著名作家斯蒂芬·金的作品,在《四季奇譚》中收錄的小說改編而成。


片中展示了剝奪人自由、使人變成其中的麻木一員的監獄作為電影的場所,以主角安迪的經歷宣揚了“自由”和“希望”兩大主題,受到了觀眾們的瘋狂喜愛,在IMDB上,有超過160萬人為它投票,將它選為第一名。


所以,就算《肖申克的救贖》不是影史第一,也阻止不了它成為大量觀眾心中的第一呀。



陳亦飄


《肖申克的救贖》最多隻是IMDB和豆瓣評分第一,翻遍各類電影榜單,從沒見過將《肖申克的救贖》排在影史第一的,所以這個問題本身就是錯誤的。

認為《肖申克的救贖》《阿甘正傳》這些電影可以排進前十的,大多是入門級別的影迷,如果你看過1000部電影了再回頭想想,一定會覺得自己很可笑。



在這裡無意引發戰爭,但在各大權威排行榜上,《肖申克的救贖》甚至進入不了前100,這不是因為《肖申克的救贖》不夠優秀,而是因為偉大的電影實在太多了。

經常進入各類影史榜單的導演是斯坦利·庫布里克、奧遜·威爾斯、費德里科·費里尼、馬丁·斯科塞斯、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安德烈·塔爾科夫斯基、維托里奧·德·西卡、安東尼奧尼、楊德昌等等偉大導演。

經常進入影史榜單前列的是《公民凱恩》《迷魂記》《日出》《東京物語》《八部半》《偷自行車的人》《教父》《2001太空漫遊》《教父》《晚春》《精疲力盡》等等偉大的電影。



可能會有人反駁我了,說我裝,但你反駁之前想想,電影自發明以來已經有100多年,這期間有過多少次電影運動,產生過多少偉大的導演和作品,而自己又知道多少。

知乎上前段時間有個收費很高的live,主講人是一個我很尊敬的影評人,講的標題赫然寫著《肖申克的救贖》為什麼是影史第一,我是非常失望。

他這是明擺著迎合觀眾,推銷自己的課程,《肖申克的救贖》影史地位難道他不知道?說白了是在利用大家的情緒做營銷。

我承認《肖申克的救贖》《阿甘正傳》《辛德勒的名單》都是好電影,我自己也喜歡看,但這些電影並不能排在影史前列。

同樣的,我也認為《活著》《鬼子來了》這些電影是華語電影中的經典,但華語電影的前幾名,永遠是《神女》《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和《一一》。



小編不是為了吸引眼球才特立獨行,只是看不慣互聯網上的無腦吹和無腦黑。

如果對我的觀點不贊同,咱們大可以認認真真的討論交流。

記得一位前輩說過,作為影迷,千萬不可驕傲,不能裝,因為分分鐘可能被別人打臉,這個世界好電影太多了,在沒達到一定閱片量之前一定得謹慎。


迷影生活


《肖申克的救贖》於1994年在美國上映,既沒有華麗的造型,也沒有酷炫的特技,但20多年後的今天,依然被廣大觀眾所喜歡,充分說明了這部影片的地位。

第一,這部影片反映了社會的現實。影片對美國司法制度和監獄制度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影片中男主人公被冤枉入獄,但卻無處申冤。

第二,這部影片展現了人性的本真。肖恩克監獄本是魚龍混雜的地方,人類的陰暗面在此聚集,但是男主人公有幸結識了幾名心地還算善良的獄友,他們在迷茫、掙扎與痛苦中享受著簡單的快樂。

第三,這部影片詮釋了對自我的救贖。影片中的《聖經》很好的詮釋了救贖之道,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唯有放過自己才能得到救贖。影片最後越獄成功的那一刻,男主人公也完成了自我救贖。





娛樂觀萬象


在我反覆多次觀看這部影片之後,我覺得這部影片略微有點被高估。

這部影片,從大學時就開始看,到現在,至少看了十幾遍了,平均每年要看兩遍。

多次看,重複看,覺得這部電影的確可以稱得上一部思想性和藝術性都很高的電影,但是把它排在第一位,真的略微高估。

起碼在我心裡,《教父》《七武士》《蝙蝠俠黑暗騎士》《飛越瘋人院》這些電影,都不比它差,更不用說還有一些歐洲導演的佳作沒算在內。



根據這幾年,我在各大電影論壇和平臺的瞭解,這部電影之所以一直排在第一位,有下面三個原因。

一,錯失奧斯卡帶來的反面效應。這部電影跟《阿甘正傳》正面對決落了下風,當年無論票房還是獎項都不如後者。導致後來很多人重看以後覺得它是最大的遺珠。所以很多人反過來,給它打分的時候,毫不吝嗇,有些人為了給它正名,毫不猶豫就打最高分。


二,這部電影在思想上的表達,在後來更多人觀看以後,獲得了大範圍的認同,特別是進入網絡時代以後,很多人有一種網絡上過於自由,而現實又慢慢收緊的矛盾中,這部電影很容易就引起了大部分人的共鳴,特別是前幾年,雞湯氾濫,勵志主題的東西很容易獲得好感,導致很多人從這部影片裡解讀出非常多的影射現實的東西,自然而然打高分,不在話下。三,勵志,不得不說,勵志片在國內國外都很有市場,去豆瓣網看一看,大部分勵志片評分都很高,特別是國內觀眾,簡直天然的多愁善感,容易被煽動。這部影片在後半段,有一種假大空的傾向,把主人公的能力無限誇大,對很多生活不如意的觀眾,就像靈藥一樣。其實同題材的《飛越瘋人院》才是現實中極有可能發生的事。
但是觀眾就是信它那一套,沒辦法。別無他法,只能通過這種東西,不斷激勵自己。


西堤君


這部電影上映至今已有24年之久,它就像是一罈深埋在地窖的老酒,隨著時光的流逝,越發醇香。國內的豆瓣和國外IMDB無一例外給出非常高的好評和排名,近年來排名一度超過《教父》穩居排行榜第一。

其實《肖申克的救贖》在上映之初並不盡人意,票房一般,雖然得到7項奧斯卡最佳提名,可依舊無法遮掩它沒有得到一個獎項的尷尬,其原因就是這部電影屬於慢熱型,壓抑的監獄題材不符合那時代人的精神追求,那個浮躁的年代大家都在搖滾和吶喊,所以當它遇到以右派價值觀為主題的《阿甘正傳》時,註定要失敗。美國是個崇尚個人英雄主義國家,《阿甘正傳》這部影片正好滿足他們這種偏好和情感訴求。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二十多年後的今天,你去看兩部電影,我覺得《肖申克的救贖》給我帶來的思考會更多。《阿甘正傳》只是一個勵志故事,但《肖申克的救贖》則不一樣,它帶給你的是對自由與希望的思考,是自我的救贖。所以我認為它敗的不是作品本身,而是當時的人和國情。

下面我來淺析一下為什麼它可以排行影史第一?影片劇情循序漸進,不斷重建和假設,有內涵有深度,有寓言性的伏筆和較強的鑑賞空間,依靠肖申克監獄這個小載體,把監獄裡的人的不同遭遇以及監獄當權者的黑暗,用現實主義的手法展現的淋漓盡致。

上世紀40年代,美國正處於戰後的恢復與高速發展期,隨之而來社會的矛盾也越來嚴重,法律的不健全,制度的僵化和掌權者的貪婪及政府的無作為,都在腐蝕著這個國家,使人感到絕望和無助。

《肖申克的救贖》用貫穿電影的兩大主題“自由”與“希望”救贖了被“制度化”的肖申克監獄所有人,安迪則是上帝的化身,他的到來給瑞德和肖申克監獄所有的人帶來希望和自由,即使身陷監獄依然不忘自救與幫助他人。當安迪從淤泥裡爬出來仰天長嘯的那一刻,安迪完成對自己的救贖。

我認為這部影片久經不衰和排名影史第一的原因是它引發我們對人性最基本的思考和認知,還有就是故事的結尾符合大眾的預期。


影士禾木兄


這個問題可以說非常標題黨了。

目前來看,《肖申克的救贖》位列豆瓣評分第一,

IMDB第一,

有這麼強大的排名,當然可喜可賀。

那麼問題來了。豆瓣第一和IMDb第一能否就能等同於影史第一。

在我看我,當然不可以。

這兩個電影類的評分網站是目前比較權威的網站。

我們可以認為IMDb就是美國人的豆瓣,從很多電影評分來看,中美影迷的口味還是不同的。這不是本帖探討的問題。

言歸正傳,對於電影史上最偉大的電影,各個榜單都有不同的評價。

比如說,2015年,BBC邀請來自全球的62位知名影評人投票選出史上最偉大的100部美國電影,奧遜·威爾斯的《公民凱恩》不出意料拿下第一,

科波拉的《教父》與希區柯克的《迷魂記》分列二三。

這個榜單中,《肖申克的救贖》並沒有笑傲江湖。

值得一提的是在1952年,世界上頗具影響力的英國電影評論期刊《視與聽》(Sight & \nSound)招集了當時全球最頂尖的幾百位影評人,讓他們評選自己心目中“電影史上最偉大的10部電影”,此後這項傳統一直延續了下來,每10年重新評選一次,每次都成為電影界的盛世。

這五六十年出現的8張榜當中,上榜2次以上的電影共有21部,按著上榜次數、名次等多方面考慮,上榜次數最多的電影是奧遜·威爾斯的《公民凱恩》,

讓·雷諾的《遊戲規則》。

值得一提的是,這裡面並沒有《肖申克的救贖》。

我不否認在豆瓣和IMDb中,《肖申克的救贖》評分輕鬆秒殺上面兩部。

這說明在普通觀眾影迷和專業影評人之間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畢竟很多人都看過《肖申克的救贖》,卻很少看《公民凱恩》或者《遊戲規則》。

流行度讓《肖申克的救贖》成為太多人眼中的第一。

以上。


塵飛揚916


一部電影的成功,不止在於美女環繞、特技音效、富商大佬;而是不管多少年重溫,會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這部電影究竟要表達什麼?我認為是在講訴靈魂的救贖。

有一種對事物堅定不移的觀念。“把信仰寄託神,把賤命交給我”,典獄長諾頓說的這句話把大多犯人的思想禁錮在這高牆內。正如瑞德說的,”當你進籠,門閘鎖上,你才明白這是認真的,眨眼間一生就毀了,只留下無窮的悔恨。“監獄裡面的人就開始等死。初入監獄的安迪平靜而沉穩,並沒有瑞德他們想象的脆弱;他不斷觀察著肖申克的一切,”不悶不響的,他的步伐和談吐簡直是異類,他像在公園散步一樣無憂無慮,彷彿身披隱形衣“這是瑞德對他的描述,也能對比看出安迪他的與眾不同,這都是對於無罪的他不屬於這裡的信念。

作為人類生存最重要的一個要素,它不僅僅是指軀體的自由,更是指精神上的自由。然而對於監獄中大多數人來說這兩者都已喪失。在修繕屋頂時,安迪無一中聽到監獄長抱怨交稅的事情,便知道這可能是改變獄中地位的關鍵點。利用他的大銀行家本行,為他的朋友獲得了冰涼的啤酒。“修繕屋頂,坐在屋頂,陽光灑在肩頭,彷彿是自由人,像是在修繕自家屋頂,我們像是造物之主般自在。“犯人第一次有這樣的待遇,也許安迪是想拍監獄長馬屁,或許是想獲得獄友的友誼。在那一瞬間,只有瑞德知道安迪是想要自由。

進入肖申克就會有很多不平等。監獄中的人知道安迪有能耐逃脫各種政府稅收,都蜂擁而至想要幫助。一個獄官想要給孩子辦一個教育基金,安迪說:“坐下談吧,兩個人平等的進行交談。逐漸有求的人越來越多,瑞德也能夠過來當助手,在圖書館開始辦公,好像是在自己辦公室一樣,一樣的平等。

瑞德說:“希望是個可怕的東西,能把人弄瘋,希望無用,你最好認命。”在兩次的假釋申請失敗後,瑞德已經無所謂了。他從老布身上看到制度化的自己,更加失去對外面世界的嚮往。然而此刻的安迪積極的幫助湯米考證書,滿心希望獄中的人都能有希望可追逐。

堅持也是一種可貴的東西。安迪入獄的前兩年不斷受到三姐妹的性騷擾,“畢生都沒有像這兩年那麼慘”,瑞德說。安迪這些年堅持每週寫信,最後擴大了圖書館,使得更多獄人能享受到一絲的自由。安迪用七尺小錘子鑿通了瑞德600年的夢,20年來的堅持,誰能不佩服?

最後,“人一生或忙著活,或忙著死,反正二選一。“給了瑞德困惑,也給了希望。穿過罪惡的高牆,爬過骯髒的汙水,滌盡汙穢,讓安迪在彼岸重生。世界上,有些東西是石牆關不住的,在人的內心,他們管不到你的東西,是屬於你自己的。這才是真正的救贖!這部電影句句臺詞都是經典,能震撼到心靈,影史無愧的第一。


電影味道館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1994年上映的美國電影,由法蘭克·戴倫邦特執導,改編自暢銷作家斯蒂芬·金的原著作品《四季奇譚》中收錄的《麗塔海華絲與肖申克監獄的救贖》。電影中的男主角安迪由蒂姆·羅賓斯飾演,男配角瑞德由摩根·弗里曼飾演,劇情主要圍繞著一個因冤案入獄的銀行家安迪,在肖申克監獄獄中的生活,闡述希望、自由、體制化等概念。


儘管電影在發行後的票房令人失望,但是卻獲得許多評論家和影迷的好評。在1994年的奧斯卡金像獎上,本片獲得七項提名,包含最佳電影、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最佳剪輯、最佳配樂、最佳混音(但最終未能獲得任何獎項)。這成為奧斯卡最打臉的一次提名。


在互聯網電影數據庫(IMDb)的史上最佳250部電影影迷評選中,一直以來都和《教父》形成第一名與第二名之間的拉鋸戰,也是至今最多影迷參與評分的電影。本片在家庭影院市場和出租市場獲得的巨大成功,至今已經成了著名案例,甚至是廣為人知的影史最佳電影之一。

一般情況下,坐上第一的寶座,多少有點高處不勝寒的感覺了,也很難從神壇下被請下來,因為好電影有時候如同一瓶陳釀好酒,越久越香,所以即使每年不斷出好電影,也很難把神壇第一電影拉下馬。



這部電影好在哪?

影片中涵蓋全片的主題是“希望”,海報宣傳語更是直接標以“恐懼能牢牢束縛你,希望卻能鬆綁你”。片中也有句臺詞:希望是個美好的東西。

在劇情上,電影描繪了一個有些受壓迫的救世主形象,即安迪,他為肖申克監獄這個沉淪的世界中的罪人帶來了希望與救贖,尤其是對瑞德。


布魯克斯是個與瑞德形成對比的角色,因為他已經被“體制化”了。瑞德在布魯克斯死後與獄友們交談時說道“監獄的這些牆很有趣。一開始你恨它,後來你適應它了。過了足夠久之後,你就開始依賴它。這就是體制化。他們把你終生關在這裡,把你的生命都拿走了。至少是有用的那部分,不管怎麼說。”布魯克斯失去了所有的希望而把肖申克監獄的日子當作了正常生活,在被釋放之後沒法融入社會,而因此自殺。


事實上,直到安迪為他帶來希望之前,瑞德走的是和布魯克斯相同的道路。安迪因此是瑞德的救贖者,因為他拯救了瑞德,使他免遭與布魯克斯相同的悲哀結局。

在一次與瑞德的交談中,安迪把音樂和對美好生活的希望聯繫在一起:“音樂使你不會忘記……世界上有些地方不是用石頭建造的。有些東西是你所擁有的,他們無法觸及。”瑞德一開始對安迪充滿希望的勸告和陳述有所牴觸,但在影片的最後他終於信服了。

最後一句對白是瑞德的懺悔和告白,“我希望”,影片展示他的希望是有所依據的,因為他最終得以重新和他的救贖者在樂園相聚。


在2004年與2006年的《帝國雜誌》影史最偉大電影票選當中分別獲得第五與第一名。2002年Channel 4的百大偉大電影票選中,《肖申克的救贖》也獲得了第三名。而在全球電影網站IMDb當中,更是被超過120萬以上的會員選為250佳片中第一名。至今,《肖申克的救贖》已經是被公認為影史最偉大電影之一。


大聰看電影


“第一條規矩:不準瀆神,不準濫呼上帝之名!”

“把信仰寄託神,把賤命交給我。”

這是電影《肖生克救贖》中典獄長的兩句話,而當Andy走進監獄,聽到典獄長的訓言後,就像Red所說:“當你進籠,門閘鎖上,你才明白這是玩真的,眨眼間,一生就毀了,只留下無窮的悔恨。”

自從1994年弗蘭克-德拉特將它搬上熒幕之後,這部電影就和《教父》一直爭奪IMDB第一的位置,而近些年來,這部電影更是蟬聯影史第一。有時候,很多人都會問,為什麼本片能夠被這麼多人認可?它究竟向我們傳達了什麼?而在我看來,傳達的是人類生存最重要的一個要素:自由。

當然這樣一個主題並不是生拉硬拽的放進觀眾的意識裡,而是像電影中的那句臺詞:“肖申克監獄中的犯人人人無罪”一般,諷刺性地讓我們記住了自由。

Andy的自由

由蒂姆-羅賓斯飾演的Andy作為本片的主角,是自由的化身,在Red對於Andy的一次描述中,這樣說道:“他的步伐和談吐簡直是異類,他像是在公園散步,無憂無慮,彷彿身披隱形衣。”

確然,在電影中,羅賓斯像是一個隱忍的紳士,或是自有小天地的上層精英,和Red相比,和老布相比,和三姐妹相比,和他的那幫朋友相比,他總是用諱莫如深的眼睛打量著肖申克的一切,他貌似不屬於那裡,儘管事實如此,不過由於他自身的魅力,讓他很快有著肖申克監獄所有犯人都沒有的能力和才華。

Andy的第一次好運來自於一次修繕屋頂,當他聽到監獄長抱怨交稅的事情,便知道這是個轉變在監獄中地位的關鍵點。自然,憑藉他大銀行家的學識,這點稅收上的事情難不倒他,而他的要求也僅僅是給他的朋友們每人三瓶啤酒。

“修繕屋頂之後,陽光灑在肩頭,彷彿是自由人,像在修繕自家屋頂,我們像是造物之主般自在。你可以說,他想拍獄方馬屁,或想博取獄友的友誼,但我呢?認為他只是想重溫自由,即使只有一剎那。”Red如是說道。

可能是因為Andy的確沒有犯罪的緣故,也可能是由於他自身對於自由從不放棄。他憑藉學識為監獄每個獄警報稅,甚至到後來成為了典獄長的御用“洗錢手”;憑藉每週一封信,後來每週兩封信的頻率,終於在肖申克辦起了更大的圖書館;而他本人也幫助眾多獄友考取證書。這些貌似與他毫不相干的事情,為什麼他如此堅持去做,我想那是一直隱藏在他內心不放棄的人的生存,他覺得人就該是懷有希望的,就該是存有自由之心的。

不過他並不是一味的樂觀,他知道他生存的地方是何地,當Andy與典獄長第一次正面交鋒時,關於《聖經》的討論,他們各自喜歡的是這樣兩句:

“所以你們要驚醒,因為不知道家主何時來。”——《馬可福音-13章55節》

“我是世界之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時得跟著生命之光”——《約翰福音-8章12節》

第一句是Andy所說,象徵著Andy的隱忍和警覺,他之所以能夠潛伏二十多年,最終越獄成功,不只是在於他的聰明絕頂,更在於他能察覺周圍發生的一切。而典獄長最後想不懂為什麼會被一個犯人搞垮,也在於他喜歡的第二句聖經名言,因為他自高自大,把自己當做肖申克的主宰。

Andy雖然早就在準備越獄,但是由於湯米的出現,讓他延遲了計劃,一是為了教授湯米,讓他可以拿到證書;更重要的是湯米告訴了Andy真正的殺妻兇手,這讓本來打算用越獄完成的自由旅途,改成了公正的法律重啟。不過之後典獄長為了自己的私利,不僅沒有為Andy找尋真正的殺人兇手,還狠心地將湯米槍殺,這樣的一個結局徹底終結了Andy的自由希望,自然,他最終選擇了越獄並將典獄長的罪行大告天下。

Red的自由

和Andy相比,Red的自由顯得蒼白無望,他雖然是本片的第一敘述者,但是在他經過兩次假釋申請失敗後,他踏上了和之前老布一樣的路途,患上了“體制化的病”。

記得老布害怕出獄,拿刀威脅赫伍之後,Red曾經這樣說過:“老布沒有瘋,他只是體制化了,他坐了五十年牢,成了井底之蛙,他念過書,在獄中有地位,出獄就成了廢人,雙手犯關節炎的囚徒,想向圖書館借書都會被拒絕。”

自由對於Red來說是一種可望而不可即的彼岸,他渴望過,但是他也快被“體制化”了。因為自由不是天生的,“自由”這個詞的含義和實際狀態是人賦予的。就像一個奴隸,如果他一出生即被人奴役,沒有過自由,那麼他就不曾知道“自由”的感覺,同樣,一個雖然享受過自由,但是卻跌入失去自由深淵近30年的人來說,他也漸漸地忘卻自由為何物了。

不僅如此,甚至可以說Red是恐懼“自由”世界的一份子,就像他說老布在監獄中有地位一樣,他在監獄中也擁有同樣的地位,他有自己的“銷售渠道”,他可以讓獄中的犯人“有求必應”,但是一旦出了肖申克堅固的鐵門,他成為了什麼都不是的犯人,這種狀態竟有點像中國的一句古話:“寧做雞頭,不做鳳尾。”雖然含義不同,但狀態卻一致。

作為恐懼自由的成員,Red甚至告誡過Andy:“朋友,我告訴你,有希望才危險,希望能把人弄瘋,希望無用,你最好認命。”

換句話說,Red是個命運論者,他的三十多年都淪陷在失去自由的環境中,連上個廁所都得打報告,以至於出獄後,不打報告,上廁所都擠不出一滴尿,自然不能做到和Andy一般的自由追求者。畢竟,對於大部分人來說,Andy就是那種“有些鳥兒是無法被困住的,因為他們的羽毛太耀眼。”

肖申克的自由

肖申克沒有自由,就像電影中出現的第一次升降鏡頭。

肖申克存在過自由,就像電影中出現的第二次升降鏡頭。

當第一次俯視視角出現的時候,Andy走入肖申克,開始了他近二十年失去自由的荊棘之途,大廣角鳥瞰視野的畫面象徵著自由的淪陷,而配樂的低沉傷感更代表著此處是自由的絕緣體。

當第二次俯視視角出現時,那是Andy播放唱片的時候,此時自由對於肖申克的犯人來說,就像Red的那一段話:“我未搞懂她們唱什麼,其實我也不想弄懂,此時無言勝有言,她們唱出了難以言傳的美,美的令你心碎,歌聲直竄雲端,超越失意囚徒的夢想,宛如小鳥飛入牢房,使巖牆消失無蹤,就在這一瞬間,肖申克眾囚徒彷彿重獲自由。”

可是陰暗始終屬於肖申克的本色,這一點未曾改變過,典獄長槍殺湯米的那一段尤其經典。當湯米被槍殺後,鏡頭切換到了俯視視角,像是上帝查看人間的罪惡一般,審視著典獄長陰冷地走過湯米的屍體旁,但是上帝並沒有做什麼,而是任由這一事情在肖申克肆無忌憚地發生,其諷刺性如同典獄長辦公室的那一幅字:“主的審判迅速降臨”,上帝視角是在諷刺正義,而那句話則是在諷刺罪惡。

當我們回頭看這部電影中有關自由的闡述時,我開始覺得,所謂的自由即是希望的土地,而一個沒有自由的土壤,就不會有希望的種子,Andy也在片尾給Red的信中說到:“希望是好事,也許是人間至善,而美好的事永不消逝。”而這一段話正好適用於本片為何被眾人認可為“影史第一”。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DXZDYTJ ,每日推薦好電影,免費在線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